本實用新型涉及臨床醫學護理用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股動脈穿刺患者的病員褲。
背景技術: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醫生在給患者進行股動脈穿刺手術后,對患者穿刺部位的處理有一定要求,主要在于:保持患肢位置固定、患側髖關節伸直、避免彎曲等。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各方面的監測,例如: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滲血,患肢顏色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等。股動脈穿刺手術后,患者由于術后臥床、患肢位置固定、排尿姿勢改變、心理緊張或者患者本身的原因,還會出現排尿困難的問題,此時,還需要為患者設置導尿管和引流袋。
以上保持患肢位置固定、觀察穿刺點狀況以及固定引流袋都關系到患者所穿著的病員褲,傳統的病員褲往往存在以下缺點:
第一,由于患肢位置固定,在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滲血等狀況時,穿上或者脫去患者的病員褲比較困難;而且在一般情況下,對刺穿點的觀察較為頻繁,使得整個過程變得無比復雜,浪費大量時間。
第二,當患者身上安裝有導尿管時,傳統的病員褲不能滿足患者的穿戴需求,給實際的治療過程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第三,為保持患肢位置固定,需要采用醫用約束帶,傳統病員褲上沒有設置約束帶,因而當需要保持患肢位置固定時,還需要另外尋找合適的約束帶,浪費了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是股動脈穿刺手術后,觀察穿刺點的過程復雜,浪費時間,且無法有效固定導尿管,以及無法及時固定患肢。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股動脈穿刺患者的病員褲,包括:褲腿部;褲腰部,固定連接在所述褲腿部的上端,所述褲腰部包括褲腰前片和褲腰后片;所述褲腰前片的右側端部和所述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可分離連接。
可選的,所述褲腰前片的右側端部和所述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通過紐扣、拉鏈、魔術貼中的任意一種連接方式連接。
可選的,所述褲腰前片的左側端部和所述褲腰后片的左側端部可分離連接。
可選的,所述褲腰前片的左側端部和所述褲腰后片的左側端部通過紐扣、拉鏈、魔術貼中的任意一種連接方式連接。
可選的,在所述褲腰前片的右側端部、左側端部上分別設置第一連接片、第二連接片,所述第一連接片連接所述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所述第二連接片連接所述褲腰后片的左側端部;所述第一連接片、第二連接片具有多個連接位置,用于改變褲腰部的腰圍;或,在所述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左側端部上分別設置第一連接片、第二連接片,所述第一連接片連接所述褲腰前片的右側端部,所述第二連接片連接所述褲腰前片的左側端部;所述第一連接片、第二連接片具有多個連接位置,用于改變褲腰部的腰圍。
可選的,在所述褲腰前片和/或褲腰后片上,設置彈性伸縮部,所述彈性伸縮部能夠通過改變自身的長度,從而改變褲腰部的腰圍。
可選的,所述褲腰部或所述褲腿部上設置有開孔,所述開孔用于使導尿管穿過。
可選的,所述開孔處設有紐扣、拉鏈、魔術貼中的任意一種連接件。
可選的,所述病員褲還包括約束帶,所述約束帶固定設置在所述褲腿部的右褲腿上。
可選的,所述約束帶設置在所述褲腿部的右褲腿的膝關節處、踝關節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本技術方案的用于股動脈穿刺患者的病員褲,包括褲腿部和設置在褲腿部上端的褲腰部,褲腰部包括褲腰前片和褲腰后片,通過將褲腰前片右側端部和褲腰后片右側端部設計為可分離連接,當需要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滲血等狀況時,可以將褲腰前片右側端部和褲腰后片右側端部分開,并掀翻褲腰前片,從而找到穿刺點位置;整個過程不用脫去患者的病員褲,操作簡單,節約時間。
進一步的,在褲腰部上設置開孔,或在褲腿部上設置開孔,當患者身上安裝有導尿管時,導尿管能夠從該開孔中伸出,導尿管能夠比較方便的被固定,同時還能夠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進一步的,由于股動脈穿刺點在右腿處,在右褲腿上設置約束帶,能夠及時的保持右腿位置的固定,節約時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病員褲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褲腰后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褲腰前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本發明所述左、右,均指病員褲穿在人體身上時對應的左、右;本發明中的右褲腿對應實施例附圖中褲腿部的左側,本發明中褲腰部的右側對應實施例附圖中的褲腰部的左側。
參照圖1至圖3,一種用于股動脈穿刺患者的病員褲100,包括:褲腿部10,褲腿部包括右褲腿11、左褲腿12;固定連接在褲腿部10上的褲腰部20,褲腰部20包括褲腰后片21、褲腰前片22,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21a和褲腰前片的右側端部22a可分離連接。
股動脈穿刺點在右腿處,醫生在給患者進行穿刺手術后,還需要較為頻繁的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滲血,患肢顏色及足背動脈搏動等情況;通過將褲腰部20右側(附圖中為左側)設計為可分離的連接方式,當需要觀察穿刺點的情況時,可以將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21a和褲腰前片的右側端部22a分開,掀翻褲腰前片22,找到穿刺點位置,整個過程不用脫去患者的病員褲,十分方便。
本實施例中,褲腰后片21和褲腰前片22的分界處基本上位于病員褲的左右兩側的褲縫位置處。但本發明中,褲腰前片和褲腰后片的分界處不限于上述情況,可以是任意可以將褲腰部分成前后兩片的情形,這樣在尋找穿刺點位置時,就可以保證方便將褲腰部分成兩部分,方便找到穿刺點的位置。
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21a與褲腰前片的右側端部22a的可分離連接可以是紐扣、拉鏈、魔術貼中的任意一種連接方式。本實施例中,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21a與褲腰前片的右側端部22a通過魔術貼連接。
繼續參照圖1至圖3,褲腰后片的左側端部21b與褲腰前片的左側端部22b可分離連接。通過將褲腰部20的左右兩側均設計為可分離的連接方式,能夠更加容易的暴露穿刺手術中穿刺點的位置,方便觀察。
褲腰后片的左側端部21b與褲腰前片的左側端部22b的可分離連接可以是紐扣、拉鏈、魔術貼中的任意一種連接方式。本實施例中,褲腰后片的左側端部21b與褲腰前片的左側端部22b通過魔術貼連接。
參照圖2至圖3,分別為本實施例褲腰后片、褲腰前片的結構示意圖,在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21a上設置第一連接片23a,第一連接片23a用于連接第褲腰前片的右側端部22a;在褲腰后片的左側端部21b上設置第二連接片23b,第二連接片23b用于連接褲腰前片的左側端部22b。
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片23a、第二連接片23b具有多個連接位置,用于改變褲腰部的腰圍。具體如下:在第一連接片23a上,沿褲腰后片21的長度方向,設置3個第一魔術粘貼層24a,相應的在褲腰前片的右側端部22a上設置第二魔術粘貼層25a,使得每個第一魔術粘貼層24a分別能與第三魔術粘貼層25a連接;同樣的,在第二連接片23b上,沿褲腰后片21的長度方向,設置3個第三魔術粘貼層24b,相應的在褲腰前片的左側端部22b上設置第四魔術粘貼層25b,使得每個第二魔術粘貼層24b分別能與第四魔術粘貼層25b連接。
通過使不同的第一魔術粘貼層24a與第二魔術粘貼層25a連接,使不同的第三魔術粘貼層24b與第四魔術粘貼層25b連接,便能夠改變褲腰部20的腰圍,適用于不同的患者。
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在褲腰前片的右側端部上設置第一連接片,第一連接片用于連接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在褲腰前片的左側端部上設置第二連接片,第二連接片用于連接褲腰后片的左側端部;同時使第一連接片、第二連接片具有多個連接位置,用于改變褲腰部的腰圍。
本實施例中的魔術粘貼層也可以采用紐扣代替。
繼續參照圖2,在褲腰后片21上,還設置有彈性伸縮部26,彈性伸縮部26能夠過改變自身的長度,從而改變褲腰部20的腰圍,以適用于不同的患者。本實施例中,彈性伸縮部26設置在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21a、褲腰后片的左側端部21b之間,在其他實施例中,褲腰后片的右側端部、左側端部本身也可設置成彈性伸縮部。彈性伸縮部也可以設置在褲腰前片上,或者同時設置在褲腰后片、褲腰前片上。
參照圖1,在右褲腿11上,還設置有開孔11a,其目的在于:當患者身上安裝有導尿管時,導尿管能夠從開孔11a中伸出,并能夠比較方便的被固定,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優選的,開孔11a設置在右褲腿11的外側褲縫處,這是因為導尿袋一般固定在靠近患者膝關節的位置,從褲縫處引出導尿管不容易造成逆流。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與導尿管連接的導尿袋的位置,開孔也可以設置在左褲腿上,或設置在褲腰部上。
當導尿管從開孔11a伸出后,為了更有效的固定導尿管,并且遮蔽患者的身體,開孔11a上設置有連接件,連接件可以是紐扣、拉鏈、或魔術貼中的任意一種。本實施例中,采用子母扣13連接開孔11a,能夠比較方便、牢固的固定導尿管。
繼續參照圖1,在右褲腿11上,還設置約束帶14,約束帶14一端與右褲腿11固定,另一端為自由段,用于和其他物體相固定。患者在進行股動脈穿刺手術后,需要保持患肢位置的固定,股動脈穿刺點在右腿處,在右褲腿上設置約束帶,能夠及時的保持右腿位置的固定,節約時間。
本實施例中,在右褲腿11的膝關節處、踝關節處均設有約束帶14,每一處設置的約束帶14為一條;約束關節能夠更好的固定患肢,防止發生并發癥。
雖然本實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實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