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吹風,具體是一種隨意變溫變速的電吹風。
背景技術:
電吹風是一種人們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日用電器,電吹風最常見是用來吹干人們洗后的濕發,現在市面上常見的電吹風在風速和溫度大小的選擇都只有兩個檔位,而人們對風速和溫度的要求各有不同,風速過大或溫度過高,都會對使用者造成不適,人們會更喜歡可隨意改變風速和溫度的電吹風,于是就需要一種更符合大多數人們需求的電吹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隨意變溫變速的電吹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隨意變溫變速的電吹風,包括風速控制裝置、溫度控制裝置、風道裝置、保護裝置和總電源開關;所述溫度控制裝置設置在手柄上;所述溫度控制裝置由溫度調節齒輪和第一滑動電阻絲組成;所述溫度調節齒輪設置在手柄上部;所述第一滑動電阻絲設置在手柄內部;所述風速控制裝置設置在手柄上;所述風速控制裝置由風速調節齒輪和第二滑動電阻絲組成;所述風速調節齒輪設置在手柄上;所述第二滑動電阻絲設置在手柄內部;所述風道裝置設置在機殼內部;所述風道裝置由進風孔、風嘴、風葉、電機和電熱絲組成;所述進風孔設置在機殼后部;所述風嘴設置在機殼前;所述風葉設置在機殼內部;所述電機設置在機殼內部,與風葉的軸連接;所述電熱絲設置在機殼內部,靠近風嘴,與電機連接;所述保護裝置設置在各裝置外部;所述保護裝置由手柄、防折套、機殼、食指槽、中指槽、無名指槽和小指槽組成;所述機殼設置在手柄上;所述手柄設置與機殼相連接;所述防折套設置在手柄下部,套在電線外部;所述食指槽設置在手柄上;所述中指槽設置在食指槽下;所述無名指槽設置在中指槽下;所述小指槽設置在無名指槽下;所述總電源開關設置在手柄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溫度調節齒輪與第一滑動電阻絲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風速調節齒輪與第二滑動電阻絲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機殼為倒圓柱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設計合理,功能齊全,操作方便;本實用新型在現有電吹風的設計基礎上,做了一系列改變,從傳統的機殼形狀改變為倒圓柱形,通過風嘴加大風速,使生產工藝簡化,把傳統的兩檔模式改變為隨意檔的模式,傳統的檔位設計,不是太小就是太大,不是太熱就是太冷,本實用新型解決了這個難題,使其根據個人需要隨意改變溫度和風速。
附圖說明
圖1為隨意變溫變速的電吹風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隨意變溫變速的電吹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風孔,2-溫度調節齒輪,3-風速調節齒輪,4-手柄,5-防折套,6-風嘴,7-機殼,8-總電源開關,9-食指槽,10-中指槽,11-無名指槽,12-小指槽,13-電線,14-風葉,15-電機,16-第一滑動電阻絲,17-第二滑動電阻絲,18-電熱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隨意變溫變速的電吹風,包括風速控制裝置、溫度控制裝置、風道裝置、保護裝置和總電源開關;所述溫度控制裝置設置在手柄4上;所述溫度控制裝置由溫度調節齒輪2和第一滑動電阻絲16組成;所述溫度調節齒輪2設置在手柄4上部;所述第一滑動電阻絲16設置在手柄4內部,通過滾動溫度調節齒輪2帶動第一滑動電阻絲16改變電阻;所述風速控制裝置設置在手柄4上;所述風速控制裝置由風速調節齒輪3和第二滑動電阻絲17;所述風速調節齒輪3設置在手柄4上;所述第二滑動電阻絲17設置在手柄4內部,通過滾動風速調節齒輪3帶動第二滑動電阻絲17改變電阻;所述風道裝置設置在機殼7內部;所述風道裝置由進風孔1、風嘴6、風葉14、電機15和電熱絲18組成;所述進風孔1設置在機殼7后部;所述風嘴6設置在機殼7前;所述風葉14設置在機殼7內部;所述電機15設置在機殼7內部;所述電熱絲18設置在機殼7內部;所述保護裝置設置在各裝置外部;所述保護裝置由手柄4、防折套5、機殼7、食指槽9、中指槽10、無名指槽11和小指槽12組成;所述機殼7設置在手柄4上;所述手柄4設置與機殼7相連接;所述防折套5設置在手柄4下部,套在電線13外部;所述食指槽9設置在手柄4上;所述中指槽10設置在食指槽9下;所述無名指槽11設置在中指槽10下;所述小指槽12設置在無名指槽11下;所述總電源開關8設置在手柄4上。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