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底成型機及其成型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底成型機及其成型機構,其技術方案要點包括機架、上模具、下模具以及驅動下模具上下運動的油缸;所述上模具的上方固定連接有固定板,所述機架于下模具的正上方設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設有與固定板適配的夾槽,所述固定座上螺紋連接有用于鎖緊固定板的鎖緊螺栓。采用本實用新型使得中底坯料在成型之前不易偏移,成型質量較好。
【專利說明】
中底成型機及其成型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鞋設備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中底成型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技術中授權公告號為CN202800370U的中國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帶行程開關的中底成型機,包括機架、左上模具、左下模具、為左下模具提供上下動力的左油缸、右上模具、右下模具以及為右下模具提供上下動力的右油缸,所述左右油缸的活塞桿輸出端分別都設有左右安裝板,左下模具和右下模具分別安裝在左右安裝板上,左下模具和右下模具各自分別設有一個導向桿,左右的導向桿分別在安裝在機架上的左右導向套內活動,所述左右兩個導向桿和其相對應的機架位置處分別設有行程開關組件。
[0003]現有的上述中底成型機在生產加工時,將待成型的中底坯料放置于下模具上,上模具固定在機架上,通過油缸驅動下模具上升與上模具配合從而對中底坯料進行成型,但現有上述方式,中底坯料放置于下模具上時缺乏良好的固定,在下模具受油缸驅動上升時容易產生位置上的偏移,從而影響到中底的成型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底成型機的成型機構;中底坯料在成型之前不易偏移,成型質量較好。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中底成型機的成型機構,包括機架、上模具、下模具以及驅動下模具上下運動的油缸;所述上模具的上方固定連接有固定板,所述機架于下模具的正上方設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設有與固定板適配的夾槽,所述固定座上螺紋連接有用于鎖緊固定板的鎖緊螺栓。
[000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成型機構在工作時,將中底坯料放置于下模具上,并將上模具蓋在中底坯料上與下模具配合,再由油缸驅動下模具和上模具一起上升;在上模具的固定板落入夾槽中時,工人通過鎖緊螺栓將固定板鎖緊,從而將上模具固定;油缸再度加壓時從而對中底坯料進行成型工作;采用該種方式,在油缸驅動下模具上升時,由于上模具正好蓋在中底坯料上,通過上模具的重力作用從而將中底坯料有效地壓緊,防止其發生偏移,從而使得中底的成型質量更好。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板和夾槽對應為長方形,所述固定座靠近夾槽的四個端部處均設有鎖緊螺栓。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固定板的四個端均可以通過鎖緊螺栓固定,從而使得上模具在固定時具備更好的固定效果。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鎖緊螺栓的端部為錐形,所述固定板上設有與鎖緊螺栓的端部適配的錐形槽。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固定板進入夾槽中時,擰動鎖緊螺栓,鎖緊螺栓呈錐形的端部可以順利地進入固定板的錐形槽中,使得鎖緊螺栓的一部分進入固定板內,從而對固定板起到更有效的固定。
[0011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油缸包括主活塞,所述下模具可拆卸連接于主活塞。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模具可拆卸連接于主活塞,可對下模具進行更換,同時由于上模具也可以拆卸,通過更換上模具和下模具可對不同的中底進行成型,適用范圍廣。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主活塞的端面設有安裝板,下模具的下方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板,安裝板上設有用于將第二固定板鎖緊在安裝板上的夾塊,夾塊通過螺栓連接在安裝板上。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夾塊通過螺栓連接在安裝板上,只需拆卸夾塊即可將下模具拆卸,操作簡單方便。
[001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機架包括操作口,機架于操作口的側壁設有紅外傳感器。
[00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紅外傳感器用于感應是否有工人的手伸入操作口中,用于將信號反饋給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油缸動作,控制器為中底成型機中常用到的PLC;如感應到操作口有物體伸入時,則停止油缸動作,使用更安全。
[0017]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上述成型機構的中底成型機,具有成型效果好、使用安全等特點。
[0018]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使用更安全,成型效果好,次品率較低的中底成型機及其成型機構。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實施例一凸顯上模具未被固定時的示意圖;
[0020]圖2是實施例一凸顯上模具被固定時的示意圖;
[0021 ]圖3是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4是實施例一凸顯錐形槽的示意圖。
[0023]附圖標記說明:1、機架;2、上模具;3、下模具;4、油缸;5、鎖緊螺栓;6、固定板;7、固定座;8、夾槽;9、錐形槽;1、主活塞;11、第二固定板;12、安裝板;13、夾塊;14、螺栓;15、紅外傳感器;16、操作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5]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中底成型機的成型機構,包括機架1、上模具2、下模具3以及驅動下模具3上下運動的油缸4;上模具2的上方固定連接有固定板6,機架I于下模具3的正上方設有固定座7,固定座7設有與固定板6適配的夾槽8,固定座7上螺紋連接有用于鎖緊固定板6的鎖緊螺栓5。其中固定板6和夾槽8對應為長方形,鎖緊螺栓5有四枚,分別位于夾槽8的四個端角處,且四枚鎖緊螺栓5兩兩相對。
[0026]如圖4所示,鎖緊螺栓5的端部為錐形,固定板6上設有與鎖緊螺栓5的端部適配的錐形槽9。
[0027]如圖3所示,油缸4包括主活塞10,主活塞10的端面設有安裝板12,下模具3的下方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板11,安裝板12上設有用于將第二固定板11鎖緊在安裝板12上的夾塊13,夾塊13通過螺栓連接在安裝板12上。機架I包括操作口 16,機架I于操作口 16的側壁設有紅外傳感器15。
[0028]采用該成型機構時,如圖1-2所示將中底坯料放置于下模具3上,并將上模具2蓋在中底坯料上與下模具3配合,再由油缸4驅動下模具3和上模具2—起上升;在上模具2的固定板6落入夾槽8中時,工人通過鎖緊螺栓5將固定板6鎖緊,從而將上模具2固定;油缸4再度加壓時從而對中底坯料進行成型工作。
[0029]實施例二,一種中底成型機,其包括實施例一,具有成型效果好、使用安全等特點。
[003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中底成型機的成型機構,包括機架(I)、上模具(2)、下模具(3)以及驅動下模具(3)上下運動的油缸(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2)的上方固定連接有固定板(6),所述機架(I)于下模具(3)的正上方設有固定座(7),所述固定座(7)設有與固定板(6)適配的夾槽(8),所述固定座(7)上螺紋連接有用于鎖緊固定板(6)的鎖緊螺栓(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底成型機的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和夾槽(8)對應為長方形,所述固定座(7)靠近夾槽(8)的四個端部處均設有鎖緊螺栓(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底成型機的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螺栓(5)的端部為錐形,所述固定板(6)上設有與鎖緊螺栓(5)的端部適配的錐形槽(9)。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中底成型機的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4)包括主活塞(10),所述下模具(3)可拆卸連接于主活塞(10)。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底成型機的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活塞(10)的端面設有安裝板(12),下模具(3)的下方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板(11),安裝板(12)上設有用于將第二固定板(I I)鎖緊在安裝板(12)上的夾塊(13),夾塊(13)通過螺栓(14)連接在安裝板(12)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中底成型機的成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I)包括操作口(16),機架(I)于操作口(16)的側壁設有紅外傳感器(15)。7.—種中底成型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所述的中底成型機的成型機構。
【文檔編號】A43D35/00GK205696069SQ20162066528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發明人】翁岳康, 翁岳昆
【申請人】浙江炬達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