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鞋子制造領域,特別是一種一體化鞋圍。
背景技術:
現有的鞋子主要由鞋幫、幫面、內底以及鞋底構成,傳統工藝需要在鞋楦上先固定內底;然后將鞋幫周圈的幫腳通過前幫機和中后幫一體機擠壓粘合在內底上,然后將幫面與鞋幫固定,最終將內底固定在鞋底上,完成整個鞋子的制作,其中內底起到了固定鞋幫周圈幫腳及支撐的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體化鞋圍,采用這種工藝制成的鞋體去除了內底,減輕了整雙鞋的重量,鞋的內腔干爽、通透,同時提高了穿著的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體化鞋圍,鞋圍呈馬蹄形,鞋圍上沿弧面的內表面沿其邊沿處設置有一圈馬克線縫線孔,鞋圍下沿左右兩邊均為鞋圍后弧,鞋圍后弧內側均標記有一道后條劃線印,左右兩鞋圍后弧之間開有豁口,豁口上邊的鞋圍處分別為第二曲線對接縫和第三曲線對接縫,第二曲線對接縫和第三曲線對接縫之間有定位凸起,豁口兩邊的鞋圍處分別為第四曲線對接縫和第五曲線對接縫,鞋圍中下方位置有第一曲線對接縫。
所述的鞋圍下沿左右兩鞋圍后弧的長度相同。
所述的第二曲線對接縫與第四曲線對接縫的長度相同。
所述的第三曲線對接縫與第五曲線對接縫的長度相同。
所述的鞋圍采用天然皮革材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傳統鞋子的內底和傳統鞋圍通過立體裁剪的方式合成一個整體,使鞋圍構成一個整體結構,鞋圍底與四周是連接在一起的一整塊皮切割而成,再通過無縫對接工藝將開合的位置用機器拼接成無縫隙的連接,達到無縫對接的效果,省去了傳統鞋子的內底,省去了傳統生產設備的使用,減輕了整雙鞋的重量,同時鞋子的內腔干燥、通透。使得腳底的透氣性、舒適性也將進一步提高。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鞋圍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3是內里結構示意圖;
圖4是后跟里結構示意圖;
圖中:1、鞋蓋;2、鞋圍;3、第一曲線對接縫;4、鞋圍底;5、內里;6、第二曲線對接縫;7、第三曲線對接縫;8、鞋底;9、后跟里;10、鞋圍上口;11、馬克線;12、后條;13、第四曲線對接縫;14、第五曲線對接縫;15、后條劃線印;16、鞋圍后弧;17、第六曲線對接縫;18、第七曲線對接縫;19、第八曲線對接縫;20、第九曲線對接縫;21、后跟接縫;22、后跟劃線印;23、第十曲線對接縫;24、馬克線縫線孔;25、定位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體化鞋圍,如圖2所示,鞋圍2呈馬蹄形,鞋圍2上沿弧面的內表面沿其邊沿處設置有一圈馬克線縫線孔24,鞋圍2與鞋蓋1是通過馬克線11穿過馬克線縫線孔24將兩者固定,鞋圍2下沿左右兩邊均為鞋圍后弧16,鞋圍后弧16內側均標記有一道后條劃線印15,左右兩鞋圍后弧16之間開有豁口,豁口上邊的鞋圍2處分別為第二曲線對接縫6和第三曲線對接縫7,第二曲線對接縫6和第三曲線對接縫7之間有定位凸起25,豁口兩邊的鞋圍2處分別為第四曲線對接縫13和第五曲線對接縫14,鞋圍2中下方位置有第一曲線對接縫3。
鞋圍2下沿左右兩鞋圍后弧16的長度相同,第二曲線對接縫6與第四曲線對接縫13的長度相同,第三曲線對接縫7與第五曲線對接縫14的長度相同。
本實施例中,將傳統鞋子的內底和傳統鞋圍通過立體裁剪的方式合成一個整體,使本實施例中的鞋圍2構成一個整體結構,鞋圍底4與四周是連接在一起的一整塊皮切割而成,再通過無縫對接工藝將開合的位置用機器拼接成無縫隙的連接,達到無縫對接的效果,省去了傳統鞋子的內底,省去了傳統生產設備的使用,減輕了整雙鞋的重量。
本實用新型鞋圍2制成鞋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制作一體化的鞋圍2,見圖2;
步驟2、將鞋圍2跟部兩側的鞋圍后弧16縫接,然后將后條12縫接在兩側鞋圍后弧16的接縫處;
步驟3、將鞋圍2跟部的第二曲線對接縫6與第四曲線對接縫13縫接,再將第三曲線對接縫7與第五曲線對接縫14縫接,還將鞋圍2的鞋圍底4上第一曲線對接縫3縫合;
步驟4、將內里5與后跟里9縫接,再將縫接后的內里5和后跟里9與鞋圍2內表面縫接;
步驟5、將鞋圍2的鞋圍上口10刷膠折邊;
步驟6、內里5的外沿與鞋圍上口10貼齊,并在貼齊處距鞋圍上口10邊沿將內里5與鞋圍上口10縫接,將內里修剪干凈;
步驟7、鞋圍2與鞋蓋1通過馬克線11縫線將兩者固定;
步驟8、將鞋底8固定在鞋圍2底部,完成整個鞋體制作,見圖1。
鞋蓋1、鞋圍2以及內里5均采用天然皮革材質;本實施例的這種無縫對接結構配合天然皮革材質使得鞋體具有更好的透氣性,同時舒適性也大幅度提高;傳統鞋子的內底部分用本實用新型的含鞋圍底4的一體化鞋圍2所代替,腳掌直接接觸的是一整塊天然皮革部分;而天然皮革的特點就是:良好的透氣性、吸水性、可塑性好等優點,良好的透氣性自然會使鞋子的內腔保持干燥、通透。腳底的透氣性、舒適性也將進一步提高,無縫對接的優勢得到更好的體現。
步驟2中臨近左右兩鞋圍后弧16處各標記有一道后條劃線印15,兩側的鞋圍后弧16縫接后,將后條12沿著左右兩道后條劃線印15縫接,從而將后條12覆蓋在了兩側鞋圍后弧16的接縫處。
步驟4中內里5如圖3所示,內里5跟部分別有第六曲線對接縫17和第七曲線對接縫18,后跟里9如圖4所示,后跟里9底部分別有第八曲線對接縫19和第九曲線對接縫20,其中第六曲線對接縫17與第八曲線對接縫19匹配且相互縫接,第七曲線對接縫18和第九曲線對接縫20匹配且相互縫接;其中內里5的外沿與第六曲線對接縫17和第七曲線對接縫18之間還各有一條后跟接縫21,后跟里9兩側各有一道后跟劃線印22,左右兩條后跟接縫21分別與對應側的后跟劃線印22縫接。
步驟4中內里5的第六曲線對接縫17和第七曲線對接縫18與鞋圍2跟部的第二曲線對接縫6和第三曲線對接縫7形狀相同,內里5與鞋圍2縫接是將第六曲線對接縫17與第二曲線對接縫6縫接,同時還將第七曲線對接縫18與第三曲線對接縫7縫接,內里5上還有與第一曲線對接縫3位置對應的第十曲線對接縫23,第十曲線對接縫23與第一曲線對接縫3縫接。
第二曲線對接縫6和第三曲線對接縫7之間有一個定位凸起25,第六曲線對接縫17和第七曲線對接縫18之間也有一個定位凸起25,第八曲線對接縫19和第九曲線對接縫20之間同樣有一個定位凸起25,各定位凸起25結構一致,主要作用是在各對接縫進行拼接過程中可以通過定位凸起25進行定位,確保拼接過程中的精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