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珠寶飾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寶石飾品。
背景技術:
在珠寶加工領域,諸如鉆石、有色寶石、天然水晶及人工水晶等寶石類產品已大量應用多面切割技術進行處理。環境光線照射于多面切割技術處理形成的多面寶石上時,由于反射光和折射光的照射作用,多面寶石會形成彩閃現象,更顯光彩奪目,更能展示出寶石的魅力。
傳統的寶石飾品大多是將多面寶石直接鑲嵌于鑲嵌座上,寶石與鑲嵌座相對靜止,無法產生相對運動,只能依靠外部光源角度變化或者佩戴者自身的動作變化,才能出現更多的彩閃,致使多面寶石彩閃的魅力仍停留在相對靜止狀態。存在切割加工瑕疵的寶石更難以展示出彩閃,從而使得寶石加工的有效利用率較低,相對成本較高。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申請人曾對傳統的寶石飾品進行了改進,并且申請了申請號為201210213223.7號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所述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提供了一種寶石飾品,包括鑲嵌座、基架和設于鑲嵌座上的寶石。鑲嵌座兩側各設一軸桿,軸桿上設有外緣呈弧形凹口狀的支架部,支架部厚度由根部向外緣處遞減;基架兩側分別設有一側設有開口而呈半封閉狀的支撐槽,支撐槽槽底壁朝槽內凸出而形成外緣呈弧形凹口狀的支撐部,支撐部厚度由根部向外緣處遞減;軸桿支架部經支撐槽開口置入支撐槽中,支架部活動掛設于基架上支撐部上,支撐部外緣托住對應的支架部外緣。外部輕微晃動可使鑲嵌座連同寶石擺動較長時間,通過配重件可將擺動頻率和擺幅控制在人眼可有效觀察范圍內,達到較好的彩閃效果。
然而,上述發明專利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僅適用于在鑲嵌座的左右兩側設置軸桿來與基架進行配合,鑲嵌座連同鑲嵌座上的寶石需繞水平軸擺動,受限制較多,而吊飾在使用過程中,本身并不容易發生繞水平軸的晃動,而繞豎直軸的晃動并不容易引發鑲嵌座的擺動,因而,這種吊飾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靜止現象,而影響彩閃效果。而且,繞水平軸的擺動導致整體需占用較大空間,才能保證擺動空間不受干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寶石飾品,能有效保證寶石彩閃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首先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寶石飾品,包括基架、鑲嵌座和設于鑲嵌座上的寶石,所述基架的中部設有容納腔,鑲嵌有寶石的鑲嵌座收納于所述容納腔中。所述基架在容納腔的頂部設有套環且在容納腔的底部設有第一限位環,所述套環的靠內側的部分為厚度自根部向內緣方向遞減的第一薄片;所述鑲嵌座的頂端設有吊掛件且鑲嵌座的底端設有第二限位環,所述吊掛件掛設于所述套環上,吊掛件的與套環相接觸的一側形成厚度自根部向內緣方向遞減的第二薄片,套環和吊掛件分別以第一薄片和第二薄片的邊緣相抵接;所述第一限位環與第二限位環對應環套連接,所述第一限位環和第二限位環靠內側的部分分別為厚度自根部向內緣方向遞減的第三薄片和第四薄片,所述第三薄片和第四薄片的邊緣相抵接。
進一步地,所述套環的內緣呈圓弧狀或橢圓弧狀。
進一步地,所述吊掛件的內緣呈圓弧狀或橢圓弧狀。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環的內緣呈圓弧狀或橢圓弧狀。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環的內緣呈圓弧狀或橢圓弧狀。
進一步地,所述吊掛件為吊環或者掛鉤。
進一步地,所述鑲嵌座的后部還設有配重件。
進一步地,所述配重件上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配重件的斜上部。
進一步地,所述寶石為鉆石、天然有色寶石或人造寶石。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基架的容納腔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套環和第一限位環,而用于鑲嵌寶石的鑲嵌座的頂端和底端分別對應設置吊掛件和第二限位環,并使吊掛件掛置于套環中,第二限位環與第一限位環環套連接,同時,套環和吊掛件分別以第一薄片和第二薄片的邊緣相抵接,第一限位環和第二限位環分別以第三薄片和第四薄片的邊緣相抵接,從而可以使鑲嵌座及寶石可以繞豎向的軸線左右擺動,更符合吊飾使用時更易出現左右晃動的使用情況,從而可以獲得更多的左右擺動的動能,使得彩閃效果更為持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寶石飾品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寶石飾品的鑲嵌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寶石飾品一實施例中套環剖開結構與鑲嵌座的吊掛件的配合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寶石飾品一實施例中剖切開的吊掛件與基架上的套環的配合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寶石飾品一實施例的基架的第一限位環和鑲嵌座的第二限位環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寶石飾品一實施例的鑲嵌座的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寶石飾品采用另一種吊掛件的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說明僅用來解釋本申請,并不作為對本申請的限定,而且,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結合。
首先需要申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以下技術方案可以廣泛應用于戒指、胸針、手鐲、手鏈、紐扣、項鏈、吊墜或耳飾等各種可鑲嵌寶石3的首飾,也可用于鐘表、眼鏡等產品上用作裝飾。而本實用新型中提及的寶石3可以為鉆石、天然有色寶石或人造寶石等。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寶石飾品,包括基架1、鑲嵌座2和設于鑲嵌座2上的寶石3。
結合圖2~圖5所示,在所述基架1的中部設有容納腔10,鑲嵌有寶石3的鑲嵌座2即收納于所述容納腔10中。所述基架1在容納腔10的頂部設有套環12且在容納腔10的底部設有第一限位環14,所述套環12的靠內側的部分為厚度自根部向內緣方向遞減的第一薄片120。
而所述鑲嵌座2的頂端設有吊掛件20且鑲嵌座2的底端設有第二限位環22,所述吊掛件20掛設于所述套環12上,吊掛件20的與套環12相接觸的一側形成厚度自根部向內緣方向遞減的第二薄片200,套環12和吊掛件20分別以第一薄片120和第二薄片200的邊緣相抵接,由于第一薄片120和第二薄片200的邊緣厚度非常薄,兩者的接觸面幾乎可以視為點接觸,從而,外界的輕微晃動即可引發鑲嵌座2相對于基架1發生相應的擺動。而所述第二限位環22對應與第一限位環14環套連接,可以使鑲嵌座2在有限范圍內擺動。
而為避免鑲嵌座2的吊掛件20相對于套環12擺動時受到套環12的干擾,而所述套環12的內緣呈圓弧狀或橢圓弧狀,可以是套環12的整個內緣形成所述第一薄片120,也可以僅是套環12內緣可能接觸到吊掛件20的部位形成所述第一薄片120。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套環12的內緣可選為橢圓弧狀,且橢圓的長軸位于水平方向上。同理,所述吊掛件20的內緣也可選為圓弧狀或橢圓弧狀。而且,可以是吊掛件20的整個內緣形成所述第二薄片200,也可以僅是吊掛件20內緣可能接觸到套環12的部位形成所述第二薄片200。
所述第一限位環14的內緣可以是橢圓弧狀或者圓弧狀,且第一限位環14的靠內側的部分為厚度自根部向內緣方向遞減的第三薄片140。而所述第二限位環22的內緣也可以是橢圓弧狀或者圓弧狀,且第二限位環22的靠內側的部分為厚度自根部向內緣方向遞減的第四薄片220。所述第二限位環22與第一限位環14相互環套連接后,分別以第四薄片220和第三薄片140的非常薄的邊緣相抵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基架1的容納腔10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套環12和第一限位環14,而用于鑲嵌寶石3的鑲嵌座2的頂端和底端分別對應設置吊掛件20和第二限位環22,并使吊掛件20掛置于套環12中,第二限位環22與第一限位環14環套連接,同時,套環12和吊掛件20分別以第一薄片120和第二薄片200的非常薄的邊緣相抵接,第二限位環22與第一限位環14也分別以第四薄片220和第三薄片140的非常薄的邊緣相抵接,從而可以使鑲嵌座2及寶石3可以繞一豎向的軸線左右擺動,更符合吊飾使用時更易出現左右晃動的使用情況,從而可以獲得更多的左右擺動的動能,使得彩閃效果更為持久。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可選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所述鑲嵌座2的正面用于鑲嵌寶石,而為更方便調節鑲嵌座2的重心,提升擺動的靈敏度,而將鑲嵌座2的后部設計為配重件24。具體實施時,所述配重件24上開設有凹槽240,所述凹槽240位于配重件24的斜上部,從而使得配重件24較重的一部分位于斜下方,重心偏離擺動軸心線,而使所述鑲嵌座2更容易失穩而擺動。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吊掛件20只需要具有上述與套環12的第一薄片120相配合的第二薄片200的結構設計,即可以在結構形狀實現多樣化,例如,可以為如圖1所示的封閉的吊環形狀或者如圖7所示的半封閉的掛鉤形狀,兩者可達到大體相當的效果。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圍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