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改變齒密度的梳子。
背景技術:
梳子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物品,目前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梳子,不同的梳子對應不同的應用情況。當為卷發或者易打結的頭發時,需要使用梳齒間距較大的梳子將糾纏的頭發分開,若使用梳齒間距較密的梳子就很難梳理,并容易拉傷頭皮及拉斷頭發,而對于直發或比較細的頭發,間距大的梳子則難以將頭發梳理整齊,此時往往采用細齒的梳子進行梳理。因此,人們往往需要準備兩把梳子,甚至更多,使用及收納時不方便,出行時也不容易攜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改變齒密度的梳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改變齒密度的梳子,包括主梳體、副梳體、雙向燕尾隼及梳體定位裝置,所述主梳體與副梳體的結合面上均開設有燕尾槽,所述雙向燕尾隼將所述副梳體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主梳體上,所述梳體定位裝置用于限定所述主梳體與副梳體的相對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雙向燕尾隼與所述主梳體緊配合,與所述副梳體間隙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梳體定位裝置為對吸磁鐵,所述副梳體的前后端均設有磁鐵,所述主梳體的前后端錯開設置有兩對磁鐵,每對磁鐵的間距與副梳體的磁鐵間的距離一致。
進一步地所述主梳體與副梳體的齒間距離相同,所述齒間距離為5-7mm,所述主梳體上的兩對磁鐵錯開的距離為齒間距的二分之一。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梳齒的密度可調,可適應不同的頭發,一把梳子就能起到兩把梳子的效果;
2、使用整條的雙邊燕尾槽隼連接簡單可靠,不僅是滑動部件,還加強了產品縱向結構;
3、使用對吸磁鐵作為定位裝置,不僅操作簡單,更增加了產品的使用手感,提升了產品檔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梳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副梳體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雙向燕尾隼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橫截面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寬梳齒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窄梳齒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一種可改變齒密度的梳子,包括主梳體1、副梳體2、雙向燕尾隼3,主梳體1與副梳體2的結合面上分別開設有燕尾槽11及12,雙向燕尾隼3將副梳體2可滑動地安裝在主梳體1上,其中雙向燕尾隼3與主梳體1緊配合,與副梳體2間隙配合(當然,雙向燕尾隼3也可以采用與主梳體1間隙配合,與副梳體2緊配合的連接方式)。
梳子還包括用于限定主梳體1與副梳體2的相對位置的梳體定位裝置。具體為分別設置在主梳體1及副梳體2上的對吸磁鐵組。其中,副梳體2的前后端均設有磁鐵組22,主梳體1的前后端則錯開設置有兩對磁鐵組12及13,磁鐵組12及13的磁鐵的間距與副梳體2上的磁鐵組22的間距一致。
本實施例中主梳體1與副梳體2的齒間距離均為6.8mm,主梳體1上的兩對磁鐵錯開的距離為齒間距的二分之一3.4mm。如圖5所示,當磁鐵組12與磁鐵組22對吸時,主梳體1與副梳體2的梳齒完全重合,此時梳齒的間距為6.8mm,梳齒的強度增大。如圖6所示,當磁鐵組12與磁鐵組23對吸時,主梳體1與副梳體2錯開,此時梳齒間的距離變成3.4mm。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