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可穿戴的佛教文化產品,具體涉及一種智能佛珠,屬于配飾和文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手串作為一種從古到今比較常見的佩戴首飾,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傳承的重要產物,當今已演化成集裝飾、鑒賞于一體的收藏品,非常受歡迎,但現如今的手串佛珠功能單一,大部分只用做裝飾品,實用性差。
藍牙智能手環、手表是近年興起的一類穿戴設備,它能記錄用戶的運動狀態信息,同時能完成一些簡單的小額度支付,和簽到打卡,通過它佩戴者可以獲得一些健康指導意見,同時能完成簡單的出行支付、考勤管理等,但其產品形態過于隨意,多采用塑膠、硅膠類化工材質,檔次低,佩戴不舒適,佩戴場景受到限制。
具備計步、卡路里和睡眠檢測的智能手串在市面上也有出現,其主體材質多為塑料,但并不符合佛教文化的意識形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智能佛珠。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智能佛珠,包括佛塔、由線材串成一串的一顆母珠和多顆副珠;所述佛塔設有朝向所述母珠延伸的固定凸起,所述佛塔與母珠通過該固定凸起連接固定;
所述母珠包括上殼、下殼以及設在上殼與下殼之間的中框,所述上殼、下殼分別蓋合在所述中框的一端以構成一個容置腔體;
所述容置腔體內設有穿線套管、貼裝好的PCBA、電源、馬達;
所述PCBA上集成有藍牙模塊、存儲模塊、加速度傳感器、馬達驅動、充電模塊、輸入/輸出接口以及天線。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中框為環狀結構,并且所述中框設有用于穿設所述穿線套管的固定孔、用于固定佛塔且與所述固定凸起匹配的的固定孔、以及用于固定所述PCBA、電源以及馬達的固定槽。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母珠和副珠采用硨磲、珍珠、化石、玉石、寶石、金屬、木材、果實、骨質、陶、瓷、玻璃、樹脂、塑料的其中一種或數種制成。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佛塔上間隔設有兩個用作充電接口的金屬環,兩個所述金屬環之間填充絕緣材料,并且兩個所述金屬環分別與所述PCBA電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PCBA上集成有用于重啟系統的外部復位模塊。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PCBA上集成有用于系統電壓轉換、上電下電時序以及電力分配的電壓轉換模塊。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PCBA上集成有用于為系統提供時鐘參考源的32.768KHz晶體以及用于為系統提供射頻載波參考源的16MHz晶體。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藍牙模塊采用DA14580,所述加速度傳感器采用KX022或KX122;所述藍牙模塊與加速度傳感器之間采用I2C通信。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的SCL腳連接所述藍牙模塊的P1_1腳,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的SDA腳連接所述藍牙模塊的P1_0腳,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的INT1腳連接所述藍牙模塊的P0_7腳。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馬達驅動的控制引腳為所述藍牙模塊的P0_4腳。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母珠的內部集成多個功能模塊,解決了傳動手串功能單一的問題,并且采用傳統佛珠材料制成,符合佛教文化的意識形態,提高了用戶體驗;采用對稱的佛塔充電結構,解決了佛珠的美觀以及裝配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智能佛珠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母珠的爆炸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母珠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智能佛珠的系統原理框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藍牙模塊芯片原理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加速度傳感器芯片原理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的智能佛珠念經計數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實施例獲得其他的實施例。
參照圖1至圖7,一種智能佛珠,包括佛塔4、由線材3串成一串的一顆母珠1和多顆副珠2,總數根據不同的含義一般為14顆、18顆、21顆、27顆、36顆、42顆、54顆、108顆、1080顆。
佛塔4設有朝向所述母珠1延伸的固定凸起,固定凸起卡入母珠1的內部,佛塔4與母珠1通過該固定凸起連接固定。
母珠1包括上殼6、下殼11以及設在上殼6與下殼11之間的中框7,上殼6、下殼11分別蓋合在中框7的一端以構成一個容置腔體;上殼6、下殼11為內部掏空的半球狀殼體,中框7為內部掏空的環狀結構,三個部件構成了母珠1的外型面。
母珠1的容置腔體內設有穿線套管8、貼裝好的PCBA12、電源10、馬達9;PCBA12上集成有藍牙模塊、存儲模塊、加速度傳感器、馬達驅動、充電模塊、輸入/輸出接口以及天線。馬達9負責把系統提示信息進行本地輸出呈現;存儲模塊一般采用閃存,用于備份存儲系統的關鍵程序、算法、佛珠的轉圈結果以及用戶信息等關鍵數據;輸入/輸出接口負責響應充電狀態以及進行信息的調試、下載等;天線一般采用2.4G藍牙天線,用于發射和接收藍牙信號。
其中,中框7為環狀結構,并且中框7設有用于穿設穿線套管8的固定孔、用于固定佛塔4且與佛塔4上的固定凸起匹配的固定孔、以及用于固定PCBA12、電源10以及馬達9的固定槽。佛塔4的固定凸起卡入設在中框7上的固定孔,并可以同時采用螺釘、粘接等方式使得固定凸起與中框7連接固定,使得佛塔4可靠地與母珠1連接固定。穿線套管8為管狀結構,中間設有軸向通孔,線材3可以從中間的軸向通孔中穿過,將佛塔4、母珠1以及副珠2構成一串完成的佛珠。通過把各個功能部件逐個固定在佛珠的環形中框7上,受力點全部集中在環形中框7,上殼6、下殼11只用作裝飾,從而使得裝配簡單便捷,產品皮實耐用。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母珠1和副珠2采用硨磲、珍珠、化石、玉石、寶石、金屬、木材、果實、骨質、陶、瓷、玻璃、樹脂、塑料的其中一種或數種制成;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還可以采用其它材料打造。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一般的佛珠將充電接口設置在手串珠子的表面,使用相當不便,另外,很多佛珠進行充電時必須要將佛塔4解下,容易丟失。為此,本實用新型中佛塔4上間隔設有兩個用作充電接口的金屬環5,兩個金屬環5之間填充絕緣材料,并且兩個金屬環5分別與PCBA12電連接。具體的,兩個金屬環5通過導線分別與PCBA12上的充電模塊電連接,通過兩個金屬環5可以對電源10進行充電,電源10一般采用鋰電池。利用佛塔4充電,使得充電簡單便捷,與傳統在佛珠本體進行充電相比,本方案更加美觀。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PCBA12上集成有用于重啟系統的外部復位模塊,通過外部復位模塊可以重新系統。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PCBA12上集成有用于系統電壓轉換、上電下電時序以及電力分配的電壓轉換模塊。充電模塊與電源10與電壓轉換模塊電連接,再通過電壓轉換模塊對系統進行供電。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PCBA12上集成有用于為系統提供時鐘參考源的32.768KHz晶體以及用于為系統提供射頻載波參考源的16MHz晶體。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藍牙模塊采用DA14580,加速度傳感器采用KX022或KX122;藍牙模塊與加速度傳感器之間采用I2C通信。
具體的,藍牙模塊DA14580芯片,包含處理器和藍牙通信兩部分功能。其中,處理器又包括計算單元、內存、存儲單元等,主要負責以下內容:管理整個設備系統的運行狀態,負責采集三軸加速度傳感器數據,分析計算轉圈結果,并把相關結果儲存到外置存儲模塊,同時與藍牙完成數據信息的交換,并把相關聯的信息傳遞到馬達9;藍牙通信負責在處理器和移動終端之間傳遞信息。
加速度傳感器采用型號為KX022或KX122的三軸加速度傳感器,負責實時采集運動數據。
藍牙模塊DA14580芯片為系統的中心,分別與加速度傳感器、馬達驅動、16MHz晶體、32.768KHz晶體、儲存模塊、輸入/輸出接口、電壓轉換模塊、外部復位模塊、天線相連接,電源10模塊、充電模塊、電壓轉換模塊相互連接,馬達9與馬達驅動相連。通過上述部件的匹配工作使得智能佛珠具備念經記圈、念經計數的功能,同時還具備記步和測距等多種功能。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加速度傳感器的SCL腳連接藍牙模塊的P1_1腳,加速度傳感器的SDA腳連接藍牙模塊的P1_0腳,加速度傳感器的INT1腳連接藍牙模塊的P0_7腳。
具體的,藍牙主控器為DA14580,加速度傳感器為KX022或KX122,藍牙主控器的供電電壓為3.0V,系統接口電壓為3.0V。其中加速度傳感器和藍牙主控器DA14580之間用I2C通信,加速度傳感器的SCL腳(PIN12)連接DA14580的P1_1腳(D2),加速度傳感器的SDA腳(PIN2)連接DA14580的P1_0腳(E2),加速度傳感器的INT1腳(PIN5)連接DA14580的P0_7腳(E5);馬達驅動的控制引腳為DA14580的P0_4腳(D5)。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馬達驅動的控制引腳為藍牙模塊的P0_4腳。
本實施例簡單闡述智能佛珠進行念經記圈、念經計數的方法;首先,獲取當前一串佛珠中的珠子數量。獲取的方法可以為:1)從佛珠的閃存中讀取;2)通過藍牙模塊在移動終端設備獲取;3)通過移動終端的網絡在云服務器端獲取。
然后,獲取用戶當前活動的加速度傳感器數據。
接著,分析、計算加速度傳感器數據,得出佛珠所轉動的完整圈數。
再,獲取用戶的計圈方式。獲取的方法可以為:1)從佛珠的閃存中讀取;2)通過藍牙在移動終端設備獲取;3)通過移動終端的網絡在云服務器端獲取。4)由算法分析得出計圈方式。
最后,根據計圈方式、佛珠珠子數量、佛珠轉動的完整圈數,計算念經的計數量。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母珠的內部集成多個功能模塊,解決了傳動手串功能單一的問題,并且采用傳統佛珠材料制成,符合佛教文化的意識形態,提高了用戶體驗;采用對稱的佛塔充電結構,解決了佛珠的美觀以及裝配問題。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