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服裝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可調節尺寸的服裝。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公共組織機構、公司等都有可重復利用的服裝。當不同的人穿著只有一個固定的尺寸的服裝時,很難滿足大多數人所需要的服裝尺寸與其身材合適的尺寸相適應。或者是,當自己穿著自己的服裝時,由于自身身材的改變,亦或是在服裝里面增加或是減少衣物時,就很難滿足服裝的尺寸與自身身材合適的尺寸相適應。
為解決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大多數服裝的只能在現有的服裝上相對調整一個尺寸,改變尺寸的方式很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調節尺寸的服裝,旨在改善了一件成品服裝只有一個固定尺寸的問題,和現有技術中,一些服裝改變尺寸的方式很單一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可調節尺寸的服裝,包括衣服本體與拉鏈,衣服本體包括第一前片和第二前片,拉鏈包括第一牙鏈帶、第二牙鏈帶、第三牙鏈帶與第四牙鏈帶;第一牙鏈帶和第二牙鏈帶間隔地設置于第一前片,第三牙鏈帶和第四牙鏈帶間隔地設置于第二前片;第一牙鏈帶選擇性地與第三牙鏈帶和第四牙鏈帶嚙合;第二牙鏈帶選擇性地與第三牙鏈帶和第四牙鏈帶嚙合。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三牙鏈帶與第四牙鏈帶的底端均設置有拉鏈插座,第一牙鏈帶與第二牙鏈帶的底端均設置有拉鏈插頭,第三牙鏈帶與第四牙鏈帶均設置有可活動的拉頭。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衣服本體包括相對的兩面,用于靠近身體的一面為第一面,另一面為第二面,第一前片包括第一門襟,第二前片包括第二門襟,第一牙鏈帶設置于第一門襟,第三牙鏈帶設置于第二門襟,第二牙鏈帶設置于第二面。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第四牙鏈帶設置于述第二面或第一面。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一牙鏈帶到第二牙鏈帶的間距為第一間距,第三牙鏈帶到第四牙鏈帶的間距為第二間距,第一間距與第二間距不相等。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二前片包括門筒,門筒設置于第二面,第四牙鏈帶設置于門筒。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門筒與第二前片的連接部為線縫部,門筒的寬度大于等于第一牙鏈帶與第三牙鏈帶在拉合狀態下線縫部到第二牙鏈帶的距離。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線縫部到第三牙鏈帶的距離等于第二牙鏈帶到第一牙鏈帶的距離。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一牙鏈帶的長度與第三牙鏈帶的長度相等,第二牙鏈帶的長度與第四牙鏈帶的長度相等。
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衣服本體上還設有與第一前片成一體的第一衣領,與第二前片成一體的第二衣領,第一衣領與門筒上設有配合使用的暗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設計得到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通過第一牙鏈帶選擇性地與第三牙鏈帶和第四牙鏈帶拉合;第二牙鏈帶選擇性地與第三牙鏈帶和第四牙鏈帶拉合,形成多種不同尺寸大小的服裝,并且成本低,舒適性好,調整尺寸大小的方式簡便且尺寸調節的范圍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翻折狀態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的局部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的正常穿著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增大尺寸時的局部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減小尺寸時的局部示意圖。
圖中標記分別為:
可調節尺寸的服裝100,200;衣服本體110;拉鏈130;第一前片111;第一門襟141;第二前片112;第二門襟142;門筒220;線縫部121;第一牙鏈帶131;第二牙鏈帶132;第三牙鏈帶133;第四牙鏈帶134;拉鏈插座135;拉鏈插頭136;拉頭137;第一面110a;第二面110b;暗扣151,第一衣領113,第二衣領114。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方式。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長度”、“寬度”、“上”、“下”、““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實施例1,參照圖1和2所示。
本實施例1提供了一種可調節尺寸的服裝100,如圖1所示,可調節尺寸的服裝100包括衣服本體110與拉鏈130。衣服本體110包括第一前片111和第二前片112。拉鏈130包括第一牙鏈帶131、第二牙鏈帶132、第三牙鏈帶133與第四牙鏈帶134。第一牙鏈帶131和第二牙鏈帶132間隔地設置在第一前片111。第三牙鏈帶133和第四牙鏈帶134間隔地設置在第二前片112。在本實施例中,拉鏈130是縫制在衣服本體110上的。
第三牙鏈帶133與第四牙鏈帶134的底端均設置有拉鏈插座135。第一牙鏈帶131與第二牙鏈帶132上的底端均設置有拉鏈插頭136。第三牙鏈帶133與第四牙鏈帶134上均設置有可活動的拉頭137。
第一牙鏈帶131選擇性地與第三牙鏈帶133和第四牙鏈帶134嚙合。第二牙鏈帶132選擇性地與第三牙鏈帶133和第四牙鏈帶134嚙合。
換言之,第一牙鏈帶131可與第三牙鏈帶133拉合,第一牙鏈帶131也可與第四牙鏈帶134拉合。第二牙鏈帶132可與第三牙鏈帶133拉合,第二牙鏈帶132也可與第四牙鏈帶134拉合。
具體地,如圖1和圖2所示,衣服本體110包括相對的兩面。用于靠近身體的面為第一面110a,另一面為第二面110b。即第一面110a為衣服本體110的內表面,第二面110b為衣服本體110的外表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牙鏈帶132設置在第二面110b上。
第一前片111包括第一門襟141。第二前片112包括第二門襟142。第一牙鏈帶131設置在第一門襟141上,第三牙鏈帶133設置在第二門襟142上。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第四牙鏈帶134設置在第二面110b上。
第一牙鏈帶131到第二牙鏈帶132的距離為第一間距(圖未示)。第三牙鏈帶133到第四牙鏈帶134的距離為第二間距(圖未示)。第一間距與第二間距不相等。
下面結合圖1,對本實施例1提供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100的工作原理做進一步說明。穿上可調節尺寸的服裝100后,將第一牙鏈帶131上的拉鏈插頭136插入第三牙鏈帶133的拉鏈插座135上,拉動第三牙鏈帶133上的拉頭137,拉合第一牙鏈帶131與第三牙鏈帶133形成第一種尺寸的穿著方式。同理,拉合第一牙鏈帶131與第四牙鏈帶134形成第二種尺寸的穿著方式。同理,拉合第二牙鏈帶132與第三牙鏈帶133形成第三種尺寸的穿著方式。同理,拉合第二牙鏈帶132與第四牙鏈帶134形成第四種尺寸的穿著方式。
通過這四種方式,可獲得四種不同尺寸大小的服裝。不管是因為身材變化還是因為增減里面的衣物,穿著可調節尺寸的服裝100后,進行相應的調節,都可以獲得合適尺寸的服裝。既方便,又實用。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間距與第二間距的大小不做限定,具體的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在其他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四牙鏈帶134設置在第一面110a上,即第四牙鏈帶134設置在衣服本體110的內表面上。此時可調節尺寸的服裝100的使用方法與上述相同。不同的是,當第三牙鏈帶133分別與第一牙鏈帶131、第二牙鏈帶132拉合后,就看不見第四牙鏈帶134了。
實施例2參照圖2至圖6所示。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所提供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其實現原理及產生的技術效果和實施例1相同,為簡要描述,本實施例2未提及之處,可參考實施例1中相應內容。
通過上述設計得到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基本上已經可以獲得四種不同尺寸大小的服裝,但本著進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設計者對該可調節尺寸的服裝進行了進一步的改良。
本實施例2提供了一種可調節尺寸的服裝200,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如圖3所示,第二前片112還包括門筒220,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中,門筒220指的是另外一個縫制在第二前片112上可以翻折的門襟。門筒220設置在第二面110b上。
在本實施例2中,第四牙鏈帶134設置在門筒220上。第一牙鏈帶131設置在第一門襟141上,第三牙鏈帶133設置在第二門襟142上,第二牙鏈帶132設置于第二面110b。
具體地,如圖3和圖4所示,門筒220與第二前片112的連接部為線縫部121。門筒220的寬度L1等于在第一牙鏈帶131與第三牙鏈帶133拉合狀態下線縫部121到第二牙鏈帶132的距離L2。即當第一牙鏈帶131與第三牙鏈帶133拉合后,第二牙鏈帶132與第四牙鏈帶134也能剛好拉合。同時門筒220可以遮擋住第一牙鏈帶131與第三牙鏈帶133。
在其他實施例中,門筒220的寬度L1大于在第一牙鏈帶131與第三牙鏈帶133拉合狀態下線縫部121到第二牙鏈帶132的距離L2。
如圖3所示,衣服本體110上還設有與第一前片111成一體式連接的第一衣領113,與第二前片112成一體式連接的第二衣領114,第一衣領113與門筒220上設有配合使用的暗扣151。
本實施例2提供的一種可調節尺寸的服裝200的工作原理與實施例1提供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100的工作原理相同。不同的是,第一牙鏈帶131與第三牙鏈帶133拉合后,同時將第二牙鏈帶132與第四牙鏈帶134拉合,最后可以將第一衣領113與門筒220上的暗扣151扣上,此種為正常穿著方式。想要增大服裝的尺寸時,如圖5所示,將第一牙鏈帶131與第四牙鏈帶134拉合即可實現。想要減小服裝的尺寸時,如圖6所示,將第二牙鏈帶132與第三牙鏈帶133拉合即可實現。
實施例2提供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200與實施例1提供的可調節尺寸的服裝100相比,第一牙鏈帶131與第三牙鏈帶133拉合后,再將第二牙鏈帶132與第四牙鏈帶134拉合,此時衣服本體110的內部不起褶皺,穿著起來更加舒適。
在本實施例中,線縫部121到第三牙鏈帶133的距離等于第二牙鏈帶132到第一牙鏈帶131的距離。即可實現增大或者縮小相同的尺寸。根據人體身材變化的統計學分析,一般情況下,第二牙鏈帶132到第一牙鏈帶131的距離為1~3.5cm。
需要說明的是,第二牙鏈帶132到第一牙鏈帶131的距離大小不限,線縫部121到第三牙鏈帶133的距離不限,具體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牙鏈帶131的長度與第三牙鏈帶133的長度相等,第二牙鏈帶132的長度與第四牙鏈帶134的長度相等。在正常穿著下,第一牙鏈帶131與第三牙鏈帶133完全吻合,第二牙鏈帶132與第四牙鏈帶134完全吻合,節約了物料成本。
第一牙鏈帶131與第三牙鏈帶133分別沿第一前片111與第二前片112延伸至第一衣領113與第二衣領114。這樣第一牙鏈帶131與第三牙鏈帶133拉合后就能夠使得第一衣領113與第二衣領114閉合上。
在其他實施例中,服裝可以是包裙和褲子通過拉鏈130的配合調節腰圍大小;也可以是連衣裙,拉鏈130設置在連衣裙的后衣片上,通過此種方式調節連衣裙的尺寸大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