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皮帶,具體涉及一種休閑皮帶及其帶體。
背景技術:
皮帶的作用不僅作為褲子穿戴時的輔助件,皮帶帶體與皮帶頭的配合還具有個性特色,甚至引領時尚潮流風格。現有常見的皮帶如圖1所示,包括一帶體1及安裝在帶體1一端的皮帶頭2,帶體1的另一端依帶長方向等間距地設置有若干鎖孔101,鎖孔101為圓孔,皮帶頭2包括穿框201及扣軸(圖未示),穿框201的一端設置有穿孔202以供帶體1的另一端穿入,穿框201的另一端設置所述扣軸,扣軸與帶體1的穿戴方向垂直,扣軸的頂端設置乃珠203,乃珠203的直徑較鎖孔101的直徑大,穿帶時,帶體1設有鎖孔101的一端穿過穿孔202后,通過外力將乃珠203壓入鎖孔101內,則實現皮帶的穿帶。此種皮帶在穿帶或脫出鎖孔101時需要用力大,動作不優雅,并且鎖孔101的反復穿帶后容易變大或損壞,造成穿帶不穩或者不能穿帶,皮帶耐用性不佳,使用壽命不長,并且穿戴方式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種便于穿帶的皮帶的帶體。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皮帶的帶體,帶體上開設有若干鎖孔,所述鎖孔一端的直徑大于另一端直徑。
進一步地,所述鎖孔靠近帶體中間的一端的直徑大于靠近帶體端部一端直徑。
進一步地,所述鎖孔為矩形孔的兩端連接圓孔形成,包括矩形孔段、連接在矩形孔段兩端的第一圓孔與第二圓孔,第一圓孔位于靠近帶體中間一端,第二圓孔靠近帶體端部一端,第二圓孔的直徑小于第一圓孔的直徑,矩形孔段的寬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圓孔的直徑。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圓孔的直徑選擇4.5mm,矩形孔段的寬度選擇為2mm,第二圓孔的直徑選擇3mm,鎖孔整體的長度選擇為10.5mm。
進一步地,所述鎖孔為矩形孔的一端連接一圓孔形成,圓孔靠近皮帶中間的一端,圓孔的直徑比矩形孔的寬度大。
進一步地,若干鎖孔沿帶長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延伸分布,兩兩相鄰兩鎖孔間的距離相等。
其次,本實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種皮帶。
一種皮帶,包括皮帶頭以及所述的帶體,皮帶頭包括穿框及形成在穿框上的扣軸,穿框供帶體穿過并且扣軸與鎖孔相扣合。
進一步地,所述扣軸包括柱體及形成在柱體頂端的乃珠,乃珠的直徑較柱體大,同時乃珠的直徑大于鎖孔小孔徑一端的直徑小于或等于鎖孔大孔徑一端的直徑,柱體的直徑小于或等于鎖孔小孔徑一端的直徑。
進一步地,所述扣軸包括間隔珠,間隔珠一體地設置在柱體的中部,將柱體間隔成上、下兩個夾持空間,以供夾持相疊的帶體的兩端。
進一步地,所述帶體的兩端相向地開設有所述鎖孔,所述帶體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鄰近兩端與第二表面上鄰近兩端均設置有圖案,每一端的圖案均覆蓋鎖孔的區域。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皮帶帶體通過將鎖孔兩端大小設置不同,穿帶時扣軸從直徑大的一端穿入并且滑入至孔徑小的一端后可卡持緊固,如此,便于扣軸扣合至鎖孔內,較傳統的皮帶,無需用力將扣軸壓入鎖孔,穿戴優雅。
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將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現有的一皮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皮帶的分解圖;
圖3為圖2所示的皮帶的皮帶頭的第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4為圖2所示的皮帶的皮帶頭的第二視角的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皮帶穿帶過程側視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皮帶的穿帶過程俯視示意圖及局部放大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同一皮帶相對兩表面是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同一皮帶具有四種不同穿帶狀態的效果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提供多種帶體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皮帶,包括帶體10與用以連接帶體兩端的皮帶頭20。
帶體10為扁平長條形帶體。帶體10上鄰近兩端相向地開設有若干鎖孔13。每一端的若干鎖孔13相鄰兩鎖孔13間的距離相等,若干鎖孔13沿帶長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延伸分布,每一鎖孔13靠近帶體中間的一端的直徑大于靠近帶體端部一端直徑。本實施例中,鎖孔13為矩形孔的兩端連接圓孔形成,包括矩形孔段131、連接在矩形孔段兩端的第一圓孔132與第二圓孔133,第一圓孔132位于靠近帶體中間一端,第二圓孔133靠近帶體端部一端,第二圓孔133的直徑小于第一圓孔132的直徑,矩形孔段131的寬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圓孔133的直徑,對應地小于第一圓孔132的直徑。在皮帶制作中,第一圓孔132的直徑較佳地選擇4.5mm,矩形孔段131的寬度較佳地選擇為2mm,第二圓孔133的直徑較佳地選擇3mm,整個鎖孔的長度較佳地選擇為10.5mm。可以理解,鎖孔13亦可矩形孔的一端連接一圓孔形成,圓孔靠近皮帶中間的一端,圓孔的直徑比矩形孔的寬度大。
請參閱圖3、4,皮帶頭20包括穿框21及形成在穿框21上的扣軸22。穿框21采用矩形框在其鄰近一側垂直折彎制成。穿框21包括底框211以及一體垂直連接在底框211一側的邊框212。底框211呈水平設置的“[”形,底框211包括扣軸框邊2111以及垂直連接在扣軸框邊2111兩端且位于同一側的限寬框邊2112,扣軸框邊2111上安裝所述軸扣22。兩條限寬框邊2112相互平行,兩條限寬框邊2112之間的間隙大致對應帶體10的寬度。邊框212呈立式的“[”形,垂直連接在水平設置的底框211上。邊框212包括頂框邊2121以及垂直連接在頂框邊2121兩端且位于同一側的立式框邊2122,立式框邊2122的底端與限寬框邊2112的相對扣軸框邊2111的一端相連接。頂框邊2121與兩立式框邊2122圍成穿孔213,穿孔213供帶體10穿過,并且穿孔213的高度對應兩個帶體10的厚度和相當或略大于。
扣軸22用于與帶體10的鎖孔13配合,將帶體10的兩端連接圍成環狀。扣軸22垂直地設置在扣軸框邊2111的中部,與邊框212平行且位于底框211的同一側,扣軸22的高度大致與立式框邊2122的高度相當。扣軸22包括柱體221及形成在柱體221頂端的乃珠222。柱體221的直徑小于或等于鎖孔13小孔徑一端的直徑,便于柱體221在鎖孔13內滑動。乃珠222呈球形,乃珠222的直徑較柱體221大,并且乃珠222的直徑大于鎖孔13小孔徑一端的直徑小于或等于鎖孔13大孔徑一端的直徑。本實施例中,柱體221的直徑與鎖孔13矩形孔的寬度相當,乃珠222的直徑與鎖孔13的圓孔的直徑相當。進一步地,扣軸22包括間隔珠223,間隔珠223的直徑與乃珠222的直徑相當。間隔珠223一體地設置在柱體221的中部,將柱體221間隔成上、下兩個夾持空間224,以供夾持相疊的帶體10的兩端,夾持空間224的間隙大致對應帶體10的厚度。
穿帶皮帶時,請參閱圖5,首先將皮帶頭20安裝在帶體10的一端,將帶體10的一端穿過皮帶頭20的穿孔213,帶體10該端的其中一鎖孔13的大孔徑端與扣軸22相對準,將該鎖孔13的大孔徑端套入至扣軸22的底端,然后握持皮帶頭20固定,拉持帶體10使得扣軸22滑入鎖孔13的小孔徑端,扣軸22的間隔珠223不能從帶體10上鎖孔13小孔徑的一端脫出,對應地,將帶體10夾持在扣軸22的間隔珠222與扣軸框邊2111形成的夾持空間內,如此,皮帶頭20穩定地卡持在帶體10的一端。請參閱圖6,皮帶頭20安裝在帶體10的一端后,皮帶頭20連接帶體10的另一端,將帶體10的另一端穿過皮帶頭20的穿孔213,根據腰圍,帶體10該端的位置合適的一鎖孔13的大孔徑端與扣軸22相對準,此時腰圍收縮,將該鎖孔13的大孔徑端套入扣軸22的乃珠222,然后腰圍放開,扣軸22將滑入鎖孔13的小孔徑端,扣軸22的乃珠222不能從帶體10上鎖孔13小孔徑的一端脫出,對應地,將帶體10夾持在扣軸22的乃珠222與間隔珠223之間的夾持空間內。
請參閱圖7,帶體10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11與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鄰近兩端設置有圖案,圖案覆蓋鎖孔13的區域,兩端的圖案可相同或不同;第二表面12設置圖案,圖案覆蓋鎖孔13的區域,圖案可相同或不同。本實施中,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圖案不同,第一表面11兩端的圖案不同,第二表面12兩端的圖案不同。在穿帶時皮帶頭20先安裝到帶體10的一端,其可根據需要選擇性地安裝在帶體10兩端中的任意一端,并且皮帶頭20的朝向可根據需要選擇帶體10兩表面的任意一表面,如此,皮帶具有四種穿帶方式,結合參閱圖8,四種穿帶方式如下:
第一種方式:將皮帶頭20固接在帶體10的第一端,并使帶體10的第一表面11朝外(即未貼附腰圍的一面),然后將帶體10的第二端穿入皮帶頭20,穿帶后,帶體10的第二端的第二表面12貼附在帶體10的第一端的第一表面11上,帶體10第二端的第一表面11外露。
第二種方式:將皮帶頭20固接在帶體10的第一端,并使帶體10的第二表面12朝外,然后將帶體10的第二端穿入皮帶頭20,穿帶后,帶體10的第二端的第一表面11貼附在帶體10的第一端的第二表面12上,帶體10第二端的第二表面12外露。
第三種方式:將皮帶頭20固接在帶體10的第二端,并使帶體10的第一表面11朝外,然后將帶體10的第一端穿入皮帶頭20,穿帶后,帶體10的第一端的第一表面11貼附在帶體10的第二端的第一表面11上,帶體10第一端的第一表面11外露。
第四種方式:將皮帶頭20固接在帶體10的第二端,并使帶體10的第二表面12朝外,然后將帶體10的第一端穿入皮帶頭20,穿帶后,帶體10的第一端的第二表面12貼附在帶體10的第二端的第二表面12上,帶體10第一端的第二表面12外露。
如此,皮帶具有四種不同的穿帶方式,可構成四種不同的穿著風格,使用者可根據場景需要選擇對應的穿帶風格。皮帶在穿帶時,扣軸從直徑大的一端穿入并且滑入至孔徑小的一端后可卡持緊固,如此,便于扣軸扣合至鎖孔內,較傳統的皮帶,無需用力將扣軸壓入鎖孔,穿戴優雅。可以理解,帶體10還具有其他的外形或圖案配合(如圖9所示),用戶可根據穿帶需要選擇帶體10。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皮帶,通過鎖孔結構的設計,實現了如何簡易穿帶,不再魯莽暴力扣壓,皮帶不再紅顏薄命,通過在帶體的兩端設置對稱的若干鎖孔,可以滿足穿帶方面的更多需求,可以滿足不同的腰圍尺寸,無須經過裁剪,多種風格搭配可通過一條皮帶聚于一身,使得時刻得體大方,主體可以隨意個性組合,更是成為現代低碳生活與分享樂趣的潮流一族的時尚選擇。根據長期的售后維修數據和對用戶問卷調研,現有皮帶存在的功能硬傷和易出現的問題共有七點:選擇性窄、不能修改、不好搭配、皮帶容易變形、皮帶容易勞損、鎖孔容易暴孔以及浪費材料(因為皮帶大多是帶身損壞而不是五金件的皮帶頭損壞,然后因為是一體組合,會被一起拋棄)。本實施新型提供的皮帶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存在的問題。
只要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創造的思想,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實施例進行任意組合,均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對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的變型及不同實施例進行的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創造的思想的任意組合,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