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畫眼影工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手柄式畫眼影卡。
背景技術:
眼睛居五官之首,是面部最吸引人的器官之一。眼影是化妝時涂于眼睛周圍的色彩,作為眼部的修飾,主要強調眼部的結構,增加眼睛的神采個性,并且改善、修飾眼型,豐富面部表情。眼影的修飾主要通過運用亮色、淺色和深色等來突出立體層次從而達到美化眼睛的目的。對于化妝初學者來說,要能運用眼影的色彩畫出眼部的立體層次感有一定的難度。
亞洲人面部五官較平,眼部沒有立體感。化妝初學者在畫眼影時,不能較好地掌握眼部修飾的立體形態,導致畫出來的眼影只是色彩的堆疊,對眼睛起不到美化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設計提供了一種手柄式的畫眼影卡,可以解決畫眼影時的立體結構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手柄式畫眼影卡,包括手柄、眼影卡,所述的眼影卡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擋板、畫眼影區和下擋板,所述的畫眼影區由若干鏤空區組成,鏤空區之間用連接桿分隔;所述的連接桿為圓弧狀且向外突出,使圍出的畫眼影區具有弧度能貼合眼部;所述的畫眼影區包括上部的月牙形的第一眼影區,中部的橢圓形第二眼影區和下部的月牙形的第三眼影區;所述的眼影卡側邊連接色卡,所述的色卡上設有若干參考眼影顏色塊。
所述的第一眼影區為亮色眼影區,第二眼影區為淺色眼影,第三眼影區為深色眼影區。
所述的連接桿為柔性桿,在眼影卡一邊設有安裝塊,所述的安裝塊內設有通孔,所述的柔性桿左端伸出通孔,拉伸柔性桿,可調節圍出的畫眼影區鏤空的大小。
所述的通孔內設有防滑橡膠圈。
所述的眼影卡的寬度為3.5厘米、高度為2.5厘米,第一眼影區高度為0.5厘米,第二眼影區高度為0.9厘米,第三眼影區高度為0.6厘米。
所述的眼影卡右側設有連接軸,所述的連接桿右側在連接軸處相接。
所述的上擋板、下擋板和色卡固定在眼影卡右側的連接軸上,所述的上擋板下側為圓弧形邊,所述下擋板上側為圓弧形邊。
所述的上擋板、下擋板可圍繞連接軸轉動,柔性桿調節好長度后鏤空區固定,將上擋板、下擋板卡在鏤空區外周,避免刷眼影時刷到面部其他區域。
第一眼影區為亮色高光區域,位于眼窩與眉毛之間的部位,在第一眼影區加入高光亮色眼影,能襯托出亮澤眼妝,提升立體感。第二眼影區為淺色區域,位于上眼瞼眼球所在的凹陷部位,暈染淺色的眼影打底。第三眼影區為深色區域,睜眼時在上眼瞼形成的褶皺區域,涂抹的眼影色最深,強調眼部輪廓。最后將眼影卡拿開,用眼影刷柔和邊緣線。
有益效果:
本發明為一種手柄式畫眼影卡,能幫助初學者快速掌握眼影的畫法。使用時將畫眼影卡置于眼睛上瞼,利用眼影刷按照特定的層次填涂眼影就可以畫出專業、美麗的眼部立體層次。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手柄式畫眼影卡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本發明的手柄式畫眼影卡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本發明的手柄式畫眼影卡的結構示意圖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手柄式畫眼影卡,包括手柄1、眼影卡,所述的眼影卡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擋板3、畫眼影區4和下擋板5,所述的畫眼影區由若干鏤空區組成,鏤空區之間用連接桿2分隔;所述的連接桿2為圓弧狀且向外突出,使圍出的畫眼影區具有弧度能貼合眼部;所述的畫眼影區包括上部的月牙形的第一眼影區6,中部的橢圓形第二眼影區7和下部的月牙形的第三眼影區8;所述的眼影卡側邊連接色卡9,所述的色卡9上設有若干參考眼影顏色塊。
所述的第一眼影區6為亮色眼影區,第二眼影區7為淺色眼影,第三眼影區8為深色眼影區。所述的眼影卡的寬度為3.5厘米、高度為2.5厘米,第一眼影區高度為0.5厘米,第二眼影區高度為0.9厘米,第三眼影區高度為0.6厘米。
所述的連接桿2為柔性桿,在眼影卡一邊設有安裝塊10,所述的安裝塊內設有通孔,所述的柔性桿左端伸出通孔,拉伸柔性桿,可調節圍出的畫眼影區鏤空的大小。所述的通孔內設有防滑橡膠圈。
所述的眼影卡右側設有連接軸11,所述的連接桿2右側在連接軸11處相接。所述的上擋板3、下擋板5和色卡9固定在眼影卡右側的連接軸11上,所述的上擋板3下側為圓弧形邊,所述下擋板5上側為圓弧形邊。所述的上擋板3、下擋板5可圍繞連接軸11轉動。
第一眼影區6為亮色高光區域,位于眼窩與眉毛之間的部位,在第一眼影區加入高光亮色眼影,能襯托出亮澤眼妝,提升立體感。第二眼影區7為淺色區域,位于上眼瞼眼球所在的凹陷部位,暈染淺色的眼影打底。第三眼影區8為深色區域,睜眼時在上眼瞼形成的褶皺區域,涂抹的眼影色最深,強調眼部輪廓。最后將眼影卡拿開,用眼影刷柔和邊緣線。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的修改、等同替換與改進等,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