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日常用品,具體是一種雙重防滑技術的運動襪。
背景技術:
傳統運動襪基本都是以全棉以及與各種化纖混紡織造制成。運動襪本體不具備較強的防滑性能。在進行運動時,對腳的敏捷性有較高要求。如:足球、籃球等。如果腳在鞋倉內不夠穩定造成滑動,影響運動員做跑動、起跳、變向等動作,損失腳部穩定性和力量。因此對運動襪的防滑性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帶防滑功能的運動襪應運而生,現有帶防滑技術的運動襪,主要是以滴膠、絲網印刷的工藝,在襪子本體上滴或印刷防滑條紋或顆粒,材質主要有PVC、硅膠等液狀原料加工成型,在穿著時存在以下缺點:
1、滴膠工藝較厚、影響穿著的舒適性、膠體本身不吸水、不透氣,在運動中腳部出汗后會,防滑效果欠佳。
2、印刷PVC或硅膠、可以實現較好的舒適性和干燥時的防滑效果,材質本身不吸水、不透氣,但是,腳部出汗后防滑效果欠佳。
3、因運動襪大部分內底面為毛巾底,直接在運動襪本體印刷或者滴膠的工藝,無法與襪子反面毛巾底上牢固連接,故只能做單面防滑,防滑效果有限。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重防滑技術的運動襪,第一重為防滑纖維顆粒和防滑凸點可以起到干燥時候的防滑效果、第二重為防滑纖維透氣、吸汗功能,提升了吸濕后的防滑效果,使防滑結構具有有較好的防滑效果,腳部出汗時,防滑纖維層吸汗后防滑效果會更佳,而且兼具較好的透氣效果。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雙重防滑技術的運動襪,包括襪體,所述襪體設置襪口和襪腳,所述襪腳包括襪底和襪背,還包括防滑結構,所述防滑結構與襪體固定連接,所述防滑結構為防滑纖維層,所述防滑纖維層表面植入防滑凸點,所述防滑凸點占防滑纖維層表面積的50%以下。
所述襪底和襪背的正面和/或反面設置防滑纖維層。
所述襪底分為腳跟區、腳掌區、足弓區和腳趾區,所述腳跟區、腳趾區、腳掌區、足弓區內防滑凸點占防滑纖維層表面積的比例依次減少。
所述防滑凸點均勻分布在防滑纖維層的表面。
所述防滑纖維層的厚度為0.4-2毫米,所述防滑凸點的厚度為0.1-0.8毫米。
所述防滑纖維層內設置吸汗層。
對比與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防滑結構為防滑纖維層,防滑纖維層既能吸汗又能具有良好的透氣效果,還具有一定的減震作用,增加襪子穿戴的舒適度,防滑凸點占防滑纖維層表面積的50%以下,既能夠增加耐磨性和防滑效果同時又不會影響防滑纖維層的透氣性。
2、本實用新型襪底和襪背的正面和/或反面設置防滑纖維層,增加襪體的整體防滑效果。
3、本實用新型防滑纖維層、防滑凸點均相互獨立,增加襪子的防滑效果,并且凸起的防滑凸點對腳部有一定的按摩作用。
4、本實用新型所述腳跟區、腳趾區、腳掌區、足弓區內防滑凸點占防滑纖維層表面積的比例依次減少,增加腳跟區、腳趾區的耐磨性,增加襪子的耐用性。
5、本實用新型所述防滑纖維層的厚度為0.4-2毫米,所述防滑凸點的厚度為0.1-0.8毫米,由于摩擦結構比較薄,使其可以在襪體通體設計,而不會過于增加襪子的重量,且可以使得襪子依舊保持整體柔軟,不影響襪子的舒適度和包腳感,從而可以實現襪子對摩擦、舒適、包腳、觸感、輕量的均衡的要求。
6、本實用新型防滑纖維層內設置吸汗層,增加襪子的吸汗性能。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襪底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所示標號:1、襪體;11、襪口;12、襪底;13、襪背;14、腳跟區;15、腳掌區;16、足弓區;17、腳趾區;2、防滑纖維層;3、防滑凸點。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一種雙重防滑技術的運動襪,包括襪體1,所述襪體1設置襪口11和襪腳,所述襪腳包括襪底12和襪背13,還包括防滑結構,所述防滑結構與襪體1固定連接,所述防滑結構為防滑纖維層,防滑纖維層既能吸汗又能具有良好的透氣效果,還具有一定的減震作用,增加襪子穿戴的舒適度。所述防滑纖維層表面植入防滑凸點3,防滑凸點3優選為膠狀材質(如印刷硅膠、PU或者PVC),具備較好的舒適性和防滑效果,增加襪體1耐磨性和防滑效果,由于膠狀材質的透氣性和吸汗性較差,因此防滑凸點3占防滑纖維層表面積的50%以下,防止防滑凸點3影響防滑結構的透氣和吸汗性能。制造時首先將防滑凸點3設計為所需要的形狀然后植入防滑纖維層,使襪子舒適且美觀,然后將加工完成的防滑結構固定連接到到襪體1上,具有雙重防滑效果,第一重為防滑纖維顆粒和防滑凸點可以起到干燥時候的防滑效果,第二重為防滑纖維透氣、吸汗功能,提升了吸汗后的防滑效果,使防滑結構具有有較好的防滑效果,腳部出汗時,防滑纖維層吸汗后防滑效果會更佳,而且兼具較好的透氣效果。
為了增加襪體的整體防滑效果,所述襪底12和襪背13的正面和/或反面設置防滑纖維層。
優選的,所述襪底12分為腳跟區14、腳掌區15、足弓區16和腳趾區17,由于在走路時腳跟區14、腳趾區17、腳掌區15、足弓區16對襪子的作用力不同,作用力由腳跟區14向腳趾區17、腳掌區15、足弓區16依次減小,所述腳跟區14、腳趾區17、腳掌區15、足弓區16內防滑凸點3占防滑纖維層表面積的比例依次減少,根據作用力的不同設置防滑凸點3占防滑纖維層表面積的比例,走路時腳跟區14、腳趾區17對襪子的作用力較大,也是襪子最容易破損的部位,增加防滑凸點3的面積比例,使腳跟區14、腳趾區17的耐磨性增加,增加襪子的耐用性。
為了增加襪子穿戴的舒適性,所述防滑凸點3為且均勻在防滑纖維層2的表面,防滑凸點3優選為環形,能夠在各個方向進行防滑,同時內部空腔不會影響防滑纖維層2的發揮吸汗、透氣作用,凸起的防滑凸點3對腳部還有一定的按摩作用。
為了不影響襪子的舒適度和包腳感,所述防滑纖維層2的厚度為0.4-2毫米,所述防滑凸點3的厚度為0.1-0.8毫米。
為了增加襪子的吸汗性能,所述防滑纖維層2內設置吸汗層。
實施例:
一種雙重防滑技術的運動襪,包括襪體1,所述襪體1設置襪口11和襪腳,所述襪腳包括襪底12和襪背13,還包括防滑結構,所述防滑結構與襪體1固定連接,所述防滑結構為防滑纖維層,所述襪底和襪背的正面和/或反面設置防滑纖維層,所述襪底分為腳跟區、腳掌區、足弓區和腳趾區,所述腳跟區、腳趾區、腳掌區、足弓區內防滑凸點占防滑纖維層表面積的比例依次減少,防滑纖維層既能吸汗又能具有良好的透氣效果,還具有一定的減震作用,增加襪子穿戴的舒適度。所述防滑纖維層表面植入防滑凸點3,所述防滑凸點為環形且均勻分布在防滑纖維層的表面,所述防滑纖維層的厚度為0.4-2毫米,所述防滑凸點的厚度為0.1-0.8毫米。所述防滑纖維層內設置吸汗層。防滑凸點3優選為膠狀材質(如印刷硅膠、PU或者PVC),具備較好的舒適性和防滑效果,增加襪體1耐磨性和防滑效果,由于膠狀材質的透氣性和吸汗性較差,因此防滑凸點3占防滑纖維層表面積的50%以下,防止防滑凸點3影響防滑結構的透氣和吸汗性能。制造時首先將防滑凸點3,將防滑凸點3設計為所需要的形狀然后植入防滑纖維層,使襪子舒適且美觀,然后將加工完成的防滑結構固定連接到到襪體1上。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襪底和襪背的正面和/或反面設置防滑纖維層,增加襪體的整體防滑效果;防滑纖維層、防滑凸點均相互獨立對增加襪子的防滑效果,并且凸起的防滑凸點對腳部有一定的按摩作用;走路時腳跟區14、腳趾區17對襪子的作用力較大,也是襪子最容易破損的部位,增加防滑凸點3的面積比例,使腳跟區14、腳趾區17的耐磨性增加,增加襪子的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