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日常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臭防滑的氣體內部循環鞋墊。
背景技術:
現有的鞋墊,是依照鞋形的大小裁切一適當厚度的薄片體鋪設與鞋體內部,這種鞋墊不僅不具彈性、結構單一,其透氣及通風性能較差,腳部產生的汗液難以有效及時的排出,往往因此而形成細菌的繁殖,從而產生異味,大大影響了穿著的舒適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彈性好、透氣及通風性好和具有防滑功能的一種防臭防滑的氣體內部循環鞋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鞋墊包括鞋墊上體和彈性鞋墊下體,所述彈性鞋墊下體的底部開設有凹槽和下透氣孔,下透氣孔的頂部與鞋墊上體相對應的位置上開設有上透氣孔。
優選地,所述鞋墊上體的材質為EVA、PU或PCS之一。
優選地,所述彈性鞋墊下體的材質為TPU。
優選地,所述凹槽為半球型,球直徑為0.3mm~1mm。
優選地,所述下透氣孔的直徑為0.1mm~0.2mm。
優選地,所述上透氣孔的直徑為0.05mm~0.15mm。
優選地,所述下透氣孔設置在凹槽的周圍。
優選地,所述鞋墊上體和彈性鞋墊下體為一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彈性好、透氣及通風性好和具有防滑功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在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部件。為使圖面簡潔,各圖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與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它們并不代表其作為產品的實際結構。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防臭防滑的氣體內部循環鞋墊,該鞋墊包括鞋墊上體1和彈性鞋墊下體2,所述彈性鞋墊下體2的底部開設有凹槽3和下透氣孔4,下透氣孔4的頂部與鞋墊上體1相對應的位置上開設有上透氣孔5。所述鞋墊上體1的材質為EVA、PU或PCS之一。所述彈性鞋墊下體2的材質為TPU。所述凹槽3為半球型,球直徑為0.3mm~1mm。所述下透氣孔4的直徑為0.1mm~0.2mm。所述上透氣孔5的直徑為0.05mm~0.15mm。所述下透氣孔4設置在凹槽3的周圍。所述鞋墊上體1和彈性鞋墊下體2為一體結構。
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本實用新型放置在鞋內,當行走的過程中當腳部踩地面上時,彈性鞋墊下體2向下受力,其彈性由彈性鞋墊下體2的本身和設在彈性鞋墊下體2底部凹槽3的變形共同構成,凹槽3變形后形成微負壓,該微負壓具有吸附在鞋的底部和使空氣快速由下透氣孔4排出的作用,彈性鞋墊下體2吸附在鞋的底部能夠有效防止鞋墊和鞋發生相對運動,從而起到防滑的目的;當腳抬起時凹槽3恢復半球型狀態,使鞋內的空氣快速進入凹槽3中,加速了鞋內上部的空氣通過上透氣孔5和下透氣孔4向下流動的目的;行走的過程中空氣始終在鞋的內部進行循環流動,有效的保持了腳的干爽,防止出現腳汗,從而達到防止產生鞋內部出現異味和細菌繁殖的目的。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內部”、“頂部”、“前端”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有”、“安裝”、“相連”等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一體地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