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手套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耐酸堿長袖靈活型手套。
背景技術:
在工業領域,酸和堿是用的非常多的兩種常用原材料,但是酸和堿都有很強的腐蝕性,對人體的傷害很大,所以當作業的工作人員在接觸酸或堿的液體前要做好安全準備,以防受傷。在作業生產過程中,一般的安全準備就是帶上手套,以達到人體皮膚與酸堿溶液的隔絕。但是現有的防酸堿性手套其一方面在制作工藝復雜,成本偏高;另一方面操作工人在作業的過程中操作不夠靈活,且在作業過程中容易出現手套滑落的現象。有鑒于此,對于如何尋找到一種制作簡單、穿戴舒適且不易滑落的手套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制作簡單、穿戴舒適且不易滑落的耐酸堿長袖靈活型手套。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耐酸堿長袖靈活型手套,所述手套包括由耐酸堿性材質構成的手套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體其上包括有手指部以及與手腕相配合的手腕部,其中所述手腕部為一向內靠攏的收攏型結構,所述手指部其上大拇指位和食指位之間還成型有向內凹陷的弧形部。
優選地,所述手套本體為采用加厚耐酸堿性材質一體成型制作而成的。
進一步地,所述手套本體其上由所述手腕部至手套本體尾部呈一內徑逐漸擴大的穿戴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案其通過在位于手套本體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間成型的弧形部結構和按照人體手指大小成型,可以使得消費者在使用該種結構形式的手套時,手套能夠很好地與人體手體進行匹配;在手腕位置設計收攏結構能夠使手套在使用時不容易脫落;同時從手腕位置開始向尾部逐漸擴大的設計是為了酸堿容易能夠快速從上往下流走而不殘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手套本體,2-手指部,3-弧形部,4-手腕部,5-手套本體尾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附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耐酸堿長袖靈活型手套,該手套包括由耐酸堿性材質構成的手套本體1。該手套本體1其上包括有手指部2以及與手腕相配合的手腕部4,其中手腕部4為一向內靠攏的收攏型結構,手指部2其上大拇指位和食指位之間還成型有向內凹陷的弧形部3。采用這樣的設計可以是使用者在穿戴上手套后,手指得到充分的空間和靈活度,能夠在特定環境下做到一定的精確操作步驟。此外,本方案中的上述收攏型結構可以使得操作者在穿戴后不易脫落。
另外,為了進一步地能夠擴大腐蝕性溶液與人體的接觸距離,并且在此基礎上讓手套本體1外表面光滑無凹凸,以便腐蝕性液體能夠不殘留在手套外表面上,本方案中的手套本體1為采用加厚耐酸堿性材質一體成型制作而成的。
最后,為了使得操作者在工作時手套本體1其上腐蝕性液體能夠快速流走,同時也可以便于操作者穿戴,本方案中的手套本體1其上由手腕部4至手套本體尾部5呈一內徑逐漸擴大的穿戴結構,形成有一定的斜面坡度。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子只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