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妝鏡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雙面鏡片結(jié)構且內(nèi)設發(fā)光源的LED燈化妝鏡。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化妝鏡一般為單面平面鏡,功能比較單一。為了增加化妝鏡的功能,市場上目前存在一種雙面化妝鏡,在平面鏡的背面增加一個放大鏡,從而起到放大影響的作用。但現(xiàn)有的雙面化妝鏡缺乏燈光設置,在黑暗環(huán)境中無法正常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合在黑暗環(huán)境中使用的LED燈化妝鏡。
為了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LED燈化妝鏡,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鏡框、連接所述底座頂部的支架、二連接所述鏡框和支架的固定組件、安裝于所述鏡框內(nèi)的發(fā)光模塊、以及安裝于所述鏡框內(nèi)并位于所述發(fā)光模塊的相對兩側(cè)的平面鏡和放大鏡;所述發(fā)光模塊包括連接所述鏡框的燈盤保護盒、安裝于所述燈盤保護盒內(nèi)的環(huán)形的燈盤及若干安裝于所述燈盤上的LED燈珠;所述LED燈珠繞所述燈盤的中心環(huán)形均布于所述燈盤的周邊,各所述LED燈珠的端子端固定于所述燈盤上,各所述LED燈珠的發(fā)光端穿過所述燈盤保護盒延伸至燈盤保護盒外。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外側(cè)設有旋轉(zhuǎn)開關和電源線,所述底座內(nèi)設有控制PCB板,所述控制PCB板電連接各所述LED燈珠,所述旋轉(zhuǎn)開關和所述電源線均電連接所述控制PCB板。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鏡框包括前鏡框、套設于所述前鏡框上的后鏡框、內(nèi)嵌于所述前鏡框的第一反光圈、以及內(nèi)嵌于所述后鏡框且連接發(fā)光模塊的第二反光圈;所述前鏡框上相對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反光圈和第二反光圈的背面相貼合形成一安裝部,所述安裝部對應各所述第一安裝孔分別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固定組件彼此靠近的一端均位于所述鏡框內(nèi),所述固定組件相遠離的一端分別穿過所述第二安裝孔和分別穿過第一安裝孔樞接所述支架。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前鏡框包括設有所述第二安裝孔的第一連接部和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內(nèi)嵌于所述后鏡框,所述第一連接部遠離所述第一連接部的邊緣向內(nèi)凸伸有第一阻擋部,所述第一阻擋部通過膠水連接所述平面鏡;所述后鏡框遠離所述前鏡框的邊緣向內(nèi)凸伸有第二阻擋部,所述第二阻擋部通過膠水連接所述放大鏡。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光圈的內(nèi)側(cè)面朝著所述鏡框的中心方向延伸有至少兩固定臂,所述固定臂繞所述第二反光圈的中心環(huán)形均勻分布,各所述固定臂均連接所述發(fā)光模塊。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各所述固定臂包括固定臂主體及固定板,所述固定臂主體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反光圈,另一端連接所述固定板,各所述固定臂的固定臂主體靠近所述燈盤保護盒的一端圍成容置所述燈盤保護盒的容置腔,各所述固定臂的固定板均位于所述燈盤保護盒靠近所述后鏡框的一側(cè),且均通過螺釘連接所述燈盤保護盒。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光圈和第二反光圈通過至少一卡接結(jié)構可拆卸連接;所述卡接結(jié)構包括設于所述第一反光圈上的第一固定件及設于所述第二反光圈上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自所述第一反光圈的背面朝第二反光圈延伸而成的固定柱、及設于所述固定柱靠近所述第二反光圈的一端上的卡接柱;所述第二固定件為自所述第二反光圈的背面朝著所述第一反光圈方向延伸而成的后固定柱,所述后固定柱內(nèi)設有與所述卡接柱相配合的卡接孔。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燈盤保護盒包括相連接的燈盤上蓋和燈盤下蓋,所述燈盤上蓋位于所述燈盤下蓋遠離所述前鏡框的一側(cè),所述燈盤上蓋包括第一擺放板及連接所述第一擺放板的環(huán)形的第一側(cè)壁,所述第一擺放板通過螺釘連接各所述固定臂的固定板,所述第一側(cè)壁對應各所述LED燈珠分別設有第一半圓孔;所述燈盤下蓋包括與所述第一擺放板相對的第二擺放板及連接所述第二擺放板的環(huán)形的第二側(cè)壁,所述第二側(cè)壁上對應各所述LED燈珠分別設有第二半圓孔,所述第二擺放板的內(nèi)側(cè)面上對應各所述固定臂的固定板分別設有連接柱;對應的所述固定板、第一擺放板和連接柱均通過一螺釘連接;相對應的第一半圓孔和第二半圓孔圍城LED穿孔以供所述LED燈珠穿過。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擺放板的外側(cè)面對應至少兩所述固定臂分別設有連接加強件,所述連接加強件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擺放板,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夾持部,所述夾持部靠近所述固定臂主體的側(cè)面上設有兩組夾持彈片,所述兩組夾持彈片分別位于固定臂主體的兩側(cè),且夾持所述固定臂主體。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光圈和第二反光圈的背面圍成溝槽,所述溝槽內(nèi)對應各所述第二安裝孔分別設有被所述第二安裝孔穿過的連接膠件,各所述連接膠件分別與第一反光圈、第二反光圈、前鏡框和后鏡框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LED燈化妝鏡,其相比現(xiàn)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鏡框內(nèi)設置發(fā)光模塊,在光線不足時,可通過發(fā)光模塊在鏡框內(nèi)發(fā)光為平面鏡和放大鏡提供足夠的光線,以保證使用者能正常照鏡;通過將固定LED 燈珠的端子端的燈盤放置于燈盤保護盒內(nèi),使得各LED燈珠的端子端位于燈盤保護盒內(nèi),可避免外界環(huán)境對LED燈珠的端子端的傷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LED燈化妝鏡的組裝圖;
圖2為圖1所示的LED燈化妝鏡的爆炸圖;
圖3為圖2所示的第一反光圈、第二反光圈和發(fā)光模塊的組裝圖;
圖4為圖3所示的第一反光圈、第二反光圈和發(fā)光模塊的分解圖;
圖5為圖4所示的燈盒上蓋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6是圖4的A處放大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LED燈化妝鏡的底座的組裝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至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LED燈化妝鏡,包括底座10、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鏡框20、連接所述底座10頂部的支架30、二連接所述鏡框20和支架30的固定組件40、安裝于所述鏡框20內(nèi)的發(fā)光模塊 50、以及安裝于所述鏡框20內(nèi)并位于所述發(fā)光模塊50的相對兩側(cè)的平面鏡80 和放大鏡90;所述發(fā)光模塊50包括連接所述鏡框20的燈盤保護盒、安裝于所述燈盤保護盒內(nèi)的環(huán)形的燈盤51及若干安裝于所述燈盤51上的LED燈珠52;所述LED燈珠52繞所述燈盤51的中心環(huán)形均布于所述燈盤51的周邊,各所述LED燈珠52的端子端固定于所述燈盤51上,各所述LED燈珠52的發(fā)光端穿過所述燈盤保護盒延伸至燈盤保護盒外。當光線足夠時,LED燈化妝鏡可當作普通的鏡子使用,當光線不足時,啟動各LED燈珠52發(fā)光,發(fā)光的LED燈珠52就會為平面鏡80和放大鏡90提供足夠的光源,以使使用者正常照鏡。通過將固定LED燈珠52的端子端的燈盤51安裝于燈盤保護盒內(nèi),使得各LED燈珠52連接線路的端子端位于燈盤保護盒內(nèi),可避免外界環(huán)境對LED燈珠52連接線路的一端的傷害,從而使得各LED燈珠52能盡量在長時間之內(nèi)保持正常工作。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10的外側(cè)設有旋轉(zhuǎn)開關11和電源線12,所述底座10 內(nèi)設有控制PCB板(圖中未示出),所述控制PCB板電連接各所述LED燈珠 52,所述旋轉(zhuǎn)開關11和所述電源線均電連接所述控制PCB板,旋轉(zhuǎn)開關11既可以控制各LED燈珠52的打開與關閉,還可通過旋轉(zhuǎn)調(diào)節(jié)其內(nèi)電阻的大小以控制各LED燈珠52的亮度,以使發(fā)光模塊50發(fā)出的光為人們感覺適宜的亮度,提高了舒適性。
底座10包括擺放板15及罩覆于擺放板15上的罩蓋16,電源線12和旋轉(zhuǎn)開關11均設置于罩蓋16上,在本實施例中,罩蓋16呈由下至上尺寸逐漸減小的錐形狀,當然本實用新型的底座10結(jié)構不僅限于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如圖 7所示,還可在罩蓋16上設置插座14,而電源線12遠離罩蓋16的一端設有與插座14相匹配的插頭13,電源線12用于接入外部電源;插座14既可以接入外部電源,又可在電源線12不接入外部電源時收容電源線12的插頭13,以保護電源線12的插頭13不受外界環(huán)境的損害,提高電源線12的使用壽命;在底座 10上設置插座14和電源線12,使得LED燈化妝鏡的電源接入方式有兩種,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相對應的接入方式,提高了LED燈化妝鏡的通用性。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擺放板15的上下面均設有若干條形凸起,通過在擺放板15的上下兩面均設置若干條形凸起,使得擺放板15的上下面的面積增大,有利于將控制PCB板產(chǎn)生的熱量迅速地排至底座10外,另外,在擺放板15的下側(cè)面上設置條形凸起,還可增大底座10與擺放臺之間的摩擦力,使LED燈化妝鏡不輕易在擺放臺上發(fā)生移動。
為了進一步增加底座10的排熱效果,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所述罩蓋16 上設置由罩蓋16沖壓成型的凹槽,以增加罩蓋16的散熱面積。
如圖2所示,所述鏡框20包括前鏡框21、套設于所述前鏡框21上的后鏡框26、內(nèi)嵌于所述前鏡框21的第一反光圈27、以及內(nèi)嵌于所述后鏡框26且連接發(fā)光模塊50的第二反光圈28;所述前鏡框21上相對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孔24;所述第一反光圈27和第二反光圈28的背面相貼合形成一安裝部,所述安裝部對應各所述第一安裝孔24分別設有第二安裝孔100;所述固定組件40 彼此靠近的一端均位于所述鏡框20內(nèi),所述固定組件40相遠離的一端分別穿過所述第二安裝孔100和分別穿過第一安裝孔24樞接所述支架30,以使鏡框 20固定于支架30上,并可在支架30上發(fā)生旋轉(zhuǎn),而且每次旋轉(zhuǎn)180°,便可實現(xiàn)由平面鏡80照鏡轉(zhuǎn)換為放大鏡90照鏡或由放大鏡90照鏡轉(zhuǎn)換為平面鏡80 照鏡。第一反光圈27和第二反光圈28的內(nèi)側(cè)面均為用于反射LED燈珠52散射的燈光和鏡片的折射光的反射面,第一反光圈27和第二反光圈28使得LED 燈珠52發(fā)出的光源充分利用,更節(jié)省用電。
所述前鏡框21包括設有所述第二安裝孔100的第一連接部22和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22的第二連接部23,所述第二連接部23內(nèi)嵌于所述后鏡框26,所述第一連接部22遠離所述第一連接部22的邊緣向內(nèi)凸伸有第一阻擋部25,所述第一阻擋部25通過膠水連接所述平面鏡80,以防止平面鏡80在鏡框20內(nèi)發(fā)生晃動;所述后鏡框26遠離所述前鏡框21的邊緣向內(nèi)凸伸有第二阻擋部261,所述第二阻擋部261通過膠水連接所述放大鏡90,以防止放大鏡90在鏡框20 內(nèi)發(fā)生晃動。
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第二反光圈28的內(nèi)側(cè)面朝著所述鏡框20的中心方向延伸有至少兩固定臂281,所述固定臂281繞所述第二反光圈28的中心環(huán)形均勻分布,各所述固定臂281均連接發(fā)光模塊50,以使發(fā)光模塊50固定于鏡框20的中心位置處。
各所述固定臂281包括固定臂主體282及固定板283,所述固定臂主體282 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反光圈27,另一端連接所述固定板283,各所述固定臂281 的固定臂主體282靠近所述燈盤保護盒的一端圍成容置所述燈盤保護盒的容置腔,各所述固定臂281的固定板283均位于所述燈盤保護盒靠近所述后鏡框26 的一側(cè),且均通過螺釘連接所述燈盤保護盒。
在LED燈化妝鏡掉在地面上時,為了避免LED燈珠52被震碎,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各所述固定臂281的固定臂主體282與燈盤保護盒之間設置緩沖墊,以減小燈盤51受到的震動。緩沖墊優(yōu)選采用耐熱的硅膠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反光圈27和第二反光圈28通過至少一卡接結(jié)構200可拆卸連接。具體地,所述卡接結(jié)構200包括設于所述第一反光圈27上的第一固定件201及設于所述第二反光圈28上的第二固定件204,所述第一固定件201包括自所述第一反光圈27的背面朝第二反光圈28延伸而成的固定柱202、及設于所述固定柱202靠近所述第二反光圈28的一端上的卡接柱203;所述第二固定件204為自所述第二反光圈28的背面朝著所述第一反光圈27方向延伸而成的后固定柱 202,所述后固定柱202內(nèi)設有與所述卡接柱203相配合的卡接孔。第一反光圈27和第二反光圈28的連接通過將第一固定件201的卡接柱203卡接于第二固定件204的卡接孔內(nèi)實現(xiàn)。
所述第一反光圈27和第二反光圈28的背面圍成溝槽,為了防止第一反光圈27和第二反光圈28在前鏡框21和后鏡框26內(nèi)發(fā)生移動而撞破平面鏡80和放大鏡90,所述溝槽內(nèi)對應各所述第二安裝孔100分別設有被第二安裝孔100 穿過的連接膠件29,各所述連接膠件29分別與第一反光圈27、第二反光圈28、前鏡框21和后鏡框26連接,以使第一反光圈27和第二反光圈28通過連接膠件29固定于前鏡框21和后鏡框26上。
具體的,各所述連接膠件29包括與所述前鏡框21和后鏡框26相配合的弧形膠板291及連接所述膠板291且與所述溝槽相配合的兩膠塊292,所述膠板 291連接所述前鏡框21和后鏡框26,所述膠塊292分別位于所述膠板291的兩端,且均連接所述第一反光圈27的背面和第二反光圈28的背面。
所述支架30包括管狀結(jié)構31及立柱32,所述管狀結(jié)構31呈C型,所述管狀結(jié)構31的兩端分別樞接兩固定組件40,所述立柱32的一端連接所述底座10、另一端連接所述管狀結(jié)構31的中間部位。
所述立柱32的中心和各所述固定組件40的中心均中空,這使得底座10的線路能夠穿過立柱32、管狀結(jié)構31和固定組件40連接發(fā)光模塊50。
所述燈盤保護盒包括相連接的燈盤上蓋60和燈盤下蓋70,所述燈盤上蓋 60位于所述燈盤下蓋70遠離所述前鏡框21的一側(cè),所述燈盤上蓋60包括第一擺放板61及連接所述第一擺放板61的環(huán)形的第一側(cè)壁62,所述第一擺放板61 通過螺釘連接各所述固定臂281的固定板283,所述第一側(cè)壁62對應各所述LED 燈珠52分別設有第一半圓孔63;如圖5所示,所述燈盤下蓋70包括與所述第一擺放板61相對的第二擺放板71及連接所述第二擺放板71的環(huán)形的第二側(cè)壁 72,所述第二側(cè)壁72上對應各所述LED燈珠52分別設有第二半圓孔73,所述第二擺放板71的內(nèi)側(cè)面上對應各所述固定臂281的固定板283分別設有連接柱 74;對應的所述固定板283、第一擺放板61和連接柱74均通過一螺釘連接;相對應的第一半圓孔63和第二半圓孔73圍成燈珠穿孔以供LED燈珠52穿過。
在通過螺釘連接固定臂281、燈盤上蓋60和燈盤下蓋70的連接柱74時,為了使燈盤下蓋70不會相對燈盤上蓋60發(fā)生滑動而加大固定臂281、燈盤上蓋 60和燈盤下蓋70的連接柱74的連接難度,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擺放板61 的內(nèi)側(cè)面上對應各所述連接柱74分別設有定位柱65,所述定位柱65內(nèi)設有定位孔,所述連接柱74對應插設于定位柱65的定位孔內(nèi)。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擺放板61的內(nèi)側(cè)面上和第二擺放板71的內(nèi)側(cè)面上對應燈盤51分別設有若干第一夾持塊66和若干第二夾持塊75,所述第一夾持塊 66和第二夾持塊75一一對應,用以夾持燈盤51,以使燈盤51在燈盤保護盒內(nèi)不會發(fā)生晃動,從而保護LED燈珠52。
為了使燈盤51受力均勻,第一夾持塊66繞燈盒上蓋的中心環(huán)形均勻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擺放板61上對應各所述固定臂281的固定板283設有容置所述固定板283的定位槽64,以在連接固定臂281和燈盤保護盒之前先將各固定臂281在燈盤51上進行定位,防止在連接固定臂281和燈盤保護盒時燈盤51相對固定臂281發(fā)生滑動而影響連接。
如圖6所示,所述第二擺放板71的外側(cè)面對應至少兩所述固定臂281分別設有連接加強件76,所述連接加強件76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擺放板71,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夾持部,所述夾持部靠近所述固定臂主體282的側(cè)面上設有兩組夾持彈片78,所述兩組夾持彈片78分別位于固定臂主體282的兩側(cè),且夾持所述固定臂主體282,以進一步加強固定臂281與燈盤保護盒的連接,使燈盤保護盒不易從固定臂281上脫離。
所述連接加強件76繞燈盤下蓋70的中心環(huán)形均勻分布。
上述的LED燈化妝鏡通過在鏡框內(nèi)設置發(fā)光模塊50,在光線不足時,可通過發(fā)光模塊50在鏡框內(nèi)發(fā)光為平面鏡80和放大鏡90提供足夠的光線,以保證使用者能正常照鏡;通過將固定LED燈珠52的端子端的燈盤51放置于燈盤保護盒內(nèi),使得各LED燈珠52的端子端位于燈盤保護盒內(nèi),可避免外界環(huán)境對 LED燈珠52的端子端的傷害。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