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襪子,特別是一種防臭襪。
背景技術:
襪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一雙舒適的襪子對于提高人們的質量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襪子的結構為:襪筒、襪身和襪腳,其中襪身前端連接襪腳,襪身后端連接襪筒,襪筒包裹在腿上,防止襪子滑下來;襪身與腳面和腳底連接,而襪腳則用于容納腳趾,在穿著的時候襪子可以降低人腳和鞋的摩擦,給腳提供保護。
現有的襪子在使用的時候用著以下缺點:1、因腳后跟通常比腳面要厚,而現有的襪子襪身尺寸相同,這樣就造成了腳后跟處比較緊,穿著不舒服,同時,過于貼緊腳后跟時,不利于腳后跟的透氣性,從而使得襪子比較臭;2、襪底和襪跟處厚度均一樣,這樣不適用于人腳的形狀,長時間的走路會使得腳比較累;同時,如果在腳底有吸水性強的部件,也會提高人腳舒適性,從而降低腳臭程度;3、現有的襪子的材料不具有除臭性,穿著起來不夠舒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穿著效果好的防臭襪。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防臭襪,包括襪體,所述襪體包括襪身、襪筒和襪腳,襪身前部連接襪腳,襪身后部連接襪筒,襪筒呈套筒狀,其特點是:襪筒頂端的直徑大于襪筒底端的直徑;
襪身呈套筒狀,襪身包括相連接的襪面、襪跟和襪底;
襪面前端與襪腳連接;襪面后端與襪筒連接;
襪底和襪跟均位于襪面下部;襪底前部連接襪腳,襪底后部連接襪跟前部,襪跟后部與襪筒連接;襪跟和襪面之間的距離大于襪底和襪面之間的距離;
襪跟和襪底內分別設置有第一夾層和第二夾層,第一夾層和第二夾層中分別設置有第一海綿防護墊和第二海綿防護墊,第一海綿防護墊的頂部位于第二海綿防護墊頂部的上方;
襪腳共有5個,5個襪腳沿襪身寬度方向均勻分布;
襪面、襪底、襪跟和襪腳的內表面上均設置有防臭層,防臭層為鍍銀纖維層。
襪筒內設置有貼緊部,貼緊部包括呈套筒狀的布體,布體頂端與襪筒內表面周向連接,布體底端上設置有伸縮件,伸縮件繞布體周向設置。
伸縮件為橡皮繩或松緊布。
襪筒上設置有防磨部,防磨部的底部位于襪筒底部上方50mm~150mm處,防磨部包括貼設于襪筒內表面上的海綿層。
襪筒的內表面上設置有連接布,連接布與襪筒內表面之間預留有容納海綿層的空腔,連接布端部和襪筒之間預留有拿取縫。
拿取縫小于海綿層的寬度、長度和厚度。
襪底外表面上均勻分布有防滑凸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通過在襪面、襪底、襪跟和襪腳的內表面上設置防臭層保證了襪子的防臭性;同時,設置的第一防護墊和第二防護墊可以使得人腳處于放松狀態,也可以吸附人腳上的汗,進一步提高襪子的防臭性;另外,5個襪腳單獨設置也提高了襪子的穿著舒適性,襪腳可以快速將腳趾間出的汗吸附掉。2、襪筒頂端的直徑大于襪筒底端的直徑,從而增大襪筒的透氣性,提高其防臭性;襪筒內設置有貼緊部,實現襪筒和人腿貼緊的目的,防止襪筒從人腿上滑落下來。3、襪筒上設置有防磨部,可以降低鞋子對人腳的磨損。4、連接布與襪筒之間預留有容納海綿層的空腔,從而可以用于放置海綿層;連接布和襪筒之間預留有拿取縫,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放置海綿層或將海綿層取出。5、拿取縫小于海綿層的寬度和長度,從而避免海綿層從空腔中滑落出來。6、襪底外表面上分布有防滑凸起,從而提高本防臭襪的防滑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防臭襪,如圖1所示,包括襪體,其中,襪體包括豎直設置的襪筒1,襪筒1用于容納人的腿,從而起到將襪體固定在人腳上的作用,避免襪體從人腳上滑落下來。
為了保證襪體的舒適性,襪筒1頂端的直徑大于襪筒1底端的直徑,從而一方面適應于人體腿部構造,另外,使得襪子更美觀,透氣性更強。當襪筒1頂端直徑大于襪筒1底端直徑時,會使得襪體容易在腿上滑動,為了保證襪體的固定,在襪筒1內部設置有貼緊部,通過貼緊部保證襪筒1在人腿上的位置。其中,貼緊部包括呈套筒狀的布體2,布體的兩個端部連通,布體2的頂端與襪筒1的內表面周向連接,布體2的底端上設置有繞布體2周向設置的伸縮件3,伸縮件3為橡皮繩或松緊布。設置的伸縮件可以實現襪筒1在人腿上的固定,同時設置的布體2不影響襪筒1的整體美觀性,穿著起來比較舒適。
在襪筒1的內部還設置有防磨部,其中防磨部的底部位于襪筒1底部上方50~150mm處,優選為100mm,此距離保證了防磨部正好位于人腳容易被磨破的地方。其中,防磨部包括海綿層11,在襪筒1的內表面上配合海綿層11設置有連接布6,連接布6和襪筒1之間預留有能夠容納海綿層11的空腔,該空腔保證了海綿層的穩定放置,同時空腔的設置也保證了海綿層與襪筒的內表面貼合在一起。
在使用的時候,為了能夠方便的將海綿層11取出,在連接布6的端部和襪筒1之間預留有拿取縫,拿取縫與空腔連通,拿取縫未在圖中顯示。其中,拿取縫的縫長小于海綿層11的寬度、長度和厚度,從而避免海綿層在穿著過程中從空腔中滑出,保證襪體穿著過程中的舒適性。
為了進一步保證海綿層的穩定性,在拿取縫和襪筒1之間設置魔術貼,通過魔術貼將拿取縫和襪筒的內表面連接起來,魔術貼未在圖中顯示。
在襪筒1上連接有水平設置的襪身,襪身呈套筒狀,從而使得人腳可以伸進去。襪身包括襪面4,襪面4與人腳腳面接觸。
在襪面4的下部連接有襪跟5,襪跟5后部連接在襪筒1的底端。襪跟5內部設置有第一夾層,第一夾層沒有在圖中標示。第一夾層內設置有第一海綿防護墊7,第一海綿防護墊7的材質為海綿,設置的第一海綿防護墊7可以提高腳底的緩沖性,同時,提高腳底的吸汗性。
在襪跟5的前部連接有襪底8,襪底8也位于襪面4的下部,其中襪跟5和襪面4之間的距離大于襪底8和襪面4之間的距離,從而適應人體的腳步結構,使人腳在穿著的時候更加舒適,放松。
在襪底8的外表面上均勻分布有防滑凸起,設置的防滑凸起可以增大本襪體的防滑性,提高襪體穿著過程中的舒適性,防滑凸起未在圖中顯示,在實施的時候防滑凸起選擇橡膠材質。
在襪底8內設置有第二夾層,第二夾層未在圖中標示,第二夾層內設置有第二海綿防護墊10。第二海綿防護墊10的材質也為海綿,同時第二海綿防護墊10的頂部位于第一海綿防護墊7頂部的下方,將第二海綿防護墊10的厚度設置成小于第一海綿防護墊7的厚度即可實現。第二海綿防護墊10的頂部位于第一海綿防護墊7頂部的下方可以降低人體腳步行走時候的勞累度。
因第二海綿防護墊10的頂部位于第一海綿防護墊7頂部的下方,為了保證襪跟和襪面之間的距離大于襪底和襪面之間的距離,需要將襪面傾斜設置,傾斜方法為,襪面沿襪體長度方向,自前向后,向上傾斜設置,從而保證襪跟和襪面之間有足夠的距離。
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第一夾層和第二夾層將第一海綿防護墊和第二海綿防護墊設置于其中,而不是直接將第一海綿墊和第二海綿墊固定在襪跟和襪底上,是為了方便第一海綿墊和第二海綿墊與襪體的分離,從而使得本防臭襪使用起來可以適用不同的人腳需求。
在襪面和襪底的前部設置有襪腳9,襪腳9后部與襪身連通,前部呈封閉狀。襪腳9上部與襪面連接,下部與襪底連接。在實施的時候,襪腳9的數量為5個,這5個襪腳9分別配合人體的5個腳趾設置,從而避免了相鄰腳趾之間相互磨損的現象。另外,將5個腳趾分開可以使得襪腳快速吸附腳趾之間的汗液,起到防臭的效果。在實施的時候,5個襪腳9沿襪身寬度方向依次分布。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襪體的防臭性,在襪面4、襪底8、襪跟5和襪腳9的內表面上均設置有防臭層,防臭層未在圖中顯示,其中防臭層為鍍銀纖維層,鍍銀纖維層為成熟的現有材料,本實施例中不包含對材料本身的改進。
使用者可以事先根據需要將海綿層放置于空腔中,或者將海綿層從空腔中取出;在穿本防臭襪的時候,使用者首先將腳伸入襪筒1中,將布體的伸縮件拉伸,使得人腳可以穿過去,最終使得人腳的5個腳趾分別位于5個襪腳中;隨后,利用伸縮件將襪筒1固定在人腿上,而襪筒1頂端的直徑大于襪筒1底端的直徑,一方面適應了人體腿的結構,另一方面,增大了襪筒1的透氣性,進一步提高了襪體的防臭性。
在穿著本防臭襪行走的時候,設置的海綿層可以降低鞋對人腳的磨損;設置的第一海綿防護墊和第二海綿防護墊使得人腳處于最放松的狀態,同時可以吸附人腳上出的汗。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襪面、襪底、襪跟和襪腳的內表面上設置防臭層保證了襪子的防臭性;同時,設置的第一海綿防護墊和第二海綿防護墊,一方面可以使得人腳處于放松狀態,另一方,可以吸附人腳上的汗,從而提高襪子的防臭性;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襪子穿著舒適,異味較少,有效起到防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