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鞋底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鞋底氣囊。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鞋子的要求也是要來越高,隨之出現了許多通過氣囊來改善鞋子的舒適度和透氣性的設計方法。
目前設計者通過氣囊來提高鞋子的透氣性設計方面有了一定的創新,但是排氣的效果卻不盡人意,有的氣囊雖然有了一定的排氣效果,但是氣囊的舒適性卻大大降低。
所以即能保證氣囊的舒適性,又能非常有效的提高氣囊的透氣性,成為當前設計者需要重視的方面,不僅穿著要舒適,如何提高鞋子的整體透氣性也是從業者不斷追求的目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保證鞋子舒適度的前提下,如何更有效的提高鞋子整體的透氣性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新型鞋底氣囊,由腳尖到后跟依次分隔為:
進氣區,其內布置有多塊進氣區隔板,形成多條隔斷槽,所述隔斷槽相互貫通,新型鞋底氣囊的表面上設有與所述隔斷槽相通的多個進氣孔;
工作區,其內設有螺旋狀布置的工作區隔板,形成螺旋隔斷槽,且所述螺旋隔斷槽相互貫通,所述工作區設有進氣閥和排氣閥,所述進氣閥與所述進氣區連通;
排氣區,其設有排氣管,所述排氣閥與所述排氣區連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氣區內設有排氣區隔板,形成主排氣區和消音區,所述排氣管位于所述主排氣區,且所述主排氣區和所述消音區連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進氣區中的一個隔斷槽與所述進氣閥連通形成進氣通道。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進氣區隔板呈弧形,沿橫向布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氣區隔板呈弧形,沿橫向布置。
在上述方案中,新型鞋底氣囊的外側及所述進氣區邊部均設有可裁邊。
在上述方案中,新型鞋底氣囊采用TPU材質。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進氣閥和所述排氣閥布置在新型鞋底氣囊的工作區的腳內側部位。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進氣區內布置多條相互貫通的隔斷槽,且新型鞋底氣囊設有與隔斷槽相通的多個進氣孔,工作區內設有相互貫通的螺旋隔斷槽,通過排氣區實現排氣,有效的改善了鞋子的透氣性,同時提高了鞋子的減震效果,增加鞋子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側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外側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予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新型鞋底氣囊,新型鞋底氣囊1由腳尖到后跟依次分隔為進氣區2、工作區3和排氣區4。
進氣區2內布置有多塊進氣區隔板21,并且進氣區隔板21呈弧形,沿橫向布置,形成多條橫向分布的隔斷槽,隔斷槽之間相互貫通,新型鞋底氣囊1的表面上設有與隔斷槽相通的多個進氣孔22,進氣孔22根據隔斷槽方向依次排列;
工作區3內設有螺旋狀布置的工作區隔板31,并形成螺旋隔斷槽,且螺旋隔斷槽相互貫通,這樣能夠更好的增加工作區3內氣體的流通性,工作區3設有進氣閥32和排氣閥33,進氣閥32和排氣閥33布置在新型鞋底氣囊1的工作區3的腳內側部位,進氣閥32與進氣區2的一個隔斷槽連通形成進氣通道23,進氣通道23把進氣區2的氣體通過進氣閥32后進入工作區3。氣體在工作區3內的螺旋隔斷槽內進行有規律的流通。
排氣區4,其設有排氣管41,并且工作區3的排氣閥33與排氣區4連通,排氣區4內設有排氣區隔板42,排氣區隔板42呈弧形并沿橫向布置在排氣區4內,從而形成主排氣區43和消音區44,排氣管41位于主排氣區43,且主排氣區43和消音區44連通,在工作區3內的氣體通過排氣閥33進入排氣區4后,會有一部分氣體不能及時通過排氣區4的排氣管41及時排出,此時消音區44能夠對氣體起到緩沖效果,減少噪音。
新型鞋底氣囊1的外側及進氣區邊部均設有可裁邊11,在新型鞋底氣囊1的大小不合適的時候,可以通過裁剪可裁邊11來調整新型鞋底氣囊1的大小,提高新型鞋底氣囊1的使用率,節省成本,并且新型鞋底氣囊1采用TPU材質制作,能夠很好的增加新型鞋底氣囊1的減震效果,而且新型鞋底氣囊1放置在鞋底的中間位置,對鞋子有一定的隔熱保溫效果。
當抬起腳時,鞋子內的氣體通過新型鞋底氣囊1的進氣區2的進氣孔22進入工作區3的隔斷槽,經進氣通道23,進氣區2內的氣體通過進氣閥32后進入工作區3,當鞋子落地下壓時工作區3內的氣體由于受到腳的壓力作用,工作區3內的氣體通過33排氣閥后進入排氣區4,氣體在排氣區4內經過消音區44的緩沖作用后通過排氣管41排出。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進氣區內布置多條相互貫通的隔斷槽,且新型鞋底氣囊設有與隔斷槽相通的多個進氣孔,工作區內設有相互貫通的螺旋隔斷槽,通過排氣區實現排氣,有效的改善了鞋子的透氣性,同時提高了鞋子的減震效果,增加鞋子的舒適度。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作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