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防感染手術衣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84279閱讀:439來源:國知局
防感染手術衣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品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感染手術衣。



背景技術:

通常情況,醫務人員在進入手術室時都需要換上手術衣,一方面為了保證手術室的潔凈,阻止污物進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阻隔血液或組織液濺到身上,造成交叉感染。一般的手術衣整體由抗菌抑菌材料制成,但實際上醫務人員的手術衣在手術時分為有菌區和無菌區兩個部分,有菌區部分為能夠允許細菌存在的部分,無菌區部分為禁止細菌存在的部分。在外科手術領域,無菌區和有菌區具有固定的具體位置設定,一般上身正面以及上肢為無菌區,但是現在的手術衣是一個統一整體的形式,從外表并不能明顯的區分哪些是無菌區,哪些是有菌區,那么對于醫護人員而言,提示無菌區域必須不能沾染任何可能感染物的提醒和警示作用不強烈。因此不利于因此對無菌區的重視,

此外,由于手術衣通常較長,覆蓋到膝蓋以下,醫務人員在手術過程中坐在凳子上的時候,有下擺上移使得有菌區與無菌區接觸造成交叉感染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一種防感染手術衣,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手術衣對有菌區和無菌區的區分提示不明顯及醫護人員在坐姿時容易造成有菌區污染無菌區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防感染手術衣,包括:衣服本體,用于使用者進行手術時穿著,所述衣服本體包括禁止沾染細菌的無菌區和允許沾染細菌的有菌區;提示結構,設置在所述衣服本體的所述無菌區與有菌區的交界處,用于區分所述衣服本體上的無菌區和有菌區;防污染結構,所述防污染結構設于所述衣服本體上,以用于隔離所述有菌區與所述無菌區的接觸,避免所述有菌區污染所述無菌區。

優選的,所述衣服本體包括覆蓋使用者上身及上肢的上裝、及與所述上裝相連并遮蓋使用者下身的下擺。

優選的,所述提示結構為位于所述無菌區和所述有菌區的交界處的連續或非連續凸起。

優選的,所述提示結構為所述無菌區與所述有菌區之間的接縫線。

優選的,所述提示結構為具有一定寬度的連接條,所述連接條沿其長度方向,一側連接無菌區,另一側連接有菌區;所述提示結構位于無菌區或有菌區。

優選的,所述連接條的寬度為變化的。

優選的,所述無菌區和所述有菌區設置為不同顏色。

優選的,所述防污染結構包括設于所述下擺上的開叉結構,所述開叉結構沿所述衣服本體的長度方向開設,且所述開叉結構的下端距離所述下擺的下邊緣具有一段距離。

優選的,所述開叉結構設置在所述衣服本體的所述下擺的背面,所述開叉結構具有兩條,分別位于所述下擺的左右兩側。

優選的,所述開叉結構的長度為25mm-35mm,所述開叉結構的下端與所述下擺的下邊緣的距離為2mm-5mm。

本實用新型的防感染手術衣的技術效果:由于防感染手術衣上設置了區分防感染手術衣的衣服本體的無菌區和有菌區的提示結構,使得醫務人員在使用時能夠通過肉眼就快速區分出無菌區和有菌區以及他們的邊界,從而能夠加強對醫務人員的警示和提醒作用,防止無菌區的污染,且在無菌區沾染血液或組織液的情況下立即更換防感染手術衣。

再有,由于存在防污染結構,隔離有菌區與無菌區的接觸,從而避免有菌區污染無菌區,保證醫護人員在坐姿時有菌區不會與無菌區進行交叉感染。因此使醫護人員能夠在手術過程中適時休息而不必為了害怕有菌區污染無菌區而保持長時間的站立,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另外,由于無菌區和有菌區的區分設置,有菌區采用的材料可以和無菌區相同也可以不同,而采用不同材料能避免防感染手術衣上非必要抗菌殺毒的部分因也設置無菌區而造成材料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感染手術衣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防感染手術衣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以展示防感染手術衣背面的結構;

圖3為圖2中A的放大圖,以展示防感染手術衣的連接結構使開縫兩側端的衣服本體部分連接;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感染手術衣提示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感染手術衣提示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感染手術衣提示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以下實施例中,涉及到上、下、左、右等方向的描述,均是按照使用者穿著防感染手術衣狀況下的上、下、左、右方向。

請參閱圖1和圖2,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防感染手術衣的實施例進行闡述。

本實施例的防感染手術衣100,包括衣服本體10、提示結構20及防污染結構80,下面對防感染手術衣100的各部件作進一步說明:

衣服本體10為用于供使用者進行手術時穿著,其中,衣服本體10包括禁止沾染細菌的無菌區11和允許沾染細菌的有菌區12;

提示結構20設置在衣服本體10的無菌區11與有菌區12的交界處,以用于區分衣服本體10上的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其中,無菌區11與有菌區12的交界處是一條線,也可以是一個區域。表示無菌區和有菌區相鄰的一定合適范圍的區域。

防污染結構80設于衣服本體10上,以用于隔離有菌區12與無菌區11的接觸,避免有菌區12污染無菌區11。

由于防感染手術衣100上設置了區分防感染手術衣100的衣服本體10的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的提示結構20,使得醫務人員在使用時能夠通過肉眼就快速區分出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以及他們的邊界,從而能夠加強對醫務人員的警示和提醒作用,防止無菌區11的污染,且在無菌區11沾染血液或組織液的情況下立即更換防感染手術衣100。

再有,由于存在防污染結構80,隔離有菌區12與無菌區12的接觸,從而避免有菌區12污染無菌區11,保證醫護人員在坐姿時有菌區12不會與無菌區11進行交叉感染。因此使醫護人員能夠在手術過程中適時休息而不必為了害怕有菌區12污染無菌區11而保持長時間的站立,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另外,由于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的區分設置,有菌區12采用的材料可以和無菌區11相同也可以不同,而采用不同材料能避免防感染手術衣100上非必要抗菌殺毒的部分因也設置無菌區11而造成材料浪費。

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中的衣服本體10包括遮蓋使用者上身及上肢的上裝13、及與上裝13相連并遮蓋使用者下身的下擺14,上裝13包括用以遮蓋使用者上身的上身部分131、及設于上身部分131的兩側端以用于遮蓋使用者上肢的衣袖部分132。

較佳地,無菌區11為可用于對附于其上的細菌或病毒進行抗殺消滅的殺菌結構,以避免附于其上的細菌或病毒成長而影響使用者的健康使用,同時也有利于防感染手術衣100的重復使用。其中,無菌區11設于上裝13的上身部分131的正面、以及衣袖部分132上,有菌區12設于下擺14、及上裝13的上身部分131的背面。

其中,由于使用者穿著防感染手術衣100做手術時,其上裝13為主要沾上血液或者組織液的地方,故此,為了避免因在衣服本體10上隨意設置無菌區11而造成材料浪費以及增加造價成本,較佳地,無菌區11為設于上裝13的上身部分131的正面。另外,衣袖部分132因使用者經常使用手部而容易沾上血液或組織液,據此,無菌區11也同時設于衣袖部分132上,以利于殺菌消毒。

優選地,無菌區11包括抗菌纖維,而抗菌纖維為對抗甲氧苯青霉素的黃色葡萄菌等,具有抗菌殺菌功能,可防感染和傳染。該抗菌纖維具有混入型制法和后處理型制法,具體地,混入型的制法是將含銀、銅、鋅離子的陶瓷粉等具有耐熱性的無機抗菌劑,混入聚酯、聚酰胺或聚丙烯腈中進行紡絲而得;后處理型是將天然纖維用季銨化物或脂肪酰亞胺等有機抗菌劑浸漬處理制得。

而進一步地,該抗菌纖維為藕絲纖維或竹纖維。其中,藕絲纖維是從荷花的莖稈中經過河水浸漬、洗曬、脫膠等工藝處理后而制成,其不但具有良好的吸濕、排汗、防臭、透氣和抗霉殺菌功能,而且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而對于竹纖維,因竹子里面含有一種名為“竹醌”的物質,該物質具有天然抗菌的成分,還具有天然抗菌、防螨、防臭的藥物特性,加之,竹纖維保持了竹子的原有結構,讓抗菌物質始終保留在纖維素大分子上;同時,由竹纖維制成的紡織品24小時抗菌率可達到71%,高于同行業的其他材料的殺菌效果。

作為本實施例的另一優選實施方式,無菌區11包括涂覆于衣服本體上的上裝13、衣袖部分132上的抗菌涂層,而較佳地,抗菌涂層為納米銀涂層,其中,納米銀(Nano Silver)就是將粒徑做到納米級的金屬銀單質。納米銀粒徑大多在25納米左右,對大腸桿菌、淋球菌、沙眼衣原體等數十種致病微生物都有強烈的抑制和殺滅作用,而且不會產生耐藥性。

較佳地,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設置為不同顏色,如,無菌區11設置為白色,而有菌區12設置為藍色,如此,不同的顏色呈現,有利于使用者區分識別。

在本實用新型中,提示結構為以下一種或多種形式:位于所述無菌區和所述有菌區的交界處的連續或非連續凸起,所述無菌區與所述有菌區之間的接縫線,具有一定寬度的連接條,其中,所述連接條沿其長度方向,一側連接無菌區,另一側連接有菌區。即:無菌區與有菌區的交界處有多個,那么在所有的交界處可以都統一采用一種形式(以下各實施例及附圖的介紹即為這種情況)。也可以是不同位置的交界處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無菌區與有菌區的交界處報告衣服本體正面的腰部以下分隔上身和下擺的區域、從腋下到腰部用來分隔正面和背面的區域,那么這兩個區域的提示結構可以采用凸起、接縫線或連接條是一種形式或多種形式。

具體的提示結構參見以下實施例。

請再參閱圖1,本實施例的提示結構20為無菌區11與有菌區12之間的接縫線21a。采用接縫線21a,為目前使不同織物連接一起的簡單有效的實施方式,而且,接縫線21a的線痕可清晰有效地使到使用者區分識別不同織物,據此,無菌區11與有菌區12的連接和區別,可由接縫線21a簡單實現。

請參閱圖4和圖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具有上述的實施內容,而在本實施例中,該提示結構20為位于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的交界處的連續或非連續凸起21b。其中,采用凸起21b的設置,相對于接縫線21a,由于其凸出的結構,使到使用者的視覺及觸覺,更容易感覺識別,從而也更讓使用者清楚區分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兩者。

另外,凸起21b可采用連續結構外,還可采用非連接結構,以節省材料的應用;如凸起21b采用非連接結構,其可使用一些邊角布料制備,除了合理優化材料的應用之外,還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請參閱圖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具有上述的實施內容,而在本實施例中,提示結構20為具有一定寬度的連接條21c,連接條21c沿其長度方向,一側連接無菌區11,另一側連接有菌區12,以可借由連接條21c有效連接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兩者的同時,還能清楚識別區分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而連接條21c可位于無菌區11,亦可位于有菌區12。長度方向是指連接條尺度最大的那個方向,有些情況下連接條可能是彎曲或者不規則弧形的,其長度方向是指尺寸最大的邊界方向。

較佳地,連接條21c可使用一些長條狀布料制備,而連接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時,使其與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的周邊連接即可,簡單方便,由此,除了合理優化材料的應用之外,還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具體的,連接條可以嵌在有菌區和無菌區之間,即衣服在連接條的區域仍然是一層,也可以是連接條覆蓋在有菌區或無菌區的部分區域上,即衣服在連接條的區域是兩層。

另外,為了保證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之間的連接效果以及區分效果,連接條21c的寬度為變化的,如,連接條21c的寬度沿連接條21c的長度方向呈遞增或遞減變化,或者也可無規則變化,也是有利于使用者區分識別無菌區11和有菌區12。

請參閱圖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具有上述的實施內容,而在本實施例中,防污染結構80包括設于下擺14上的開叉結構81,開叉結構81沿衣服本體10的長度方向開設并延伸設置,且開叉結構81的下端距離下擺14的下邊緣具有一段距離,其中,該距離定義為預留距離D,且2mm<D<5mm,優選為,D=3mm,以保證開叉結構81的設置不會影響防感染手術衣100的正常使用,尤其是預留距離過小,容易致使開叉結構81被撕裂至下擺14的下邊緣。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長度方向是指防感染手術衣100在使用者穿著的情況下沿人的身高的方向。下端,下邊緣也都是指防感染手術衣在使用者穿著的情況下沿人的身高的方向上認定的下的方向。開叉結構81的下端距離下擺14的下邊緣具有一段距離,是指開叉結構81沒有開到下擺14的最下端盡頭,防感染手術衣100整體上仍然是各部分保持連接的。正是由于開叉結構81沒有開到盡頭,從而不會有防感染手術衣100的衣服本體10的一部分能夠自由的任意移動或飄起,因此也不會由于下擺14可以任意移動而造成有菌區12與無菌區11的接觸。

那么,當使用者坐下時,其身體會擠壓下擺14,而且擠壓下擺14的作用力可通過開叉結構81而被緩減消去,具體為,當使用者身體擠壓下擺14時,其產生的作用力會傳至開叉結構81,而開叉結構81受力后會被撐大張開,以此將作用于其上的作用力緩減消去,由此,使到下擺14不會因使用者身體的擠壓而被向上提起至上裝13的位置處,從而也避免了有菌區12和無菌區11的接觸。

開叉結構81的作用,亦可如此理解:初始時,無菌區11為無菌設置,不允許細菌的存在,而有菌區12為可允許一定細菌的存在,而有菌區12和無菌區11之間的非接觸保護,正是為了避免有菌區12污損無菌區11;而使用者穿著防感染手術衣100做手術時,難免該無菌區11會沾上血液或者組織液,而使用者做完手術后,一般情況下,會坐下歇息,此時,借由開叉結構81的設置,可使下擺14不會因使用者身體的擠壓而被向上提起至上裝13的位置處,避免有菌區12和無菌區11的接觸,也避免無菌區11上的血液或者組織液弄臟有菌區12,保證防感染手術衣100的整體潔凈,同時地,也便于防感染手術衣100的清洗方便,有利于其重復使用。

優選地,叉結構81具體設置成切口形式,在下擺14的區域沿長度方向開設口子。開叉結構81設置在下擺14的背面,從而不影響防感染手術衣100的正常使用。開叉結構81具有兩條,分別位于下擺14的左右兩側。左右的方向是以使用者穿上防感染手術衣100時使用者的作用方向。除了上述提到了開叉結構81能夠避免坐姿時有菌區12對無菌區11的污染,并且由于切口81的設置,使到下擺14可以被張開更大的空間,而使用者的雙腿也相應得到更大的活動空間,據此,大大方便使用者的行動。

而開叉結構81的長度為25mm-35mm,優選為27mm或者30mm,以此保證開叉結構81能較好地實施其受力張開而卸去作用力的功用。同時地,由于開叉結構81為類似于一維方向的一條縫,因此,其長度也就是指這條縫的長度。根據上述位置的設置,下擺14在坐姿時,不會上移到膝蓋以上,從而保證了有菌區12不會與無菌區11接觸。

請參閱圖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具有上述的實施內容,而在本實施例中,防感染手術衣100還包括位于上裝13的上身部分131的正面的口袋30,以使使用者可將其手部置于其上,而使手部得到有效放松。

而進一步地,為了有利于使用者的使用,該口袋30設于上裝13的正面;同時地,該口袋30為采用吸濕材料,由此,可使濺上其上的血液或組織液被吸收凝固,而不能往下流淌至地面,以致弄臟手術室環境;還有的是,該無菌區11覆蓋口袋30表面,以使口袋30具有抗菌殺毒的功能。

另外,為了便于生產設計,該口袋30為規則幾何圖形形狀;較佳地,該口袋30的縱向截面為規則多邊形,如長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

請參閱圖2和圖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結合上述實施例的實施方式,且在本實施例中,防感染手術衣100還包括設于衣服本體10上以可打開其內部的開縫40、及設于衣服本體10上以使位于開縫40兩側端的衣服本體10的部分連接的連接結構50,而較佳地,開縫40為沿衣服本體10的上端延伸至衣服本體10的下端,以便于使用者的穿著和脫掉。

而連接結構50包括設于位于開縫40一端的衣服本體10上的第一連接件51、及設于位于開縫40另一端的衣服本體10上并可與第一連接件51連接配合的第二連接件52,由此,在需要使位于開縫40兩側端的衣服本體10的部分連接,只要直接地使第一連接件51與第二連接件52連接配合即可,簡單方便;而需要使衣服本體10的內部打開以便于使用者脫掉,也是直接使第一連接件51與第二連接件52分離即可。

為了簡化結構及便于取材,第一連接件51為第一系帶,而第二連接件52為第二系帶,而該第一系帶與第二系帶可以獨立設置,也可相連一起,以形成一整體,同時地,該整體系帶的兩端部需要分別位于開縫40的兩側端,以便于使用者操作。

請參閱圖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結合上述實施例的實施方式,且在本實施例中,防感染手術衣100還包括設于衣服本體10上以供使用者使衣服本體10收緊的收緊結構60,而較佳地,該收緊結構60為一收腰系帶,以利于設計制造,同時地,也有利于使用者收腰束緊。

請再參閱圖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結合上述實施例的實施方式,且在本實施例中,防感染手術衣100還包括設于衣服本體10的上端以吸收使用者頭部產生的汗液并防止該汗液往下流的吸汗結構70;較佳地,而為了簡化結構,該吸汗結構70為環設于衣服本體10的上裝13的衣領位置處上的吸汗領圈,而該吸汗領圈可采用吸汗面料制成,以此保證其吸汗性及使用者的舒適性。

請繼續參閱圖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結合上述實施例的實施方式,且在本實施例中,防感染手術衣100還包括設于衣服本體10的上裝13的背面上的透氣結構(圖中未標示),以借由透氣結構的設置,可使到使用者通風透氣,不會產生悶熱感,大大提高其舒適感。

優選地,透氣結構包括面料、及與面料復合一起的透氣薄膜,其中,該透氣薄膜為PTFE膜,由此,所形成的透氣結構具有獨特的透汽性能,可使結構內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結構孳生霉菌,并保持人體始終干爽。

作為本實施例的另一優選實施方式,透氣結構包括涂覆于衣服本體10背面上的透氣涂層,其中,該透氣涂層為微孔性涂層,而微孔性涂層主要是使聚氨酯在成膜過程中形成微孔,這些微孔直徑能阻止水滴而允許水蒸氣分子通過,由此,可獲得防水透氣性,提高使用者的穿著時的舒適感。

作為本實施例的另一優選實施方式,透氣結構包括設于衣服本體10背面上的多個網格狀的透氣孔,以此,可有效地保證防感染手術衣的透氣效果,而且其結構簡單,便于生產設計。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而已,其結構并不限于上述列舉的形狀,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霞浦县| 门源| 甘德县| 莆田市| 柳江县| 文山县| 陆丰市| 清水河县| 阿勒泰市| 达州市| 福州市| 商洛市| 麟游县| 孟津县| 河间市| 阿巴嘎旗| 伊通| 巫山县| 涞水县| 株洲市| 泰兴市| 兰考县| 安多县| 汕尾市| 巴彦县| 广汉市| 天柱县| 手游| 宜春市| 扶绥县| 清原| 集安市| 勃利县| 英德市| 双流县| 广安市| 乐都县| 西丰县| 寿阳县| 内黄县|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