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背包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能用作桌椅的背包。
背景技術:
背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使用到的物品,現有的背包只能用于收納東西,雖然解放了人們的雙手,但是當人們在戶外想要坐下休息或趴著寫個東西時,經常找不到可供使用的桌椅,尤其是像推廣人員、銷售人員、徒步旅行者,需要長期走路的人、垂釣者、學生等;綜上,現有的背包功能單一,無法滿足人們日常使用的需求,給人們帶來了較大的不便。市面上現有的背包功能與桌椅功能結合的背包普遍不易攜帶,且穩定性及承重效果均較差,這給人們的日常使用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用作桌椅的背包。
一種能用作桌椅的背包,包括背包本體、與背包本體可拆卸連接的支撐桿、與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的四個頂角處設置有可與支撐桿的一端配合安裝的安裝槽。
所述的背包本體的底面一側設置有備用包;由此可以在使用背包的桌椅功能時可以將背包中的物品轉移至備用包中,不用將物品拿出或擔心壓壞,同時可以在背包本體的內部空間不夠用時將備用包拿出來使用,增加了背包的容納量,更加方便使用及操作。
所述的支撐桿上設置有橫向支撐架。
所述的支撐桿與橫向支撐架的一端通過固定連接于支撐桿上的轉軸連接;當橫向支撐架以轉軸為圓心轉動旋轉至垂直于支撐桿的位置時,相鄰的橫向支撐架的另一端通過卡扣可拆卸連接;由此可以在使用背包的桌椅功能時加強支撐桿的穩定性,使其在使用過程中不易損壞且能承受較大的壓力。
所述的背包本體的側面設置有用于放置支撐桿的側包,由此可以在不使用背包的桌椅功能時將支撐桿收納于側包中,便于攜帶。
作為優選,所述的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設置有背帶。
作為優選,相鄰的所述的支撐桿的橫向支撐架通過卡扣可拆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支撐桿通過螺紋與所述的安裝槽可拆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背包本體的底面一側設置有收納部;所述的備用包收納于收納部內;所述的收納部上設置有拉鏈;由此可以更好地收納備用包,使背包在不使用備用包時美觀、便于攜帶。
作為優選,所述的支撐桿的另一端設置有支腳,由此可以在使用背包的桌椅功能時增大支撐桿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加其穩定性;或者,所述的支撐桿的另一端設置有腳輪,由此可以在使用背包的桌椅功能時使背包更加靈活,同時可以在背包中放置重物品時將背包滑動拖行,增加背包的實用性。
作為優選,所述的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及背包本體的底面一側采用碳纖維材料、尼龍面料或杜邦面料。
作為優選,所述的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的四個頂角處的材質為金屬;所述的安裝槽位于所述的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的四個金屬頂角處;由此可以增加背包的耐用性及穩定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原有背包的基礎上,增加了支撐桿及與其對應的安裝槽,同時增加了橫向支撐架,在背包的靠背一側采用強度高的材質,使得整個背包可以作為一個桌椅用于日常使用,且背包作為桌椅時承重效果較好;同時支撐桿在拆卸后可收納于背包的側面,使支撐桿便于攜帶。
本實用新型還在背包的底面增加了備用包,不但可以在使用背包桌椅功能時用來放置物品,還可以在背包本體的內部空間不夠用時增加背包的容納量;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使用便捷,實用性強,適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背包本體的底面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備用包的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圖4為支撐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背包本體,2-支撐桿,3-安裝槽,4-側包,5-支腳,6-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7-背包本體的底面一側,8-備用包,9-拉鏈,10-背帶,11-腳輪,12-橫向支撐架,13-轉軸,14-卡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一種能用作桌椅的背包,包括背包本體1、與背包本體1可拆卸連接的支撐桿2、與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6的四個頂角處設置有可與支撐桿2的一端配合安裝的安裝槽3,支撐桿2通過螺紋與安裝槽3可拆卸連接。
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6的四個頂角處的材質為金屬;安裝槽3位于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6的四個金屬頂角處。
背包本體1的側面設置有用于放置支撐桿2的側包4,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6設置有背帶10。
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6及背包本體的底面一側7采用碳纖維材料、尼龍面料或杜邦面料。
如圖2、3所示,背包本體的底面一側7設置有備用包8;背包本體的底面一側7設置有收納部;備用包8收納于收納部內;收納部上設置有拉鏈9。
如圖4所示,支撐桿上設置有橫向支撐架,支撐桿2與橫向支撐架12的一端通過固定連接于支撐桿上的轉軸13連接。
支撐桿2的另一端設置有支腳5。
如圖5所示,當需要使用背包的桌椅功能時,將側包4中的支撐桿2拿出,將背包本體1內放置的不能按壓的物品放入備用包8,然后將支撐桿2的一端與背包本體的背面一側的安裝槽3配合安裝,將橫向支撐架12以轉軸13為圓心轉動旋轉至垂直于支撐桿2的位置,相鄰的橫向支撐架12的另一端通過卡扣可拆卸連接;最后將四個支撐桿2另一端的支腳5放置于地面,即可將背包本體1作為桌子或椅子使用。
實施例2
如圖1、2、3、4所示,一種能用作桌椅的背包,包括背包本體1、與背包本體1可拆卸連接的支撐桿2、與支撐桿2的一端配合安裝的安裝槽3,支撐桿2通過螺紋與安裝槽3可拆卸連接。
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6的四個頂角處的材質為金屬;安裝槽3位于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6的四個金屬頂角處。
背包本體1的側面設置有用于放置支撐桿2的側包4,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6設置有背帶10。
背包本體的靠背一側6及背包本體的底面一側7采用碳纖維材料、尼龍面料或杜邦面料。
背包本體的底面一側7設置有備用包8;背包本體的底面一側7設置有收納部;備用包8收納于收納部內;收納部上設置有拉鏈9。
支撐桿上設置有橫向支撐架,支撐桿2與橫向支撐架12的一端通過固定連接于支撐桿上的轉軸13連接。
支撐桿2的另一端設置有腳輪11,本實施例中的腳輪11為萬向輪。。
如圖6所示,當需要使用背包的桌椅功能時,將側包4中的支撐桿2拿出,將背包本體1內放置的不能按壓的物品放入備用包8,然后將支撐桿2的一端與背包本體的背面一側6的安裝槽3配合安裝,將橫向支撐架12以轉軸13為圓心轉動旋轉至垂直于支撐桿2的位置,相鄰的橫向支撐架12的另一端通過卡扣可拆卸連接;最后將四個支撐桿2另一端的腳輪放置于地面,即可將背包本體1作為桌子或椅子使用。
當背包中物品過重或過大不便于背負時,可以將支撐桿2按照上述方式安裝后,將四個支撐桿2另一端的腳輪放置于地面,通過推行或者拉行的方式即可使背包移動,使得背包使用更加便捷,功能更加多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實施例用于理解實用新型的結構、功能和效果,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