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個人防護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口罩的防霧鼻墊及防霧口罩。
背景技術:
防塵口罩對于進入人體呼吸道的空氣能夠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佩戴防塵口罩后可以有效阻止口腔或鼻腔吸入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從而減少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威脅。市面上的防塵口罩都能對人體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由于口罩使用者在呼吸過程中會產生水氣,現有技術的口罩雖然能夠吸收部分水氣,但水氣較多時會沿著口罩頂部與使用者面部之間的縫隙向外排出,從而給使用者的眼部造成不適,尤其當使用者佩戴眼鏡時,會在眼鏡上形成霧氣,從而影響使用者的視線。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防霧口罩,避免使用者呼出的水氣從口罩頂部向使用者眼部排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口罩的防霧鼻墊防霧口罩,旨在解決現有口罩頂部與使用者面部貼合不緊而造成水氣沿口罩頂部向使用者眼部排出的問題。
為了實現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口罩的防霧鼻墊,包括具有弧面結構的鼻墊本體,所述鼻墊本體由彈性片材卷曲而成,具有第一邊緣和第二邊緣,所述第一邊緣用于與口罩連接,所述鼻墊本體外側中間位置從第二邊緣朝第一邊緣方向凹陷形成具有開口的夾鼻位;所述防霧鼻墊還包括多個在鼻墊本體內表面上凸出的支撐部件,所述支撐部件對稱設于所述夾鼻位兩側,用于支撐鼻墊本體的弧面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防霧鼻墊由液態硅膠注塑而成。
進一步地,所述防霧鼻墊的結構為一體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鼻墊本體從第一邊緣到第二邊緣方向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使用時,所述第二弧面布置在使用者鼻梁部位,所述第一弧面用于填充口罩本體與使用者鼻梁位置之間的縫隙;所述第一弧面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弧面的硬度。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部件為片狀結構,設于所述第一弧面的內表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部件與第一弧面的連接面沿長度方向與第一邊緣呈斜角,所述支撐部件的片狀結構朝第二邊緣方向傾斜。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防霧口罩,包括上述任一種防霧鼻墊及口罩本體,所述防霧鼻墊通過第一邊緣與口罩本體頂部連接,所述夾鼻位的開口朝向口罩本體中心。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邊緣通過熱壓方式或縫合方式固定在口罩本體頂部邊緣上。
進一步地,所述口罩本體內側設有兩個具有片狀結構的夾套層,所述兩個夾套層分別位于口罩本體兩側的翼部上,夾套層與口罩本體內表面之間形成朝向口罩本體中心的收容口。
進一步地,所述防霧口罩還包括兩端分別插設于所述兩個收容口內的過濾層。
本發明的防霧鼻墊設置在口罩上后,能夠避免使用者呼出的水氣從口罩頂部向使用者眼部排出;通過在防霧鼻墊上設置支撐部件,能夠保持防霧鼻墊具有不易變形的弧面結構,此外,在防霧口罩使用過程中,支撐部件還能抵觸使用者鼻梁部位對防霧鼻墊產生的壓力,從而提高防霧口罩與使用者鼻梁部位之間貼合的緊密性;本發明通過設置夾層套,可以將過濾層方便、快捷、可拆卸地安裝在口罩本體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中防霧鼻墊外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中防霧鼻墊內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中鼻墊本體弧面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防霧鼻墊沿圖2中a方向的截面圖。
圖5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中防霧口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中防霧鼻墊的安裝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中設有夾層套的口罩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中過濾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中過濾層安裝在面罩本體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此說明書中,“鼻墊本體外側”是指弧面結構的凸出一側;“弧面結構內側”是指弧面結構凹陷一側;“口罩本體外側”是指防霧口罩使用時,口罩本體與外部空氣接觸一側;“口罩本體內側”是指防霧口罩使用時,口罩本體正對使用者面部一側。
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用于口罩的防霧鼻墊110,如圖1、2所示,包括具有弧面結構的鼻墊本體111,所述鼻墊本體111由彈性片材卷曲而成,具有第一邊緣1111和第二邊緣1112,所述第一邊緣1111用于口罩連接,所述鼻墊本體111外側中間位置從第二邊緣1112朝向第一邊緣1111方向凹陷形成夾鼻位1113;所述防霧鼻墊110還包括多個在鼻墊本體111內表面上凸出的支撐部件112,所述支撐部件112對稱設于所述夾鼻位1113兩側,用于支撐鼻墊本體111的弧面結構。
本實施方式提供的防霧鼻墊110,安裝在口罩頂部后,使用時布置在使用者的鼻梁部位,能夠避免使用者呼出的水氣從口罩頂部向使用者眼部排出,從而在口罩使用時避免對使用者視覺造成影響;本實施方式的防霧鼻墊尤其適用于佩戴眼鏡的使用者,能夠有效避免口罩使用過程中導致眼鏡起霧的現象。
本實施方式通過設置支撐部件112,使得支撐部件112與鼻墊本體111在內表面上形成的連接面1121處的硬度增加,從而使得連接面1121對夾鼻位1113兩側曲率較大的弧面結構起到支撐作用,進而保持鼻墊本體111的弧面結構不易變形。此外,當使用者佩戴具有本實施方式提供的防霧鼻墊的口罩時,在耳掛的作用下,防霧鼻墊與使用者的鼻梁部位緊密接觸,使用者鼻梁部位對防霧鼻墊產生壓力,此時,凸出的支撐部件能夠抵觸使用者鼻梁部位對防霧鼻墊產生的壓力,使防霧鼻墊緊密貼合在使用者鼻梁部位,從而提高口罩的防起霧效果。
本實施方式通過采用彈性材料制備防霧鼻墊,使得防霧鼻墊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可以發生彈性形變,從而可以適用于具有不同鼻梁輪廓的使用者佩戴。
較佳實施方式中,防霧鼻墊110是采用液態硅膠注塑而成。本方案的防霧鼻墊彈性好,材質柔軟,在與使用者面部緊密貼合的同時,不會對使用者面部皮膚形成刺激。
較佳實施方式中,防霧鼻墊110的結構為一體成型。本方案的防霧鼻墊結構完整,制作工藝簡單。
需要說明的是,如圖3所示,鼻墊本體的弧面結構由從第一邊緣到第二邊緣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弧面1114和第二弧面1115組成,使用時,第二弧面1115布置在與使用者鼻梁部位;第一弧面1114用于填充口罩與使用者鼻梁之間的縫隙,隔離水氣。
較佳實施方式中,第一弧面1114的硬度大于第二弧面1115的硬度;本方案中,第一弧面1114由于硬度較大,因此容易使弧面結構保持穩定,從而保證防霧鼻墊在使用過程中與使用者鼻梁部位的緊密貼合;第二弧面1115用于與使用者鼻梁位置接觸,將其設置為較小硬度,可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需要說明的是,當防霧鼻墊110的結構為一體成型時,通過設置第一弧面1114和第二弧面1115的注塑厚度,即可實現對第一弧面1114和第二弧面1115硬度的調節。
針對支撐部件112的結構,有多種形式,可以是在鼻墊本體內表面上凸出的片狀結構、也可以是凸出的半球形或半橢球型。示例性的,圖4中的支撐部件112為在鼻墊本體內表面上凸出的片狀結構。
針對支撐部件的設置位置,較佳實施方式中,支撐部件設于第一弧面的內表面上。本方案的支撐部件能夠進一步提高防霧鼻墊與使用者鼻梁位置的貼合緊密性。
需要說明的是,如圖2所示,當支撐部件112為片狀結構時,支撐部件112與第一弧面之間的連接面1121沿長度方向與第一邊緣1111之間形成夾角。當夾角為斜角時,較佳的,如圖4所示,支撐部件112的片狀結構朝鼻墊本體111的第二邊緣1112傾斜。本方案的防霧口鼻墊在使用過程中,當使用者鼻梁部位對第二弧面1115產生壓力時,支撐部件112能夠對第二弧面1115產生支撐力,使防霧鼻墊與使用者鼻梁部位貼合更緊密。
本發明提出第二實施方式,如圖5、6所示,一種防霧口罩200,包括上述任一種防霧鼻墊210及口罩本體220;所述防霧鼻墊通過第一邊緣2111與口罩本體220的頂部連接,所述夾鼻位2113的開口朝向口罩本體212中心。
本實施方式的防霧鼻罩上通過設置防霧鼻墊,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有效避免使用者呼出的水氣從口罩頂部向使用者眼部排出,從而在口罩使用時避免對使用者視覺造成影響;本實施方式的防霧口罩尤其適用于佩戴眼鏡的使用者,能夠有效避免口罩使用過程中導致眼鏡起霧的現象。
較佳的,本實施方式的防霧口罩還包括耳掛230,所述耳掛230設于口罩本體220兩側的翼部221上。
針對防霧鼻墊210與口罩本體220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是固定連接方式,例如通過將防霧鼻墊210的第一邊緣2111通過熱壓方式固定在口罩本體220頂部邊緣,或將防霧鼻墊210的第一邊緣2111縫合在口罩本體220頂部邊緣;還可以是可拆卸連接,例如可以在口罩本體220頂部邊緣設置卡槽,在防霧鼻墊210的第一邊緣2111上設置對應的卡條,通過將卡條卡設在卡槽中的方式將防霧鼻墊210與口罩本體220連接起來。
較佳的,口罩本體220為拱形結構,口罩本體220朝使用者面部方向圍合成一個凹腔。
較佳的,口罩本體220由紡織材料制成,本實施方式的防霧口罩200主要用于過濾空氣中的沙塵、花粉等固體顆粒,從而對使用者形成保護。
本發明提出第三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相比,如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口罩本體320內側還設有兩個具有片狀結構的夾層套340,兩個夾層套340分別位于口罩本體320兩側的翼部上;夾層套340與口罩本體320內表面之間形成朝向口罩本體320中心的收容口341。本實施方式的夾層套用于插設片狀夾層,所述夾層包括但不限于過濾層、防潮層。
具體的,片狀夾層的兩端可以分別插入兩個收容口341內,從而使片狀夾層可拆卸設置與兩個夾層套之間。
具體的,本實施方式的夾層套340具有與口罩本體320翼部相同的形狀,其邊緣與口罩本體320翼部的邊緣縫合在一起。
較佳的,所述夾層套340的材料為紡織材料。本方案的夾層套結構簡單,可以與口罩本體較好的貼合。
在一具體實施方式中,如圖8、9所示,防霧口罩還包括兩端可拆卸插設在兩個收容口241內的過濾層350。較佳的,過濾層350為柔性片狀結構。本方案的過濾層有利于與口罩本體貼合。
較佳的,所述過濾層350的邊緣具有一定硬度。本方案有利于過濾層的安裝。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