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物盛裝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
背景技術:
餐盒有著很廣泛的使用領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很多人員都是需要在外面解決就餐問題,由于很多企業并沒有設立食堂,很多企業的員工只能靠叫外賣解決午飯問題,但是目前很多外賣公司的餐盒都是采用一次性餐盒,這樣的一次性餐盒往往都價格低廉,所以這樣的餐盒在使用的過程中往往會造成吃飯的人會感覺很燙,給吃飯的人帶來不方便,增加了吃飯的人的就餐時間,降低了外賣公司的品牌形象,影響了外賣公司的實際銷售,不利于外賣公司的經濟收入,影響了實際銷售業績。
且目前的現有技術中使用的餐盒沒有設置專門的擺放叉、勺的結構,因此就餐用的叉、勺必須置于餐盒之外單獨攜帶或將叉、勺直接放置于餐盒內,叉、勺的單獨攜帶影響餐盒的便利使用和攜帶,若叉、勺直接放入餐盒內則叉、勺的手柄部分直接與餐盒內盛放食物的盒體內表面直接接觸影響食物的衛生;另外現有的餐盒缺少專用的端放把手,這對餐盒在盛放食物時的端放安全不利。
另外,在餐飲業用各型盛裝食物裝具通過袋型打包帶走及智能烹煮食物機在無人值守,通過各種網絡方式付款,提取各型盒裝或碗裝及筒裝等食物,而對于購買多份的打包提取還是一個切實的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有效解決了多份的打包提取食物不方便的問題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包括方式、圓式、餐具蓋、餐具體所述餐具蓋蓋于所述餐具體之上,所述餐具體底部設置有具有若干倒置“l”型凹槽的外圓;
所述餐具蓋包括餐具蓋主體、連接卡扣、蓋圈,所述蓋圈設置在所述餐具蓋主體的外圈,所述蓋圈口徑等于所述餐具蓋主體的口徑,且等于所述餐具體的餐具的口徑,所述蓋圈可扣蓋在餐具體上,所述連接卡扣設置在所述蓋圈外部,上端連接所述餐具蓋,下端扣接所述餐具體的餐具圈上,所述餐具蓋主體還設置有一內圈面,所述內圈面上設置有若干圓形的卡扣或條形的卡扣。
進一步的,所述內圈面的外直徑與等于所述餐具體底部外圓的內直徑。
進一步的,所述內圈面上的所述圓形卡扣或條形卡扣與所述餐具體底部外圓上的凹槽數量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蓋圈為三個圓面形成的圓形凹槽,所述蓋圈的下端面與所述餐具蓋主體在同一水平面上。
進一步的,所述餐具蓋主體上還設置有兩個對稱的提拎把手,所述提拎把手為兩個半圓形圓環,且在半圓形圓環的中部設置有方便提拎的長方體凸起的提拎處。
進一步的,兩個所述提拎把手活動連接在所述餐具蓋主體上,所述提拎把手在所述餐具蓋上可呈扇形轉動,每個所述提拎把手單獨轉動的角度為180°。
進一步的,所述餐具蓋主體中間位置設置有用于固定餐具的餐具卡位,所述餐具卡位為兩個對稱固定的“l”型板。
進一步的,所述餐具蓋分為分體式餐具蓋和連體式餐具蓋。
進一步的,所述餐具蓋為連體式餐具蓋,所述連接卡扣為三個,其中一個所述連接卡扣將餐具蓋與餐具體固定,另兩個所述連接卡扣與餐具蓋餐具體均可分離。
進一步的,所述餐具蓋為分體式餐具蓋,所述連接卡扣為四個,四個所述連接卡扣與餐具蓋餐具體均可分離。
借由上述方案,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結構簡單,重量輕,可通過堆疊本裝置后,再加以旋轉,便可以將多個本裝置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固定在一起,操作上十分方便,有效解決了打包多份食物時餐盒容易歪斜而灑出食物的問題,并通過扣蓋的密封性完好的保證了食物的溫度,同時,也解決了餐具的存放問題,分體式與連體式兩種餐具蓋的設計,更讓使用者有多種選擇。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的餐具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的餐具體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餐具蓋;2、餐具體;11、餐具蓋主體;12、連接卡扣;13、蓋圈;14、內圈面;15、卡扣;16、提拎把手;17、餐具卡位;21、倒置“l”型凹槽;22、餐具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參見圖1-3所示,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的餐具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的餐具體的結構示意圖,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包括方式、圓式、餐具蓋1、餐具體2,餐具蓋1蓋于餐具體2之上,餐具體2底部設置有具有若干倒置“l”型凹槽21的外圓;
餐具蓋1包括餐具蓋主體11、連接卡扣12、蓋圈13,蓋圈13設置在餐具蓋主體11的外圈,蓋圈13口徑等于餐具蓋主體11的口徑,且等于餐具體2的餐具的口徑,蓋圈13可扣蓋在餐具體2上,連接卡扣12設置在蓋圈13外部,上端連接餐具蓋1,下端扣接餐具體2的餐具圈22上,餐具蓋主體11還設置有一內圈面14,內圈面14上設置有若干圓形的卡扣15或條形的卡扣15。
內圈面14的外直徑與等于餐具體2底部外圓的內直徑。
內圈面14上的圓形的卡扣15或條形的卡扣15與餐具體2底部外圓上的凹槽數量相同。
蓋圈13為三個圓面形成的圓形凹槽,蓋圈13的下端面與餐具蓋主體11在同一水平面上。
餐具蓋主體11上還設置有兩個對稱的提拎把手16,提拎把手16為兩個半圓形圓環,且在半圓形圓環的中部設置有方便提拎的長方體凸起的提拎處。
兩個提拎把手16活動連接在餐具蓋主體11上,提拎把手16在餐具蓋1上可呈扇形轉動,每個提拎把手16單獨轉動的角度為180°。
餐具蓋主體11中間位置設置有用于固定餐具的餐具卡位17,餐具卡位17為兩個對稱固定的“l”型板。
餐具蓋1分為分體式餐具蓋和連體式餐具蓋。
餐具蓋1為連體式餐具蓋,連接卡扣12為三個,其中一個連接卡扣12將餐具蓋1與餐具體2固定,另兩個連接卡扣12與餐具蓋1餐具體2均可分離。
餐具蓋1為分體式餐具蓋,連接卡扣12為四個,四個連接卡扣12與餐具蓋1餐具體2均可分離。
參照圖1-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包括餐具蓋1、餐具體2,餐具蓋1蓋于餐具體2之上,餐具體2底部設置有一具有若干倒置“l”型凹槽21的外圓;餐具蓋1包括餐具蓋主體11、連接卡扣12、蓋圈13,蓋圈13設置在餐具蓋主體11的外圓,蓋圈13直徑等于餐具蓋主體11的直徑,且等于餐具體2的餐具口的直徑,蓋圈13可扣蓋在餐具體2上,連接卡扣12設置在蓋圈13外部,上端連接餐具蓋1,下端連接餐具體2,餐具蓋主體11還設置有一內圈面14,內圈面14上設置有若干圓形的卡扣15或條形的卡扣15。內圈面14的直徑與小于餐具體2底部外圓的直徑。內圈面14上的圓形的卡扣15或條形的卡扣15與餐具體2底部外圓上的凹槽數量相同。其中,餐具體2底部外圓上的凹槽為倒置“l”型凹槽21,凹槽處形成一可插入的條板。而內圈面14上的圓形的卡扣15或條形的卡扣15與餐具體2底部外圓上的凹槽數量相同,則形成的可插入的條板與內圈面14上的圓形的卡扣15或條形的卡扣15數量相同。
參照圖1-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餐具體2底部設置有一具有若干倒置“l”型凹槽21的外圓,餐具蓋主體11還設置有一內圈面14,內圈面14上設置有若干圓形的卡扣15或條形的卡扣15。內圈面14的直徑與小于餐具體2底部外圓的直徑,其中,內圈面14的直徑比餐具體2底部外圓的直徑只需稍微小一點即可,此時,內圈面14與餐具體2底部外圓可形成一種可旋入的關系。
參照圖1-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餐具體2底部設置有一具有若干倒置“l”型凹槽21的外圓,餐具蓋主體11還設置有一內圈面14,內圈面14上設置有若干圓形的卡扣15或條形的卡扣15。內圈面14的直徑與小于餐具體2底部外圓的直徑,在本裝置使用過程中,多個本裝置可進行堆疊,即一個餐盒固定在一個餐盒之上,每個餐盒均包括餐具蓋1、餐具體2,餐具蓋1蓋于餐具體2之上,而餐具體2底部外圓上的凹槽為90°旋轉的“l”型凹槽,凹槽處形成一可插入的條板,在對本裝置進行堆疊的過程中,人為的對本裝置施加一個旋轉的力,使內圈面14與餐具體2底部外圓相互旋入,而餐具體2底部外圓上的凹槽為90°旋轉的“l”型凹槽,凹槽處形成一可插入的條板。在內圈面14與餐具體2底部外圓相互旋入的過程中,可插入的條板可發揮其重要作用,即可插入的條板插入內圈面14上的圓形的卡扣15或條形的卡扣15,使相鄰的兩個本裝置固定在一起。
參照圖1-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餐具體2底部外圓上的凹槽為倒置“l”型凹槽21,凹槽處形成一可插入的條板,可插入的條板插入內圈面14上的圓形的卡扣15或條形的卡扣15,而在取餐以后,只需反向旋出,即可拆除固定。
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包括餐具蓋1、餐具體2,餐具蓋1蓋于餐具體2之上,餐具體2底部設置有一具有若干倒置“l”型凹槽21的外圓;餐具蓋1包括餐具蓋主體11、連接卡扣12、蓋圈13,蓋圈13設置在餐具蓋主體11的外圓,蓋圈13直徑等于餐具蓋主體11的直徑,且等于餐具體2的餐具口的直徑,蓋圈13可扣蓋在餐具體2上,蓋圈13為三個圓面形成的圓形凹槽,蓋圈13的下端面與餐具蓋主體11在同一水平面上。將蓋圈設計成一個凹槽,由于蓋圈13直徑等于餐具蓋主體11的直徑,且等于餐具體2的餐具口的直徑,則蓋圈13可以完全覆蓋餐具體的餐具口,蓋圈的兩個面緊貼餐具口的內外兩側,而凹槽包裹整個餐具口,有完好的密封性,更有益于對食物溫度的保證。
參照圖1-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包括餐具蓋1、餐具體2,餐具蓋1蓋于餐具體2之上,餐具體2底部設置有一具有若干倒置“l”型凹槽21的外圓;餐具蓋主體11上還設置有兩個對稱的提拎把手16,提拎把手16為兩個半圓形圓環,且在半圓形圓環的中部設置有方便提拎的長方體凸起的提拎處。本裝置在使用過程中,提拎把手16可用于提起整個裝置以及裝置下端連接的本裝置。其中,提拎把手16設置為半圓形圓環結構,且在半圓形圓環的中部設置有方便提拎的長方體凸起的提拎處,更有益于對盛裝食物的本裝置進行提拎。
參照圖1-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兩個提拎把手16活動連接在餐具蓋主體11上,提拎把手16在餐具蓋1上可呈扇形轉動,每個提拎把手16單獨轉動的角度為180°。其中,單獨轉動每個提拎把手16的角度均為180°,而在提拎本裝置是需要同時提拎兩個提拎把手16,此時,兩個提拎把手16的旋轉角度均為90°或略大于90°。另外,本裝置中的提拎把手16并不只限于設置在餐具蓋1上,例如,也可設置在餐具體2上,只需將提拎把手16的半徑加大即可。
參照圖1-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餐具蓋主體11中間位置設置有用于固定餐具的餐具卡位17,餐具卡位17為兩個對稱固定的“l”型板。本發明中餐具卡位17用于存放餐具,如筷子、勺子、叉子等,其中,餐具卡位17設置為兩個對稱固定的“l”型板,在兩個對稱固定的“l”型板之間形成一個槽,將餐具置于其中,安全且方便。
參照圖1-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餐具蓋1分為分體式餐具蓋和連體式餐具蓋。餐具蓋1為連體式餐具蓋,連接卡扣12為三個,其中一個連接卡扣12將餐具蓋1與餐具體2固定,另兩個連接卡扣12與餐具蓋1餐具體2均可分離。餐具蓋1為分體式餐具蓋,連接卡扣12為四個,四個連接卡扣12與餐具蓋1餐具體2均可分離。本裝置的餐具蓋分為兩種形式,即連體式餐具蓋和分體式餐具蓋,連體式餐具蓋為餐具蓋與餐具體之間通過一個連接卡扣12將餐具蓋1與餐具體2固定,只需打開另外兩個連接卡扣12,向上翻起餐具蓋1即可食用本裝置中的食物,方便對于本裝置在使用后的處理;分體式餐具蓋中,每個連接卡扣12均為可拆卸的結構,使用時,將每個連接卡扣12拆下即可。而在本裝置的連接卡扣12的使用數量上,連體式餐具蓋優選使用三個,分體式餐具蓋優選使用四個,但其他數量的連接卡扣也可滿足本裝置的需要。
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餐具體2不僅限于餐具的形狀,也可為筒型或方形等,只需改變餐具蓋1的形狀,與餐具體2開口處相一直即可。
本發明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結構簡單,重量輕,可通過堆疊本裝置后,再加以旋轉,便可以將多個本裝置的一種可疊便攜式盛餐套具固定在一起,操作上十分方便,有效解決了打包多份食物時餐盒容易歪斜而灑出食物的問題,并通過扣蓋的密封性完好的保證了食物的溫度,同時,也解決了餐具的存放問題,分體式與連體式兩種餐具蓋的設計,更讓使用者有多種選擇。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