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文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片式貼合無痕文胸。
背景技術:
文胸內衣是每個女性的親膚貼身衣物,主要用于遮蔽和支撐乳房,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對于文胸內衣的親膚性、舒適度、貼合度和收副乳作用等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目前的一片式文胸越來越受到女性的歡迎。
現有的文胸內衣多采用一層棉布等面料,需對邊緣進行車縫以提高美觀度和防止布料邊緣的松散,但車縫邊緣的文胸大大降低了佩戴的舒適性和親膚性,并形成明顯的文胸勒痕;其次,現有的文胸內衣的后比寬度小,對副乳和背部脂肪的收聚作用差,乳房的調整效果不明顯,影響了塑性美體的效果;再而,現有的文胸內衣多采用膠圈或鋼圈以支撐乳房,以及采用直線型的膠骨以固定文胸,但會造成乳房的壓迫感和束縛感,佩戴不舒適,不利于乳房的血液循環,長期使用容易引發乳腺增生等乳房疾病。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一片式貼合無痕文胸,該一片式貼合無痕文胸通過采用免縫邊的彈性雙層纖維編織成后比部,達到了穿戴無痕的效果,提高了文胸的舒適度和貼合度;其次,后比部的寬度為罩杯部寬度的7/10至9/10,提高了文胸對副乳和背部脂肪的收聚作用,達到塑身美體的效果;再而,采用弧形凸條替代傳統的直線型膠骨,采用弧形凸臺替代傳統的膠圈和鋼圈,提高了文胸的支撐和固定作用,且不影響乳房的血液循環,有益于乳房健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一片式貼合無痕文胸,包括罩杯部、后比部、連接部和肩帶部,所述罩杯部包括下圍和對稱設置的兩個罩杯,所述肩帶部的一端與所述罩杯的上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后比部連接,所述后比部由免縫邊的彈性雙層纖維編織而成,所述后比部上端為弧形、且后比部寬度為所述罩杯部寬度的7/10至9/10,所述免縫邊的彈性雙層纖維延伸至所述罩杯部形成內襯。
優選的,所述后比部的寬度隨弧形的延伸方向逐漸加寬。
優選的,所述后比部內表面還設有網紗層。
優選的,所述后比部的上側方為縫邊結構。
優選的,所述罩杯部與所述后比部之間連接有弧形凸條。
優選的,所述弧形凸條從上自下向后比部彎曲。
優選的,所述罩杯的底部設有弧形凸臺,且延伸至罩杯上側方。
優選的,所述罩杯的內部還設有按摩塊。
優選的,所述內襯的上部與所述罩杯的上端連接,所述內襯的下端與所述下圍的下端連接,所述內襯的頂端與所述肩帶部連接。
優選的,所述肩帶部分別與所述內襯頂端、所述罩杯上端連接的兩個連接處之間設有調整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免縫邊的彈性雙層纖維編織成后比部,達到了穿戴無痕的效果,提高了文胸的舒適度和貼合度,且后比部的寬度為罩杯部寬度的7/10至9/10,提高了文胸對副乳和背部脂肪的收聚作用,達到塑身美體的效果;其次,免縫邊的彈性雙層纖維延伸至所述罩杯部形成的內襯,能提高文胸對腋下副乳的收聚作用,并解決了穿戴時的空杯情況,提高了文胸的聚攏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內表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為:1—罩杯部、11—下圍、12—罩杯、121—弧形凸臺、122—按摩塊、13—內襯、2—后比部、21—網紗層、3—連接部、4—肩帶部、41—調整區、5—弧形凸條。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見圖1,一種一片式貼合無痕文胸,包括罩杯部1、后比部2、連接部3和肩帶部4,所述罩杯部1包括下圍11和對稱設置的兩個罩杯12,所述肩帶部4的一端與所述罩杯12的上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后比部2連接,所述后比部2由免縫邊的彈性雙層纖維編織而成,所述后比部2上端為弧形、且后比部2寬度為所述罩杯部1寬度的7/10至9/10,所述免縫邊的彈性雙層纖維延伸至所述罩杯部1形成內襯13。
本實施例通過采用免縫邊的彈性雙層纖維編織成后比部2,達到了穿戴無痕的效果,提高了文胸的舒適度和貼合度;其次,后比部2上端的弧形結構能提高腋下的貼合度,能使腋下副乳收聚至文胸中,達到塑形美體的效果,且后比部2的寬度為罩杯部1寬度的7/10至9/10,提高了文胸對副乳和背部脂肪的收聚作用,達到塑身美體的效果;再而,免縫邊的彈性雙層纖維延伸至所述罩杯部1形成的內襯13,能提高文胸對腋下副乳的收聚作用,解決了穿戴時的空杯情況,并增加了免縫邊的彈性雙層纖維布料的面積,從而增加了后比部2的拉力和彈性,提高了文胸的穿戴舒適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后比部2的寬度隨弧形的延伸方向逐漸加寬。本實施例的后比部2的寬度隨弧形的延伸方向逐漸加寬,能將腋下副乳和背部分散的脂肪收聚至文胸中,避免了副乳和背部脂肪的擠出而影響穿戴美觀,且能提高文胸的舒適性和貼合度,進而調整胸部形態,達到塑性美體的效果。
本實施例中,所述后比部2內表面還設有網紗層21。本實施例通過在后比部2內表面設置網紗層21,能在免縫邊的彈性雙層纖維的基礎上,提高了后比部2的彈性,且進一步提高了文胸的透氣性、舒適感和親膚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后比部2的上側方為縫邊結構。本實施例采用的后比部2的上側方為縫邊結構,能提高肩帶部4與后比部2連接的拉力和穩固性,并提高穿戴時連接部3的穩固性,從而提高了文胸內衣的穩定性,且穿戴時后比部2的上側方位于后背琵琶骨之間的凹位,縫邊結構不會對人體造成不適感。
本實施例中,所述罩杯部1與所述后比部2之間連接有弧形凸條5。本實施例通過采用罩杯部1與后比部2車縫連接而成的弧形凸條5替代傳統的直線型膠骨,使文胸能將腋下副乳和背部脂肪聚攏至罩杯12內,且弧形凸條5與人體肋骨位置更為貼合,沒有膠骨對胸部和肋骨的壓迫感,且弧形的結構提高了文胸的固定作用。
本實施例中,所述弧形凸條5從上自下向后比部2彎曲。本實施例弧形凸條5的彎曲結構使文胸與人體肋骨位置更為貼合,替代了原有直線型膠骨對人體肋骨的勒緊感和壓迫感,且弧形凸條5從上自下向后比部2彎曲,能提高文胸穿戴時對人體的固定作用。
本實施例中,所述罩杯12的底部設有弧形凸臺121,且延伸至罩杯12上側方。
本實施例通過采用弧形凸臺121替代傳統的膠圈和鋼圈,且延伸至罩杯12上側方,大大降低了文胸對乳房的壓迫感和束縛感,提高了文胸的支撐和固定作用,使文胸在舉手、運動等動態活動中不易上滑、壓迫乳房,且不影響乳房的血液循環,有益于乳房健康,對哺乳期、生理期和發育期的女性尤為適合。
本實施例的弧形凸臺121延伸至罩杯12上側方,能將腋下副乳和胸部周圍脂肪收聚進罩杯12內,固定性好,調整胸部形態,無壓迫感,血液循環流暢,提高文胸的聚攏效果,達到塑形美體的效果。
本實施例中,所述罩杯12的內部還設有按摩塊122。本實施例通過在罩杯12內部設有按摩塊122,能對乳房的乳根穴等穴道進行按摩,促進胸部血液循環,有益于哺乳期女性的乳汁產生、發育期女性的正常發育以及生理期女性的血液循環,并能預防乳房增生、乳房腫瘤等疾病,提高了文胸對乳房的按摩性能和舒適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內襯13的上部與所述罩杯12的上端連接,所述內襯13的下端與所述下圍11的下端連接,所述內襯13的頂端與所述肩帶部4連接。本實施例的內襯13上部與罩杯12上端連接,且上部比罩杯12多余出來的部分能將腋下副乳進行收聚,提高了文胸與人體的貼合能力和文胸的收副乳效果,解決了穿戴時出現的空杯情況;另外,內襯13的靠近文胸中部的一側為弧形,且不與文胸車縫連接,能與胸部外側貼合,將側乳聚攏,提高了文胸的聚攏、調整作用,穿戴舒適,達到塑形美體的效果。
本實施例中,所述肩帶部4分別與所述內襯13頂端、所述罩杯12上端連接的兩個連接處之間形成調整區41。本實施例的肩帶部4與所述內襯13頂端的連接處,以及肩帶部4與所述罩杯12上端的連接處之間形成的調整區41,能使文胸在穿戴時通過調整區41的自適應作用(調整區41的中空、緩沖作用)調整內襯13與胸部的貼合度,從而避免了空杯情況,提高了文胸對人體的貼合度。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現方案,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其它方式實現,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