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雙肩包,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肩帶多角度可調的雙肩包。
背景技術:
人體結構雖大體相同,但細微的差別處處都存在,為了適用于不同細微差別的群體,鞋服領域均采用不同的設計,比如不同的號和型。但在背包的設計中,對肩斜度這樣的概念卻沒有足夠的重視更沒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由于每個人的生理特點都不盡相同,比如身高,胖瘦,比例等,雙肩的斜度也有所差異。消費者在體會這種問題導致的不適時,也往往說不清楚具體原因,或者選擇接受,或者被動更換另外的款式。
背包的肩帶如能最大程度適合不同的肩斜度,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舒適度,減少肩膀局部壓強同時也減少肩帶變形的幾率。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01220185911.2公開一種交叉式運動背包,包括背包主體、左寬背帶、左連接帶、右寬背帶和右連接帶,所述的左寬背帶和右寬背帶分別固定在背包主體的后頂部,左寬背帶和右寬背帶上分別設有多個扣眼;所述的左連接帶和右連接帶分別固定在背包主體的后面底部,在左連接帶和右連接帶的末端分別設有固定扣。有益效果是:較美觀實用,背帶較寬可以減輕壓力,而且背帶起來較牢固,可以防止書包亂動,有助于使用者的健康與成長。
但上述實用新型仍然存在無法改變肩帶角度的不足,只能通過較寬的背帶來改善背戴舒適性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適用于不同肩斜度的個體的肩帶多角度可調的雙肩包。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肩帶多角度可調的雙肩包,肩帶的上端與背包主體連接,背包主體的下部的兩側對稱設置有多個固定連接件,肩帶的下端的活動連接件與固定連接件連接;左側肩帶的活動連接件與右側的固定連接件連接,右側肩帶的活動連接件與左側的固定連接件連接;或者左側肩帶的活動連接件與左側的固定連接件連接,右側肩帶的活動連接件與右側的固定連接件連接。
作為優選,每一側的固定連接件設置在背包主體的底部轉角位置。
作為優選,每一側的固定連接件沿側邊沿、轉角、底邊沿進行均布。
作為優選,固定連接件為扣環,活動連接件為卡勾,連接時,卡勾勾設在扣環上。
作為優選,肩帶的上端與背包主體的上部轉動連接。
作為優選,肩帶的上端設置有固定環,背包主體的上部設置縮徑軸銷,固定環轉動定位在縮徑軸銷上。
作為優選,肩帶的上端與背包主體的上部通過拆裝機構連接。
作為優選,肩帶的上端設置有調節連接件,背包主體上設置有對應于調節連接件的若干角度連接件。
作為優選,每一側的角度連接件設置在背包主體的背面上沿。
作為優選,角度連接件為若干組扣環對,每組扣環對具有不同的角度,調節連接件為雙卡勾,連接時,雙卡勾勾設在一組扣環對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肩帶多角度可調的雙肩包,肩帶采用不固定的結構進行設置,肩帶的下端可根據需求改變角度,進而適應每個個體的不同肩斜度,使每個個體都能達到最舒適的背戴效果。為了使肩帶更貼合肩膀,肩帶的上端與背包主體之間采用轉動連接方式,或者可變位置的連接方式,在改變肩帶的角度并進行背戴時,肩帶的上端與背包主體的角度根據每個個體肩膀的角度進行轉動調節,使肩帶與肩膀更貼合,進一步增強背戴的舒適性。
由于肩帶的下端可選擇不同的固定連接件進行連接,則可根據需求交叉連接或常規連接,達得使用多樣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的肩帶的上端與背包主體的連接示意圖(局部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一的肩帶的上端與背包主體的連接示意圖(局部示意圖);
圖中,10是背包主體,11是肩帶,12是固定連接件,13是活動連接件,14是固定環,15是縮徑軸銷,16是調節連接件,17是角度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肩帶角度不可調,進而千萬背戴不適的不足,提供一種肩帶多角度可調的雙肩包,如圖1所示,包括肩帶11、背包主體10。肩帶11的上端與背包主體10連接,改變肩帶11角度時只需要進行位置選擇與拆裝;背包主體10的下部的兩側對稱設置有多個固定連接件12,肩帶11的下端的活動連接件13與固定連接件12連接;改變肩帶11的角度時,可選擇不同位置的固定連接件12與活動連接件13進行連接,連接不同位置的固定連接件12將得到不同的角度的肩帶11,用于適應不同個體的不同肩斜度。
使用時,肩帶11可常規連接,即左側肩帶11的活動連接件13與左側的固定連接件12連接,右側肩帶11的活動連接件13與右側的固定連接件12連接。還可以交叉連接,即左側肩帶11的活動連接件13與右側的固定連接件12連接,右側肩帶11的活動連接件13與左側的固定連接件12連接,在不設置胸扣的情況下,仍然能較穩固地進行背戴,在同等穩固性的情況下,可減少成本和包體重量,還能避免胸扣的緊繃感。
每一側的固定連接件12設置在背包主體10的底部轉角位置,背戴時操作順手。為了實現均勻地角度調節,每一側的固定連接件12沿側邊沿、轉角、底邊沿進行均布。則每往下調節一個固定連接件12,改變的角度都相同,使角度調節效果更精確。
本實施例中,固定連接件12為扣環,活動連接件13為卡勾,連接時,卡勾勾設在扣環上。采用勾扣的連接方式操作簡單快速,不需要額外進行多余的連接操作。拆裝過程中,均只需要拉緊肩帶11,使卡勾越過扣環,然后釋放,即可完成拆裝。
為了使肩帶11的上端更貼合肩膀,肩帶11的上端與背包主體10的上部轉動連接。背戴時,在肩膀的導向作用與背包主體10的自重作用下,肩帶11的上端與背包主體10之間自動發生轉動,直到肩帶11與肩膀貼合。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肩帶11的上端設置有固定環14,背包主體10的上部設置縮徑軸銷15,固定環14轉動定位在縮徑軸銷15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肩包,根據產品的實際需求,可將肩帶11設置為不可拆結構。當需要產品多樣化時,肩帶11可設置為可拆的配件,肩帶11的上端與背包主體10的上部通過拆裝機構連接,可根據需要更換肩帶11。當背包主體10上設置鈕扣,肩帶11的上端開設扣眼,并進行連接,即可實現轉動連接,又可實現可拆裝。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相比,改變了肩帶11的上端的角度調節方式。本實施例中,肩帶11的上端通過改變連接位置,進而改變肩帶11的上端的角度。肩帶11的上端設置有調節連接件16,背包主體上設置有對應于調節連接件16的若干角度連接件17。每一側的角度連接件17設置在背包主體10的背面上沿。角度連接件17為若干組扣環對,每組扣環對具有不同的角度,調節連接件16為雙卡勾,連接時,雙卡勾勾設在一組扣環對上。不同扣環對中的兩個扣環所在的直線具有不同的傾斜角度,通過改變雙卡勾與不同扣環對進行連接,進而改變肩帶11的上端的角度。其中,多組扣環對可共用一個扣環,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背包主體10的兩側各設置兩組扣環對,兩組扣環對共用其中一個扣環,則背包主體10的兩側各設置三個扣環,共可組成兩組扣環對,每組扣環對具有不同的傾斜角度。
可根據產品需求,設置扣環對的數量、角度與位置,扣環對的角度決定肩帶11的上端的角度大小,扣環對的數量決定肩帶11的上端的角度檔位的多少。
其他部分與實施例一相同。
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變型等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