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戶外運動裝備領域,具體涉及便于側向抓地的騎行鞋。
背景技術:
對于騎行鞋,用戶在選用時往往會從硬度、耐用性、重量和功能性幾個方面考慮。抓地牢的騎行鞋,除了能有效提高踏力的傳輸效率,減少騎行不適感,適用于雨、泥等不適天氣,提高安全性能。側向抓地牢,還能有效減少在騎行過程中腳掌用力不平衡而造成的側滑、踏空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便于側向抓地的騎行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便于側向抓地的騎行鞋,所述騎行鞋鞋底設有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和第三凸肋;所述第一凸肋設置于靯底腳掌部的內側沿,包括沿腳掌部前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爪部和開口朝外的第一扣部;所述第二凸肋設置于腳掌部的外側沿,包括沿腳掌部前端向后延伸的第二爪部和開口朝外的第二扣部;所述第三凸肋設置于第二扣部的開口處,所述第三凸肋的前端向內彎折。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凸肋在第一扣部的開口處向斜前方延伸出第一輔助肋。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凸肋在第一扣部的開口處向斜后方伸出第二輔助肋。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凸肋在第二扣部的開口處向斜后方伸出第三輔助肋。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凸肋和/或第二凸肋的底面設有向上凹陷的防滑紋。
作為優選,所述騎行鞋鞋底的腳掌部的頂沿設有第四凸肋。
作為優選,所述騎行鞋鞋底的腳掌部內設有防滑圈,所述防滑圈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肋或第二凸肋。
作為優選,該騎行鞋鞋底的腳跟部設有一對向內彎折的防滑齒。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側向抓地的騎行鞋,通過第一凸肋與第二凸肋的前端相向地向內收斂形成對爪、中部向鞋掌部中心內凹形成開口相反的對扣,且在第二凸肋的外側沿位置設有一向鞋掌部中心彎折的齒狀第三凸肋,第三凸肋與第二凸肋相配合,提高了該騎行鞋的外側沿的側向抓地力。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各附圖標記:1、第一凸肋;11、第一爪部;12、第一扣部;13、第一輔助肋;14、第二輔助肋;2、第二凸肋;21、第二爪部;22、第二扣部;23、第三輔助肋;3、第三凸肋;4、防滑紋;5、第四凸肋;6、防滑圈;7、防滑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以下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內、外等方位指示應該理解為對附圖的方位標識。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便于側向抓地的騎行鞋,所述騎行鞋鞋底設有第一凸肋1、第二凸肋2和第三凸肋3;所述第一凸肋設置于腳掌部的內側沿,包括沿腳掌部前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爪部11和開口朝外的第一扣部12;所述第二凸肋設置于腳掌部的外側沿,包括沿腳掌部前端向后延伸的第二爪部21和開口朝外的第二扣部22;所述第三凸肋設置于第二扣部的開口處,所述第三凸肋的前端向內彎折。
本實施例中開口朝外應該理解為相對于腳掌部的中心朝向鞋外側沿。
本實施例中,通過第一凸肋與第二凸肋的前端相向地向內收斂形成對爪、中部向鞋掌部中心內凹形成開口相反的對扣,使鞋前掌、鞋掌兩側形成抓地強度高的三個區域,保障了該騎行鞋的基本抓地牢度;第三凸肋與第二凸肋相配合,在鞋掌的外側形成一個加強的抓地區域,從而大大提高了該騎行鞋的側向抓地牢度。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該騎行鞋的鞋底還可以設置一系列的輔助肋,如在所述第一凸肋在第一扣部的開口處向斜前方延伸出第一輔助肋13,以增加第一凸肋開口位置的抓地牢度,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肋在第一扣部的開口處向斜后方伸出第二輔助肋14,第一輔助肋與第二輔助肋相配合,加強抓地力。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肋在第二扣部的開口處向斜后方伸出第三輔助肋23,第三輔助肋與第二凸肋、第三凸肋協同地抓地,且在鞋底外側形成氣流通道。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第一凸肋和/或第二凸肋的底面設有向上凹陷的防滑紋4,以增加鞋底的防滑力。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騎行鞋鞋底的腳掌部的頂沿設有第四凸肋5。更進一步地,該騎行鞋鞋底的腳跟部設有一對向內彎折的防滑齒7,即在鞋底的前沿和后沿增大抓地力。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騎行鞋鞋底的腳掌部內設有防滑圈6,所述防滑圈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肋或第二凸肋,以進一步增大鞋底的抓地力。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