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可調的服裝及其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肩部可調的服裝及其工藝,這種肩部可調的服裝及其工藝中服裝的肩部設置有伸縮帶和固定帶,通過調整伸縮帶和固定帶上的搭件與扣件扣合數量從而進行調節肩寬,就可以調節搭扣處的長度,這樣肩部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調節一個舒適的尺寸,使穿著者穿著時更為舒適美觀;同時能大大減少產品損傷,減少起球,彈性好,穩定性強,同時干燥性測試短時間內可以完成,測試結果快速及時,有利于企業對吸水性面料生產和技術把關,測試方法簡單實用,不需要配置專門的檢測設備,測試成本低。
【專利說明】
肩部可調的服裝及其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羊毛服裝及其工藝,尤其涉及一種肩部可調的服裝及其工藝,屬于服裝面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的服飾,服飾的制作時都有相對的型號,型號規定了衣服的肩寬、腰圍、衣身長短。不同的型號有不同的尺寸,但是型號的尺寸卻是固定的。人的體形有高矮胖瘦,胖的人一般會選擇較大號的衣服進行穿著,衣服的肩寬是適合但是衣身會較長,穿起來顯得短小,顯得不美觀;瘦的人穿著衣服時,當衣身合適時肩寬較大,衣服顯得大,不合身,顯得不美觀。
[0003]同時大多數粗紡企業生產粗紡呢絨的工藝路線對加工純毛或羊毛比例較高的粗紡呢絨非常適合,但加工低羊毛比例的粗紡呢絨則產品風格得不到保證,因為化學纖維不具備縮絨性能,傳統工藝路線加工低羊毛比例的粗紡呢絨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縮絨后織物絨面效果較差,要依靠起毛工序來彌補,而后道起毛工序破壞了絨面纖維的氈化程度,使絨面膨松,產品容易起毛起球。
[0004]2、起毛工序為達到產品絨面豐滿程度的要求,使織物紗支損傷較大,這降低了織物的身骨與彈性,造成了手感松軟、無彈性。
[0005]3、起毛工序在拉絨過程中引起織物瑋向收縮較大,相應地烘干下機幅寬與成品幅寬之差較大,致使瑋向縮水率增大,引起尺寸穩定性下降。
[0006]同時,由于毛織物具有拒水性,水份無法進行面料內部,吸水的多少將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正確性,所以以往的毛織物都不對其干燥性能進行測試,也就不能保證毛織物的排濕性能。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穿著時合身、美觀的肩部可調的服裝及其工藝,生產出來的服裝能大大減少產品損傷,減少起球,彈性好,穩定性強。
[0008]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肩部可調的服裝,它包含有衣服本體,衣服本體的肩部上設置有伸縮帶和固定帶,其中伸縮帶包括伸縮條,伸縮條上設置有多個搭件,固定帶包括固定條,固定條上設置有多個扣件,所述搭件與扣件相配合。
[0009]—種肩部可調的服裝的工藝的具體步驟如下:
I)將染色后70%的細支羊毛纖維,30%的聚酯纖維通過和毛—打毛—開松—梳毛(成條)—并條(一并、二并)—氣流紡—自動絡筒,其中紡紗工藝流程中控制相對濕度50%?55%,溫度25°C?30°C;
在和毛工藝中,選用NimateCF-5和毛油,NimateC602陽離子型抗靜電劑,以噴霧法,添加占毛量10%的和毛油及占毛量10%的抗靜電劑,使纖維具有優異的潤滑性,增加纖維的抱合性、抗靜電性,提高了纖維的可梳理性,有助于不同性能纖維充分均勻混合;
在梳毛工藝中,喂毛周期掌握50s?60s,出條速度不超過100m/min,出條克重5g/m,不勻系數控制在2%以內;
在并條工藝中,紡制25/1公支的高支粗紡紗,一并的參數8.2,二并后毛條克重控制在4g/m。選用進口自調勻整并條機(D45型),下機毛條克重均勻差異系數不超過0.5%?1%。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控制好牽伸倍數,總牽伸控制7.8倍,其中主牽伸4.58倍,后續牽伸1.7倍;
2)隨后整經—穿綜、插筘、插片—劍桿織造,在劍桿織機上將25/1公支的高支粗紡紗,以2/2的斜紋為基礎組織,采用單經單瑋的方式上機織造,上機幅寬為178cm,上機經密為225 根/10cm,瑋密為216 根/1cm;
3)然后對毛織物進行起毛、剪毛和拉毛;
4)再將拉毛后的毛織物進行縮絨,先將毛織物浸潤,將浸潤的毛織物放入溫度35°C左右的縮絨液中5?8分鐘;
5)對縮絨的毛織物進行洗呢并進行第一次脫水;
6)然后對第一次脫水后的毛織物進行染色并進行第二次脫水;
7)將第二次脫水后的毛織物烘干并進行熟修;
8)最后將熟修好的毛織物進行蒸刷并修剪和包裝;
9)對毛織物的干燥性能進行測試:
步驟一:在40cm通幅的毛織物樣品上取1cmX 20cm的樣品兩塊作為測試試樣;
步驟二:將試樣放在洗滌儀容器中,加入300ml四氯乙烯作為干洗劑,密封后放到干洗儀中,干洗30min后取出,然后重復洗滌兩次。
[0010]步驟三:折去干洗后試樣布邊松散的毛紗,將試樣平置于溫度20 ± 2 °C,濕度65 土3%的環境下,平衡12小時后放于天平上稱重,稱得試樣浸前重量;
步驟四:在燒杯中加入試劑500ml (試劑配制方法:499.5ml蒸餾水中加入0.5ml滲透劑FFA),把干洗后的試樣置于燒杯中充分吸濕I分鐘;
步驟五:將吸濕后的試樣沿長度方向一折為二掛于涼衣架,將掛有試樣的涼衣架置于溫度20±2°C,濕度65±3%的環境條件下,并記錄時間,每隔30分鐘后測量試樣重量,直到試樣恢復浸前重量為止;
步驟六:記錄試樣恢復浸前重量的時間,即為面料自然干燥時間。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這種肩部可調的服裝及其工藝中服裝的肩部設置有伸縮帶和固定帶,通過調整伸縮帶和固定帶上的搭件與扣件扣合數量從而進行調節肩寬,就可以調節搭扣處的長度,這樣肩部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調節一個舒適的尺寸,使穿著者穿著時更為舒適美觀;同時能大大減少產品損傷,減少起球,彈性好,穩定性強,同時干燥性測試短時間內可以完成,測試結果快速及時,有利于企業對吸水性面料生產和技術把關,測試方法簡單實用,不需要配置專門的檢測設備,測試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本發明涉及一種肩部可調的服裝包含有衣服本體,衣服本體的肩部上設置有伸縮帶和固定帶,其中伸縮帶包括伸縮條,伸縮條上設置有多個搭件,固定帶包括固定條,固定條上設置有多個扣件,所述搭件與扣件相配合,任一搭件均可與任一扣件搭扣起來。
[0013]通過調整搭件與扣件扣合數量從而進行調節肩寬,就可以調節搭扣處的長度,這樣肩部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調節一個舒適的尺寸,使穿著者穿著時更為舒適美觀。
[0014]—種肩部可調的服裝的工藝的具體步驟如下:
1)將染色后70%的細支羊毛纖維,30%的聚酯纖維通過和毛—打毛—開松—梳毛(成條)—并條(一并、二并)—氣流紡—自動絡筒,其中紡紗工藝流程中控制相對濕度50%?55%,溫度25°C?30°C;
在和毛工藝中,選用NimateCF-5和毛油,NimateC602陽離子型抗靜電劑,以噴霧法,添加占毛量10%的和毛油及占毛量10%的抗靜電劑,使纖維具有優異的潤滑性,增加纖維的抱合性、抗靜電性,提高了纖維的可梳理性,有助于不同性能纖維充分均勻混合;
在梳毛工藝中,喂毛周期掌握50s?60s,出條速度不超過100m/min,出條克重5g/m,不勻系數控制在2%以內;
在并條工藝中,紡制25/1公支的高支粗紡紗,一并的參數8.2,二并后毛條克重控制在4g/m。選用進口自調勻整并條機(D45型),下機毛條克重均勻差異系數不超過0.5%?1%。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控制好牽伸倍數,總牽伸控制7.8倍,其中主牽伸4.58倍,后續牽伸1.7倍;
2)隨后整經—穿綜、插筘、插片—劍桿織造,在劍桿織機上將25/1公支的高支粗紡紗,以2/2的斜紋為基礎組織,采用單經單瑋的方式上機織造,上機幅寬為178cm,上機經密為225 根/10cm,瑋密為216 根/1cm;
3)然后對毛織物進行起毛、剪毛和拉毛;
4)再將拉毛后的毛織物進行縮絨,先將毛織物浸潤,將浸潤的毛織物放入溫度35°C左右的縮絨液中5?8分鐘;
5)對縮絨的毛織物進行洗呢并進行第一次脫水;
6)然后對第一次脫水后的毛織物進行染色并進行第二次脫水;
7)將第二次脫水后的毛織物烘干并進行熟修;
8)最后將熟修好的毛織物進行蒸刷并修剪和包裝;
9)對毛織物的干燥性能進行測試:
步驟一:在40cm通幅的毛織物樣品上取1cmX 20cm的樣品兩塊作為測試試樣;
步驟二:將試樣放在洗滌儀容器中,加入300ml四氯乙烯作為干洗劑,密封后放到干洗儀中,干洗30min后取出,然后重復洗滌兩次。
[0015]步驟三:折去干洗后試樣布邊松散的毛紗,將試樣平置于溫度20 ± 2 °C,濕度65 土3%的環境下,平衡12小時后放于天平上稱重,稱得試樣浸前重量;
步驟四:在燒杯中加入試劑500ml (試劑配制方法:499.5ml蒸餾水中加入0.5ml滲透劑FFA),把干洗后的試樣置于燒杯中充分吸濕I分鐘;
步驟五:將吸濕后的試樣沿長度方向一折為二掛于涼衣架,將掛有試樣的涼衣架置于溫度20±2°C,濕度65±3%的環境條件下,并記錄時間,每隔30分鐘后測量試樣重量,直到試樣恢復浸前重量為止;步驟六:記錄試樣恢復浸前重量的時間,即為面料自然干燥時間。
【主權項】
1.一種肩部可調的服裝,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衣服本體,衣服本體的肩部上設置有伸縮帶和固定帶,其中伸縮帶包括伸縮條,伸縮條上設置有多個搭件,固定帶包括固定條,固定條上設置有多個扣件,所述搭件與扣件相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肩部可調的服裝的工藝,其特征在于: 工藝的具體步驟如下: .1)將染色后70%的細支羊毛纖維,30%的聚酯纖維通過和毛—打毛—開松—梳毛(成條)—并條(一并、二并)—氣流紡—自動絡筒,其中紡紗工藝流程中控制相對濕度50%?55%,溫度25°C?30°C; 在和毛工藝中,選用NimateCF-5和毛油,NimateC602陽離子型抗靜電劑,以噴霧法,添加占毛量10%的和毛油及占毛量10%的抗靜電劑,使纖維具有優異的潤滑性,增加纖維的抱合性、抗靜電性,提高了纖維的可梳理性,有助于不同性能纖維充分均勻混合; 在梳毛工藝中,喂毛周期掌握50s?60s,出條速度不超過100m/min,出條克重5g/m,不勻系數控制在2%以內; 在并條工藝中,紡制25/1公支的高支粗紡紗,一并的參數8.2,二并后毛條克重控制在4g/m。選用進口自調勻整并條機(D45型),下機毛條克重均勻差異系數不超過0.5%?1%。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控制好牽伸倍數,總牽伸控制7.8倍,其中主牽伸4.58倍,后續牽伸1.7倍; . 2)隨后整經—穿綜、插筘、插片—劍桿織造,在劍桿織機上將25/1公支的高支粗紡紗,以2/2的斜紋為基礎組織,采用單經單瑋的方式上機織造,上機幅寬為178cm,上機經密為225 根/10cm,瑋密為216 根/1cm; .3 )然后對毛織物進行起毛、剪毛和拉毛; .4)再將拉毛后的毛織物進行縮絨,先將毛織物浸潤,將浸潤的毛織物放入溫度35°C左右的縮絨液中5?8分鐘;. 5)對縮絨的毛織物進行洗呢并進行第一次脫水; .6)然后對第一次脫水后的毛織物進行染色并進行第二次脫水; .7)將第二次脫水后的毛織物烘干并進行熟修;. 8)最后將熟修好的毛織物進行蒸刷并修剪和包裝; . 9)對毛織物的干燥性能進行測試: 步驟一:在40cm通幅的毛織物樣品上取1cm X 20cm的樣品兩塊作為測試試樣; 步驟二:將試樣放在洗滌儀容器中,加入300ml四氯乙烯作為干洗劑,密封后放到干洗儀中,干洗30min后取出,然后重復洗滌兩次。 步驟三:折去干洗后試樣布邊松散的毛紗,將試樣平置于溫度20 ± 2°C,濕度65 ± 3 %的環境下,平衡12小時后放于天平上稱重,稱得試樣浸前重量; 步驟四:在燒杯中加入試劑500ml (試劑配制方法:499.5ml蒸餾水中加入0.5ml滲透劑FFA),把干洗后的試樣置于燒杯中充分吸濕I分鐘; 步驟五:將吸濕后的試樣沿長度方向一折為二掛于涼衣架,將掛有試樣的涼衣架置于溫度20±2°C,濕度65±3%的環境條件下,并記錄時間,每隔30分鐘后測量試樣重量,直到試樣恢復浸前重量為止; 步驟六:記錄試樣恢復浸前重量的時間,即為面料自然干燥時間。
【文檔編號】A41D31/00GK105996233SQ201610379734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日
【發明人】黃文平
【申請人】江陰市瀚新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