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b超室用鞋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B超室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B超室用鞋套。
【背景技術】
[0002]每秒振動2萬-10億次,人耳聽不到的聲波稱為超聲波。利用超聲波的物理特性進行診斷和治療的一門影像學科,稱為超聲醫學。其臨床應用范圍廣泛,目前已成為現代臨床醫學中不可缺少的診斷方法。B超是超聲醫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它能將聲波轉換為圖像,通過超聲探頭得到目標形態的二維圖像。具體使用中,B超可以清晰地顯示各臟器及周圍器官的各種斷面像,由于圖像富于實體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實結構,所以應用超聲可以在早期進行明確診斷。
[0003]在B超室內,由于病人做B超時不穿鞋套,其鞋上和褲腳上的灰塵容易污染室內環境和床面,影響精密B超設備的順利正常運行。醫護人員為了解決此問題,常常在B超室內配備穿戴口具有束緊裝置的一次性塑料鞋套供病人使用。然而傳統的一次性塑料鞋僅能控制鞋子上的灰塵等污染源,對于病人褲腳的灰塵無能為力。同時,為了保障一次性鞋套的順利穿戴,一次性塑料鞋套的穿戴口的束緊裝置束縛較緊。進而導致鞋套穿戴過程中灰塵的激蕩,加重污染情況。同時,傳統的一次性塑料鞋套還存在一次性使用浪費嚴重、成本高昂、污染環境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塵效果好、同時能夠降低應用成本、節約資源、對環境友好的B超室用鞋套。
[0005]為了簡化表述,本實用新型中引入了“前后”的方位概念。所述“前后”指代正常穿戴鞋套時,鞋套的前方為“前”,后方為“后”。
[0006]本實用新型的B超室用鞋套包括腳套和腿套,所述腳套由鞋底和固定于鞋底上的鞋面組成,所述鞋面由左鞋面和右鞋面組成,所述鞋面的后端設有腳踝開口,所述腳踝開口前方的左鞋面和右鞋面通過前按扣可拆卸的扣合連接,所述腳踝開口后方的左鞋面和右鞋面通過后按扣可拆卸的扣合連接;所述腳踝開口周側的鞋面上設有環形第一刺毛,所述腿套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刺毛相配合的第一圓毛。
[0007]本實用新型的B超室用鞋套能夠通過腳套阻止穿戴者鞋子上的灰塵污染B超室,通過腿套阻止穿戴者褲腳的灰塵污染B超室,防塵效果更好。同時,本實用新型的鞋套在具體穿戴時,先解開前按扣和后按扣,完全分開左鞋面和右鞋面,穿戴者即可方便的將穿有鞋子的腳放入鞋套內,之后扣合前按扣和后按扣即可。整個穿戴過程,方便簡捷,同時避免了與穿戴者鞋子的劇烈摩擦,不會出現激蕩灰塵現象,進而進一步提升防塵效果。
[0008]為了避免穿戴好鞋套后,鞋子上灰塵從前按扣連接處逸漏,優選的,本實用新型的B超室用鞋套還包括遮蓋所述前按扣的遮蓋布,所述遮蓋布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右鞋面的前部,所述遮蓋布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圓毛,所述左鞋面前部固定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圓毛相配合的第二刺毛。增設的遮蓋布能夠阻止灰塵的逸漏,進而進一步提升鞋套防塵效果。第二圓毛和第二刺毛以魔術貼的形式的可拆卸連接,可以控制遮蓋布的緊繃程度,進而提升對逸出灰塵的阻擋效果。
[0009]優選的,所述腿套的下端還設置有遮蓋所述第一圓毛的裙邊。增設的裙邊完全覆蓋第一圓毛,相應的,第一刺毛與第一圓毛連接后,也同時完全覆蓋第一刺毛。進而對灰塵從第一刺毛和第一圓毛之間逸出也具有一定的阻擋效果。
[0010]為了方便腿套的穿戴,優選的,所述腿套為一方形棉布塊首尾兩端相連接后形成,所述方形棉布塊的首尾兩端通過拉鏈可拆卸連接。本實用新型中的腿套具體穿戴時,先拉開拉鏈,使方形腿套圍繞在褲腳周圍,并讓腿套下端的第一圓毛與第一刺毛粘扣連接,之后對應拉上拉鏈即可。整個穿戴過程,對穿戴者褲腳無劇烈摩擦,不會激蕩褲腳灰塵,進而進一步提升本實用新型鞋套的防塵效果。同時,本實用新型中的腿套還兼具穿戴方便快捷的優點。
[0011]為了使腿套能夠緊緊貼敷穿戴者小腿。優選的,所述腿套上設有兩豎列正對的扣目艮,所述扣眼內穿設有束繩。通過束繩的收緊作用,使兩豎列的扣眼相對靠近運動,進而收緊腿套的口部,實現腿套緊貼穿戴者小腿,阻止穿戴者移動過程激蕩的灰塵從腿套口部逸出。進而進一步提升防塵效果。
[0012]優選的,兩個豎列之間的間距為5?8cm。兩個豎列靠近過近,會使得束繩的束緊能力有限。兩個豎列之間的間距以5?8cm為最佳。
[0013]基于以上論述,本實用新型的B超室用鞋套具有防塵效果優良和穿戴簡便的優點。同時,本實用新型的B超室用鞋套采用棉布片制作,可以重復拆洗使用,進而降低使用成本。同時,未像傳統一次性塑料鞋套一樣大量使用塑料材質,對環境友好。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B超室用鞋套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B超室用鞋套中腳套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B超室用鞋套中腿套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0017]圖4是圖3所不腿套的后視圖。
[0018]圖中:I為左鞋面;2為右鞋面;31為前按扣,32為后按扣;4為腿套,41為第一圓毛,42為第一刺毛;5為遮蓋布,51為第二圓毛,52為第二刺毛;6為鞋底;7為裙邊;8為扣眼;9為束繩;1為拉鏈。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0020]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B超室用鞋套包括腳套和腿套4,所述腳套由鞋底6和固定于鞋底6上的鞋面組成,所述鞋面由左鞋面I和右鞋面2組成,所述鞋面的后端設有腳踝開口,所述腳踝開口前方的左鞋面I和右鞋面2通過前按扣31可拆卸的扣合連接,所述腳踝開口后方的左鞋面I和右鞋面2通過后按扣32可拆卸的扣合連接;所述腳踝開口周側的鞋面上設有環形第一刺毛42,所述腿套4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刺毛42相配合的第一圓毛41。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作為對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遮蓋所述前按扣31的遮蓋布5,所述遮蓋布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右鞋面20的前部,所述遮蓋布5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圓毛51,所述左鞋面I前部固定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圓毛51相配合的第二刺毛52。
[0022]如圖1、圖3和圖4所示,作為對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腿套4的下端還設置有遮蓋所述第一圓毛41的裙邊7。
[0023]如圖1、圖3和圖4所示,作為對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腿套4為一方形棉布塊首尾兩端相連接后形成,所述方形棉布塊的首尾兩端通過拉鏈10可拆卸連接。
[0024]如圖1和圖4所示,作為對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腿套4上設有兩豎列正對的扣眼8,所述扣眼8內穿設有束繩9。進一步的,兩個豎列之間的間距為5?8cm。
[0025]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B超室用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腳套和腿套(4),所述腳套由鞋底(6)和固定于鞋底(6)上的鞋面組成,所述鞋面由左鞋面(I)和右鞋面(2)組成,所述鞋面的后端設有腳踝開口,所述腳踝開口前方的左鞋面(I)和右鞋面(2)通過前按扣(31)可拆卸的扣合連接,所述腳踝開口后方的左鞋面(I)和右鞋面(2)通過后按扣(32)可拆卸的扣合連接;所述腳踝開口周側的鞋面上設有環形第一刺毛(42),所述腿套(4)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刺毛(42)相配合的第一圓毛(4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超室用鞋套,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遮蓋所述前按扣(31)的遮蓋布(5),所述遮蓋布(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右鞋面(20)的前部,所述遮蓋布(5)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圓毛(51),所述左鞋面(I)前部固定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圓毛(51)相配合的第二刺毛(5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超室用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腿套(4)的下端還設置有遮蓋所述第一圓毛(41)的裙邊(7)。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超室用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腿套(4)為一方形棉布塊首尾兩端相連接后形成,所述方形棉布塊的首尾兩端通過拉鏈(10)可拆卸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超室用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腿套(4)上設有兩豎列正對的扣眼(8),所述扣眼(8)內穿設有束繩(9)。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B超室用鞋套,其特征在于:兩個豎列之間的間距為5?8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B超室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提供了一種B超室用鞋套,包括腳套和腿套,所述腳套由鞋底和固定于鞋底上的鞋面組成,所述鞋面由左鞋面和右鞋面組成,所述鞋面的后端設有腳踝開口,所述腳踝開口前方的左鞋面和右鞋面通過前按扣可拆卸的扣合連接,所述腳踝開口后方的左鞋面和右鞋面通過后按扣可拆卸的扣合連接;所述腳踝開口周側的鞋面上設有環形第一刺毛,所述腿套的下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刺毛相配合的第一圓毛。本實用新型的B超室用鞋套具有防塵效果優良和穿戴簡便的優點。同時,本實用新型的B超室用鞋套采用棉布片制作,可以重復拆洗使用,進而降低使用成本。同時,未像傳統一次性塑料鞋套一樣大量使用塑料材質,對環境友好。
【IPC分類】A43B3/16
【公開號】CN205337799
【申請號】CN201521129135
【發明人】祁海霞, 朱大偉, 李海燕
【申請人】祁海霞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