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次性安全莫非氏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次性輸液器的部件。
目前一次性輸液器的使用越來越普通,給患者和醫務工作者帶來極大方便。但在使用過程中,逐漸發現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首先當輸液管內有空氣時,排氣不方便,若不排除掉氣泡,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危害。其次當需移動正在輸液的患者,不小心將莫非氏管倒置,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當液體有雜質或絮狀物時,會使液體中斷流動,或輸入患者體內會危及病人生命。所以,目前一次性輸液器的莫非氏管存在著某些不安全因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可防止輸液管中的空氣輸入人體,在莫非氏管倒置時可自動斷流和可濾除液體中的雜質或絮狀物的安全莫非氏管。
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一個圓柱形外殼及它的進液口和出液口,外殼的上段一側有加藥口及加藥口上有一個塞。主要是在外殼腔內有一個圓錐形的內殼,內殼底與外殼下部成一體連接,內殼出液口間置有浮閥。內殼頂端有若干小孔,內殼頂端放有頂蓋,內殼中部有排在同平面的網狀小孔,浮閥為反向雙圓錐形,其下部的錐度可與出液口密合,上部的錐度可向上可蓋住所有網狀小孔。浮閥為空心密閉殼體,預先置入腔內適量懸重物。
輸液器配置上這樣的莫非氏管可有效防止輸液管中的空氣輸入人體,因為空氣進入內殼腔內,其腔內的液體不足于托起浮閥,出液口被阻塞而斷流。若不小心使莫非氏管倒置,浮閥則阻塞內殼中部網狀小孔并斷流,內殼中的網狀小孔有效防止液體中的雜質或絮狀物輸入人體,使其沉淀在外殼與內殼間的底部,保證了患者輸液時的安全。
附圖
為結構示意圖(剖視)。
實例例該管仍用醫用塑料制作,外殼1形狀與現有一樣,上部有進液口2和下部出液口3,外殼1上段有加藥口4及塞5。在外殼1腔內的內殼6為圓椎形,其底與外殼下部成一體連接,內殼6中部有若干網狀小孔7,各孔在同一平面。內殼6頂端有若干小孔,頂端上又放有一個頂蓋8,它與內殼6尖端粘結,以保證該管倒置時頂蓋8不會脫落,它主要是保證上部流下來的液體滴入內殼腔內。在內殼6與出液口3之間的腔內置有一個浮閥9,它為反向圓雙錐形,其下部的錐度可與出液口3密合,并將出液口3蓋住,上部的錐度可向上蓋住所有網狀小孔7。浮閥9是空心殼體預先放入適量懸重物10,如沙粒等。以保證內殼6腔內的液體積到一定平面才能將浮閥9托起,液體沿浮閥9外面從出液口3流入體內。它使用該輸液器時,首先要排氣,將莫非氏管傾斜,使浮閥9處于活動狀態,液體進入后,再使莫非氏管正立。液體自上滴入夾層間,再經網狀小口7進入內殼6腔內,當液體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有足夠的浮力將浮閥9托起,開放出液口3,液體可以從出液口3流下輸入患者體內。在制作該莫非氏管時,先將上部制作好,在將浮閥9置入后,再將下部連結上即可。
權利要求1.一次性安全莫非氏管,它由一個圓柱形外殼(1)及它的進液口(2)和出液口(3),外殼(1)上段一側有加藥口(4)和它上面的塞(5),其特征在于外殼(1)腔內有圓錐形的內殼(6),內殼(6)底與外殼(1)下部成一體連接,內殼(6)與下連通口(3)間置有浮閥(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莫非氏管,其特征在于內殼(6)頂端有若干小孔,中部有排在同平面的網狀小孔(7),內殼(6)頂端放有頂蓋(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莫非氏管,其特征在于浮閥(9)為反向雙圓錐形,其下部的錐度可與下連通口(3)密合,上部的錐度可向上蓋住所有網狀小孔(7)。
4.根據權利要求1和3所述的莫非氏管,其特征在于浮閥(9)為空心密閉殼體,并預先置入腔內適量懸重物器(10)。
專利摘要一次性安全莫非氏管涉及一次性輸液器的部件。主要是在外殼腔內置有一個底部相連的內殼,它中部和頂部有若干小孔,頂端放有蓋。在內殼與出液口間置有一個殼體狀反向雙圓椎形浮閥,腔內預置入適量懸重物。一次性輸液器配置上這樣的莫非氏管時,可有效防止輸液管中的空氣輸入人體,若不小心使莫非氏管倒置,可自動斷流。該管還可完全濾除液體中的雜物和絮狀物,有效保證了患者的安全。
文檔編號A61M5/36GK2427217SQ0020614
公開日2001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00年3月14日
發明者鄧偉, 董月娟, 桑梅芳, 劉素琴, 楊建華, 馬艷敏, 張艷茹 申請人: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