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人工小梁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供眼科青光眼濾過手術時植入鞏膜瓣下的人工小梁支架。
小梁切除術是目前治療青光眼最常用的一種濾過性手術,其目的是建立一條新的房水排出通道,降低眼內壓。但手術后常因纖維化使濾過口被堵塞,眼壓再度升高,導致手術失敗。因此眼科界一直在探索新的手術方法,尋求抗纖維化措施。如《國外醫學》眼科分冊1999年第三期第150-160頁中所述的各種改良的小梁切除術,眼前房內植入帶導管的眼壓調節閥或所謂的人工小梁,鞏膜瓣下植入硅膠,膠原,透明質酸鈉生物膠膜等。又如術中或術后應用一些抗纖維化藥物,絲裂霉素C,5-氟脲嘧啶等。但上述方法均未能更好地阻止晚期纖維化問題,或可出現濾泡破裂、低眼壓等新的并發癥。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改善并加強濾過性手術的引流效果,防止術后纖維化,提高手術成功率的人工小梁支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人工小梁支架呈襻狀,由左、右兩個臂,左、右兩只手和連接臂組成。兩臂環抱,左、右手之間有一個缺口。
上述人工小梁支架的周界大小可以為3~4mm,各個組成部分的襻絲的直徑可以為0.5mm,從而最適合于植入鞏膜瓣下。
上述人工小梁支架可以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從而保證了該人工小梁支架的組織相容性。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連接臂向雙手問缺口區彎曲,人工小梁支架呈W形。
在另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連接臂不向雙手間缺口區彎曲,在左、右臂的縱向中間部位各有一個向內的突起,人工小粱支架呈V形。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人工小梁支架,在手術過程中,按特定的手術方法制成鞏膜瓣后,將上述人工小粱支架植入鞏膜瓣下,使它與鞏膜床之間形成新的間隙,稱為人工小梁。重建的人工小梁可使房水循環恢復正常的生理壓力梯度,既可防止術后眼壓過低的并發癥,又可長期保持濾過口通暢,防止眼壓升高、復發,同時由于維持了晶狀體的正常房水營養環境,可降低術后白內障的發生率。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人工小梁支架的第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正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人工小梁支架的第二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正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人工小梁支架第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植入鞏膜瓣下的示意圖。
圖1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人工小梁支架的一種實施方式,其左臂1、右臂2和連接臂5,構成人工小梁支架的主體,呈W形。左手3、右手4和連接臂5之間有一個缺口,該缺口恰可使切除的小梁區被架空。
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人工小梁支架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其左臂6、右臂7和連接臂10構成人工小梁支架的主體,由于其連接臂10的方向背向左手8和右手9之間的缺口,故此種人工小梁支架呈V形。左手8和右手9之間有一個缺口,該缺口恰可使切除的小梁區被架空。在左、右臂的縱向中間部位各有一個向內的突起,分別稱為左肘11和右肘12。左肘11和右肘12之間也有一個缺口區,可作為房水引流的通路。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W形人工小梁支架在小梁切除術中植入鞏膜瓣下的示意圖。制成并掀起鞏膜瓣13后,做小梁切除14和虹膜根切15,將人工小梁支架16植入,使其左、右手之間的缺口對準小梁切除區,這樣就形成了第一人工小梁間隙17和第二人工小梁間隙18,供房水引流之用。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利用彎曲的襻狀結構植入眼球壁內的人工小梁支架均落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眼科青光眼濾過手術的人工小梁支架,其特征是該人工小梁支架呈襻狀,由左、右兩個臂,左、右兩只手和連接臂組成,兩臂環抱,左、右手之間有一個缺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小梁支架,其特征是連接臂可向雙手問缺口區彎曲,人工小梁支架呈W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小梁支榘,其特征是連接臂可不向雙手間缺口區彎曲,在左、右臂的縱向中間部位各有一個向內的突起,人工小梁支架呈V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小梁支架,其特征是該人工小梁支架的周界大小可以為3-4mm,各個組成部分的襻絲的直徑可以為O.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供眼科青光眼濾過手術時植入鞏膜瓣下的人工小梁支架,其整體呈襻狀,由左臂1、右臂2、左手3、右手4和連接臂5組成,兩臂環抱,左、右手之間有一個缺口。應用該人工小梁支架后能明顯改善并加強濾過性手術的引流效果,防止術后纖維化,提高手術成功率。
文檔編號A61F9/007GK2421967SQ00236719
公開日2001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00年5月26日
發明者楊若愚 申請人:楊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