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高容氧氣充吸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保健器具,尤其是一種能夠作用于人體頭部,封閉充壓式高氧理療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它的整體結構主要包括1、控制器2、制氧箱3、手動增壓器4、封閉式高氧頭套5、醫用導管組合而成。(請參閱
圖1所示)控制器(1)殼體表面底部設有圓形微型氧氣泵調節器(6)、與手動增壓器(3)、電源連線插頭220V(7)由設置的連接口,連接在殼體右側,其中包括設有延時、電源開關、指示燈、蜂鳴器與配套醫用導管(5)(注配套醫用導管與手動增壓器使用同一進氣接口,使用時醫用導管接口另一端與氧氣管道接口相連);控制器(1)殼體上部是制氧箱(2),表面設有箱蓋(8)包括橡膠密封膠圈、封口螺桿(9)、緊固件(10)、水位視窗(11);(注其中緊固件與封口螺桿吻合,實現密封要求)制氧箱(2)殼體左側設有氧氣輸出接口,由內向外伸出,通過輸出管與封閉式高氧頭套(4)相連;(高氧頭套設為軟、硬兩種品型,采用透明材質,增加可視度)表面分別設有放氣閥,與松緊口(M),人體頭部可通過松緊口伸入封閉空間,實現高氧治療保健的目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引用微型氧氣泵與手動增壓器產生安全壓,使半封閉的人體頭部,可持續保持在安全壓的高氧環境中,氧流量維持了狹窄空間的氧氣供給;同時為克服氧氣自然損失消耗,及延長吸氧補氧效果起到積極作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外觀結構圖
圖1中所示1、控制器 2、制氧箱 3、手動增壓器 4、封閉式高氧頭套 5、醫用導管 6、微型氧氣泵調節器 7、電源連線插頭220V 8、箱蓋 9、封口螺桿 10、緊固件11、水位視窗 M、松緊口在
圖1所示實施例中,控制器(1)殼體表面底部設有圓形微型氧氣泵調節器(6)、與手動增壓器(3)、電源連線插頭220V(7)由設置的連接口,連接在殼體右側,其中包括設有延時、電源開關、指示燈、蜂鳴器與配套醫用導管(5)(注配套醫用導管與手動增壓器使用同一進氣接口,使用時醫用導管接口另一端與氧氣管道接口相連);控制器(1)殼體上部是制氧箱(2),表面設有箱蓋(8)包括橡膠密封膠圈、封口螺桿(9)、緊固件(10)、水位視窗(11);(注其中緊固件與封口螺桿吻合,實現密封要求)制氧箱(2)殼體左側設有氧氣輸出接口,由內向外伸出,通過輸出管與封閉式高氧頭套(4)相連;(高氧頭套設為軟、硬兩種品型,采用透明材質,增加可視度)表面分別設有放氣閥,與松緊口(M),人體頭部可通過松緊口伸入封閉空間,實現高氧治療保健的目的。
使用打開箱蓋(8),加入限定水量,放入組份制氧劑;然后關閉箱蓋(8),擰緊緊固件(10)包括橡膠墊,封閉上蓋;通過松緊口(M)將頭部伸入封閉式高氧頭套(4)體內,插上電源連線插頭(7),啟動控制開關即可使用。安全壓可通過微型氧氣泵調節器(6)進行調節;在沒有電源的條件下,可采用手動增壓器(3)進行封閉空間安全氧壓調節。醫療服務設施/氧氣管道的連接,可將手動增壓器(3)管頭卸下,換用配套醫用導管(5),經過醫用導管(5)另一端管頭與設置的氧氣管道接口相連,實現高氧使用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高容氧氣充吸器,結構由外殼內設有封閉的制氧箱與過濾器,通過插接口由內向外伸出,與吸氧導管連接;其特征是控制器(1)殼體表面底部設有圓形微型氧氣泵調節器(6)、與手動增壓器(3)、電源連線插頭220V(7)由設置的連接口,連接在殼體右側,包括表面設置延時、電源開關、指示燈、蜂鳴器與配套醫用導管(5);控制器(1)殼體上部與制氧箱(2)連接,表面設有箱蓋(8)包括橡膠密封膠圈、封口螺桿(9)、緊固件(10)、水位視窗(11);其中緊固件(10)與封口螺桿(9)連接;制氧箱(2)殼體左側設有氧氣輸出接口,由內向外伸出,通過輸出管與封閉式高氧頭套(4)相連;封閉式高氧頭套(4)表面分別設有放氣閥,與松緊口(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便攜式高容氧氣充吸器,其特征是封閉式高氧頭套(4),表面設有輸氣軟管、放氣閥,底部設有圓形松緊口(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便攜式高容氧氣充吸器,其特征是控制器(1)殼體與表面右側底部設有手動增壓器(3)連接,表面設有微型氧氣泵調節器(6),電源連線插頭220V(7)由內向外伸出表面,包括備用醫用導管(5)。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便攜式高容氧氣充吸器,其特征是制氧箱(2)、表面設有箱蓋(8)、封口螺桿(9)、緊固件(10)、水位視窗(11)左側輸出氧氣導管,與封閉式高氧頭套(4)相連。
專利摘要一種便攜式高容氧氣充吸器,整體結構由控制器、制氧箱、手動增壓器、微型氧氣泵、封閉式高氧頭套、配套醫用導管組合而成。引用微型氧氣泵與手動增壓器產生安全壓,使半封閉的人體頭部,可持續保持在安全壓的高氧環境中,氧流量維持了狹窄空間的氧氣供給;同時為克服氧氣自然損失消耗,及延長吸氧補氧效果起到積極作用。
文檔編號A61G10/04GK2551235SQ0220724
公開日2003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02年3月6日
發明者趙恒 申請人:趙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