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溫熱治療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有關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遠紅外線溫熱治療儀的內(nèi)容,具體地說就是通過減少水平移動時的摩擦阻抗,使用戶可以在舒適的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的同時,可以提高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遠紅外線溫熱治療儀。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為有關由本發(fā)明人開發(fā)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999-26985號溫熱治療席子(此項目于2000年1月14日向美國申請,并于2001年6月5日獲得名稱為TREATMENT MAT的第6,243,6,9號專利權)的改良發(fā)明。同時,也是有關本發(fā)明人于2000年11月21日申請的韓國實用新型注冊申請第2000-32621號內(nèi)置可放射遠紅外線碳纖維板的溫熱治療儀的國內(nèi)優(yōu)先權獲取及其改良發(fā)明的申請。
裝有過去通常使用的溫灸器與上述溫灸器的溫熱治療席子圖示于圖1中,其中圖1a為原有溫熱治療席子,圖1b為原有溫灸器的截面示意圖。如圖1a所示,原有溫熱治療儀由下述構件組成在中央的長槽下方支持板50;支持板50左右兩側的鐵軌51;沿鐵軌51水平移動的溫灸器60;水平移動溫灸器60的水平移動工具;可控制水平移動工具的控制板58;和操作上述溫灸器位置的操作板59。上述水平移動工具由安裝在溫熱治療席子一角的電動機55;與電動機55直接連接的滑輪54;和通過滑輪54將電動機55的運動力傳達給上述溫灸器60的繩索52。此時,將一張保護用布(未圖示)蓋在溫熱治療席子上而達到充分蓋住中央長槽的效果,因此,保護治療儀外觀的同時,防止溫灸器60直接接觸患者的脊椎部位。
在圖1b中簡單圖示了使用于上述溫熱治療席子上的原有溫灸器60。即,原來使用的溫灸器60由將其整個固定支持在墊板56上的支持臺61;安裝在上述支持臺61上的燈62;傳達燈62所產(chǎn)生的熱量的同時,可保護上述燈62的燈罩65構成。燈罩65的上部為半球型,其中間部分為空心圓柱形態(tài),而其下部有向外伸開的凸緣66,上部形成可以散熱的多個小孔67構成。
使用上述結構的溫熱治療席子時,患者應躺在席子上按操作板59上的按鍵,則電動機55運作所按時間段,并通過上述滑輪53、54和繩索52拉近上述溫灸器60,而上述溫灸器60在鐵軌51上左右水平移動。溫灸器60完全移動到鐵軌51一側后,鐵軌51末端的反電開關(未圖示)將轉換施加于電動機55上的電流方向,而溫灸器60在停止后,轉換其行進方向,再向反方向移動。在患者按著上述操作板59的時間內(nèi),溫灸器60一直單向移動,到達末端之后再向反方向移動。另一方面,在上述移動過程中,溫灸器60通過內(nèi)部的燈62發(fā)熱,而此熱量通過小孔67到達患者的脊椎部位,產(chǎn)生熱療效果。溫灸器60最上端的半球型燈罩65沿著上述鐵軌51直線移動,從而直線指壓患者的脊椎部位。
但是,上述原有溫熱治療席子,在溫灸器61移動的時間內(nèi),燈罩65在被患者脊椎部位壓住的情況下來回移動,因此溫灸器與患者之間的保護布(未圖示)很容易被磨損,而且,患者也會因摩擦力而感到疼痛。另一方面,原有溫灸器60的保護燈罩65應加工成半球型,因此其加工過程上存在一定難度,也因其薄度上的要求,難度更大。
也因患者與溫灸器60之間的摩擦力,移動溫灸器60時需要大量動力,需要安裝驅動力大的電動機55,因此會浪費很多電的同時,產(chǎn)生過多的負荷而出現(xiàn)上述繩索52與滑輪53空轉的現(xiàn)象,因此不能正常移動溫灸器60。
原有溫熱治療席子還有一個缺點是,它只是讓用戶(患者)躺在溫灸器60上面得到熱療效果,除溫灸器60經(jīng)過部位外的其他部位都無法得到遠紅外線放射效果。
要介紹的另一個原有產(chǎn)品為韓國公開專利第2000-66264號‘溫熱治療席子’。如上述公開公報中記載,上述溫熱治療席子為席子類型。它是由患者可以躺下的機體;安裝固定于機體內(nèi)部一側的驅動電動機;電動機驅動后,由傳輸帶傳達驅動力而空轉的螺桿;與上述螺桿以螺絲連接的狀態(tài)下,螺桿空轉時前后往復移動并在垂直方向形成升降空間的移動體;底部有插入上述移動體升降空間的移動棒和移動軌,上部有固定溫熱治療儀的固定板;上述固定板與溫熱治療儀一起直線往復運動時,可同時上下移動的具有曲線面的曲線軌構成。
但是,上述溫熱治療席子的移動工具使用螺桿。當治療儀移動板做直線往復運動時,曲線軌只做單一的上下運動,沒有具體指定作用于患者的哪個部位,并且形成曲線面,因此它的設計未考慮到患者的不便,這是它的缺點。即,上述治療儀移動板沿著曲線軌上下做直運動時,上述治療儀的移動板上升,隨著它的上升,必然將壓力傳到用戶(患者)的治療部位,上述原有產(chǎn)品不能緩和移動板上升所產(chǎn)生的阻力,將阻力100%傳到用戶的治療部位,使用戶(患者)在上述曲線部位中感到更多的疼痛。因在上述曲線軌中發(fā)生的阻力,溫熱治療席子需要更多的動力,為了供應更多的動力而應使用大型電動機,但是使用大型電動機時,有產(chǎn)生電動機噪音的矛盾。
就是說,在這種形態(tài)的原有溫熱治療席子中,不使用平軌,而使用曲線軌,從而它具有溫灸器在曲線部能做上下運動的優(yōu)點。但要實現(xiàn)這種功能時,具有溫熱治療席子需要更多的動力,使用戶(患者)感到更多的疼痛,原本需要安靜的患者因噪音而會感到不安等3種矛盾和缺點。考慮到使用溫熱治療席子的客人主要是患者,則在溫熱治療儀領域中解決這種矛盾和缺點是一個重大課題。
并且,原有溫熱治療席子的制造考慮到其主要顧客為希望得到熱療及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年齡層,熱療及遠紅外線的放射效果應從脊椎部位擴展到其他部位,更應改善它的放射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并且對其而進行改進。本實用新型是關于水平移動時減少摩擦力、給用戶提供更舒適的指壓效果的滾動型溫灸器。同時,它是更加強化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的遠紅外線溫熱治療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減少曲線軌的曲線部位上水平移動時的摩擦力,能給用戶提供更舒適的溫熱及指壓效果的新滾動型溫灸器;同時,在上述溫灸器之外還改善了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并提供采用它的遠紅外線溫熱治療儀。
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實用新型的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溫熱治療儀包括特征在于其包括a)其中央有長槽的席子,其一側折疊;b)位于上述席子長槽底面兩側,包括與患者脊椎部位曲線相對應的曲線部的曲線軌;c)沿著上述曲線軌移動的滾動型溫灸器;d)移動上述滾動型溫灸器水平移動的移動工具;e)控制上述移動工具的控制板;g)調(diào)節(jié)上述滾動型溫灸器位置的操作板。
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的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溫熱治療儀包括在中央設有長槽的主席子及主席子長槽內(nèi)安裝的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與上述主席子通電連接并可互相折疊的輔助席子及在輔助席子內(nèi)安裝的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形成于主席子中央長槽下面的兩側,包括與患者脊椎部位曲線相對應的曲線部和與患者頸部相對應的其他曲線部的曲線軌;沿著上述曲線軌移動的滾動型溫灸器;為了水平移動上述溫灸器而與動力源電動機相連接的齒輪,其一端與齒輪相連接,另一端由與流動型溫灸器相連接的鋼絲構成,上述鋼絲繞過安裝在上述電動機對面的游滑輪與上述滾動型溫灸器對面的連接配件相連接的移動工具;控制上述移動工具的控制板;調(diào)整上述滾動型溫灸器位置的操作板。
本實用新型中,上述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由防止熱能向底部流失的隔熱層;其上面保持全體保形性的強化板;從外部接受電能并將此轉換成熱能的發(fā)熱層;由上述發(fā)熱層產(chǎn)生的熱能放射遠紅外線的第1遠紅外線放射層;其上面由玉、麥飯石、鍺等成份構成的生物陶瓷成份70-95重量%和含有黃土及硬木木炭成份5-30重量%,并由環(huán)氧樹脂結合劑硬化的第2遠紅外線放射層;保護上述第2遠紅外線放射層的覆蓋層;其上面防止高溫集中在特定的極少部位而產(chǎn)生過熱的散熱層;其上面防止電能向上述散熱層流失的絕緣板;其上面有從外部供應的電能轉換成熱能,并由自身產(chǎn)生的熱來放射遠紅外線的遠紅外線放射層;其上面的同時考慮由于身體重量產(chǎn)生的指壓效果的多數(shù)遠紅外線產(chǎn)生體;保護上述遠紅外線放射層及多數(shù)遠紅外線產(chǎn)生體的覆蓋層構成。
上述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和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包括上述發(fā)熱層及遠紅外線放射層溫度過度上升時切斷電能的溫度雙金屬材料;具體測定上述發(fā)熱層及遠紅外線發(fā)射層溫度,能通報給控制工具(未圖示)的溫度傳感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安裝在主席子長槽的一側,而上述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則安裝在輔助席子的內(nèi)側為佳。
本實用新型中,上述滾動形態(tài)的溫灸器包括從四角支持并固定輪子的墊板;在上述墊板上成對安裝的多數(shù)支持工具;上述支持工具之間可旋轉設置并其內(nèi)部由圓桶形空間構成的滾動型旋轉配件;插入到上述旋轉配件圓桶形空間兩側的發(fā)熱配件;與上述發(fā)熱配件相連接,供應外部電源的插座部;結合在插座部和旋轉配件之間,固定支持上述發(fā)熱配件的同時將上述旋轉配件連接成可旋轉形態(tài)的軸承。
本實用新型與普通的溫熱治療儀相比,最少在2個方面有最大的差異。在原有產(chǎn)品中,用戶(患者)只能得到由移動的溫灸器產(chǎn)生的指壓及熱療效果,相反,本實用新型中滾動型溫灸器能大幅減少施加于曲線部的壓力,采用另外的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通過使用溫灸器以外的工具,使用戶脊椎以外部位也得到熱療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各個構成因素,都執(zhí)行各自本來功能的同時,從整體上與其他構成因素有機結合,達到本實用新型上述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特點。
圖1a為原有溫熱治療席子;圖1b為原有溫灸器;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可靠的遠紅外線溫熱治療儀200;圖2a為溫熱治療儀的俯視平面圖;圖2b為溫熱治療儀的正面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的概略圖;圖3a為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的分解斜視圖;圖3b為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的分解斜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滾動型溫灸器概略圖;圖4a為滾動型溫灸器主要部位的平面切面圖;圖4b為滾動型溫灸器主要部位的正面切面圖;圖4c為滾動型溫灸器的左側面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滾動型溫灸器的其他用法示意圖;圖5a為v型滾動型溫灸器;圖5b為混合型滾動溫灸器;圖5c為交叉型滾動溫灸器;圖6為說明本實用新型中滾動型溫灸器與曲線軌之間相互關系的概念圖;圖6a圖示上述滾動型溫灸器在曲線軌上移動的狀態(tài);圖6b圖示一般型滾動溫灸器在接近并在曲線軌的曲線部位上升的情況;圖6c圖示接近并在v型滾動溫灸器在上述曲線部上升的情況;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的移動工具;圖7a圖示動力源及移動工具的結合關系;
圖7b圖示位于上述動力源對面的移動工具的組成因素;圖7c圖示上述移動工具與滾動型溫灸器之間的結合關系。
附圖符號說明100滾動型溫灸器;120墊板; 121輪子;124連接配件;128放射板; 130、132支持工具;140輥子型旋轉配件; 142發(fā)熱配件; 144軸承配件;146凸出部位;147凹陷部位; 148插座;200溫熱治療儀; 210席子; 212長槽;220曲線軌; 222、224曲線部;240電動機;242齒輪;246鏈; 247高度調(diào)節(jié)工具;248電線;250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2、262隔熱板; 253強化板; 254發(fā)熱層;256第1遠紅外線放射層 257第2遠紅外線放射層; 258遠紅外線放射層;260第2遠紅外線放熱工具; 263散熱層; 264遠紅外線放射層;265絕熱板; 266遠紅外線產(chǎn)生體; 268覆蓋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jù)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模式。附圖中圖示了本實用新型適當?shù)膶嵤┠J剑緦嵱眯滦筒恢幌抻诖恕?br>
本實用新型是減少水平移動時摩擦力的同時,給用戶提供由溫灸器產(chǎn)生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和上述溫灸器以外工具產(chǎn)生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遠紅外線溫熱治療儀。
圖2圖示了本實用新型的遠紅外線溫熱治療儀200,圖2a為將上述溫熱治療儀從上面俯視的平面圖,圖2b為從前面看到的上述溫熱治療儀正面圖。本實用新型的溫熱治療儀200包括中央有長槽212的主席子210及安裝在上述長槽內(nèi)側的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與上述主席子210通電連接并能互相折疊的輔助席子216及安裝在輔助席子216內(nèi)側的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包括形成于上述主席子中央長槽212底部兩側,并與患者脊椎部位曲線相對應的曲線部222和對應于患者頸部的另一個曲線部224的曲線軌220;沿著上述曲線軌移動的滾動型溫灸器100;為了水平移動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而與動力源電動機240連接的齒輪242,一端與上述齒輪242相連接而另一端與安裝在滾動型溫灸器100墊板中央部位的連接配件124相連接的鏈246,一端與上述鏈246連接而另一端與滾動型溫灸器相連接的鋼絲248構成,鋼絲248繞過電動機240對面的游滑輪245與滾動型溫灸器100對面連接配件124相連接的移動工具;控制上述移動工具的控制板158;調(diào)整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位置的操作板159。
本實用新型的遠紅外線溫熱治療儀200可包括中央有長槽212的主席子210、與上述主席子210通電連接并可互相折疊的輔助席子216。主席子210及輔助席子216可安裝在具有組合式腿的框架體214上使用圖2b。主席子210中央的長槽212提供可安裝本實用新型中心部件的空間。
并且,本實用新型為了讓用戶得到滾動型溫灸器100產(chǎn)生的熱療和遠紅外線放射產(chǎn)生的治療效果外,還可得到遠紅外線放射效果,安裝了另外的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和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為特點。圖2a具體圖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及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的安裝位置。本實用新型中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和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其技術構成及其功能上不同。
圖3是有關本實用新型的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的概括示意圖,圖3a是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的分解透視圖,圖3b是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的分解透視圖。本實用新型中,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如圖3a所示,最底層有隔熱層252。隔熱層252可防止在其上層產(chǎn)生的熱能向地板流失的同時,保持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的整體形態(tài)。必要時,其底面可形成粘合層。上述隔熱層252在其上面形成強化板253。強化板253對下面的隔熱層252保持整體形狀給予一定的輔助,同時提供安放發(fā)熱層254的空間,以防止發(fā)熱層直接接觸到上述隔熱層252。考慮到全部重量和對供應到發(fā)熱層254電流的切斷效果,強化板253需要使用薄塑料產(chǎn)品。強化板253在其上面形成從外部接受電能并將此電能轉換成熱能的發(fā)熱層254。發(fā)熱層254將供應的電能通過電阻發(fā)熱,發(fā)熱層為遠紅外線的放射提供必要熱能。發(fā)熱層254包括在其上面的由它產(chǎn)生的熱能而釋放第1遠紅外線的放射層256。上述第1遠紅外線放射層256將釋放遠紅外線的碳纖維作為橫絲或縱絲,可使用橫向或縱向編織的具有絕緣特點的金屬絲產(chǎn)品,其一端或兩端連接從外部供應電源的電線259。本實用新型中,為了強化第1遠紅外線放射層256中產(chǎn)生的遠紅外線產(chǎn)生,形成第2遠紅外線放射層257。第2遠紅外線放射層257含有玉、麥飯石、鍺成份的生物陶瓷成份70-95重量%和黃土及硬木木炭成份5-30重量%,其結合劑為硬化的環(huán)氧樹脂。使用的上述生物陶瓷成份為70重量%以下時,玉等無機礦石的遠紅外線產(chǎn)生效果稍微弱,在95重量%以上時很難達到黃土及硬木木炭的輔助性遠紅外線產(chǎn)生效果。形成上述第2遠紅外線放射層時,將上述生物陶瓷成份浸漬于環(huán)氧樹脂中形成一定厚度后,將此粘到碳/金屬纖維織物劑上,但是數(shù)次噴射上述浸漬的環(huán)氧溶液后進行硬化時不需要另外的粘合層而更合適。特別是,在后一種情況下,上述第2紅外線放射層257滲透到第1遠紅外線放射層256的微細間隙中而硬化,因而,不僅有遠紅外線放射效果,而且還有粘合劑功能。在實際使用溫熱治療儀時,由于上述發(fā)熱層254的高溫熱,第1遠紅外線放射層256也一起反復膨脹及收縮,因此不形成另外粘合劑的后一種方式更有用。上述碳/金屬纖維織物劑,通常可在市場上購買,對此不做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是在第1遠紅外線放射層256上面形成可保護第1遠紅外線放射層的覆蓋層258。在本實用新型中,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與通常情況一樣,包括發(fā)熱層254溫度過度上升時切斷電能的溫度雙金屬材料未圖示;具體測定發(fā)熱層254及遠紅外線放射層264的溫度,并傳達到控制工具的溫度傳感器未圖示;強化板253和隔熱層252中具有可容納這些部件的切開空間部251。
本實用新型中,上述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如圖3b所示,其最底層亦有隔熱層262,其功能與上述的隔熱層252一樣。但是,上述隔熱層262上面另外有熱分散層263。上述熱分散層263,可防止產(chǎn)生的高溫熱集中在特定的局部而發(fā)生過熱現(xiàn)象。本實用新型中,上述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安裝在主席子210長槽內(nèi)側,不與用戶患者身體直接接觸,因此沒有因發(fā)熱層254壓迫而產(chǎn)生集熱的現(xiàn)象,所以不用另設熱分散層。但是,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可安裝于上述輔助席子216內(nèi)側或其表面,特別是用戶將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放在上述輔助席子216上面時,用戶身體特別是大腿或腿部壓在遠紅外線產(chǎn)生體266上而使其受壓迫,所以很容易發(fā)生局部的集熱現(xiàn)象。隨之,在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與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不同,需要熱分散層263,從而可事先防止因集熱而產(chǎn)生的副作用。上述熱分散層263以使用熱傳導率好的薄金屬材料為佳。其中,鋁板從熱傳導率和輕便及在費用方面是合適的材料之一。本實用新型中,上述熱分散層263使用金屬材料薄板時,同時可具有保持整體形態(tài)的強化功能,因此與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一樣,不需要另外的強化板。熱分散層263上面有防止從外部供應的電能電流流失的絕緣板265,此板可由薄塑料板構成。并且,本實用新型在其上面形成可轉換從外部供應的電能為熱能的同時,由它本身發(fā)生的熱來放出遠紅外線的遠紅外線放射層264。上述遠紅外線放射層264是由可同時滿足其自身電性能和在高溫中放射遠紅外線特性的材料構成。上述材料可使用將細碳纖維浸漬于熱硬化性樹脂,并將此硬化成薄板后使用,或纖維材料中涂上碳成份后將此與金屬纖維絲一起紡織而制成的產(chǎn)品。此時,通過外部電線269向上述遠紅外線放射層264供應電能時,上述碳/金屬纖維通電,并其自身發(fā)熱的同時由碳纖維產(chǎn)生遠紅外線而放射。在本實用新型中,遠紅外線放射層264上面再包括多數(shù)的遠紅外線產(chǎn)生體266。上述遠紅外線產(chǎn)生體266接受遠紅外線放射層264產(chǎn)生的熱能而放出遠紅外線,最好將麥板石、鍺、玉、硒等作為主成份的無機礦石加工成棋子形態(tài)來使用為佳。必要時,將上述無機礦石碎成微小的粒子,并將這些可互相混合成有機結合劑后加工成棋子形狀來使用。上述遠紅外線產(chǎn)生體266,更加強化其底面碳/金屬纖維劑遠紅外線放射層264產(chǎn)生的遠紅外線,將此做成棋子形態(tài),是因為在用戶患者躺在其上時可得到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同時,使其接觸部位得到指壓效果。換言之,考慮到用戶患者腰部由于滾動型溫灸器100的滾動作用而得到指壓效果,而腿及大腿得不到指壓效果,因此做成棋子形態(tài)時可對腿及下半身提供由身體重量產(chǎn)生的指壓效果。隨之,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溫熱治療儀時,具有除用戶患者身體上半身受指壓效果外,其下半身也能得到指定的指壓效果的長處。本實用新型中,上面涂覆蓋層268來保護上述遠紅外線放射層264及多數(shù)的遠紅外線產(chǎn)生體266。本實用新型的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與通常一樣,包括遠紅外線放射層264溫度過度上升時切斷電能的溫度雙金屬材料未圖示、具體測定遠紅外線產(chǎn)生層264的溫度并向控制工具報告的溫度傳感器未圖示,為了容納這些,在上述的熱分散層263和隔熱層262中設有切開空間部261。
本實用新型中的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和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與本發(fā)明人在先專利申請第2000-67867號‘遠紅外線溫熱治療儀’中使用的碳纖維棉狀發(fā)熱體產(chǎn)品相比,有多個不同點。即,先專利申請第2000-67867號中,將板狀體碳素纖維棉狀發(fā)熱體產(chǎn)品使用于主席子和輔助席子上,相反,本實用新型中更加加工和保留碳素纖維棉狀發(fā)熱體產(chǎn)品,從而增加遠紅外線放射量,按功能各自區(qū)分使用于主席子和輔助席子的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從而將溫熱治療儀用于用戶的各個部位,使使用效果達到最佳。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基本使用的滾動型溫灸器100的概略圖,圖4a是從上面俯視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的平面圖,圖4b是從正面看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的滾動型旋轉配件的切面圖,圖4C為從側面看滾動型溫灸器100的左側面圖。本實用新型中基本使用的滾動型溫灸器100包括沿著安裝在溫熱治療儀中央空間部內(nèi)的鐵軌220面移動的帶有輪子121的墊板120。墊板120上安裝有滾動型溫灸器100最基本的構成因素。墊板120上應形成另外的放射板128為佳參考圖4b。上述放射板128是以具有一定厚度的另外材料例如不銹鋼板、反射鏡等形態(tài)構成或可由包括薄覆蓋層的膠帶形態(tài)構成。若附加這種放射板128時,下面要說明的滾動型旋轉配件140旋轉,并放射到其外緣的溫熱及遠紅外線向外部發(fā)散而并不消失,具有更加集中照用戶患者治療部位的效果。為此,使放射板128結構向患者的治療部位,并用凹鏡比用平面鏡更好。一方面,上述墊板120包括其平面上成對安裝的多數(shù)支持工具130132。為了使上述墊板120與移動工具相結合,在墊板的正面和背面中央裝連接配件124,其四角具有輪121、其下部有凸緣126。凸緣126夾在上述鐵軌220的下部,使輪121在鐵軌220上滾動時可穩(wěn)定移動的同時,不使?jié)L動型溫灸器100從上述鐵軌220上分離。本實用新型中基本使用的滾動型溫灸器100,在支持工具130和支持工具132之間形成滾動形旋轉配件140。旋轉配件140安裝于上述支持工具130132之間并可旋轉,其內(nèi)部為圓桶形空間,上述空間有從兩側插入的發(fā)熱配件142。在與患者身體接觸狀態(tài)下移動溫灸器100時,上述旋轉配件140稍微壓迫患者的身體,其自身旋轉,所以大幅減少摩擦力,能減少上述溫灸器100移動時所需的動力。上述旋轉配件140材料應使用可放射遠紅外線的無機礦物。這是因為旋轉配件140在其行進過程中,不只對患者治療部位給予單一的指壓效果,而且放射遠紅外線,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本實用新型中,上述無機礦物,以使用玉為主成份或麥飯石、鍺或硒為主要成份的無機礦物為佳,這種無機礦石可加工使用。為了提高對患者身體的指壓效果,將旋轉配件140的外部表面加工成曲線,可由向外部凸出的凸出部位146和相對凹進去的凹陷部位147構成。這時,因曲線而凸出到外部的凸出部位146擠壓患者身體,從而可更加提高對患者的指壓效果。一方面,上述發(fā)熱配件142因外部電源而發(fā)熱,以高溫發(fā)熱時,將其熱傳達到患者身體上的同時,可使上述旋轉配件140放射遠紅外線。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發(fā)熱配件142使用紅外線燈為佳。上述發(fā)熱配件142與上述滾動型旋轉配件140不同,安裝后不旋轉而固定為佳。為此,上述發(fā)熱配件144與插座部148連接,上述軸承配件144的內(nèi)弧面與上述插座部148相連接,相反,其外面與上述旋轉配件140相連接。一方面,插座部148具有從外部向發(fā)熱配件142供應電源的功能。本實用新型中,如上所述,多數(shù)構成因素成為一體形態(tài)的溫灸器指定為一般型滾動溫灸器。
本實用新型中基本使用的一般型滾動溫灸器使用于溫熱治療儀上時,只要克服更加減少了摩擦電阻的滾動型旋轉配件的旋轉電阻即可,因此將溫熱治療儀的驅動電動機可改為小型來使用,由此,所使用的動力將大幅減少的同時,噪音也明顯減少,所以可使用戶在舒適的狀態(tài)下得到治療。上述墊板120表面形成另外的放射板128時,上述溫熱、遠紅外線放射及治療效果將更加提高。
一方面,據(jù)韓國公開專利公報第2000-24449號‘指壓區(qū)升降運作的溫熱治療儀’,它介紹了上述公開專利第3的變形實施例,它所介紹的技術構成是在一個線軸周圍夾有多數(shù)的指壓區(qū),在上述線軸的一端安裝燈。但是,上述公開專利中,上述燈單一地埋在升降體里不能知道怎樣從外部供應電源,并且,上述燈位于線軸內(nèi)部的一端,從而具有很難期待在線軸中央由燈產(chǎn)生的熱指壓區(qū)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缺點。上述公開專利中,從燈產(chǎn)生的熱被線軸切斷,為了使上述燈產(chǎn)生的熱發(fā)揮所定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應1次充分加熱上述線軸,一旦充分加熱上述線軸時,上述指壓區(qū)可2次放射遠紅外線,這時將更加加深上述的缺點。這是因為上述線軸使用如金、銀、銅等熱傳導率好的金屬材料時,可收到所定的效果,但是上述線軸如塑料那樣,用熱傳導率不好的材料時,離燈近處的加熱溫度和離燈遠處的加熱溫度將顯著不同,因此具有很難期待在指壓區(qū)遠紅外線均勻放射效果的缺點。但,上述公開專利中未提到線軸由什么材料構成。由于所有的上述線軸材料對上述指壓遠紅外線放射效果有直接影響,從而對發(fā)明的具體性帶有疑問。在上述公開專利中,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避免不了上述線軸的一次性加熱,所以,與直接加熱上述指壓區(qū)時相比,供應過多的電能,才能發(fā)揮所定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并且有難以達到均勻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缺點。上述公開專利中說明了上述指壓區(qū)夾在線軸上而可旋轉,但是若考慮熱傳導率而使用上述金屬材料的線軸時,因上述金屬的熱膨脹率高,上述線軸比上述指壓區(qū)相對易于熱膨脹,與上述指壓區(qū)的間隔將縮小,因此,對上述線軸越進行加熱,則具有指壓區(qū)自由旋轉的功能將難以實現(xiàn)的缺點。考慮到指壓區(qū)使用熱膨脹率低的合成樹脂材料時,則上述公開專利第2000-24449號‘指壓區(qū)上升運作的溫熱治療儀’將相伴如上所述的致命缺點。與此相反,本實用新型未使用上述公開專利相同的線軸,有機連接發(fā)熱工具和插座部的關系、插座部與軸承配件的關系、軸承配件與滾動型旋轉配件的關系、插座部與支持工具的關系等,一舉消除了上述公開專利的全部缺點。本實用新型也如上述公開專利一樣對發(fā)熱工具進行加熱,但一點也不受膨脹現(xiàn)象的影響,可減少摩擦力,并且,使用最小的電能不僅可以得到均勻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而且還能更加延長上述發(fā)熱工具的壽命。
圖5中各自圖示了本實用新型中基本使用的滾動型溫灸器100的其他實施模式。圖5a為本實用新型中基本使用的滾動型溫灸器100實施例中的一個,它更加改善了支持工具130132,是在側面看到的側面圖。本實用新型中,上述支持工具130132大體為V型,上述V型支持工具130132下頂點形成軸134,對上述墊板120執(zhí)行樞紐功能。并且,V型支持工具130132下端的墊板120上各形成防脫檻136,可防止支持工具130132向一側過度傾斜。防脫檻136使用可緩解沖擊的彈性材料為佳。上述V型支持工具130132和防脫檻136,以上述軸134為頂點而形成的角度為δ。上述角度δ與溫熱治療儀長槽內(nèi)曲線軌220的曲線部222224水平面所成的角度α有密切的相關關系,這是本實用新型特點之一。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角度δ和上述角度α與V型支持工具130132和下面所述的曲線軌220具有相互有機的結合關系,有決定性的貢獻。在下面敘述此點。參考圖6b及圖6c。本實用新型中如上述,具有V型支持工具130132和樞紐軸134的溫灸器稱為V型滾動溫灸器。
本實用新型中基本使用的V型滾動溫灸器如下面所述,特別是可有效使用于具有上述曲線部222224的曲線軌220中。一方面,據(jù)日本公開實用新型公報實概評6-3331‘健康椅子’,公開了上述V型支持工具和具有樞紐功能的技術構成,但這只限于單一的固定位置上的樞紐功能,座在椅子上的人向后倚躺時,無硬的感覺并略帶彈性。并且,上述日本實概評6-3331‘健康椅子’中未提示本實用新型部件的相互有機結合關系,而且也無法期待它們相互之間有機結合而形成的優(yōu)點。但是,本實用新型與日本實概評6-3331‘健康椅子’不同的是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V型支持工具130132和樞紐軸134未固定在特定的部位,而與墊板120一起做直線往復運動的同時做上下運動,并且,上述曲線軌220的曲線部222224有最大程度減少摩擦力的功能。本實用新型未停留于此,上述摩擦力減少到最小的結果,與原有的不同,可使用小型驅動電動機,因此溫熱治療儀有節(jié)約能量的效果和由電動機的運作而可減少噪音的優(yōu)點,用戶可在穩(wěn)定而安靜的狀態(tài)下可接受治療,并且因輕便而有容易操作的優(yōu)點。
圖5b是可在本實用新型中基本使用的滾動型溫灸器100的其他實施例中的一個,在上述多數(shù)旋轉配件140之間的空間部位具有通常結構的溫灸器60。上述溫灸器60具有如上述圖1a中圖示的基本結構,并固定于上述墊板120。溫灸器60安裝在旋轉配件140之間的空間為最佳。發(fā)明中將利用上述滾動型旋轉材料的新溫灸器和球形溫灸器混合使用的溫灸器稱為混合型滾動溫灸器。上述混合型滾動溫灸器安裝在旋轉配件140分配關系中產(chǎn)生的空間部位,從而具有對患者的治療部位給予很好溫熱刺激治療效果的優(yōu)點。
圖5c為能基本使用于本實用新型的滾動型溫灸器100的又一實施例。上述多數(shù)旋轉配件140相互稍錯開而分配。此時,據(jù)溫灸器的行進方向,將上述支持工具130132左右相互錯開安裝,或根據(jù)溫灸器的行進方向,將稍微向左右彎曲制造成V型支持工具130132,或相互反向形成上述滾動型旋轉配件140的凸出部位146和凹陷部位147,分配到通常型支持工具或通常的V型支持工具中。此時,旋轉配件140沿著它們的旋轉行進方向,向患者身體發(fā)散遠紅外線,上述曲線的凸出部位146從其行進方向位于下一旋轉配件140的凹陷部位147,使給患者進行指壓的數(shù)量將增加到相當于凸出部位146的個數(shù),從而具有更好的指壓效果。隨之,此時如上述圖5b所示,它具有在上述旋轉配件140的空間部中無需再設通常溫灸器60的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中將上述滾動型旋轉配件的凸出部位146和凹陷部位147相錯開分配使用的溫灸器稱為交差型滾動溫灸器。
本實用新型中,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未特別定義時,包括上面詳細說明并在圖4a至圖4c及圖5a至圖5c中所述的一般型滾動溫灸器、V型滾動溫灸器、混合型滾動溫灸器和交差型滾動溫灸器。
圖6為說明上述滾動型溫器100和曲線軌220之間相關關系的概念圖。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溫熱治療儀200包括上述長槽212底部兩側的各個曲線軌220。上述曲線軌220包括相應于患者脊椎部曲線的曲線部222和相應于患者頸部的另一曲線部224。上述曲線部222224是在患者躺下時,因其脊椎部和頸部不平而稍微向上彎曲,所以對此部分,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也相應制成稍向上彎曲的形態(tài),這是因為要給患者同等的溫熱治療效果和指壓效果。此時,緩和上述曲線部222224為佳,其緩和程度隨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而不同。
此時,圖6a表示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在上述曲線部222移動的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中,采用滾動型溫灸器100,則原有摩擦力因上述滾動型旋轉配件140的旋轉而可相應減少。圖6b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般型滾動溫灸器接近上述曲線部上升的情況。圖6c表示本實用新型的V型滾動溫灸器接近上述曲線部222而上升的情況。而圖6b一般型滾動溫灸器100在曲線上升時形成的角為α時,水平面患者的脊椎部分和上述2個旋轉配件140實際形成角度β。此時,在上述一般型滾動溫灸器100中,上述角度α和上述角度β相同。隨之,本實用新型的溫熱治療儀中安裝一般型滾動溫灸器100時,上述角度α越小,則施加在其上患者脊椎部分的壓力也越小,因此,上述角度α小為宜。但是,上述角度α小時,曲線部222224的高度H就會降低,因而很難達到所定效果。為了打破這種相互矛盾的現(xiàn)象,需要可增大上述角度α的同時縮小上述角度β的方案。圖6c中圖示了為了滿足這種要求,使用的V型滾動溫灸器100。
圖6C中,上述V型滾動溫灸器100在曲線部222、224上升時,其水平面和墊板120形成角度α,與上述水平面與2個旋轉配件140形成角度β。此時,上述角度β總比上述角度α要小。這是因為上述2個旋轉配件140具有從患者受同樣重量的體重而由上述線軸134要形成水平的性質(zhì),這種性質(zhì)全是在上述V型支持工具130132和上述防脫檻136所形成的角度δ范圍內(nèi)自然形成。此時,上述角度β相當于從角度α中減去角度δ的值。隨之,上述角度α和角度δ相同,則上述角度β成零0,因而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沿曲線部222、224上升,也可繼續(xù)保持上述旋轉配件140的水平狀態(tài),也因此相對減少用戶患者所承受的旋轉配件140的壓力,其摩擦力也相應減少。這種現(xiàn)象在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在曲線部222、224上升時顯著,由此上述曲線部222、224中的電動機牽引動力也顯著降低。隨之,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角度δ比零大,但以與角度α相同或比它小為佳。
一方面,相應于原有溫熱治療儀的韓國公開專利第2000-66264號‘溫熱治療席子’中也象本實用新型一樣,介紹了曲線軌,但是未具體指定上述曲線部的位置。并且,上述公開專利公報中,為了使用戶躺在席子上的狀態(tài)下,使溫灸器到達曲線軌的曲線部,也未考慮上述溫灸器在曲線部慢慢上升的同時向躺在席子上面的用戶患者施加溫灸器的壓力。換言之,上述公開專利中未提出曲線部中溫灸器的上升壓力和因此而形成的對用戶患者疼痛的解決方法。但是,本實用新型中正確提示了上述曲線軌的位置及形態(tài),對上述原有溫熱治療儀中形成的副作用,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基本使用的滾動型溫灸器和與曲線軌之間的相互關系而得到實際解決,并具體介紹了它們之間的有機結合關系。
圖7具體圖示了本實用新型的移動工具。本實用新型包括水平移動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的移動工具。其中,圖7a表示動力源和移動工具的結合關系,圖7b表示位于上述動力源對面的移動工具的構成因素,圖7c表示上述移動工具與滾動型溫灸器100之間的結合關系。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移動工具包括與動力源電動機240結合的齒輪及與上述齒輪242結合的鏈246。此鏈246與齒輪242互相吻合,將從電動機240產(chǎn)生的動力完全傳達到滾動型溫灸器100上,或通過電線傳達到滾動型溫灸器上100。上述鏈246應安裝高度調(diào)節(jié)工具247,將高度與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連接配件124的高度統(tǒng)一。上述鏈246與上述連接配件124連接圖5a,或以鋼絲248作為媒質(zhì)與上述連接配件124連接。而上述鋼絲248的一端與上述鏈246連接,另一端與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反方向的連接配件124連接。如果使用兩根鋼絲248,則上述鏈246可以鋼絲為媒質(zhì),間接與連接配件124連接。上述鋼絲248繞過電動機240反方向的游滑輪245,與滾動型溫灸器100反方向的連接配件124結合。此時,上述游滑輪245的位置,應使得與滾動型溫灸器連接配件121結合的鋼絲248與電線軌220平行為佳圖7c。與滾動型溫灸器連接配件124結合的鏈246也如此。所以,與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連接的鏈246與鋼絲248如圖5a與圖7c所示,其位置與上述曲線軌220平行。因此,本實用新型中的滾動型溫灸器100可以穩(wěn)定均衡地在曲線軌220上往復運動。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整體控制各個組成部分的運作及相互運作關系的控制板158;可操作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位置的操作板159。但是,溫熱治療席子一般都使用上述控制板158與操作板159,因此,詳細說明將省略。而且,給各個組成部分提供外部電源的電源供應部未圖示也是常用的,所以,省略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儀器如下運作。給儀器插上電源后,患者可以躺在席子210上面操作操作板159,則能給發(fā)熱配件142提供電源,儀器上的小燈被點亮。之后,運轉電動機240,根據(jù)需要移動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而此時直接連接于電動機240機軸上的齒輪242也旋轉,并牽引墊板120。因上述鏈246及齒輪242的運作,滾動型溫灸器100可以無空轉地前進或后退。在這樣的情況下,滾動型溫灸器100的旋轉配件140指壓患者脊椎的同時,起到傳熱和發(fā)散遠紅外線的作用,使得遠紅外線滲透到脊椎部位,促進新陳代謝。而且,在滾動型溫灸器100移動的同時,旋轉配件140被人體重力所壓,并在自然旋轉過程中只產(chǎn)生滾動摩擦,從而減少摩擦阻礙力。
通過上述操作進行遠紅外線及溫熱治療的過程中,當滾動型溫灸器100達到曲線軌220的一端時,感應器未圖示感應后,向逆方向旋轉電動機240。隨之,滾動型溫灸器100將反方向移動,而運作時間及溫度由另外的控制設備控制,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發(fā)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溫熱治療儀基本采用了上述滾動型溫灸器,從而使用小容量電動機可以節(jié)省能量,并且,蓋在溫熱治療席子上,防止上述溫灸器與患者之間的保護用布受損。
本實用新型的溫熱治療儀能大幅減少摩擦力,由此,移動上述滾動型溫灸器的動力比原有的減少,因此能使用比原有產(chǎn)品功率更少的電動機,可防止電力的浪費,減少運作部的大小使產(chǎn)品趨于小型化,也可減少運作時的噪音。
本實用新型的溫熱治療儀將原有溫灸器產(chǎn)生的摩擦力轉換成滾動型溫灸器的滾動運動,大幅減少施加到用戶患者的壓力同時,減少因使用小型電動機而造成的噪音,用戶患者也無需再因噪音而感到不安,所以可使用戶在更舒適的狀態(tài)下得到溫熱治療效果,并且因溫熱治療儀的輕便而具有使用及保管方便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溫熱治療儀不僅有原有溫灸器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而且,具有因溫灸器另外的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身體的上半身和下半身都可得到多種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第1紅外線發(fā)熱工具和第2紅外線發(fā)熱工具及本實用新型中基本使用的滾動型溫灸器和它們的構成因素有機結合的遠紅外線溫熱治療儀,在附加的示意圖上做了說明,但這只是記載了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模式,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在此技術領域中,有一般知識的人就可以根據(jù)本說明書的記載內(nèi)容,進行多樣的模仿和變形。但是這亦未超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溫熱治療儀,特征在于其包括a)其中央有長槽(212)的席子(210),其一側折疊;b)位于上述席子長槽(212)底面兩側,包括與患者脊椎部位曲線相對應的曲線部的曲線軌(220);c)沿著上述曲線軌(220)移動的滾動型溫灸器(100)d)移動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水平移動的移動工具;e)控制上述移動工具的控制板(158);g)調(diào)節(jié)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位置的操作板(159)。
2.一種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溫熱治療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a)其中央有長槽(211)的主席子(210)及安裝在上述主席子長槽內(nèi)的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b)通電連接上述主席子(210),并能互相折疊的輔助席子(216)及安裝在上述輔助席子(216)內(nèi)側的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c)形成于上述主席子中央長槽(212)底面兩側,并包括與患者脊椎曲線相對應的曲線部(222)和相應于患者頸部另一曲線部(224)的曲線軌(220);d)沿著上述曲線軌(220)移動的滾動型溫灸器(100)e)為了水平移動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由與動力源電動機(240)相結合的齒輪(242);其一端與上述齒輪(242)相連,另一端與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墊板中央部位的連接配件(124)相結合,并可調(diào)節(jié)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的連接配件(124)高度的具有高度調(diào)節(jié)工具(247)的鏈(246)其一端與上述鏈(246)結合,其另一端與滾動型溫灸器相連接的鋼絲(248)構成。鋼絲(248)繞過安裝于電動機(240)對面的游滑輪(245),與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的對面連接配件(124)相結合,為了使與上述滾動型溫灸器的連接配件(124)相結合的鋼絲(248)在上述曲線軌(220)平行分配而設的移動工具游滑輪(245)f)控制上述移動工具的控制板(158);g)調(diào)節(jié)上述滾動型溫灸器(100)位置的操作板(159)。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溫熱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50)由防止熱能向地面流失的隔熱層(252);其上面保持整體形態(tài)的強化板(253);從外部接受電能,并將此轉換成熱能的發(fā)熱層(254);從上述發(fā)熱層(254)產(chǎn)生的熱能放射遠紅外線的第1遠紅外線放射層(256);其上面含有由玉、麥飯石、鍺構成的生物陶瓷成份70-95重量%和黃土及硬木木炭成份5-30重量%,用環(huán)氧樹脂結合劑硬化的第2遠紅外線放射層(257);保護上述第2遠紅外線放射層(257)的覆蓋層(258)構成,所述的第2紅外線發(fā)熱工具(260)由防止熱能向地板流失的隔熱層(262);其上面防止高溫熱集中在特定的極少部位而產(chǎn)生過熱現(xiàn)象的熱分散層(263);其上面有防止電能從上述熱分散層(263)流失的絕緣板(265);其上面的從外部供應的電能轉換成熱能的同時,由自身產(chǎn)生的熱放射遠紅外線的遠紅外線放射層(264);其上面有同時考慮身體重量而產(chǎn)生的指壓效果而安裝的多數(shù)遠紅外線產(chǎn)生體(266);為了保護上述遠紅外線放射層(264)及多數(shù)遠紅外線產(chǎn)生體(266)而在其上涂覆蓋層(268)。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溫熱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動型溫灸器(100)包括a)在四角支持固定輪(121)的墊板(120);b)在上述墊板(120)上成對安裝的多數(shù)支持工具(130)(132);c)安裝在上述支持工具(130)(132)之間,并可旋轉,其內(nèi)部有圓桶形空間的滾動型旋轉配件(140);d)在上述旋轉配件(140)的空間兩側插入發(fā)熱配件(142);e)連接到上述發(fā)熱配件(142),并供應外部電源的插座部(148);f)連接在上述插座部(148)和旋轉配件(140),將上述發(fā)熱配件(142)固定在上述支持工具(130)(132)而支持的同時,與上述旋轉配件(140)可旋轉連接的軸承配件(144)。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溫熱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板(120)在其上面形成另外的放射板。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溫熱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射板(128)的結構是用凹鏡對患者治療部位。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溫熱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動型旋轉配件(140)是加工使用受熱可放射遠紅外線的玉、鍺及麥飯石等為主要成份的無機礦石。
8.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溫熱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動型旋轉配件(140)外表面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位(146)和相對凹進去的凹陷部位(14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通過減少水平移動時的摩擦阻抗,使用戶可以在舒適的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的同時,可以提高遠紅外線放射效果的遠紅外線溫熱治療儀。該溫熱治療儀包括中央帶有長槽的主席子及長槽內(nèi)部的第1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與主席子通電連接并可以折疊的輔助席子及輔助席子內(nèi)部的第2遠紅外線發(fā)熱工具;包括上述主席子長槽底面兩側與患者脊椎曲線相符的曲線部及與患者頸部曲線相符的另一個曲線部的曲線軌;順著曲線軌移動的滾動型溫灸器;為水平移動滾動型溫灸器而與動力源電動機結合,并由齒輪、鏈及電線等構成的移動工具;控制移動工具的控制板和可控制滾動型溫灸器位置的操作板。
文檔編號A61F7/00GK2686645SQ0320707
公開日2005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4日
發(fā)明者李相福 申請人:北京美健寰宇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