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擬顱骨鈦網成型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顱骨缺損修補手術的模擬顱骨鈦網成型器,屬醫療外科用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顱骨缺損修補所需的鈦網形狀只有平板狀和不同半徑球面狀兩種前者需靠手工在一個金屬凹面里敲打成型,用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顱骨補網的質量不易保證且制作時費時費工。后者是靠金屬凸凹球面擠壓成不同半徑球面型,用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顱骨鈦網不符合顱骨生理要求,修補后的顱骨不能恢復原有的生理形態和顱腔的大小,醫患雙方難以滿意。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通過現有技術制作出來的顱骨鈦網不符合顱骨生理要求,修補后的顱骨不能恢復原有的生理形態和顱腔的大小,質量不易保證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擬顱骨鈦網成型器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內層凸模和外層凹模,內層凸模和外層凹模通過螺桿、螺母連接組成,內層凸模和外層凹模的工作面為模擬顱骨生理形態的形狀,外層凹模為二分外層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模擬顱骨缺損不同部位的顱骨生理形態,通過螺桿、螺母相互旋緊加壓使鈦網冷壓成型,滿足手術需要??稍谛g前、術中使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能消毒、操作簡單、省時省力。
及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根據圖1、圖2所示,內層凸模4和外層凹模1通過螺桿3、螺母2連接組成,外層凹模1為二分外層結構。螺母2為蝶形螺母,內層凸模4和外層凹模1由金屬材料制成。使用時根據顱骨缺損的部位和大小,將所需鈦網放置內層凸模4和外層凹模1間,再將螺桿3通過外層凹模1的通孔6旋接在內層凸模4的螺孔5內,然后旋緊螺母2,使內層凸模4和外層凹模1相互擠壓鈦網成型。本成型器的內層凸模4和外層凹模1之間有一定的間隙,一般為0.2~0.6mm。內層凸模4最大長180.30mm、最大寬139.26mm、冠狀弧314.75mm、正中矢狀弧363.84mm,容量男性1413.08ml、女性1283.93ml,故而可制成不同規格的成型器。
權利要求1.一種模擬顱骨鈦網成型器,其特征是包括內層凸模(4)和外層凹模(1),內層凸模(4)和外層凹模(1)通過螺桿(3)、螺母(2)連接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顱骨鈦網成型器,其特征是內層凸模(4)和外層凹模(1)的工作面為模擬顱骨生理形態的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顱骨鈦網成型器,其特征是外層凹模(1)為二分外層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模擬顱骨鈦網成型器,屬醫療外科用具技術領域。包括內層凸模和外層凹模,內層凸模和外層凹模通過螺桿、螺母連接組成。內層凸模和外層凹模的工作面為模擬顱骨生理形態的形狀。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模擬顱骨缺損不同部位的顱骨生理形態,通過螺桿、螺母相互旋緊加壓使鈦網冷壓成型,滿足手術需要??稍谛g前、術中使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能消毒、操作簡單、省時省力。
文檔編號A61F2/28GK2691502SQ0321036
公開日2005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5日
發明者于海濤, 丁鴻飛 申請人: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 于海濤, 丁鴻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