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產復方蛤青膠囊或顆粒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復方蛤青膠囊或顆粒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止咳平喘的藥物復方蛤青片由于其獨特的療效,已被廣大患者所接受,然而復方蛤青片作為片劑,在提取過程中,有效成分提取的完全性差,提取過程中的量化控制、成品量的控制不確切;同時在制備過程中,由于其要加入若干種輔料、粘合劑,并經過壓縮成型,其常會出現溶出度慢和生物利用度低等方面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了背景技術中的生產復方蛤青片的方法過程中存在的有效成分提取的完全性差、提取過程中的量化控制和成品量的控制不確切、溶出度慢且生物利用度低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本發明為一種生產復方蛤青膠囊的方法,其特殊之處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取干蟾、黃芪、白果、紫菀、苦杏仁、前胡、附子、五味子、黑胡椒加水煎煮三次;2)將煎煮后得到的煎液減壓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1.36的浸膏;3)在浸膏中加入黃芪細粉攪拌混勻,制成過12目的顆粒,在70℃~90℃的溫度下干燥;4)加入淀粉混勻,制成膠束劑或顆粒劑。
上述步驟1)中加水煎煮三次,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a、第一次加藥材重量7倍的水煎煮2小時;b、第二次加藥材重量5倍的水煎煮1.5小時;c、第三次加藥材重量3倍的水煎煮1小時。
本發明用制備復方蛤青膠囊或顆粒的方法取代現有的制備復方蛤青片的方法,在藥物有效成分不發生變化的條件下,在生產過程中有利于實現有效成分的提取完全,有利于提取過程中的量化控制,有利于成品量的控制,有利于藥物在胃腸液中分散,有利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治療效果好。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生產復方蛤青膠囊或顆粒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取干蟾180g、黃芪112.5g、白果90g、紫菀112.5g、苦杏仁112.5g、前胡67.5g、附子22.5g、五味子67.5g、黑胡椒22.5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藥材重量7倍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藥材重量5倍的水煎煮1.5小時,第三次加藥材重量3倍的水煎煮1小時;2)將煎煮后得到的煎液減壓過濾,將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1.36(50℃~55℃,比重瓶法)的浸膏;3)在浸膏中加入112.5g的黃芪細粉攪拌混勻,制成過12目的顆粒,在80℃的溫度下干燥;4)加入適量淀粉至300g混勻,制成膠束劑或顆粒劑。
中藥材所含成分復雜,只有通過正交試驗才能確定上述制法要點,才能使中藥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完全,用相對密度便于控制生產過程中濃縮液的濃度及控制所要達到的量,加入適量淀粉才能控制成品的量,才能保證和控制成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才能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
權利要求
1.一種生產復方蛤青膠囊或顆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取干蟾、黃芪、白果、紫菀、苦杏仁、前胡、附子、五味子、黑胡椒加水煎煮三次;2)將煎煮后得到的煎液減壓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1.36的浸膏;3)在浸膏中加入黃芪細粉攪拌混勻,制成過12目的顆粒,在70℃~90℃的溫度下干燥;4)加入淀粉混勻,制成膠束劑或顆粒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復方蛤青膠囊或顆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加水煎煮三次,是按以下步驟進行a、第一次加藥材重量7倍的水煎煮2小時;b、第二次加藥材重量5倍的水煎煮1.5小時;c、第三次加藥材重量3倍的水煎煮1小時。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復方蛤青膠囊或顆粒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取干蟾、黃芪、白果、紫菀、苦杏仁、前胡、附子、五味子、黑胡椒加水煎煮三次;2)將煎煮后得到的煎液減壓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3~1.36的浸膏;3)在浸膏中加入黃芪細粉攪拌混勻,制成過12目的顆粒,在70℃~90℃的溫度下干燥;4)加入淀粉混勻,制成膠束劑或顆粒劑。本發明在藥物有效成分不發生變化的條件下,在生產過程中有利于實現有效成分的提取完全,有利于提取過程中的量化控制,有利于成品量的控制,有利于藥物在胃腸液中分散,有利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治療效果好。
文檔編號A61K9/16GK1562273SQ20041002601
公開日2005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5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5日
發明者王永清 申請人:王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