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血府逐瘀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血府逐瘀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血府逐瘀制劑是一味傳統的中藥,它由桃仁、當歸、枳殼、川芎、柴胡、紅花、牛膝、赤芍、地黃、桔梗、甘草制成,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頭痛、胸痛、心腦血管疾病、更年期綜合征、治療膽道感染膽結石、失眠、糖尿病等瘀血內阻引起的疾病。市場上有如血府逐瘀丸、血府逐瘀膠囊、血府逐瘀口服液這類產品進行銷售,但是,這三種產品劑型落后,它們均是按傳統工藝制成的,所以產品質量不夠理想,劑型品種不夠豐富,適用人群范圍窄,產品生物利用度、藥物穩定性不理想,特別是口服液、丸劑極易發霉變質,需要加入大量的防腐劑;而膠囊劑易吸潮粘解;鑒于這些情況,尋找治療效果理想,質量穩定可控、制劑劑型豐富的有效治療藥物制劑是最急需解決的事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血府逐瘀制劑及其制備方法;這種制劑用于治療頭痛、胸痛、心腦血管等疾病,其劑型主要是微丸、分散片、滴丸、軟膠囊制劑等;所提供的這種微丸、分散片崩解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穩定性好,特別適合于嬰幼兒、老年人及吞服藥片或膠囊有困難的患者服用;提供的滴丸、軟膠囊制劑將藥物封閉,解決了藥物遇濕熱不穩定的問題,還可以掩蓋藥物不良口味、氣味的,可以起到增加穩定性、改善生物利用度的作用,可以為醫患雙方提供更加廣的選擇,滿足市場的要求。
本發明是這樣構成的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主要由桃仁5-10份、當歸3-8份、枳殼2-6份、川芎1-5份、柴胡1-3份、紅花3-10份、牛膝3-10份、赤芍2-6份、地黃4-10份、桔梗1-5份和甘草1-3份或相應重量份它們的提取物制備而成。準確的說按重量組分計算,它主要由桃仁8份、當歸6份、枳殼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紅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黃6份、桔梗3份和甘草2份或相應重量份它們的提取物制備而成;本發明中所述的制劑包括注射液、粉針、凍干粉針、片劑、分散片、口崩片、膠囊劑、凝膠劑、軟膠囊劑、微囊劑、顆粒劑、丸劑、微丸、散劑、滴丸劑、緩釋制劑、控釋制劑、口服液體制劑、煎膏劑、浸膏劑和膜劑藥劑學上所有可以接受的劑型。準確的說,所述的制劑最好是分散片、微丸、軟膠囊劑或滴丸制劑。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是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然后分別制成不同的制劑。
本發明所述制劑中的滴丸劑這樣制備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以聚乙二醇4000為基質,藥物∶基質=1∶3,以甲基硅油為冷卻液,以內徑為4.0mm、外徑為6.0mm的滴管,滴制溫度80℃、滴速為20~30d/min、滴距為4cm,滴入140cm長的冷卻柱中,冷卻,制丸,即得。
本發明所述制劑中的分散片劑這樣制備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按藥粉∶羧甲基淀粉鈉∶改性淀粉∶微晶纖維素=20∶2∶5∶1,將藥粉與羧甲基淀粉鈉、改性淀粉、微晶纖維素過篩混勻,加適量水制成軟材,制粒,整粒,按藥粉∶硬脂酸鎂=3∶1,加入硬脂酸鎂,采用PY129旋轉式壓片機,壓力為5~7kn,轉速為22r/min,壓片,即得。
本發明所述制劑中的微丸劑這樣制備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得藥粉,按藥粉∶枸櫞酸∶微粉硅膠∶微晶纖維素=100∶2∶1∶95,將藥粉與枸櫞酸、微粉硅膠、微晶纖維素過篩混勻,加適量水制成軟材,經孔徑0.8mm的擠出機篩板擠成細條狀,擠出轉速為300r/min,置滾圓機內,滾圓轉速為1000r/min,滾圓時間為3min,取出微丸于50℃干燥4~5h,即得。
本發明所述制劑中的軟膠囊劑這樣制備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按藥粉∶基質=1∶1.5,加入大豆油、黃蜂蠟、大豆卵磷脂的混合基質,加熱熔融,混勻,得軟膠囊內容物;膠液的制備以明膠∶甘油∶水=1∶0.4∶0.9,取明膠加適量蒸餾水使其吸水膨脹,另將甘油及余下的水置煮膠鍋中加熱至70-80℃,混合均勻,加入膨脹的明膠攪拌,使之溶融成均勻的膠液,于70℃保溫1-2小時,靜置,除去上浮泡沫,用布袋濾過,加入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甲酯1.5%及對羥基苯甲酸丁酯0.03%混合物)、二氧化鈦,混勻,保溫;于軟膠囊機中壓制成軟膠囊,壓制成軟膠囊,置滾桶干燥機中定型,整丸,干燥,即得。
本方中,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為主藥;川芎、當歸行氣活血為君藥;牛膝祛瘀通脈,引血下行;佐以枳殼、赤芍、桔梗、柴胡開胸、疏肝、解郁;生地清熱涼血;甘草解毒,調和諸藥。諸藥相合,活血行氣,瘀化熱消,肝郁疏達,諸癥自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制劑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頭痛、胸痛、心腦血管疾病、更年期綜合征、治療膽道感染膽結石、失眠、糖尿病等瘀血內阻引起的疾病有比較好的效果。本發明提供的的微丸、分散片制劑、崩解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特別適合于嬰幼兒、老年人及吞服藥片或膠囊有困難的患者服用,分散片遇水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勻的粘性懸液的水分散片,解決了產品的生物利用度不高的問題;本發明提供的軟膠囊、滴丸制劑將藥物封閉,解決了藥物遇濕熱不穩定的問題,還可以掩蓋藥物不良口味、氣味的,可以起到增加穩定性、改善生物利用度的作用。在本申請中,我們通過大量實驗篩選,確定了輔料的種類、工藝條件和制備方法,使得產品的性能優良,為大生產和本發明的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持。我們發現一些制劑用常規方法、輔料是不能進行制備的,或者說制備不出需要的劑型;一些制劑劑型用常規方法制備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治療效果不理想、制劑生產成本過高等等;而以本發明確定的制備過程最為簡便、可行、合理,得到的制劑治療效果確切。
申請人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以選擇本發明提供的藥物制劑的制備工藝、使用的輔料種類及用量、比例等;保證其科學、合理、可行;得到的制劑具有有效的治療效果。
實驗例1分散片劑工藝研究分散片遇水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勻的粘性懸液的水分散片,解決了原劑型崩解性差,溶出緩慢的缺點,本申請人制得的分散片在19℃~21℃水中3min內完全崩解,混懸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分散均勻度。
①輔料篩選處方浸膏粉(份)羧甲基淀粉鈉(份)改性淀粉(份) 微晶纖維素(份) 崩解時間/s1 202 4 0.5 202 202 5 1153 203 4 0.5 194 203 5 1285 204 4 0.5 356 204 5 136結果表明,最佳處方為浸膏粉∶羧甲基淀粉鈉∶改性淀粉∶微晶纖維素=20∶4∶5∶3。
②壓片工藝將一定粒度范圍的浸膏粉、輔料、粘合劑,制粒,將所制顆粒在烘箱55℃干燥一定時間,加入硬脂酸鎂(浸膏粉∶硬脂酸鎂=8∶1)混勻,采用PY129旋轉式壓片機壓片。
壓力(kn)轉速(r/min) 抗張強度(MPa) 崩解時間(s)3~520 1.40 285~722 1.39 247~924 2.58 309~11 26 1.47 35結果表明最佳工藝條件是按藥粉∶羧甲基淀粉鈉∶改性淀粉∶微晶纖維素=20∶2∶5∶1,將藥粉與羧甲基淀粉鈉、改性淀粉、微晶纖維素過篩混勻,加適量水制成軟材,制粒,整粒,按藥粉∶硬脂酸鎂=8∶1,加入硬脂酸鎂,采用PY129旋轉式壓片機,壓力為5~7kn,轉速為22r/min,壓片。
實驗例2微丸劑工藝研究微丸直徑小于2.5mm,類于顆粒性質,生物利用度高,本申請人在研制本發明產品微丸時,最大的困難就是吸濕性強而流動性差,可塑性差,難以成型。本申請人采用的微丸制造技術和處方制得的顆粒流動性好,產品易于崩解,生物利用度高,性質良好。
均一性為,18-40目之間的丸重/總丸重×100%,收率P%=W1/W×100%(其中18-24目丸的重量W1,投料總重量W)①輔料篩選結果 單位(g/100g浸膏粉)實驗號微晶纖維素 淀粉 甲基纖維素 微粉硅膠枸櫞酸1 95 - -1 2.02 - 95-1 2.03 95 - -2 1.54 - - 95 2 1.55 95 - -3 1.06 - 95-3 0.57 - - 95 4 0.5實驗號收率(%) 休止角均一性(%)1 61.60 24.01 85.002 44.95 28.21 68.313 54.80 29.18 77.424 56.96 29.62 73.165 57.21 31.50 80.526 45.74 36.23 69.507 50.42 41.27 72.31②制粒工藝條件篩選制備流程將浸膏粉粉與輔料過篩混勻,加適量水制成軟材,經擠出機篩板(孔徑0.8mm)擠成細條狀,置滾圓機內,調節轉速及滾圓時間,使顆粒完全滾圓,取出微丸于50℃干燥3~4h。篩分后,以18~24目的微丸進行工藝評價。
影響擠出滾圓工藝的3個主要因素為(A)擠出轉速;(B)滾圓轉速;(C)滾圓時間。本實驗以微丸的圓整度(以平面臨界角φ表示)及18~24目的收率(f)為指標進行工藝條件的優化篩選。
圓整度的測定將一定量微丸置一平板上,將平板一側抬起,測量在微丸開始滾動前傾斜平面與水平面的夾角(φ),該角越小,微丸的圓整度越好。
實驗號擠出轉速(r/min)滾圓轉速(r/min) 滾圓時間(min) 2φ/° f/%
1200 5002 34.1 54.32250 8002 31.2 63.73300 1000 3 35.5 86.54350 1200 4 27.4 85.05400 1400 4 33.2 79.6結果表明藥粉,按藥粉∶枸櫞酸∶微粉硅膠∶微晶纖維素=100∶2∶1∶95,將藥粉與枸櫞酸、微粉硅膠、微晶纖維素過篩混勻,加適量水制成軟材,經孔徑0.8mm的擠出機篩板擠成細條狀,擠出轉速為300r/min,置滾圓機內,滾圓轉速為1000r/min,滾圓時間為3min,取出微丸于50℃干燥4~5h,為最優工藝條件。
實驗例3軟膠囊劑工藝研究崩解時間測定采用轉籃法,升降式崩解儀,取6粒,觀察30分鐘內通過篩網的情況。通過率高則崩解性好,更宜人體吸收。
①吸附基質率考察藥粉∶基質 混懸液情況1∶1.0 不均勻混懸液1∶1.2 不均勻混懸液1∶1.5 均勻混懸液②輔料對成分的影響組別 芍藥苷(mg/g)藥粉 8.45加入基質后 8.40結果表明,最佳工藝條件為按藥粉∶基質=1∶1.5,藥粉加入基質后芍藥苷含量無明顯變化。
實驗例4滴丸劑工藝研究①藥物與基質的配比藥物與基質(聚乙二醇4000)配比藥物與基質配比融合情況 稠度 滴制情況1∶1 難 稠難1∶2 易 適中 難1∶3 易 適中 易1∶4 易 適中 難1∶5 易 稀易②冷卻劑及冷卻方式選擇冷卻劑及冷卻方式選擇以甲基硅油、液體石蠟為冷卻劑,藥物與基質按1∶4比例混勻后滴制。滴制條件(80±2)℃保溫滴制,滴口內徑為4.0mm,外徑6.0mm。冷卻劑溫度采用梯度或非梯度方式,梯度冷卻溫度分布為40℃~50℃,10℃~30℃,0℃~4℃(3個溫度平均分割冷卻柱的長度),非梯度冷卻為0℃~10℃。滴速為20~30滴/min。評價指標滴丸的圓整度(滴丸最短徑/最長徑>0.8)合格率。
組別 冷卻劑 冷卻柱高度/cm 圓整度合格率/%1 甲基硅油 14091.42 甲基硅油 18086.13 液體石蠟 18078.54 液體石蠟 14073.4③滴距、滴速、溫度的選擇滴距、滴速、溫度的選擇滴口的內外徑固定為4.1,6.1mm。評價指標丸重合格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質量差異要求符合±7.5%之內。
組別溫度/℃滴距/cm滴速/(d·min-1) 丸重合格率/%1 90 4 10~20 79.82 90 6 20~30 87.83 90 10 30~50 83.14 80 4 20~30 96.85 80 6 30~50 95.66 80 10 10~20 94.57 70 4 30~50 91.48 70 6 10~20 93.59 70 10 20~30 85.4結果表明,本發明制劑滴丸的最佳條件以聚乙二醇4000為基質,藥物∶基質=1∶3,以甲基硅油為冷卻液,以內徑為4.0mm、外徑為6.0mm的滴管,滴制溫度80℃、滴速為20~30d/min、滴距為4cm,滴入140cm長的冷卻柱中,冷卻,制丸。
實驗例5比較實驗①生物利用度比較SD大鼠,體重250~280g,雌雄各半,,隔夜禁食(不禁水),次日灌胃給藥,給藥劑量為4.0g/kg。于給藥前及給藥后心臟采血,每個血樣點用6只大鼠。血樣置肝素抗凝管,3000r/min離心5min,分離血漿,置-30°保存至分析。
大鼠血漿川芎嗪濃度變化時間/h 血漿川芎嗪濃度/(ug·L-1)本發明分散片劑 丸劑本發明微丸劑0 -- -0.251.60±0.52 0.50±0.40 1.71±0.300.5 3.10±1.15 0.96±0.32 3.10±1.171.0 2.13±0.70 1.34±0.54 2.16±0.522.0 1.65±0.45 1.59±0.61 1.58±0.403.0 1.38±1.23 0.84±0.40 1.37±1.166.0 1.10±0.61 0.57±0.42 1.13±0.458.0 0.62±1.24 0.30±0.27 0.65±1.2310.00.46±0.35 0.21±0.32 0.42±0.31②崩解時間比較組別 崩解時間(min)本發明軟膠囊劑 25膠囊劑 30③穩定性比較軟膠囊 丸劑 口服液
結果表明,本發明制劑性能優于丸劑、膠囊劑、口服液,更有安全有效。
實驗例6對右旋糖酐所致急性血瘀癥家家兔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動物健康家兔,2.0±0.2kg,雄性;方法取家兔40只,隨機分為空白組、血瘀模型組、實驗組(模型+本發明軟膠囊)、陽性對照組(模型+復方丹參注射液)。空白組心臟直接取血5ml置肝素抗凝管(1%肝素生理鹽水,0.5ml,100℃下干燥)。血瘀模型組耳緣靜脈注射10%右旋糖酐6ml/kg,bid,2d。本發明軟膠囊0.5g/kg,bid,2d,,同法給予右旋糖酐。陽性對照組復方丹參注射液2ml/kg,bid,2d、10%右旋糖酐6ml/kg,bid,2d,同法給藥。上述4組于末次給藥后15min心臟采血5ml置入肝素抗凝管待測。以上抗凝血均于取血后立即分別取1ml全血、1ml血漿(取抗凝全血2ml以2000rpm離心10min后汲取)置R80血液粘度檢測儀(保持溫度在25℃,設定1、5、30、100、200五檔切變率)分別測定全血粘度、血漿粘度。
全血粘度 漿粘度組別 1/s 5/s 30/s 100/s200/s空白組4.30±0.114.60±0.15 5.38±0.17 7.51±0.42 12.67±0.11 1.43±0.05模型組5.34±0.245.78±0.27 7.86±0.63 9.87±0.76 19.42±1.35 1.74±0.12實驗組4.30±0.124.49±0.06 5.25±0.15 7.40±0.02 11.50±0.15 1.50±0.02陽性對照組組 4.16±0.154.64±0.15 5.46±0.10 7.52±0.09 13.21±0.24 1.46±0.21結果表明,本發明制劑能很好的改善急性血瘀癥狀態下家兔的血液流變性。
實驗例7對心血管作用的實驗研究實驗動物Wistar大白鼠,雌雄各半,體重250±20g。
①對冠脈血流量的影響將飽和氧的營養液流量調節為10ml/min,溫度為37℃。大鼠斷頭處死,摘取心臟,在4℃營養液中排出血液,通過主動脈固定于動脈插口處,并連接張力換能器,穩定10分鐘后,通過給藥口給藥0.2ml,其中異丙腎上腺素10μg/ml,血府逐瘀制劑0.50mg/m。結果見表。
流量(ml/min) 心率(次/min)幅度(mm)組別 給藥前給藥后給藥前 給藥后 給藥前給藥后微丸劑9.98±0.0412.05±0.52 123.21±21.0772.14±10.00 12.15±3.15 13.04±20.23分散片9.78±0.0712.25±3.02 120.03±11.2573.25±12.71 11.43±2.11 13.15±19.14滴丸 10.08±1.03 12.14±2.01 121.19±23.0672.10±10.98 12.09±0.14 13.18±22.21軟膠囊10.16±2.34 12.35±0.67 122.34±20.0574.14±10.20 12.17±2.56 13.09±10.28口服液9.97±1.1810.15±1.27 106.45±25.9076.37±13.24 12.10±2.18 12.08±3.08膠囊劑10.40±1.28 11.25±1.14 110.47±19.0090.40±21.20 10.97±4.10 12.39±2.72丸劑 9.92±1.1710.47±1.06 106.45±25.9075.35±14.20 11.20±3.19 12.09±3.10異丙腎10.14±1.02 13.98±0.76 116.10±10.90184.70±21.60 10.29±4.62 27.45±4.52結果表明,本發明制劑對冠脈血流量的增加作用較明顯,效果優于口服液、膠囊劑、丸劑。
①對大鼠實驗性心肌缺血抑制作用將大鼠隨機分為6組,雌雄各半。每日給藥一次,連續7日,于末次給藥后30分鐘開始實驗。首先將動物按40ml/kg體重注射戊巴比妥鈉,待麻醉后固定于大鼠平臺上,記錄V3ECG(心電圖),然后快速尾靜脈注射腦垂體后葉素0.5μg/kg體重,由注射完畢至1min每隔10s,1min-5min每隔1min,5min-10min每隔2min記錄一次ECG,統計各組動物注射腦垂體后葉素后與注射前T波高度差,并采用t檢驗法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
組別 n 劑量(g/kg體重)T波升幅值(mm)空白對照組 11等體積水 3.06±1.73丸劑對照組 120.50 1.42±0.61膠囊劑對照組 120.50 1.73±0.85軟膠囊實驗組 110.50 1.25±0.50滴丸實驗組 120.50 1.33±0.69結果表明,本發明制劑有明顯的抑制冠脈痙攣作用,能夠預防和解除心肌供血不足狀態,從而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療,并優于膠囊劑和丸劑。
②抗大鼠血栓形成作用將雄性大鼠按體重隨機分為6組,各組動物按劑量每天灌胃給藥一次,連續給藥14天。第15天時,各組動物稱重,腹腔注射20%烏拉坦(1g/kg)進行麻醉,并分離右頸總動脈和左頸外靜脈。將充滿生理鹽水肝素(50μg/ml/kg)水溶液的聚乙稀管兩端,一端先插入左頸外靜脈后,另一端再插入右頸總動脈,放開血流,15分鐘后中斷血流,迅速取出聚乙烯管中段已知重量5厘米長的4號手術線(事先放入的),再稱重。總重量減去絲線重量即為血栓濕重量,計算抑制率。結果見表。
組別劑量(g/kg體重)動物(kg)血栓濕重(μg)抑制率%空白對照組 20.00ml 10 54.40±10.9 50.00丸劑對照組 3.25 10 33.65±8.72 40.60膠囊劑對照組3.25 10 29.72±6.35 44.00分散片實驗組3.25 10 25.50±5.16 45.40微丸實驗組 3.25 10 25.20±4.90 47.00結果表明,本發明制劑能使大鼠血栓濕重顯著減輕,且其作用優于膠囊劑和丸劑。
具體的實施方式本發明的實施例1取桃仁5份、當歸3份、枳殼2份、川芎1份、柴胡1份、紅花3份、牛膝3份、赤芍2份、地黃4份、桔梗1份、甘草1份,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以聚乙二醇4000為基質,藥物∶基質=1∶3,以甲基硅油為冷卻液,以內徑為4.0mm、外徑為6.0mm的滴管,滴制溫度80℃、滴速為20~30d/min、滴距為4cm,滴入140cm長的冷卻柱中,冷卻,制丸,即得滴丸劑,本產品口服、一日三次、每次2粒。
本發明的實施例2取桃仁10份、當歸8份、枳殼6份、川芎5份、柴胡3份、紅花10份、牛膝10份、赤芍6份、地黃10份、桔梗5份、甘草3份,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按藥粉∶羧甲基淀粉鈉∶改性淀粉∶微晶纖維素=20∶2∶5∶1,將藥粉與羧甲基淀粉鈉、改性淀粉、微晶纖維素過篩混勻,加適量水制成軟材,制粒,整粒,按藥粉∶硬脂酸鎂=8∶1,加入硬脂酸鎂,采用PY129旋轉式壓片機,壓力為5~7kn,轉速為22r/min,壓片,即得分散片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3取桃仁8份、當歸6份、枳殼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紅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黃6份、桔梗3份、甘草2份,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得藥粉,按藥粉∶枸櫞酸∶微粉硅膠∶微晶纖維素=100∶2∶1∶95,將藥粉與枸櫞酸、微粉硅膠、微晶纖維素過篩混勻,加適量水制成軟材,經孔徑0.8mm的擠出機篩板擠成細條狀,擠出轉速為300r/min,置滾圓機內,滾圓轉速為1000r/min,滾圓時間為3min,取出微丸于50℃干燥4~5h,即得微丸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4取桃仁8份、當歸6份、枳殼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紅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黃6份、桔梗3份、甘草2份,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按藥粉∶基質=1∶1.5,加入大豆油、黃蜂蠟、大豆卵磷脂的混合基質,加熱熔融,混勻,得軟膠囊內容物;膠液的制備以明膠∶甘油∶水=1∶0.4∶0.9,取明膠加適量蒸餾水使其吸水膨脹,另將甘油及余下的水置煮膠鍋中加熱至70-80℃,混合均勻,加入膨脹的明膠攪拌,使之溶融成均勻的膠液,于70℃保溫1-2小時,靜置,除去上浮泡沫,用布袋濾過,加入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甲酯1.8%及對羥基苯甲酸丁酯0.03%混合物)、二氧化鈦,混勻,保溫;于軟膠囊機中壓制成軟膠囊,壓制成軟膠囊,置滾桶干燥機中定型,整丸,干燥,即得軟膠囊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5取桃仁8份、當歸6份、枳殼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紅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黃6份、桔梗3份、甘草2份,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加入熔化的明膠中,即得凝膠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6取桃仁8份、當歸6份、枳殼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紅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黃6份、桔梗3份、甘草2份,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加入硬脂酸鎂,壓片,即得口崩片。
權利要求
1.一種血府逐瘀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主要由桃仁5-10份、當歸3-8份、枳殼2-6份、川芎1-5份、柴胡1-3份、紅花3-10份、牛膝3-10份、赤芍2-6份、地黃4-10份、桔梗1-5份和甘草1-3份或相應重量份它們的提取物制備而成。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主要由桃仁8份、當歸6份、枳殼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紅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黃6份、桔梗3份和甘草2份或相應重量份它們的提取物制備而成。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包括注射液、粉針、凍干粉針,片劑、分散片、口崩片、膠囊劑、凝膠劑、軟膠囊劑、微囊劑、顆粒劑、丸劑、微丸、散劑、滴丸劑、緩釋制劑、控釋制劑、口服液體制劑、煎膏劑、浸膏劑和膜劑等藥劑學上所有可以接受的劑型。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是分散片、微丸、軟膠囊劑或滴丸制劑。
5.按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然后分別制成不同的制劑。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中的滴丸劑這樣制備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以聚乙二醇4000為基質,藥物∶基質=1∶3,以甲基硅油為冷卻液,以內徑為4.0mm、外徑為6.0mm的滴管,滴制溫度80℃、滴速為20~30d/min、滴距為4cm,滴入140cm長的冷卻柱中,冷卻,制丸,即得。
7.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中的分散片劑這樣制備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按藥粉∶羧甲基淀粉鈉∶改性淀粉∶微晶纖維素=20∶2∶5∶1,將藥粉與羧甲基淀粉鈉、改性淀粉、微晶纖維素過篩混勻,加適量水制成軟材,制粒,整粒,按藥粉∶硬脂酸鎂=8∶1,加入硬脂酸鎂,采用PY129旋轉式壓片機,壓力為5~7kn,轉速為22r/min,壓片,即得。
8.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中的微丸劑這樣制備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得藥粉,按藥粉∶枸櫞酸∶微粉硅膠∶微晶纖維素=100∶2∶1∶95,將藥粉與枸櫞酸、微粉硅膠、微晶纖維素過篩混勻,加適量水制成軟材,經孔徑0.8mm的擠出機篩板擠成細條狀,擠出轉速為300r/min,置滾圓機內,滾圓轉速為1000r/min,滾圓時間為3min,取出微丸于50℃干燥4~5h,即得。
9.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中的軟膠囊劑這樣制備將當歸、赤芍、枳殼、川芎、柴胡、處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紅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在65~70℃下相對密度為1.15~1.25的稠膏,與粉末混勻,再按藥粉∶基質=1∶1.5,加入大豆油、黃蜂蠟、大豆卵磷脂的混合基質,加熱熔融,混勻,得軟膠囊內容物;膠液的制備以明膠∶甘油∶水=1∶0.4∶0.9,取明膠加適量蒸餾水使其吸水膨脹,另將甘油及余下的水置煮膠鍋中加熱至70-80℃,混合均勻,加入膨脹的明膠攪拌,使之溶融成均勻的膠液,于70℃保溫1-2小時,靜置,除去上浮泡沫,用布袋濾過,加入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甲酯1.5%及對羥基苯甲酸丁酯0.03%混合物)、二氧化鈦,混勻,保溫;于軟膠囊機中壓制成軟膠囊,壓制成軟膠囊,置滾桶干燥機中定型,整丸,干燥,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血府逐瘀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由桃仁、當歸、枳殼、川芎、柴胡、紅花、牛膝等藥材制備成分散片、微丸、軟膠囊劑或滴丸制劑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制劑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頭痛、胸痛、心腦血管疾病、更年期綜合征、治療膽道感染膽結石、失眠、糖尿病等瘀血內阻引起的疾病有比較好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P3/10GK1628766SQ20041004050
公開日2005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19日
發明者周霞 申請人:貴陽云巖西創藥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