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弱視眼疾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眼科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具體而言涉及以中草藥為原料配制的治療弱視眼疾的方劑。
背景技術:
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之一,弱視是常見的眼科患疾。弱視疾病有多種成因,例如由于嬰幼兒發育不良引起的弱視,用眼方式不良引起的弱視,由于遺傳引起的弱視,由于年老引起的弱視,由于藥物引起的弱視,由于煙酒過量引起的弱視等等。弱視患者通常有視物不清癥狀;有其他眼疾的患者,還有目暗、目昏、目赤、多淚、障翳等癥狀。
數千年來我國在治療弱視患疾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傳統的中醫和草醫公開了許多新的配方。已經有不少治療眼疾的中藥配方申請了發明專利,例如中國專利申請91103283.5號“弱視丸的配制和服用方法”、97107788.6號“一種防治白內障中藥的配方及制備方法”、98121617.x號“醫治眼睛白內障用的中藥丸及其生產方法”、01120241.6號“一種治療眼睛疾病的中藥配方及制作方法”申請件等;還有一些對視力進行保健的專利申請,如96120157.6號“一種保健飲料”和96120158.4號“一種保健茶”。上述的種種治療弱視等眼疾的中藥配方和保健用品各不相同,治療效果也不盡相同。在醫療實踐中,一般來說,中醫治療弱視效果好、基本沒有副作用。但醫生們仍然在探索療效更佳、治愈時間更短的藥方,以減輕患者痛苦,使其恢復或提高視力,以適應生產、生活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弱視眼疾的中藥制劑,使患者可以在更短時間內,得以改善視力。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這種治療弱視眼疾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基于發明人40多年的研究以及臨床治療經驗,精選出來的配方方劑。
本發明的治療弱視眼疾的中藥方劑的組分和用量如下決明子80~200份白芍藥60~120份丹參60~120份枸杞子80~200份茯苓80~200份 石斛80~200份白僵蠶60~120份葛根60~120份 麥門冬80~200份刺蒺藜60~120份南沙參80~200份山藥80~200份連翹心60~120份茺蔚子60~120份淡竹葉40~100份羚羊角粉5~20份上述中藥中,決明子(Cassia tora),味苦甘,性涼,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可治風熱赤眼、青盲、雀目等患疾(見江蘇新醫學院編《中藥大辭典》P949);白芍藥(Paeonia lactiflora),味苦酸,性涼,有養血、柔肝的作用,可治目赤等癥(見《中藥大辭典》P706);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味苦,性微溫,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可治赤眼(見《中藥大辭典》P480);枸杞子(Lycium chinense),味甘,性平,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可治目眩、目昏多淚(見《中藥大辭典》P1518);茯苓(Poria cocos),味甘淡,性平,有滲濕利水、開心益智的作用(見《中藥大辭典》P1596);石斛(Dendrobium nobile或Dendrobium officinale),味甘淡微咸,性寒,能清熱養陰,可治陰傷目暗(見《中藥大辭典》P586);白僵蠶,系家蠶蛾(Bombyx mori)的幼蟲在感染白僵蠶菌后僵死的干燥全蟲,味辛咸,性平,能祛風解痙、化痰散結(見《中藥大辭典》P739);葛根(Pueraria lobata),味甘辛,性平,能升陽解肌,可眼底病(見《中藥大辭典》P2307);麥門冬(Ophiopogon japonicus),味甘微苦,性平,可養陰潤肺、清心益肝(見《中藥大辭典》P1024);刺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味辛苦,性溫,可散風明目,治目赤腫翳(見《中藥大辭典》P1274);南沙參(Ophiopogonjaponicus),又名泡參,味甘微苦,性涼,可養陰清肺(見《中藥大辭典》P1560);山藥(Dioscorea opposita),又名薯蕷,味甘,性平,可健脾,久服耳目聰明(見《中藥大辭典》P166);連翹心(Forsythia suspensa),即連翹,味苦,性涼,可清熱解毒(見《中藥大辭典》P1111);茺蔚子(Leonurusheterophyllus),即益母草子,味苦甘辛,性涼,可疏風清熱,治目赤腫痛、翳膜(見《中藥大辭典》P1609);淡竹葉(Lophatherum gracile),味甘淡,性寒,可清心火,除煩熱(見《中藥大辭典》P2253);羚羊角粉,系賽加羚羊(Saiga tatarica)的角,味咸,性寒,可平肝熄風、清熱解毒,治目赤、翳膜(見《中藥大辭典》P2256)。上述藥材應符合《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中各藥材項下的規定。
本發明的治療弱視眼疾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是按配方中的各味中藥備藥,其中,山藥和茯苓經清洗、烘焙、研成細粉,備用;羚羊角預先磨成粉并粉碎成細粉,過5號篩備用;再將決明子、白芍藥、丹參、枸杞子、石斛、白僵蠶、葛根、麥門冬、刺蒺藜、南沙參、連翹心、茺蔚子、淡竹葉、等13味藥用清水煎煮,提取煎煮液,共進行3次,每次煎煮1小時;然后將提取的煎煮液濾過,取其濾液蒸煮濃縮制成浸膏,再加入備用的藥粉和羚羊角粉,混勻;用常規方法干燥、粉碎、過篩,通常要求藥粉細度在1mm以下,檢驗合格后,即可進行劑型加工。通常裝入膠囊,制成膠囊劑產品。產品應符合《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中的要求,產品指標如下每粒膠囊含原藥量為1.5g,裝量差異在0.43g±10.0%;水分不得超過9.0%,產品崩解時限為30分鐘。
本發明的治療弱視眼疾的中藥方劑,也可以通過常規的方法或制成散劑、或添加粘合劑壓制成片劑、或按泛丸法制成丸劑、或添加填充物制成沖劑等制成產品。
本發明的膠囊劑的用法是口服,溫開水送服,每天3次,每次2~3粒。
本發明的治療弱視眼疾的中藥方劑臨床使用結果表明,該方劑有滋腎、養肝、明目的功效,可以促進視神經、視網膜細胞修復,用于治療各種原因造成的弱視、遠視和黃斑病變等患疾,配方獨特,療效也獨特,尤其是對嬰幼兒和少兒患者,療效顯著,能使患者消除癥狀、恢復視力。
發明人在多年的行醫生涯中,曾經成功地治愈過許多患者,其中比較典型的病例有(1)住貴州省貴陽市白云區龔家寨龔北路的兒童患者張文博,時年7歲,2001年患雙眼弱視癥,左、右眼視力均為0.3/0.33,2001-2004年服用本發明制成的“眼保I號”治療,病情逐步好轉,用藥1月后視力開始提高,2004年視力基本達到正常,弱視痊愈。該患者家電話0851-4369052。(2)住貴州省貴陽市余家巷13號的女孩周小寶,時年10歲,2003年因患患雙眼弱視癥,經服用本發明制成的“眼保I號”治療,病情迅速好轉,治療1周后,視力即有提高,治療5周,視力完全康復正常。該患者家電話0851-6784674。(3)住貴陽市煤礦村烏峰路5號的男孩韓雨恒,時年7歲,2003年發現患雙眼先天性弱視癥,左、右眼視力均不到1.0,2003年10月中旬起服用本發明制成的“眼保I號”膠囊治療,病情逐步好轉,用藥1周后視力開始提高,2004年1月左右眼視力達到1.2,基本治愈。該患者家電話13984378573。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 取山藥116g和茯苓116g經清洗、烘焙、研成細粉,備用;羚羊角預先磨成粉并粉碎成細粉,過5號篩備用;再取決明子116g、白芍藥93g、丹參93g、枸杞子116g、石斛116g、白僵蠶93g、葛根93g、麥門冬116g、刺蒺藜93g、南沙參116g、連翹心93g、茺蔚子93g、淡竹葉70g等13味藥用清水煎煮,提取煎煮液,共進行3次,每次煎煮1小時;然后將提取的煎煮液濾過,取其濾液蒸煮濃縮制成浸膏,再加入備用的藥粉232g和羚羊角粉8g,混勻;用常規方法干燥、粉碎、過篩,藥粉細度達到1mm以下,檢驗合格后,即可裝入膠囊,每粒膠囊含原藥量為1.5g,制成膠囊劑產品。本制劑取名“眼保I號”膠囊。患者服用時,每天3次,每次2~3粒。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弱視眼疾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制劑的組分和用量如下決明子80~200份 白芍藥60~120份 丹參60~120份枸杞子80~200份 茯苓80~200份石斛80~200份白僵蠶60~120份 葛根60~120份麥門冬80~200份刺蒺藜60~120份 南沙參80~200份 山藥80~200份連翹心60~120份 茺蔚子60~120份 淡竹葉40~100份羚羊角粉5~20份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弱視眼疾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按配方中的各味中藥備藥,其中,山藥和茯苓經清洗、烘焙、研成細粉,備用;羚羊角預先磨成粉并粉碎成細粉,過5號篩備用;再將決明子、白芍藥、丹參、枸杞子、石斛、白僵蠶、葛根、麥門冬、刺蒺藜、南沙參、連翹心、茺蔚子、淡竹葉等13味藥用清水煎煮,提取煎煮液,共進行3次,每次煎煮1小時;然后將提取的煎煮液濾過,取其濾液蒸煮濃縮制成浸膏,再加入備用的藥粉和羚羊角粉,混勻;用常規方法干燥、粉碎、過篩,藥粉細度在1mm以下,檢驗合格后,即可制成制劑產品。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治療弱視眼疾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劑可以裝入膠囊制成膠囊劑,還可以通過常規的方法或制成散劑、或添加粘合劑壓制成片劑、或按泛丸法制成丸劑、或添加填充物制成沖劑制成產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弱視眼疾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涉及以中藥為原料配制的制劑,它是以決明子、白芍藥、丹參、枸杞子、茯苓、石斛、白僵蠶、葛根、麥門冬、刺蒺藜、南沙參、山藥、連翹心、茺蔚子、淡竹葉、羚羊角粉16味藥制成。其中山藥和茯苓經清洗、烘焙、研成細粉;羚羊角預先粉碎成細粉備用;再將其余13味藥用清水煎煮,提取煎煮液,共進行3次;然后將提取的煎煮濃縮制成浸膏,再加入備用的藥粉和羚羊角粉,混勻;用常規方法制成膠囊劑產品,或制成其他劑型。該制劑有滋腎、養肝、明目的功效,可以促進視神經、視網膜細胞修復,用于治療各種原因造成的弱視、遠視和黃斑病變等患疾。
文檔編號A61P27/02GK1634528SQ20041004098
公開日2005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3日
發明者李宗智 申請人:李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