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頸椎牽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87688閱讀:22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頸椎牽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頸椎病患者進行牽引的頸椎牽引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在使用時適于調節前后牽引力大小的頸椎牽引器。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適用于頸椎病患者進行牽引的醫療器械,目前使用的充氣式頸椎牽引器結構功能單一,充氣后使用時頸椎牽引器的前后高度一樣,不符合人體頸部前低后高的自然狀態,使人很不舒適,同時,現有頸椎牽引器因設計缺陷充氣后在達到一定牽引力的情況下表面會較硬,作用在人體上的力不均勻,使人感到不舒服,特別是與頸椎牽引器上表面接觸的臉頰兩側和下表面接觸的左右兩肩胛骨部位的受力最大,因而會感到壓痛,使用效果不理想。
針對上述頸椎牽引器所存在的缺陷,本設計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經驗及專業知識,經過審慎地研究和設計,且經過試制樣品并加以完善,進而提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頸椎牽引器,能夠調節前后氣囊高度,使其符合人體頸部前低后高的生理狀態,與人體肩背部形狀相吻合,整體接觸,消除人體因局部接觸受力過大而產生疼痛的現象,使人感到舒適的頸椎牽引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頸椎牽引器包括環形氣囊和充氣裝置,其中環形氣囊包括充氣內膽和包敷在其外部的外套,所述環形氣囊分為上中下三層氣囊,上氣囊和下氣囊的前側設有開口,所述中間層氣囊包括兩個呈U字形的前氣囊和后氣囊,兩個氣囊U字開口兩端端部相對,所述上氣囊下表面和后氣囊上表面部分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下氣囊上表面和后氣囊下表面部分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前氣囊由包敷在其外部的外套通過連接件與上氣囊的外套下表面和下氣囊的外套上表面連接在一起,各氣囊均設置有充氣孔與充氣裝置連接。
所述的頸椎牽引器在所述上層氣囊的上方還設置有一個第四氣囊,所述第四氣囊與上氣囊相接觸的兩表面部分固定連接在一起,在所述第四氣囊和上層氣囊之間設有一個連通孔或者所述第四氣囊上具有一個充氣孔。
所述頸椎牽引器上氣囊在與人體頸部接觸的一端向上凸出形成與人體頸部相吻合的頸托,下氣囊在與人體背部接觸的一端向下凸出形成與人體肩背部相吻合的背托。所述連接件為尼龍搭扣,外套采用遠紅外紡織布料制成,充氣內膽材料為橡膠材料,在所述上層氣囊外套內側與人體風池穴相對應的位置上對稱布置有兩個圓形永久性磁力片,所述各氣囊充氣孔均位于使用時人體的左前側或右前側,所述前、后氣囊U字形開口的端頭部分充氣后為上下對稱斜鍥形。所述充氣裝置由充氣手泵和帶有閥門的導氣管組成,導氣管一端通過閥門與充氣手泵相連接,另一端具有一個四通管接頭,所連接的分管分別通過閥門或直接與各氣囊充氣孔連接,或者與一個或兩個三通管接頭相連接,其另兩個或四個支管分別與氣囊的各充氣孔連接。所述閥門為在導氣管壁上任意一側設有一個向外突出的直徑相同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空囊,在導氣管內裝有一個可移動的直徑相同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鋼珠。所述閥門還可以是在所述導氣管壁上沿徑向方向相對設有二個向外突出的直徑相同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空囊,在導氣管內裝有一個可移動的直徑相同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鋼珠。
本實用新型的頸椎牽引器的優點在于能夠獨立調節前、后氣囊高度,使之符合人體頸部前低后高的自然姿態,與人體肩背部形狀相吻合,受力均勻、人兩側臉頰和肩頰骨位于前氣囊和后氣囊U字開口兩端相對的部位,因充氣后該兩端部為上下對稱斜鍥形,使該部位上下有兩個凹部,在上氣囊和下氣囊微有充氣的情況下,會隨著臉部或者肩部輪廓而向下或向上凹陷,與人體輪廓相適配,是使人感到舒適的頸椎牽引器。還內置有圓形永久性磁力片,形成磁場作用于風池穴,具有鎮痛、鎮靜消炎的作用,還采用遠紅外紡織布料制作外套,具有改善血液循環,活血化淤、解痙止痛、消炎抗菌的作用。綜上所述,該頸椎牽引器在技術上的進步及實用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其在所實現的功能方面,以及在結構的改進方面,都確實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頸椎牽引器第一實施方案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案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頸椎牽引器第一實施方案的氣囊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頸椎牽引器第一實施方案的氣囊俯視圖;圖5是圖3中的A-A剖視圖;圖6是圖3中的B-B剖視圖;圖7是圖3中的C-C剖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頸椎牽引器閥門的第一實施方案打開狀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頸椎牽引器閥門的第一實施方案關閉狀態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頸椎牽引器閥門的第二實施方案打開狀態示意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頸椎牽引器閥門的第二實施方案關閉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圖3、圖4、圖5、圖6、圖7中,本實用新型的頸椎牽引器包括環行氣囊5和充氣裝置6,其中環形氣囊5由充氣內膽7和包敷在其外部的可拆卸外套8構成,所述環形氣囊5分為上中下三層氣囊,其中上氣囊9和下氣囊10的前側設有開口,中間層氣囊包括兩個呈U字形的前氣囊11和后氣囊12,前氣囊11和后氣囊12的U字形開口兩端相對地布置呈環形,該環形是左右側開口的形式,上氣囊9下表面和后氣囊12上表面部分固定連接在一起,下氣囊10上表面和后氣囊12下表面部分固定連接在一起,上述連接是沿氣囊上下表面環形中線呈帶狀粘接連接,前氣囊由包敷在其外部的可拆卸外套16通過四對尼龍搭扣17、18與上氣囊9的外套下表面和下氣囊10的外套上表面連接在一起,充氣內膽材料為橡膠材料,外套采用遠紅外紡織布料制成,所述上氣囊9在與人體頸部接觸的一端向上凸出形成與人體頸部相吻合的頸托14,下氣囊10在與人體背部接觸的一端向下凸出形成與人體肩背部相吻合的背托15,所述各氣囊充氣孔均位于使用時人體的左前側或右前側并穿過外套與充氣裝置6連接,最佳實施方式是氣囊充氣孔位于使用時人體的左前側。在上層氣囊外套內側與人體風池穴相對應的位置上對稱布置有兩個圓形永久性磁力片13。充氣裝置6包括充氣手泵19和帶有閥門的導氣管20,所述導氣管20一端通過閥門22與充氣手泵19相連接,另一端具有一個四通管接頭21,所連接的分管中的兩個分管分別通過閥門22直接與前氣囊11和后氣囊12的充氣孔2、3連接,另一個分管通過閥門22與一個三通管接頭25相連接,該三通管另兩個支管分別與上氣囊9和下氣囊10的充氣孔1、4連接。閥門22為在導氣管20壁上任意一側具有一個向外突出的直徑等于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空囊23,在導氣管20內裝有一個可移動的直徑等于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鋼珠24(如圖8、9),當氣囊充氣時,導氣管內的鋼珠處于空囊內而使導氣管通暢,在氣囊充氣之后,將鋼珠從空囊內撥出再向上或者向下移動置于導氣管管徑內,導氣管完全關閉,即閥門處于關閉狀態,充氣后前氣囊11和后氣囊12端頭部分為上下對稱的斜鍥形。
如圖2所示,另一個實施例是所述的頸椎牽引器的上層氣囊9的上方還設置有一個第四氣囊26,所述第四氣囊26與所述上氣囊9相接觸的上表面沿氣囊表面環形中線呈帶狀粘接在一起,在所述第四氣囊26和上層氣囊9之間設有一個連通孔27或者所述第四氣囊26上具有一個充氣孔(圖中未示出)。
在圖10、圖11中,閥門22的第二實施方式為在所述導氣管壁上沿徑向方向相對設有二個向外突出的直徑相同且等于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空囊,在導氣管內裝有一個可移動的直徑相同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鋼珠。當氣囊充氣時,導氣管內的鋼珠處于空囊中間部位,氣流穿過鋼珠兩側空囊內的空間使得導氣管通暢,在氣囊充氣之后,將鋼珠向上或者向下移動置于導氣管管徑內,導氣管完全關閉,即閥門處于關閉狀態,該結構的優點是更加直接的開關閥門,簡單方便。
本實用新型頸椎牽引器的工作過程是當頸椎牽引器為三層氣囊結構時,首先,打開左邊或右邊的尼龍搭扣17、18,將頸椎牽引器套在頸部,然后,扣上左邊或右邊的尼龍搭扣,將閥門22處于打開狀態,即導氣管20內的鋼珠處于空囊23內而使導氣管20通暢,用充氣手泵19對氣囊5進行充氣,當感到微有牽引力的時候,關閉上氣囊9和下氣囊10閥門22,繼續對中間層前氣囊11和后氣囊12繼續充氣,當充氣達到牽引力要求并使人感到舒服時,停止充氣,即將上述閥門22內的鋼珠置于導氣管20內,若感覺到需要前后調整的時候,可以關閉前(后)氣囊向后(前)氣囊充氣或放氣到合適的位置后關閉閥門22,并關閉充氣手泵前的閥門22。當結束牽引后,將閥門22全部打開,充氣手泵19放氣閥打開,即可排氣。
當頸椎牽引器為四層氣囊結構且第四氣囊26和上氣囊9具有連通孔27時,工作過程同上。
當頸椎牽引器為四層氣囊結構且第四氣囊26具有充氣孔(圖中未示出)時,充氣裝置6包括充氣手泵19和帶有閥門22的導氣管20,所述導氣管20一端通過閥門22與充氣手泵19相連接,另一端具有一個四通管接頭21,所連接的分管中的一個分管分別通過閥門22直接與氣囊的一個充氣孔連接,另兩個分管通過閥門22與兩個三通管接頭相連接,該另兩個三通管的四個支管分別與其它氣囊的充氣孔連接。在使用四氣囊頸椎牽引器時,先打開左邊或右邊的尼龍搭扣17、18,將頸椎牽引器套在頸部,然后,扣上左邊或右邊的尼龍搭扣17、18,將閥門22處于打開狀態,即導氣管內的鋼珠24處于空囊23內而使導氣管通暢,用充氣手泵19對氣囊進行充氣,當感到微有牽引力的時候,關閉上氣囊9、下氣囊10和第四氣囊26的三個閥門22,即將上述閥門內的鋼珠24置于導氣管20內,繼續對中間層前氣囊11和后氣囊12繼續充氣,當充氣達到牽引力要求并使人感到舒服時,停止充氣,若感覺到需要前后調整的時候,可以關閉前(后)氣囊向后(前)氣囊充氣或放氣到合適的位置后關閉閥門,并關閉充氣手泵前的閥門。當結束牽引后,將閥門22全部打開,充氣手泵放氣閥打開,即可排氣。
權利要求1.一種頸椎牽引器,包括環形氣囊(5)和充氣裝置(6),其中環形氣囊(5)包括充氣內膽(7)和包敷在其外部的外套(8),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氣囊(5)分為上中下三層氣囊,上氣囊(9)和下氣囊(10)的前側設有開口,所述中間層氣囊包括兩個呈U字形的前氣囊(11)和后氣囊(12),兩個氣囊U字開口兩端端部相對,所述上氣囊(9)下表面和后氣囊(12)上表面部分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下氣囊(10)上表面和后氣囊(12)下表面部分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前氣囊由包敷在其外部的外套(16)通過連接件(17)、(18)與上氣囊(9)的外套下表面和下氣囊(10)的外套上表面連接在一起,各氣囊均設置有充氣孔與充氣裝置(6)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層氣囊(9)的上方還設置有一個第四氣囊(26),所述第四氣囊(26)與上氣囊(9)相接觸的兩表面部分固定連接在一起,在所述第四氣囊(26)和上層氣囊(9)之間設有一個連通孔或者所述第四氣囊(26)上具有一個充氣孔。
3.根據權利要求1至2任何一項所述的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氣囊(9)在與人體頸部接觸的一端向上凸出形成與人體頸部相吻合的頸托(14),所述下氣囊(10)在與人體背部接觸的一端向下凸出形成與人體肩背部相吻合的背托(1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為尼龍搭扣,所述外套采用遠紅外紡織布料制成,所述充氣內膽材料為橡膠材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層氣囊外套內側與人體風池穴相對應的位置上對稱布置有兩個圓形永久性磁力片(1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氣囊充氣孔均位于使用時人體的左前側或右前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氣囊U字形開口的端頭部分充氣后為上下對稱斜鍥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裝置(6)由充氣手泵(19)和帶有閥門的導氣管(20)組成,所述導氣管(20)一端通過閥門(22)與充氣手泵(19)相連接,另一端具有一個四通管接頭(21),所連接的分管分別通過閥門(22)或直接與氣囊充氣孔連接,或者與一個或兩個三通管接頭(25)相連接,其另兩個或四個支管分別與氣囊的其余充氣孔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22)為在導氣管(20)壁上任意一側設有一個向外突出的直徑相同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空囊(23),在導氣管(20)內裝有一個可移動的直徑相同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鋼珠(24)。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氣管(20)壁上沿徑向方向相對設有二個向外突出的直徑相同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空囊(23),在導氣管(20)內裝有一個可移動的直徑相同或大于導氣管內徑的鋼珠(2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于調節前后牽引力大小的頸椎牽引器,包括環形氣囊和充氣裝置,氣囊包括充氣內膽和包敷在其外部的外套,氣囊分為上中下三層氣囊,上氣囊和下氣囊的前側設有開口,中間層氣囊包括兩個呈U字形的前氣囊和后氣囊,兩個氣囊U字開口兩端端部相對,上氣囊下表面和后氣囊上表面部分固定連接,下氣囊上表面和后氣囊下表面部分固定連接,前氣囊由包敷在其外部的外套通過連接件與上氣囊的外套下表面和下氣囊的外套上表面連接,各氣囊均設置有充氣孔與充氣裝置連接,能夠調節前后氣囊高度,符合人體頸部前低后高的自然姿態,并與人體肩背部形狀相吻合,受力均勻,氣囊與兩側臉頰和肩頰骨部位相適配,使人感到舒適的頸椎牽引器。
文檔編號A61F5/048GK2734183SQ20042007278
公開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6日
發明者王海建 申請人:王海建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宁明县| 沙洋县| 新乐市| 临泽县| 桃园市| 奉新县| 凤凰县| 永善县| 邵东县| 微博| 休宁县| 措勤县| 武邑县| 阿坝县| 姜堰市| 桂林市| 子洲县| 澜沧| 嘉兴市| 油尖旺区| 沁阳市| 天峨县| 华坪县| 晴隆县| 陵水| 运城市| 庆安县| 青岛市| 博客| 虹口区| 公安县| 林州市| 武陟县| 徐汇区| 饶阳县| 隆子县| 泸定县| 巴塘县| 文成县| 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