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皮環扎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涉及男性用包皮除去環扎器。
背景技術:
傳統的包皮環切剪刀法和第二代激光包皮環切手術均源自切割、縫合的思路,其存在著切除要麻醉、開刀、縫合、換藥、創口易感染、術后包皮邊緣不整齊和受術者要休息等缺陷,在相當程度上給受術者造成一定的思想顧慮。有一種成人用包皮手術輔助環,由固定環、輔助環和綁線構成,其輔助環由兩個錐環與中間柱環連接而成,它是通過物理壓迫方法阻斷包皮除去部分的血液供應,使包皮除去部分缺血而自然壞死、脫落。然而這種包皮除去環也存在以下缺陷1)包皮除去部分在自然壞死過程中滲出的體液不能及時排出,容易加重受術者的疼痛感和加大細菌對創面的感染率,并加長創面的愈合時間;2)在手術后,去除固定環存在不便。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實現除去包皮時不出血、不縫合、不包扎、不換藥、低痛苦并無任何副作用的包皮環扎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包皮環扎器,包括外環、內環和彈力線,內環由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中間圓柱環和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依次連接而成,所述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的錐壁上開有按圓周分布的長方形小孔,而中間圓柱環和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的內壁上依次開有與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錐壁上的小孔對應并與該小孔連接的截面呈“U”形的凹槽;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中間圓柱環和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均由碎性塑料制成;在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的端面上還可以連接有手柄。
本實用新型在實現除去包皮時不出血、不縫合、不包扎、不換藥,包皮除去部分在自然壞死過程中滲出的體液能夠及時排出,減輕了受術者的疼痛感,并且降低了細菌對創面造成的感染率,加快了創面的愈合時間;它無任何副作用,不會受季節影響,也不需要臥床休息,適宜于大范圍推廣應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內環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圖3所示,一種男性用包皮環扎器,包括外環7、內環8和彈力線9,外環7由兩個半圓環7a、7b通過鉸銷10鉸接而成,所述兩個半圓環的開口端有外凸的連接頭11可通過螺釘12活動連接,在其中一個半圓環7a上設有接線柱13,彈力線9的一端與接線柱13固定連接;所述內環8由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1、中間圓柱環3和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4依次連接而成,所述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1的錐壁上開有按圓周均勻分布的方形小孔2,而中間圓柱環3和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4的內壁上依次開有與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1錐壁上的小孔2對應并與該小孔連接的截面呈“U”形的凹槽5;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1、中間圓柱環3和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4均由碎性塑料制成,在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4的端面上連接有手柄6。
使用時,將內環8套入陰莖的冠狀溝,然后把包皮自然覆蓋在內環8外壁,再用外環7固定覆蓋在內環8外壁的包皮上使其不移位,最后將彈力線9扎在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1與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4之間的中間圓柱環3上;手柄6用于將包皮拿住,使醫護人員便于扎彈力線9。在包皮除去部分自然壞死過程中,滲出的體液就能及時通過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1錐壁上的方形小孔2和中間圓柱環3內壁上的凹槽5,從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4排出,從而減輕受術者的疼痛感,減低細菌對創面造成的感染率,加快創面的愈合時間;包皮除去部分自然壞死并被切除后,由于內環是由碎性塑料制成,只需將其扳碎即可除去,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包皮環扎器,包括外環、內環和彈力線,內環由兩個圓錐環分別與中間圓柱環連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1)的錐壁上開有按圓周分布的小孔(2),而中間圓柱環(3)和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4)的內壁上依次開有與小孔(2)對應并與小孔(2)連接的凹槽(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皮環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1)錐壁上的小孔(2)為長方形,并按圓周均勻分布;對應的中間圓柱環(3)和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4)內壁上的凹槽(5)也為長方形,其截面呈“U”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皮環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1)、中間圓柱環(3)和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4)均由碎性塑料制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皮環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4)的端面上還可以連接有手柄(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包皮環扎器,包括外環、內環和彈力線,內環由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中間圓柱環和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依次連接而成,所述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的錐壁上開有按圓周分布的長方形小孔,而中間圓柱環和向著陰莖龜頭的圓錐環的內壁上依次開有與向著陰莖根部的圓錐環錐壁上的小孔對應并與該小孔連接的截面呈“U”形的凹槽。本實用新型在實現除去包皮時不出血、不縫合、不包扎、不換藥,包皮除去部分在自然壞死過程中滲出的體液能夠及時通過錐壁上的小方孔排出,減輕了受術者的疼痛感,并且降低了細菌對創面造成的感染率,加快了創面的愈合時間。
文檔編號A61B17/326GK2746883SQ20042010511
公開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12日
發明者李緒國 申請人:李緒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