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風濕、類風濕等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中成藥,具體地說是治療風濕、類風濕等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等疾病為常見多發病,嚴重者可使關節腫脹變形致殘,嚴重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目前臨床上治療這類疾病的藥物也很多,療效各異,為了解除廣大患者的病痛,在治療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等疾病方面人們也希望有更多的良藥問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消炎鎮痛的治療風濕、類風濕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藥物是基于祖國醫學對風濕、類風濕的認識及治療原則,選用了幾代人治療這方面疾病的良方,又經三十多年的臨床應用,不斷完善,經數萬名患者服用,對于治療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等疾病獲得滿意的療效。本發明藥物是由以下組分制成的(用量為重量份)五香血藤250~350葉下花50~100 三七50~100黑螞蟻50~100 七葉蓮250~350 川芎30~50黃芪50~100 延胡索30~50雞矢藤250~350制備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1)取葉下花、三七、黑螞蟻、川芎、黃芪、延胡索粉碎成細粉,混勻,滅菌備用;2)將五香血藤、七葉蓮、雞矢藤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第三次1小時,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在50℃下相對密度為1.28~1.35的稠膏,與上述細粉混合,干燥,粉碎,混勻,裝入膠囊,即得。
本發明的藥物臨床使用結果表明本方中的諸藥合用,達到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消炎鎮痛的良好功效。
本發明的藥物臨床應用情況
1、臨床資料經西醫診斷為風濕患者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最大年齡72歲,最小年齡14歲,平均年齡41.2歲,病程最長36年,最短3年,平均6.2年。類風濕患者100例,其中男46例,女54例,最大年齡64歲,最小年齡21歲,平均年齡37.2歲,病程最長17年,最短2年,平均4.6年。強直性脊柱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最大年齡66歲,最小年齡32歲,平均年齡46.2歲,病程最長7年,最短6個月,平均4.3年。痛風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最大年齡57歲,最小年齡21歲,平均年齡37.2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1.2年,平均3.4年。
2、治療方法口服本發明藥物每次1.5~2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2個月為一個療程。
3、治療結果1)臨床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2)顯效臨床癥狀大部份消失,僅剩下個別癥狀且較輕。
3)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部份消失。
4)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4、臨床療效見下表
5、典型病例病例1,女,47歲,患風濕7年,平時覺周身酸痛,天陰下雨加重,服用本發明的藥物每次2克,每日3次,連續服用30天,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病例2,女,42歲,患類風濕6年,手指關節輕度腫脹變形,服用本發明的藥物每次2克,每日3次,連續服用60,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病例3,男,46歲,患強直性脊柱炎1年,服用本發明的藥物每次2克,每日3次,連續服用60天,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病例4,男,36歲,患痛風2年,服用本發明的藥物每次2克,每日3次,連續服用60天,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結論用本發明的藥物治療風濕100例,服藥最短15天,最長3個月,平均2.1個月,臨床痊愈率81%,顯效率13%,有效率5%,無效率1%,總有效率99%;治療類風濕100例,服藥最短20天,最長5個月,平均3.2個月,臨床痊愈率72%,顯效率7%,無效率7%,總有效率93%;治療痛風100例,服藥最長5個月,最短45天,平均3.5個月,臨床痊愈率67%,顯效率17%,有效率10%,無效率6%,總有效率94%;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100例,服藥最長7個月,最短1.8個月平均3.8個月,臨床痊愈率64%,顯效率21%,有效率8%,無效率7%,總有效率93%。臨床實踐證明本發明的藥物作為一種治療風濕、類內濕、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的藥物,療效確切,具有很好的開發應用價值。
本發明的藥物的動物急性毒性試驗選擇體重為18~22克健康ICR小鼠20只,雌雄各半,用本發明的藥物按0.4ml/10g體重對小鼠灌胃給藥,連續兩次,每資助間隔4小時,給藥后連續觀察7天,全部動物存活,動物未見異常,一般情況良好,活動自如,進食、飲水正常。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取以下重量份原料(千克)五香血藤250 葉下花50 三七50黑螞蟻50七葉蓮250 川芎30黃芪50 胡索30雞矢藤250按以下步驟進行制備1)取葉下花、三七、黑螞蟻、川芎、黃芪、延胡索粉碎成細粉,混勻,滅菌備用;
2)將五香血藤、七葉蓮、雞矢藤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第三次1小時,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在50℃下相對密度為1.28~1.35的稠膏,與上述細粉混合,干燥,粉碎,混勻,裝入膠囊,即得。
實施例2取以下重量份原料(千克)五香血藤300葉下花75 三七75黑螞蟻75 七葉蓮300川芎45黃芪75 延胡索45 雞矢藤300按實施例1的方法制備。
實施例3取以下重量份原料(千克)五香血藤350葉下花100三七100黑螞蟻100 七葉蓮350川芎50黃芪100延胡索50 雞矢藤350按實施例1的方法制備。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濕、類風濕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的藥劑五香血藤250~350葉下花50~100 三七50~100黑螞蟻50~100 七葉蓮250~350川芎30~50黃芪50~100 延胡索30~50 雞矢藤250~350
2.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風濕、類風濕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驟進行1)取葉下花、三七、黑螞蟻、川芎、黃芪、延胡索粉碎成細粉,混勻,滅菌備用;2)將五香血藤、七葉蓮、雞矢藤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第三次1小時,濾過,合并煎液,減壓濃縮至在50℃下相對密度為1.28~1.35的稠膏,與上述細粉混合,干燥,粉碎,混勻,裝入膠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治療風濕、類風濕等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的藥劑五香血藤250~350,葉下花50~100,三七50~100,黑螞蟻50~100,七葉蓮250~350,川芎30~50,黃芪50~100,延胡索30~50,雞矢藤250~350。本發明的藥物臨床使用結果表明,本方中的諸藥合用,達到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消炎鎮痛的良好功效。
文檔編號A61P19/00GK1857409SQ200610010779
公開日2006年11月8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7日
發明者方明義 申請人:方明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