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一次性治療癬類皮膚病的外用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一次性治療足癬、體癬等癬類皮膚病的外用藥及其制備、使用方法。屬于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治療治療足癬體癬等癬類皮膚病的藥物主要以激素類、水楊酸及苯甲酸等活性成分為主,一般用藥療程長(1-2周),并有顯著的副作用或較強的刺激性,且藥物經(jīng)皮吸收效果差,影響深沉殺滅真菌與治療效果。
日本專利公開號CN1414855A,公開了一種治療變應性皮炎的外用制劑,該制劑以乙酰水楊酸作為活性成分。日本專利公開號CN1414856A,也公開了一種以乙酰水楊酸為活性成分用于治療瘙癢癥的外用劑。但它們均不治療癬類皮膚病。
在藥學上已經(jīng)有公開報道,表明乙酰水楊酸粉劑對浸漬糜爛型的足癬癥狀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其使用方法是將粉末直接撒在足癬患處或鞋底。但由于粉末的附著力差,透皮吸收效果差,乙酰水楊酸粉劑治療足癬效果不徹底,并且在實際使用中難于適用水皰、鱗屑及角化過度等足癬或體癬癥狀。
公開號CN1368378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治療腳癬腳氣的散劑藥物,它由原料非那西丁、崗梅根、碳酸氫納、阿司匹林、磺安咪、貝母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公開號CN1623583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治療皮膚癬病的軟膏劑,該膏劑由雙乙酸鈉、阿司匹林按一定重量配比,以尿素作透皮劑制備而成;但該膏劑在保存期間會出現(xiàn)長期穩(wěn)定性問題,乙酰水楊酸會發(fā)生水解。公開號CN1389241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治療腋臭、癬類及肛門外痔的藥品組合物,該組合物中的成份為桉葉油6-10,水楊酸6-10,阿司匹林20-30,薄荷醇1-5,香精0.1-2,咖啡因3-7,非那西丁10-20,余量為滑石粉。
上述應用于癬類皮膚病的研究成果中,強調(diào)了多重組分的協(xié)同作用的重要性,阿司匹林只是多種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并且需要按療程多次使用。
至今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以乙酰水楊酸為獨立活性成分,具有一次性治愈足癬體癬等癬類皮膚病的各種癥狀并能確保產(chǎn)品長期穩(wěn)定性問題的研究成果和方案。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足癬、體癬等癬類皮膚病的外用藥,對足癬、體癬等癬類皮膚病有顯著治療效果,能達到一次性治愈的目的。
本發(fā)明由獨立包裝的乙酰水楊酸粉劑和獨立包裝的膏劑組成。該外用藥的粉劑以乙酰水楊酸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為獨立組分,膏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膏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碳酸鈣30-50%、甘油15-30%、羧甲基纖維素鈉0.5-4.0%、十二醇硫酸鈉1.0-5.0%、苯甲酸鈉0.3-0.5%、去離子水補至100%。
膏劑組分中的碳酸鈣可以由其它鈣鹽、鈉鹽、二氧化硅或水合氧化鋁等具有類似功能的成分替代;甘油可以由山梨糖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具有類似功能的成分替代;羧甲基纖維素鈉可以由羥乙基纖維素、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角叉膠、黃蓍膠、二氧化硅、合成白土等具有類似功能的成分替代;十二醇硫酸鈉可以由N-月桂酰基肌氨酸、N-月桂?;劝彼?、月桂?;腔宜徕c、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等具有類似功能的成分替代。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外用藥的包裝盒,包裝盒中乙酰水楊酸粉劑的裝量與膏劑的裝量重量百分比為0.05∶100-50∶100,優(yōu)選5∶100-30∶100。
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將藥物粉劑部分與膏劑部分混合攪拌均勻,以一定厚度涂抹于患處及周邊,封包12小時。
本發(fā)明粉劑和膏劑的制備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采用本領(lǐng)域常規(guī)通用的制備方法。如可采用以下方法制備1、粉末的生產(chǎn)方法將乙酰水楊酸粉末研磨后,過60-180目篩,選擇氣密性良好的塑料包裝袋,獨立包裝。
2、膏劑的生產(chǎn)方法將甘油、羧甲基纖維素鈉、去離子水混合攪拌制成膠狀物,后加入200目以上的碳酸鈣粉末及十二醇硫酸鈉、苯甲酸鈉,通過捏合機或其它混合攪拌機捏合,經(jīng)過研磨機研磨,真空脫氣,灌裝。包裝材料選用塑料軟管或鋁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但并不限制本發(fā)明。
實施例11)取乙酰水楊酸8克,研磨后過180目篩,選擇氣密性良好的塑料包裝袋按每袋1克包裝。
2)取目數(shù)在200目以上的碳酸鈣46克、甘油20克、羧甲基纖維素鈉1.0克、十二醇硫酸鈉3.5克、苯甲酸鈉0.5克、去離子水29克。先將甘油、羧甲基纖維素鈉、去離子水混合攪拌制成膠狀物,然后加入碳酸鈣、十二醇硫酸鈉、苯甲酸鈉,在混合攪拌機中常溫攪拌后捏合成粗膏體。將粗膏體通過研磨機研磨后,真空脫氣,用塑料軟管灌裝。按上述生產(chǎn)方法制成膏劑部分共100克,按每瓶12克包裝。
3)將一袋乙酰水楊酸粉末與一瓶膏劑組合,放入單一的外包裝,包裝規(guī)格為粉劑1克與膏劑12克。
4)使用時,將膏劑與粉劑進行混合攪拌后涂抹使用,并一次用完。
實施例21)取乙酰水楊酸24克,研磨后過180目篩,選擇氣密性良好的塑料包裝袋按每袋6克包裝。
2)取目數(shù)在200目以上的碳酸鈣37克、甘油30克、羧甲基纖維素鈉3.0克、十二醇硫酸鈉1.5克、苯甲酸鈉0.5克、去離子水28克。將甘油、羧甲基纖維素鈉、去離子水混合攪拌制成膠狀物,然后加入碳酸鈣、十二醇硫酸鈉、苯甲酸鈉,在捏合機中常溫攪拌后捏合成粗膏體,將粗膏體經(jīng)研磨機研磨后,真空脫氣,用塑料軟管灌裝。按上述生產(chǎn)方法制成膏劑部分共100克,按每瓶24克包裝。
3)將上述一袋粉末與一瓶膏劑放入外包裝。包裝規(guī)格為粉劑6克與膏劑24克。
4)使用時,將膏劑與粉劑進行混合攪拌后涂抹使用,并一次用完。
實施例31)取乙酰水楊酸16克,研磨后過180目篩,選擇氣密性良好的塑料包裝袋按每袋2克包裝。
2)取目數(shù)在200目以上的碳酸鈣40克、甘油24克、羧甲基纖維素鈉2.0克、十二醇硫酸鈉2.5克、苯甲酸鈉0.5克、去離子水31克。將甘油、羧甲基纖維素鈉、去離子水混合攪拌制成膠狀物,后加入碳酸鈣、十二醇硫酸鈉、苯甲酸鈉,在捏合機中常溫攪拌后捏合成粗膏體。將粗膏體經(jīng)研磨機研磨后,真空脫氣,灌裝于塑料軟管。按上述生產(chǎn)方法制成膏劑部分共100克,按每瓶12克包裝。
3)將上述一袋粉末與一瓶膏劑放入外包裝,包裝規(guī)格為粉劑2克與膏劑12克。
4)使用時,將膏劑與粉劑進行混合攪拌后涂抹使用,并一次用完。
試驗例1本發(fā)明外用藥對癬類皮膚病的治療效果以本發(fā)明實施例3配制的外用藥為實驗藥物,所得結(jié)果如下表(一)臨床試驗結(jié)果
說明表(一)中臨床用藥的方法是采用12小時封包療法。使用過程中,瘙癢與疼痛感明顯減輕或消失。治愈是指癥狀消失,治愈觀察周期2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一次性治療癬類皮膚病的外用藥,其特征在于該外用藥由獨立包裝的粉劑和獨立包裝的膏劑組成;粉劑以乙酰水楊酸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為獨立組分;膏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碳酸鈣30-50%、甘油15-30%、羧甲基纖維素鈉0.5-4.0%、十二醇硫酸鈉1.0-5.0%、苯甲酸鈉0.3-0.5%、去離子水補至100%。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治療癬類皮膚病的外用藥,其特征在于膏劑的組分中,碳酸鈣可用其它的鈣鹽、鈉鹽、二氧化硅或水合氧化鋁替代;甘油可用山梨糖醇、丙二醇或聚乙二醇替代;羧甲基纖維素鈉可用羥乙基纖維素、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角叉膠、黃蓍膠、二氧化硅或合成白土替代;十二醇硫酸鈉可用N-月桂?;“彼?、N-月桂酰基谷氨酸、月桂?;腔宜徕c或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替代。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治療癬類皮膚病的外用藥的包裝盒,其特征在于乙酰水楊酸粉劑的裝量與膏劑的裝量重量比范圍為0.05∶100--50∶100,優(yōu)選5∶100-30∶10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一次性治療癬類皮膚病的外用藥,該外用藥由獨立包裝的粉劑和獨立包裝的膏劑組成;粉劑以乙酰水楊酸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為獨立組分;膏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碳酸鈣30-50%、甘油15-30%、羧甲基纖維素鈉0.5-4.0%、十二醇硫酸鈉1.0-5.0%、苯甲酸鈉0.3-0.5%、去離子水補至100%。
文檔編號A61K33/06GK101069689SQ20061001365
公開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5月12日
發(fā)明者李進憲 申請人:李進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