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刺五加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尤其是能對心、腦血管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的刺五加茶。本發明刺五加茶屬于保健食品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的茶葉由茶樹嫩葉加工制成,具有止渴、消食、除痰、利尿、明目等多種功能和作用,是一種公知的保健飲品。但對心、腦血管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的茶制品卻不多。刺五加又名五加參、屬五加科植物,產于東北山區,是東北地區的特有的一種名貴中草藥,以刺五加為主要成份的刺五加針劑及片劑已成功有效的應用于心、腦血管病的臨床醫學上,對腦力勞動所引起的神經衰弱也具有特殊療效。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茶葉對心、腦保健作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刺五加茶,該茶葉不僅具備一般茶葉的性能,長期飲用對心、腦血管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原料及配方是主要原料為刺五加葉和嫩芽,刺五加葉和嫩芽味微苦,單獨作為茶葉飲用不適合我國人民口味,為了調整口味,同時加強茶制品的藥理作用,配以甘草、大麥。其比例為刺五加葉和嫩芽65~90%;甘草4~15%;大麥6~20%。甘草味甘甜,有生津止渴、祛痰鎮咳作用,大麥味甘平,有平胃消渴、下氣消積的作用,用大麥制成的大麥茶是韓國人民的傳統茶品,這3種原料組配在一起,既能克服刺五加葉的苦味,又擴大和加強了刺五加茶的保健作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刺五加茶沖泡后茶水顏色呈淡綠淺黃色,與綠茶茶水相仿,從顏色上符合傳統茶水顏色。茶味接近普通茶葉味道,并且有大麥茶的特殊麥香,茶水口感良好。尤其是原料所含的藥理成分得到了互補和加強,較之單一的原料對飲用者的保健作用有所增強。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刺五加茶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是刺五加茶加工工藝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刺五加茶加工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具體操作方法是采摘回來的刺五加鮮葉和嫩芽用自來水沖洗瀝干,天氣好時采用自然干燥,將洗后的刺五加鮮葉或嫩芽攤曬在網床上,攤曬厚度以葉片蓋滿網床即可,不可太厚,一個太陽即可曬干。曬好的干品呈自然綠色。天氣不好時采用機械干燥,熱風溫度控制在70~80℃,機內刺五加葉的溫度在35~45℃,2~3小時后鮮葉含水率即干燥到5%以下,已經達到長期安全貯存要求。干葉采用專用粉碎機粉碎,干葉被粉碎機打擊一次即篩選,上層篩片孔徑為4×4mm,下層篩片為1×1mm,上層篩片的篩上物是選出來的大塊碎葉或葉脈和葉柄,需要再重新粉碎;下層篩片則篩除細碎的粉末;兩層篩子之間的篩理物為獲選茶葉。鮮甘草也同樣制取。
大麥的加工,選用成熟飽滿的優質大麥,用帶有比重和風選的種子清糧機對大麥進行精選,洗凈瀝干后用滾筒式炒鍋炒制,炒制到大麥呈焦黃色并且散發出一種大麥特有麥香時為好。3種原料按配方比例采用電腦自動定量包裝機進行包裝成為袋泡茶成品。
刺五加茶的包裝采用兩層袋式包裝,內袋選用食品專用白色濾紙袋,外包裝為聚酯真空鍍鋁袋,每袋標準體積為3.3cm3,誤差在±0.02cm3/袋。按重量計每袋重2g,誤差在±0.1g/袋。
權利要求
1.一種刺五加茶,其特征是由刺五加鮮葉及嫩芽干制后配以甘草、大麥制成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刺五加鮮葉及嫩芽是干燥到含水分不高于4%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麥是經過炒制的。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刺五加茶,其配方比例為刺五加葉及嫩芽的干制品65~90%、甘草4~15%、炒制大麥6~2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刺五加茶,其主要原料為刺五加鮮葉及嫩芽、甘草、大麥3種。刺五加鮮葉及嫩芽和甘草的干制品經過粉碎篩選,大麥經過炒制,按配方比例制成刺五加茶,用電腦自動定量包裝機包裝成袋泡茶形式為成品。長期飲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對腦力勞動引起的神經衰弱有特殊療效。
文檔編號A61K36/8998GK101073363SQ20061008166
公開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18日
發明者劉兆丹 申請人:劉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