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醫用取釘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醫用取釘鉗,屬于醫療器械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臨床中經常遇到螺釘因生銹固定于體內,或螺絲刀不配套,螺釘尾部切槽損壞等原因造成螺釘拆卸困難,只能用手鉗夾持螺釘尾部將其擰出,但由于螺釘尾部與固定平面貼的很緊,普通平口鉗夾持時為兩點接觸,夾緊力及定位不好,工作效果不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可靠、具有V型夾持唇口的新型醫用取釘鉗。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新型醫用取釘鉗,由鉗體、V型唇口、縱向細齒組成。其中,V型唇口設置于鉗口外端的中心部位,縱向細齒設置于V型唇口的兩個夾持斜面上。
所述的鉗體結構與普通手鉗相仿,但轉軸距離鉗口的位置更近,在杠桿中力臂加長,使鉗口獲得更大的夾緊力,鉗體頭部呈楔形,便于在較小視野中觀察操作。
所述的V型唇口是設置于鉗口外端面的便于牢固夾持螺釘尾部的結構,V型唇口的斜面角度為45度,最邊緣部位有向外突出的刃口,在兩個夾持斜面上設置有縱向細齒,與旋轉方向垂直,以增加夾持力及扭轉阻力。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用帶有縱向細齒的V型唇口的突出邊緣夾持住螺釘尾部,用力旋轉,因螺釘頭部被向外突出的刃口嵌入,所以旋轉時,螺釘頭部不易脫出,V型斜面的縱向細齒如銼刀般嵌入螺釘桿的金屬表面,具有較大的夾緊力和旋轉阻力,使螺釘易于擰出,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方便實用等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鉗口部位立體圖。
其中1、鉗體,2、V型唇口,3、縱向細齒。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結構如附圖所示,由鉗體1、V型唇口2、縱向細齒3組成,其中,V型唇口2設置于鉗口外端的中心部位,縱向細齒3設置于V型唇口2的兩個夾持斜面上,使用時,用帶有縱向細齒的V型唇口的突出邊緣夾持住螺釘尾部,用力旋轉,因螺釘頭部被向外突出的刃口嵌入,所以旋轉時,螺釘頭部不易脫出,V型斜面的縱向細齒如銼刀般嵌入螺釘桿的金屬表面,具有較大的夾緊力和旋轉阻力,使螺釘易于擰出,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方便實用等優點。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醫用取釘鉗,其特征在于,由鉗體、V型唇口、縱向細齒組成,其中,V型唇口設置于鉗口外端的中心部位,縱向細齒設置于V型唇口的兩個夾持斜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醫用取釘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鉗體結構與普通手鉗相仿,但轉軸距離鉗口的位置更近,在杠桿中力臂加長,使鉗口獲得更大的夾緊力,鉗體頭部呈楔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醫用取釘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型唇口是設置于鉗口外端面的便于牢固夾持螺釘尾部的結構,V型唇口的斜面角度為45度,最邊緣部位有向外突出的刃口,在兩個夾持斜面上設置有縱向細齒,與旋轉方向垂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醫用取釘鉗,屬于醫療器械制造技術領域。由鉗體、V型唇口、縱向細齒組成。其中,V型唇口設置于鉗口外端的中心部位,縱向細齒設置于V型唇口的兩個夾持斜面上。使用時,用帶有縱向細齒的V型唇口的突出邊緣夾持住螺釘尾部,用力旋轉,因螺釘頭部被向外突出的刃口嵌入,所以旋轉時,螺釘頭部不易脫出,V型斜面的縱向細齒如銼刀般嵌入螺釘桿的金屬表面,具有較大的夾緊力和旋轉阻力,使螺釘易于擰出,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方便實用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B17/92GK2928024SQ200620087059
公開日2007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21日
發明者崔新成, 焦文平, 張文英, 張玉芹 申請人:崔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