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鼻胃吸引管、空腸營養管復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更具體地說它是一種鼻胃吸引管、
空腸營養管復合裝置,它用于臨床醫療中進行經鼻胃腸減rt;:、同時需要
經空腸腸內營養的患者。
背景技術:
胃腸道切除手術、重癥胰腺炎、各種中大型手術后,患者需要同時 經行胃腸道減壓和經空腸給予腸內營養支持,以促進患者早期康復,并 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而目前臨床上還缺乏能同時滿足胃腸減壓和空 腸營養的手段。
以往常用的胃腸減壓裝置為經鼻放置胃管,不能解決患者的空腸營 養問題。給予空腸營養的方式包括經鼻放置空腸營養管、空腸穿刺造痿 等。前者不能同時進行胃腸減壓,往往需要同時放置胃管和空腸營養管,
給病人增加痛苦;后者不僅具有前者的缺點,還需要穿刺空腸,增加患
者的創傷和腸瘺發生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背景技術的不足之處,而設計 一種鼻胃吸引管、空腸營養管復合裝置。它可同時滿足空腸營養和胃腸 減壓的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的胃吸引管、空腸營養 管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軟管,軟管內的二個腔分別是鼻胃吸引管
2和空腸營養管3,所述空腸營養管3長于鼻胃吸引管2,空腸營養管3的 末端為螺旋形管9,鼻胃吸引管2的末端位置上有側孔5,空腸營養管3 上的螺旋形管9上有側孔6,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的頂端有鼻 胃管塞8和腸管塞7,所述空腸營養管內有導絲4。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的前端有固
定座l,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均固定在固定座1上。
本實用新型鼻胃吸引管、空腸營養管復合裝置具有如下優點可根 據胃腸道手術、胰腺手術、肝膽手術、燒傷、應激等各種疾病需要同時 進行胃腸減壓與空腸營養的共同特點,設計一種操作簡便、對患者無創、 同時進行胃腸減壓和給予空腸營養的裝置。本裝置將大大簡便操作者的 工作量,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水平,減輕患者的痛苦。
圖1為本實用新型鼻胃吸引管、空腸營養管復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鼻胃吸引管、空腸營養管復合裝 置的實施情況,但它們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同時通過說明本 實用新型的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參閱附圖可知本實用新型胃吸引管、空腸營養管復合裝置,其特 征在于它包括軟管,軟管內的二個腔分別是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
3,兩管互不相通。空腸營養管3長于鼻胃吸引管2,空腸營養管3的末端 為螺旋形管9 (螺旋形管有利于空腸營養管的導入),鼻胃吸引管2的 末端位置上有側孔5,空腸營養管3上的螺旋形管9上有側孔6,鼻胃吸 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的頂端有鼻胃管塞8和腸管塞7,所述空腸營養 管內有導絲4 (導絲有導向作用),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的前端 有固定座1,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均固定在固定座1上。
權利要求1、鼻胃吸引管、空腸營養管復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軟管,軟管內的二個腔分別是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所述空腸營養管(3)長于鼻胃吸引管(2),空腸營養管(3)的末端為螺旋形管(9),鼻胃吸引管(2)的末端位置上有側孔(5),空腸營養管(3)上的螺旋形管(9)上有側孔(6),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的頂端有鼻胃管塞(8)和腸管塞(7),所述空腸營養管內有導絲(4)。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鼻胃吸引管、空腸營養管復合裝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的前端有固定座(1),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均同定在固定座(1)匕
專利摘要鼻胃吸引管、空腸營養管復合裝置,它包括軟管,軟管內的二個腔分別是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所述空腸營養管(3)長于鼻胃吸引管(2),空腸營養管(3)的末端為螺旋形管(9),鼻胃吸引管(2)的末端位置上有側孔(5),空腸營養管(3)上的螺旋形管(9)上有側孔(6),鼻胃吸引管(2)和空腸營養管(3)的頂端有鼻胃管塞(8)和腸管塞(7),所述空腸營養管內有導絲(4)。它克服了目前臨床上還缺乏能同時滿足胃腸減壓和空腸營養的手段的不足。本裝置可大大簡便操作者的工作量,提高了對患者的治療水平,減輕患者的痛苦。
文檔編號A61M1/00GK201001908SQ20062017270
公開日2008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28日
發明者陳立波 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