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拆換鼻鏡燈的鼻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一種可拆換鼻鏡燈的鼻鉗。
背景技術:
鼻鉗是一種通過內置燈膽照明可以窺視診斷鼻腔的醫療器具。傳統的鼻鉗一般由左鉗柄2與右鉗柄7利用轉軸鉸接而成,在左鉗柄2的頭部有左鼻鏡頭3,在右鉗柄7的頭部有右鼻鏡頭1。這種鼻鉗每使用完一次即需要消毒、清潔鼻鏡頭,因而比較麻煩,有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可拆換鼻鏡燈的鼻鉗,以提高安全性能與健康衛生水平,降低使用成本。
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在左鉗柄與右鉗柄的中部利用轉軸相互鉸接,在左鉗柄的頭部有左鼻鏡頭,在右鉗柄的頭部有右鼻鏡頭,在左鉗柄或右鉗柄的根部設置電池盒,在電池盒與設置于鉗柄頭部的發光體間有導線,在鉗柄上設置用于控制導線的通斷狀態的開關;其特征是在鉗柄的頭部設置定位插孔,在定位插孔內有彈簧卡圈,在鼻鏡頭的根部設置插頭,在插頭上設置與彈簧卡圈配合定位的限位凹槽;或者,在定位插孔內有限位凹槽,在插頭上設置與限位凹槽配合定位的彈簧卡圈。
在左鉗柄的頭部設置發光體,在發光體的外面有透明罩殼;所述發光體為LED燈;在右鉗柄上有接觸凸點,在左鉗柄上對應于接觸凸點的部位設置開關片及接觸片;LED燈的一個腳利用導線直接與設置于電池盒的一個電極上的導電片連接,另一個腳利用導線與接觸片連接;開關片與接觸片在受到接觸凸點的按壓后,可以相互接觸;在開關片與電池盒的另一個電極上的導電片之間利用導線相互連接。
在右鉗柄的頭部設置發光體,在發光體的外面有透明罩殼;所述發光體為LED燈,在左鉗柄上有接觸凸點,在右鉗柄上對應于接觸凸點的部位設置開關片及接觸片;LED燈的一個腳利用導線直接與設置于電池盒的一個電極上的導電片連接,另一個腳利用導線與接觸片連接;開關片與接觸片在受到接觸凸點的按壓后,可以相互接觸;在開關片與電池盒的另一個電極上的導電片之間利用導線相互連接。
在電池盒內有電池,電池的正極與裝在電池盒內的正極片接觸,電池的負極與裝在電池盒內的負極片接觸;在正極片與負極片上分別連接導電片。
本發明的優點是在鉗柄的頭部設置了可以拆卸的一次性使用的透明鼻鏡頭,免除了每使用完一次即需要消毒、清潔的問題,且避免了因消毒不徹底而造成交叉感染的隱患,產品滿足了人們對安全、健康的追求;與傳統鼻鉗相比更安全、更環保、更節約使用成本。
在鉗體前端內置高亮LED燈膽,在傳統鼻鉗的基礎上增加了對鼻腔的燈光照明功能,利用光線的穿透功能,將內置的燈光透過透明的鉗頭引入鼻腔,方便醫生診斷觀察;改變了傳統鼻鉗,沒有燈光照明,需要附加外部光源配合的不方便操作的行為。
與傳統一次性塑膠鼻鉗相比,制作更精良,工藝更考究,檔次更高;更主要的是,在滿足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一次性使用、拋棄的物料更少,僅僅是與患者接觸的鉗頭部分,而不像傳統一次性塑膠鼻鉗一樣整個產品拋棄,響應了當今世界對環保、節能的追求,節約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圖1為本發明的外形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3為鼻鏡頭與鉗柄的連接狀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中的1為右鼻鏡頭,2為左鉗柄,3為左鼻鏡頭,4為上轉軸,5為下轉軸,6為反光紙,7為右鉗柄。
如圖1所示,在左鉗柄2與右鉗柄7的中部利用轉軸相互鉸接,在左鉗柄2的頭部有左鼻鏡頭3,在右鉗柄7的頭部有右鼻鏡頭1,在左鉗柄2或右鉗柄7的根部設置電池盒13,在電池盒13與設置于鉗柄頭部的發光體間有導線17,在鉗柄上設置用于控制導線17的通斷狀態的開關;在鉗柄的頭部設置定位插孔20,在定位插孔20內有彈簧卡圈19,在鼻鏡頭的根部設置插頭,在插頭上設置與彈簧卡圈19配合定位的限位凹槽21;或者,在定位插孔20內有限位凹槽21,在插頭上設置與限位凹槽21配合定位的彈簧卡圈19。
燈光照明部分結構如圖2所示,圖示去掉了左鉗柄蓋2在左鉗柄2的頭部設置發光體,在發光體的外面有透明罩殼6;所述發光體為LED燈9;在右鉗柄7上有接觸凸點10,在左鉗柄2上對應于接觸凸點10的部位設置開關片11及接觸片18;也可以在左鉗柄2上有接觸凸點10,在右鉗柄7上對應于接觸凸點10的部位設置開關片11及接觸片18;LED燈9的一個腳利用導線17直接與設置于電池盒13的一個電極上的導電片16連接,另一個腳利用導線17與接觸片18連接;開關片11與接觸片18在受到接觸凸點10的按壓后,可以相互接觸;在開關片11與電池盒13的另一個電極上的導電片16之間利用導線17相互連接。接觸凸點10與開關片11及接觸片18形成用于控制導線17的通斷狀態的開關。
當捏緊左鉗柄2與右鉗柄7的尾部,使左鉗柄2與右鉗柄7的尾部往內收時,接觸凸點10會壓住開關片11,使接觸片18與開關片11電連接,線路導通,電池8通過導線17對LED燈9供電,使LED燈9發光,該光線通過透明罩殼6投射到鼻鏡頭上,再投射到鼻腔內,幫助醫生觀察與治療;松開左鉗柄2與右鉗柄7的尾部時,接觸凸點10離開開關片11,使開關片11與接觸片18相互分離,線路斷開,LED燈9滅。
在電池盒13內有電池8,電池8的正極與裝在電池盒13內的正極片12接觸,電池8的負極與裝在電池盒13內的負極片14接觸;在正極片12與負極片14上分別連接導電片16。電源由3個鈕扣電池8提供,電池裝在左鉗柄2上的電池盒13內,電池組兩極分別與裝在電池盒里的電池正極片12、負極片14接觸,摳開電池門12即可更換電池。
如圖3及圖4所示,本發明采用可拆卸的結構,每使用完一次,便可以更換一付新的鼻鏡頭再使用。鼻鏡頭1插入鉗柄7的定位插孔20內,鼻鏡頭1上有一限位凹槽21,插到位時,會卡入到嵌在鉗柄上的彈簧卡圈19內,拆換鼻鏡頭只需輕輕一拉即可退出。
本發明在設計時考慮了人體工學相關要求,通體采用塑膠材料,重量輕巧、成本低廉。產品采用內置式開關,在使用本產品時捏動鉗柄,即可觸發開關,控制LED燈膽發亮,松開鉗柄,即可關閉LED燈,使用極為方便。電池盒設置在鉗柄上,用鉸鏈軸連接,更換電池時旋動電池盒即可退出電池,操作方便。
權利要求
1.可拆換鼻鏡燈的鼻鉗,包括左鉗柄(2)與右鉗柄(7),在左鉗柄(2)與右鉗柄(7)的中部利用轉軸相互鉸接,在左鉗柄(2)的頭部有左鼻鏡頭(3),在右鉗柄(7)的頭部有右鼻鏡頭(1),在左鉗柄(2)或右鉗柄(7)的根部設置電池盒(13),在電池盒(13)與設置于鉗柄頭部的發光體間有導線(17),在鉗柄上設置用于控制導線(17)的通斷狀態的開關;其特征是在鉗柄的頭部設置定位插孔(20),在定位插孔(20)內有彈簧卡圈(19),在鼻鏡頭的根部設置插頭,在插頭上設置與彈簧卡圈(19)配合定位的限位凹槽(21);或者,在定位插孔(20)內有限位凹槽(21),在插頭上設置與限位凹槽(21)配合定位的彈簧卡圈(19)。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可拆換鼻鏡燈的鼻鉗,其特征是在左鉗柄(2)的頭部設置發光體,在發光體的外面有透明罩殼(6);所述發光體為LED燈(9);在右鉗柄(7)上有接觸凸點(10),在左鉗柄(2)上對應于接觸凸點(10)的部位設置開關片(11)及接觸片(18);LED燈(9)的一個腳利用導線(17)直接與設置于電池盒(13)的一個電極上的導電片(16)連接,另一個腳利用導線(17)與接觸片(18)連接;開關片(11)與接觸片(18)在受到接觸凸點(10)的按壓后,可以相互接觸;在開關片(11)與電池盒(13)的另一個電極上的導電片(16)之間利用導線(17)相互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可拆換鼻鏡燈的鼻鉗,其特征是在右鉗柄(7)的頭部設置發光體,在發光體的外面有透明罩殼(6);所述發光體為LED燈(9),在左鉗柄(2)上有接觸凸點(10),在右鉗柄(7)上對應于接觸凸點(10)的部位設置開關片(11)及接觸片(18);LED燈(9)的一個腳利用導線(17)直接與設置于電池盒(13)的一個電極上的導電片(16)連接,另一個腳利用導線(17)與接觸片(18)連接;開關片(11)與接觸片(18)在受到接觸凸點(10)的按壓后,可以相互接觸;在開關片(11)與電池盒(13)的另一個電極上的導電片(16)之間利用導線(17)相互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可拆換鼻鏡燈的鼻鉗,其特征是在電池盒(13)內有電池(8),電池(8)的正極與裝在電池盒(13)內的正極片(12)接觸,電池(8)的負極與裝在電池盒(13)內的負極片(14)接觸;在正極片(12)與負極片(14)上分別連接導電片(16)。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一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一種可拆換鼻鏡燈的鼻鉗。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在左鉗柄與右鉗柄的中部利用轉軸相互鉸接,在左鉗柄的頭部有左鼻鏡頭,在右鉗柄的頭部有右鼻鏡頭,在左鉗柄或右鉗柄的根部設置電池盒,在電池盒與設置于鉗柄頭部的發光體間有導線,在鉗柄上設置用于控制導線的通斷狀態的開關;其特征是在鉗柄的頭部設置定位插孔,在定位插孔內有彈簧卡圈,在鼻鏡頭的根部設置插頭,在插頭上設置與彈簧卡圈配合定位的限位凹槽;或者,在定位插孔內有限位凹槽,在插頭上設置與限位凹槽配合定位的彈簧卡圈。本發明可以提高安全性能與健康衛生水平,降低使用成本。
文檔編號A61B1/06GK101091648SQ20071002411
公開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17日
發明者陳勁 申請人:陳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