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鉗形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鉗形針。
技術背景目前,治療軟組織損傷常用的醫療器械為小針刀。其治療效果雖然較為顯 著,但因針刀刀口寬大、鋒利,對體內血管、神經損傷較大。且治療過程中患者疼痛較為劇烈,難以接受;若操作不當,極易引起嚴重的醫療事故;同時因 針刀刃口短,僅為單柄,切割分離體內病變組織時無法達到一定的分離力度和 時間;難以分離一些硬度較大,彈性較差的組織,如瘢痕和骨性組織等。常用 小針刀的這些不足限制了針刀技術的廣泛應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生產成 本低、易于加工、操作方面、安全可靠的鉗形針。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鉗形針包括鉗形針頭、 上針柄和下針柄,上針柄和下針柄的前端都設置有針頭,上針柄和下針柄通過 鉸鏈連接在一起。上針柄和下針柄的中后部內側設置有復位彈簧;上針柄的后部內側設置有 限位片,下針柄的后端設置有手指環。本實用新型的鉗形針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一、鉗形針針頭光滑,進入體內后對病變組織僅做鈍性分離,不易損傷血 管和神經。二、 其撐開分離力度大,尤其適用于松解彈性較差粘連、疤痕、攣縮病變 組織和骨性組織等。三、 其撐開分離的角度及大小可以通過限位片控制,保證了治療的安全性。
四、 對病變組織的撐開分離能維持必要的時間,進而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五、 手術操作簡便快捷,技術易掌握,切口小,術后不用縫合,經加壓包 扎即可。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為鉗形針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鉗形針頭,2、鉸鏈,3、上針柄,4、復位彈簧,5、限位片,6、 下針柄,7、手指環。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 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的鉗形針,其結構包括鉗形針頭l、上針柄3和下針柄6,上針 柄3和下針柄6的前端都設置有鉗形針頭1,上針柄3和下針柄6通過鉸鏈2連,接在一起。上鉗針柄3和下針柄6的中后部內側設置有復位彈簧4;上針柄3的后部內 側設置有限位片5,下針柄6的后端設置有手指環7。本實用新型鉗形針適用于兩個相鄰組織平面分離的治療或體內囊狀病灶的 切開;特別適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之粘連、疤痕、攣縮和內外壓力失衡出現的 筋膜增厚、滑囊閉鎖,增生變形骨關節和骨質增生閉合性松解術中肌纖維縱行 的切開、分離。對神經卡壓類、骨性管道狹窄類疾病的治療等更為適用。本實用新型鉗形針加工制作簡便,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1、鉗形針,其特征在于包括鉗形針頭,上針柄和下針柄,上針柄和下針柄的前端都設置有針頭,上針柄和下針柄通過鉸鏈連接在一起。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鉗形針,其特征在于上針柄和下針柄的中后部內 側設置有復位彈簧。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鉗形針,其特征在于上針柄的后部內側設置有限 位片,下針柄的后端設置有手指環。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鉗形針,屬于醫療器械,其結構包括鉗形針頭、上針柄和下針柄,上針柄和下針柄的前端都設置有針頭,上針柄和下針柄通過鉸鏈連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的鉗形針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易于加工、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點。
文檔編號A61B17/00GK201029894SQ200720020998
公開日2008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8日
發明者于心存, 于松鉞, 于永梅, 韓翔宇 申請人:于心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