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冷手熱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暖手和冷手的裝置,使用直流電池,體積小,易于攜 帶和使用。
背景技術:
目前,用于暖手的暖手寶,體積大,需交流充電,不易攜帶,并且只能暖手 而不能用于冷手。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目前暖手寶的體積大,需交流電充電,不易攜帶,并且只能暖手而 不能用于冷手的弱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冷手熱手裝置,不僅能暖手而且能冷 手,體積小,便手攜帶,使用直流電池就能達到既能制冷又能制熱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散熱器的側表面上,貼 有根據珀耳帖原理制作的半導體器件:致冷片,或者用散熱用的水箱代替散熱器, 將致冷片貼在水箱的表面上,即用水箱的水冷方式替代散熱器的氣式散熱方式, 在致冷片上安裝有導熱保護層。散熱器的下面開放,自由地與環境接觸,以便散 熱器與空氣交換熱量,在散熱器的下面,還可裝一個風扇,以便散熱器更快地與 空氣交換熱量。電池正極與了限流電阻串接后接到雙刀雙擲開關的一個刀樁上, 另一個開關的刀樁接電池的負極。將致冷片的兩端與雙刀雙擲開關的另外四個樁 相接。當開關的雙刀擲向上端時,致冷片正向接電,冷手熱手裝置外面發熱,將 其握在手中,可當暖手之用。當開關的雙刀擲向下端時,致冷片反向接電,冷手 熱手裝置外面發冷,可當冷手之用。當開關的雙刀懸空時,致冷片斷電,冷手熱 手裝置不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冷手熱手裝置既可用于暖手又可用于冷手,且體 積小用直流電池,易于攜帶且使用方便安全。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圖2是冷手熱手裝置的第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冷手熱手裝置的第下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冷手熱手裝置的第三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l.導熱保護層,2.致冷片,3.散熱器,4.電池,5.風扇,6.水箱。
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中,電池(4)的正極與限流電阻R串聯后、與雙刀雙擲開關K的一 個刀樁A2相接,另一個刀樁A1與電池(4)的負極相接。致冷片(2)是根據 珀耳貼原理制作的半導體熱電器件,它的二端分別與雙刀雙擲開關K的Bl, B2 樁相接。當開關的雙刀擲向B1, B2時,有電流從B2通進半導體致冷片(2)流 向B1,該致冷片(2)的外面發熱,握在手中可當暖手之用。由于B1與C2相 接,B2與C1相接,當開關的雙刀擲向C1, C2時,有電流從B1通過致冷片(2) 流向B2,該致冷片(2)的外面發冷,握在手中可當冷手之用。當開關的雙刀 懸空時,沒有電流流過致冷片(2),冷手熱手裝置不工作。
在圖2所示實施例中,散熱器(3)上貼有致冷片(2),其上覆蓋有導熱保
護層(1)。電池(4)固定在導熱保護層(1)上,它的正負極通過電線分別與雙 刀雙擲開關的二個刀樁相接。
在圖3所示實施例中,散熱器(3)上貼有致冷片(2),其上覆蓋有導熱保 護層(1)。電池(4)固定在導熱保護層(1)上,它的正負極通過電線分別與雙 刀雙擲開關的二個刀樁相接。在散熱器(3)下安裝一個風扇(5),以便更快散執。<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在圖4所示實施例中,水箱(6)中空,其中可貯冷卻水,其上貼有致冷片 (2),致冷片(2)上覆蓋有導熱保護層(1)。電池(4)固定在導熱保護層(1) 上,它的正負極通過電線分別與雙刀雙擲開關的二個刀樁相接。
權利要求1. 一種冷手熱手裝置,開關、電池通過導線與半導體制冷器連接,其特征是電池正極與一限流電阻串接后接到雙刀雙擲開關的一個刀樁上,另一個開關的刀樁接電池的負極,致冷片(2)貼于散熱器(3)上,其兩端與雙刀雙擲開關的另外四個樁相接,在致冷片(2)上安裝有導熱保護層(1),可用水箱(6)代替散熱器(3),在水箱(6)的表面上貼上致冷片(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冷手熱手裝置,涉及一種能暖手和冷手的裝置,使用直流電池就能達到既能制冷又能制熱的效果,體積小,易于攜帶和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散熱器(3)上,貼有制冷片(2)。電池正極與一限流電阻串接后接到雙刀雙擲開關的一個刀樁上,另一個開關的刀樁接電池的負極。致冷片(2)的兩端與雙刀雙擲開關的另外四個樁相接。制冷片(2)正向接電,冷手熱手裝置外表發熱。當開關的雙刀擲向下端時,半導體制冷器反向接電,冷手熱手裝置外表面發冷。
文檔編號A61F7/00GK201076546SQ200720071019
公開日2008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3日
發明者勇 金 申請人:勇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