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踝足康復牽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
技術背景目前,各種疾病導致踝足關節攣縮、內翻、外翻、跖屈畸形的康復治療手 段,主要采取徒手牽拉、起立平臺站立訓練、足踝矯形器等。目前各治療手段 都存在以下不足之處徒手牽拉是康復治療師最常用的康復訓練技術,由于每次康復治療整體時間約40min,在足踝訓練時間相對極為有限,由于關節攣縮或肌張力異常增高, 徒手訓練費力、力度不均、持續時間短且強度不易控制,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電動起立床訓練或站立架訓練,也是康復訓練常用治療手段之一,對踝足 關節作用主要靠被動站立后,足下放置一斜板,利用自身體重對患側踝足關節 施加壓力,來達到改善踝足關節攣縮和抑制跖屈肌張力的異常增高,病人如不 能配合,常因躲避疼痛不會將重力移到患側,自身重力牽引也難以順利完成, 再如長期臥床、存在體位性低血壓、植物狀態或有其他需要康復治療而不能到 治療室訓練的患者,得不到及時的康復治療。足踝矯形器也是較為常用的康復重要手段之一,配帶后能夠改善肌力下降 導致的足下垂、內翻、外翻、抑制跖曲肌張力增高所致跖屈內翻,代償部分踝 背屈、抑制異常運動模式,來改善步態。如遇踝關節已經嚴重攣縮畸形或肌張 力達3級以上時,穿戴足踝矯形器也很困難。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踝足康 復牽引器,能夠解決上述三種現有康復手段存在的不足之處,既不需徒手治療, 也又能解決現有的牽引器械治療時存在各種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提出了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包括
足托板l、下肢固定板2,該足托板1與小腿固定板2活動連接,在足托板 1上設有足固定帶10,在小腿固定板2上設有膝關節固定帶8;牽引裝置6的兩端分別連接該足托板1和下肢固定板2的遠端,且該牽引 裝置6可調節長度。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該牽引裝置6的兩端設有鉤鏈5,該足托板1和 下肢固定板2的遠端分別設有吊環4,該鉤鏈5分別固定在上述的吊環4上。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該牽引裝置6上帶有刻度。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小腿固定板2靠近足托板1的一端設有踝關節 固定帶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足托板l上設有角度測量器ll。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足托板1與小腿固定板2采用合頁3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小腿固定板2靠近足托板1的一端設有踝關節 固定帶9。本實用新型的提出了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現有的牽引康復中,如果采用 人力則需要專業康復治療師,且質量無法保證;采用康復儀器,現有的康復儀 器又存在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采用活動連接的足托 板1與小腿固定板2,并在足托板1與小腿固定板2上分別設置固定帶。在使用 時,將腳部與腿部分別用固定帶固定在足托板1和小腿固定板2上,即可進行 牽引恢復訓練。本實用新型減輕了康復治療師徒手牽拉費力、持續時間短、無 法量化等問題;同時為家庭康復提供了操作簡單、易于掌握、療效確切的便利 訓練器材,彌補了由于各種原因不能或不便到康復醫療機構進行治療的問題, 減輕了家庭康復護理人員的負擔。本實用新型適用于腦部疾病、腦損傷、脊髓 損傷、踝足部骨折、踝足部燒傷等疾病引起的踝足關節攣縮并發癥的預防、訓 練和治療問題。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對于 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從對本發明的詳細說明中,本發明的所述和其 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顯而易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說明1:足托板2:下肢固定板3:合頁4:吊環5:鉤鏈6:牽引裝置7:刻度8:膝關節固定帶 9:踝關節固定帶 10:足固定帶 11:角度測量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如圖1所示,足托板l、下肢固定板2,該足托板l 與小腿固定板2活動連接,較為簡便的是采用合頁3連接。在足托板1上設有 足固定帶10,在小腿固定板2上設有膝關節固定帶8;小腿固定板2靠近足托 板1的一端位于踝關節處設有踝關節固定帶9;牽引裝置6的兩端分別連接該足 托板1和下肢固定板2的遠端,且該牽引裝置6可調節長度。該牽引裝置6的 兩端設有鉤鏈5,該足托板1和下肢固定板2的遠端分別設有吊環4,該鉤鏈5 分別固定在上述的吊環4上。該牽引裝置6上帶有刻度7,足托板1上設有角度 測量器ll,以便于量化牽引距離和角度。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他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 的情況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 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包括足托板(1)、下肢固定板(2),該足托板(1)與小腿固定板(2)活動連接,在足托板(1)上設有足固定帶(10),在小腿固定板(2)上設有膝關節固定帶(8);牽引裝置(6)的兩端分別連接該足托板(1)和下肢固定板(2)的遠端,且該牽引裝置(6)可調節長度。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其特征在于,該牽引裝置 (6)的兩端設有鉤鏈(5),該足托板(1)和下肢固定板(2)的遠端分別設有吊環(4),該鉤鏈(5)分別固定在上述的吊環(4)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其特征在于,該牽引裝置 (6)上帶有刻度(7)。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其特征在于,小腿固定板 (2)靠近足托板(1)的一端設有踝關節固定帶(9)。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其特征在于,足托板(1) 上設有角度測量器(11)。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其特征在于,足托板(1) 與小腿固定板(2)采用合頁(3)連接。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其特征在于,小腿固定板 (2)靠近足托板(1)的一端設有踝關節固定帶(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提出了一種踝足康復牽引器,采用活動連接的足托板1與小腿固定板2,并在足托板1與小腿固定板2上分別設置固定帶。在使用時,將腳部與腿部分別用固定帶固定在足托板1和小腿固定板2上,即可進行牽引恢復訓練。本實用新型減輕了康復治療師徒手牽拉費力、持續時間短、無法量化等問題;同時為家庭康復提供了操作簡單、易于掌握、療效確切的便利訓練器材,彌補了由于各種原因不能或不便到康復醫療機構進行治療的問題,減輕了家庭康復護理人員的負擔。本實用新型適用于腦部疾病、腦損傷、脊髓損傷、踝足部骨折、踝足部燒傷等疾病引起的踝足關節攣縮并發癥的預防、訓練和治療問題。
文檔編號A61F5/042GK201052200SQ200720101978
公開日2008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18日
發明者王中立 申請人:王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