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純氧艙的洗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醫療保健的氧艙設備,特別是一種純氧艙的洗艙裝置。
技術背景具有顯著療效的純氧艙(亦稱氧氣加壓醫用氧艙),是將患者置身于一個充有高 氧濃度而又高氣壓的密閉環境中,患者通過呼吸這種高氧濃度的氣體來達到祛病的目 的。因此,患者呼吸氣體的氧濃度高低是決定該氧艙療效的關鍵因素。 一般地,為提 高治療時的氧濃度,通常采取先提高艙內起始氧濃度的辦法。因為氧艙在未投入工作之前艙內氮氣占了79%,為了提高此時的氧濃度,達到高氧分壓的環境,臨床上一般 是采取在正式加壓治療之前,先通過向艙內輸入氧氣來置換原有空氣的辦法(亦稱洗 艙)來提高艙內的起始氧濃度。這樣,通過不斷地動態換氣可以逐步排除艙內的原有 空氣,從而提高艙內氧濃度。上述的艙內氣體置換效率與進氣管、排氣管在艙內的開口狀態密切相關,目前, 臨床上采取的進氣管、排氣管的開口狀態一般是分別在艙內各設置一個進氣口和一個 排氣口,并由兩個閥門分別控制,進氣口與排氣口在艙內通常是按上、下對角線的方 式來布置。實踐證明偏離對角線的區域,艙內氣體置換將受到影響,遠離對角線的區 域,艙內氣體置換將成為不可能,這種氧氣無法置換的死角,最終將影響洗艙效果。 另外,目前有的氧艙還采用一個進氣口與一個排氣口,并在艙內按同側一字線的方式 來布置,此時,艙內氣體置換易呈短路狀態,實踐證明,這種氧艙的洗艙效果不佳。綜上所述,對于目前僅采用單個進氣口和單個排氣口組成的洗艙裝置,不管采用 何種布置方式,都存在著洗艙時間長、耗氧量多、起始氧濃度達不到要求的弊端,因 此影響臨床的治療效果,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提高純氧艙的 洗艙氧濃度(起始氧濃度)的洗艙裝置。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純氧艙的洗艙裝置,包括有 一氧艙殼體;一進氧裝置,設置在所述氧艙殼體內的任意一端;一排氧裝置,和該進氧裝置相對而設,位于所述氧艙殼體內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氧裝置包括有至少兩個進氧口。為使從進氧口出來的氣體更為均衡,所述的進氧裝置可以采用沿氧艙殼體的橫截 面周向布置的框式結構,如呈圓形、方形、橢圓形或其他形狀的供氧框,所述的進氧 口則可以為設置在所述供氧框上的進氧孔,該供氧框由至少一段呈直線狀或圓弧形的 管路組合而成,且沿所述氧艙殼體的橫截面周向布置,所述進氧孔開在所述管路的管 壁上,該進氧孔開口和所述的排氧裝置相對、并朝向該氧艙殼體橫截面,使得該供氧 框能提供和該氧艙殼體的橫截面形狀一致的氣流。具體地,可以采用一由至少一段彎管組合而成的圓形供氧環,該供氧環同樣沿所 述氧艙殼體的橫截面周向布置,為了使洗艙能夠出現由艙尾向前的、并且和氧艙橫截 面形狀大致相同的氣流,在所述供氧環上可以開設出若干個與艙體縱軸平行,以及與 艙體縱軸成一定夾角的沿多個方向的進氧孔,優選地,所述供氧環的彎管管壁上開有 沿該供氧環的橫截面分別排列的內、外圈進氧孔,內、外圈進氧孔可以相互交叉,或 者兩兩對應;其中,所述的外圈進氧孔開口方向和所述氧艙殼體的橫截面中心軸相平 行,而所述的內圈進氧孔開口方向則與該外圈進氧孔的開口方向成一夾角,并同時朝 向所述氧艙殼體的橫截面中心。為減輕艙內進氣噪聲,所述供氧環的彎管內填充有耗能消音材料。所述的排氧裝置可以為一和所述進氧裝置相對的排氣艙門,這樣,在排氣的時候 只需將排氣艙門打開一定的縫隙,艙內的氣體就能迅速排出艙外,節省了排氣時間。為了達到較好的排氣效果,所述的排氧裝置在氧艙殼體內可以為一同樣包括由至 少一段彎管組合而成的、開有出氧孔的排氧環。為了提高排氣效率,加快排氣的速度,所述排氧環上的彎管管壁上可以布置有和 所述進氧孔一一對應的出氧孔。所述排氧環上的彎管管壁上也可以布置有沿任意方向而開的出氧孔。為實現洗艙過程中艙內無壓或有壓的兩種工作狀態的要求,所述出氧孔的孔徑可 以設計成大于或等于所述進氧孔的孔徑,當在無壓狀態時,如果出氧孔的孔徑較進氧 孔的孔徑大,則能夠加快氧氣從排氧環排到艙外的速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采用了兩個以及兩個以上的進氣口,能夠 有效地改善洗艙效果;具體地,采用了多孔框式布局,在供氧環上開設一系列朝向氧 艙殼體橫截面的進氧孔,使得進入氧艙殼體內的氧氣從氧艙殼體的一端到另一端形成一個和氧艙殼體橫截面形狀相仿的柱狀氣流,這樣一來,從供氧環中噴出的氧氣能夠 填充到艙內的各個角落,可有效避免原先只有一個進氣口、 一個出氣口的兩點直線式 布局而造成的艙內某些空間因氧氣無法噴到而產生的死角。另一方面,為了使得進入艙內的氣流更為均衡,所述的供氧環可以由兩個半圓彎 管、三個或者數個弧形彎管組成,弧形彎管的數量越多,則噴出的氧氣氣流越均衡;同時,在和供氧環相對的氧艙殼體另一端設置一個和該供氧環的框式結構以及氣孔開 口方式相似的排氧環,使得從進氣到排氣的效果更佳,不僅可縮短洗艙時間,還能夠 降低洗艙的耗氧量,從而可顯著增加艙內起始氧濃度,為提高純氧艙的治療效果打下基礎。
圖l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供氧環進氣)。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排氧環出氣)。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供氧環正視圖。圖5為圖4的A-A向階梯剖剖視圖。圖6為圖5中所示I部的局部放大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供氧環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供氧環立體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供氧環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 圖6所示,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一本發明的純氧艙洗艙裝置包括有氧艙殼體l、設置在氧艙殼體l內一端的進氧裝置以及設置在氧艙殼體l內另一端的排氧裝置,參見圖l;在進氧裝置的連接管路上還串 接有壓力調節裝置(圖中未示),具體可采用氧氣減壓器,在該管路上另外又串有流 量計(圖中未示),具體可以采用玻璃轉子流量計或渦輪電傳式流量儀,而排氧裝置 的連接管路上也串有一只流量計(圖中未示),具體可釆用玻璃轉子流量計或渦輪電 傳式流量儀,上述流量計和氧氣減壓器的連接方式屬于常規技術,在此不做贅述。本實施例的主要發明點在于進氧裝置的進氣口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又由于一般 氧艙殼體l的橫截面ll呈圓形,為使氧艙內能夠出現由艙尾向前的大致圓柱體氣流,該 進氣口采用了框式布局,為由兩段半圓弧形彎管21相對而組成的一個圓形供氧環2,使 得該供氧環2具有和所述氧艙殼體1的橫截面11相同的形狀,兩段彎管21共接到一個三 通連接件5后再連接到總的通路上,參見圖2;而供氧環2在彎管21的管壁上分別開有沿 該供氧環2的橫截面排列且成相互交叉排列的內圈進氧孔211、外圈進氧孔212,參見圖 4;其中,所述的外圈進氧孔212開口方向和所述氧艙殼體1的橫截面11中心軸相平行, 而所述的內圈進氧孔211開口方向則與該外圈進氧孔212的開口方向成一夾角3 ,并同 時朝向所述氧艙殼體1的橫截面11中心,'為降低供氧環2出氣時產生的噪聲,在供氧環2內還填充有耗能消音材料4,參見圖5、圖6。所述的排氧裝置可以直接采用一扇和所述進氧裝置相對的排氣艙門,在需要排氣 時,只需要將排氣艙門打開一定的縫隙,氣體就能夠迅速從該排氣艙門排出到艙外。 本實施例采用的排氧裝置為一同樣包括由兩段半圓弧形彎管31相對而組成的一個圓形 排氧環3,該排氧環3的彎管31管壁上布置有和所述內圈進氧孔211、外圈進氧孔212 — 一對應的內圈出氧孔311、外圈出氧孔312,參見圖3;在實際使用時,供氧環2和排氧環3上可以開設一排或者多排的有規則排列或無規 則排列的孔,關鍵是能夠在氧艙艙體內形成一個和氧艙殼體的橫截面形狀一致的柱狀 氣流。而排氧環3上的出氧孔和供氧環2上的進氧孔可以是有規則的相對而開,即所述 的內圈出氧孔311、外圈出氧 L312的開孔方向可以和供氧環上的內圈進氧孔211、外圈 進氧孔212的開孔方向分別一一對應,也可以是無規則的任意而開,即排氧環3上的出 氧孔方向可以沿任意一個方向而不受供氧環2上的進氧孔方向限制。并且,內圈進氧孔 211、外圈進氧孔212的孔徑和內圈出氧孔311、外圈出氧孔312的孔徑可以大小相同, 但是, 一般洗艙過程包括艙內有壓或無壓兩種工作狀態,為了在艙內無壓工作狀態下 能夠實現較快的排氣,所述的排氧環上的出氧孔直徑應大于所述供氧環的進氧孔直 徑。 '如圖7、圖8和圖9所示,分別為三個不同實施例的供氧環結構示意圖,其中,圖7 為所述實施例一的供氧環結構示意圖,該供氧環2由兩段半圓弧形的彎管21組合而成一 個完整的圓環;圖8為實施例二,是由單獨一個圓形彎管21組成的供氧環;而圖9為實 施例三,包括了三段弧形彎管21。弧形彎管的數量多少決定了從供氧環進艙的氧氣氣 流均衡程度, 一般,選擇兩段、三段或者更多段的彎管組成一個供氧環以平衡從進氧 孔出來的氧氣流量,使得艙內氣流更為均衡,達到較好的洗艙效果,相應地,在連接 管路上可以分別用三通連接件、四通連接件或者多通連接件將多段彎管共接在一起后 再連接到總的通路上。
權利要求
1、一種純氧艙的洗艙裝置,包括有一氧艙殼體(1);一進氧裝置,設置在所述氧艙殼體(1)內的任意一端;一排氧裝置,和該進氧裝置相對而設,位于所述氧艙殼體(1)內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氧裝置包括有至少兩個進氧口。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純氧艙的洗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氧口為設置 在一供氧框上的進氧孔,該供氧框由至少一段呈直線狀或圓弧形的管路組合而成,且 沿所述氧艙殼體(l)的橫截面(ll)周向布置,所述進氧孔開在所述管路的管壁上,該進 氧孔開口和所述的排氧裝置相對、并朝向該氧艙殼體(l)橫截面(ll),使得該供氧框能 提供和該氧艙殼體(l)的橫截面(l l)形狀一致的氣流。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純氧艙的洗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氧框為一由 至少一段彎管(21)組合而成的供氧環(2),所述供氧環(2)的彎管(21)管壁上開有沿該供氧 環(2)的橫截面分別排列的內、外圈進氧孔(211、 212),其中,所述的外圈進氧孔(212) 開口方向和所述氧艙殼體(l)的橫截面(ll)中心軸相平行,而所述的內圈進氧孔(211)開 口方向則與該外圈進氧孔的開口方向成一夾角(P),并同時朝向所述氧艙殼體(l)的橫 截面(ll)中心。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純氧艙的洗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環(2)的 彎管(21)內填充有耗能消音材料(4)。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純氧艙的洗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氧裝置為一 和所述進氧裝置相對的排氣艙門。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純氧艙的洗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氧裝置在氧 艙殼體(1)內為一同樣包括由至少一段彎管(31)組合而成的、開有出氧孔的排氧環(3)。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純氧艙的洗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氧環(3)上的彎 管(31)管壁上布置有和所述進氧孔一一對應的出氧孔。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純氧艙的洗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氧環(3)上的 彎管(31)管壁上布置有沿任意方向而開的出氧孔。
9、 根據權利要求6、 7或8所述的純氧艙的洗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氧孔的 孔徑大于或等于所述進氧孔的孔徑。
全文摘要
一種純氧艙的洗艙裝置,包括有一氧艙殼體;一進氧裝置,設置在所述氧艙殼體內的任意一端;一排氧裝置,和該進氧裝置相對而設,位于所述氧艙殼體內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氧裝置包括有至少兩個進氧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了兩個以及兩個以上的進氧口,能夠有效地改善洗艙效果,可有效避免原先只有一個進氣口、一個出氣口的兩點直線式布局而造成的艙內某些空間因氧氣無法噴到而產生的死角,從而可顯著增加艙內起始氧濃度,為提高純氧艙的治療效果打下基礎。
文檔編號A61G10/00GK101249035SQ20081006027
公開日2008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3日
發明者付文秀, 張建國, 李中平, 燕 蔣, 鄒維賢, 陳秀梅, 陳賽蓮 申請人:煙臺東科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鄒維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