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骨科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對頸椎前路手術的固定裝置,屬外科器械 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ACDF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是目前臨 床上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和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標準手術方法。經過50余年的臨床應用觀察,這種 手術方法雖然神經減壓效果明顯,椎體間融合率高。但是,ACDF術式本身存在其固有的缺陷 病變節段減壓融合后,雖然實現了解除神經壓迫的目的,也維持了節段的穩定和高度,但節段 之間的運動功能卻喪失了,這部分喪失的運動功能必須通過其相鄰節段的過度運動代償以發揮 頸椎的伸屈運動功能,這必將造成相鄰節段應力集中而進一步加劇相鄰節段椎間盤的退變,引 發頸椎前路融合術后相鄰節段病ASD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CDF術后ASD有非常高的 發生率,有相當多的患者因為ASD而需再次手術治療。因此,脊柱外科臨床目前迫切需要這樣 的一種裝置,它能夠在實現減壓節段融合的同時,改變其相鄰節段的應力集中現象,防止或減 緩相鄰節段退變的發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頸椎前路固定裝置,該裝置植入手術部位后,既 能對需要融合節段的椎體起到支撐作用,又能在保持相鄰節段運動功能的情況下限制相鄰節 段的過度運動和應力集中。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構成中包括用于固定兩個或多個椎體的 融合椎固定板、用于固定相鄰椎體的鄰椎固定板,以及在融合椎固定板和鄰椎固定板之間進 行連接以限定兩者隔距的限位韌帶。
上述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所述融合椎固定板兩端設置卡環,卡環 上固連限位韌帶;所述鄰椎固定板上設置鎖止機構,鎖止機構將限位韌帶調節后固定。上述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所述鎖止機構為卡槽和鎖止片,所述卡 槽設置在鄰椎固定板一側,鎖止片卡裝在卡槽內。
上述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所述鎖止機構為固定螺釘。
上述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所述限位韌帶采用聚酯帶。
本發明適用于兩個或多個椎體的固定,融合椎固定板可通過其上的固定螺釘與病變椎體 相固定,而其兩端的鄰椎固定板則可以與上下兩個相鄰的椎體相固定;同時由于融合椎固定 板與鄰椎固定板之間均設有可以相對運動的聚酯限位韌帶,這樣就使得病變椎體與其相鄰的 上下椎體之間的屈伸運動、軸向運動仍然得以保持,但又因限位韌帶的限制而防止運動過度, 從而減少鄰近椎體的代償運動,有利于防止相鄰椎體的加速退變。根據病變椎體數量的不同, 中間鋼板跨接的錐體數量可以是兩個、三個或四個。
本發明中的限位韌帶采用聚酯帶,聚酯材料具有極高的抗拉強度和組織相容性,用聚酯 材料做成的韌帶可承受反復的高強度應力而不易疲勞斷裂;椎體固定板采用內側與頸椎生理 曲度相符合的易貼合曲面設計,充分保證固定節段植骨塊融合所需的穩定性要求,有利于植 骨融合。
圖l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2是圖1的A-A剖面示意圖3是本發明的連接示意圖4是本發明使用狀態參考圖。
圖中各標號表示如下1.融合椎固定板;2.鄰椎固定板;3.限位韌帶;4.卡環;5.卡槽; 6.固定螺釘;7.鎖止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附圖l、 2所示,本發明由構成中包括融合椎固定板l、鄰椎固定板2和限位韌帶3, 所述融合椎固定板的兩端通過限位韌帶與鄰錐固定板相連。融合椎固定板兩端設置卡環4,
卡環上固定連接限位韌帶3;所述鄰椎固定板上設置鎖止機構。所述鎖止機構包括卡槽5和
鎖止片7,所述卡槽設置在鄰椎固定板一側,鎖止片可卡裝在卡槽內。使用時,將鎖止機構 與卡環上的限位韌帶連接。所述鎖止片截面形成Z型彎道,可以很好的卡緊限位韌帶,不易 松脫。為了將限位韌帶絕對鎖死,所述鄰椎骨定板上的鎖止機構可為固定螺釘。上述融合椎固定板和鄰椎固定板上分別設有固定螺釘孔,可以通過固定螺釘將固定板固定在椎體上。 如附圖4所示,本發明的使用方法是,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術后,于植骨融合節段的前方安 裝融合椎固定板并擰緊固定螺釘固定,融合椎固定板主要發揮穩定融合節段的作用,為后期植 骨塊或各種椎間融合器的有效融合創造條件,在融合椎固定板的上下兩端,固定有聚酯材料做 成的限位韌帶,主要發揮其張力帶作用。在融合節段相鄰節段安裝鄰椎固定板,鄰椎固定板上 有卡槽結構,將融合椎固定板上的聚酯限位韌帶通過導入器從鄰椎固定板下方的入口導入,折 返后進入鄰椎固定板的卡槽內,使用張力調節器拉緊融合椎固定板和鄰椎固定板間的聚酯限位 韌帶,調節合適的張力后將鎖止片裝入卡槽內,使用合攏器卡緊限位韌帶,切除多余的聚酯限 位韌帶。
以下對其具體操作敘述如下
1)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臥位,消毒鋪單后取頸前切口,經胸鎖乳突肌內緣向下顯露病變 頸椎節段的前方和病變節段的相鄰節段椎體前方。
2) 采用常規ACDF方法,切除病變節段的椎間盤、骨贅甚至整個椎體,減壓至脊髓前方。
取自體骨塊或各種椎間融合器、鈦網等修剪合適后植入骨質缺損處,嵌實。
3) 選擇合適長度的融合椎固定板,安放于融合節段椎體的前方,擰入四枚固定螺釘固定。
4) 于融合節段的相鄰節段安裝鄰椎固定板,根據患者的情況,可以單獨在融合節段的上 方或下方的相鄰節段椎體上安裝一個鄰椎固定板,或在其上下同時安裝兩個鄰椎固定板。療緊 兩枚固定螺釘固定鄰椎固定板。
5) 打開融合椎固定板上的聚酯限位韌帶,將導入器從鄰椎固定板的卡槽內穿出,鉤住聚 酯限位韌帶上的導向孔,將聚酯限位韌帶從鄰椎固定板下方的入口處導入,折返后入卡槽。
6) 使用張力調節器拉緊聚酯限位韌帶,使其在保持需要的張力的情況下,使用合攏器將 鎖止片鎖止在卡槽內,切除多余的聚酯限位韌帶。
7) 沖洗傷口后逐層縫合,手術結束。
在臨床操作中,人工間盤置換雖然保留了節段的運動功能,但在多數病例還不能實現滿 意的減壓效果。而采用本發明則既能達到ACDF的充分減壓效果,又能對其固有問題ASD進行干 預和控制。如果需融合節段的上方或下方節段也存在椎間盤退變,為了防止其術后退變加速 引起神經癥狀,臨床醫生往往將其同時融合,這種做法犧牲了一個目前相對正常,以后也未 必會進一步退變的節段的運動功能,這無疑是一種極不合理又極為無奈的選擇。而采用頸椎半限制型前路鋼板系統則可有效解決此問題,在對病變節段進行充分減壓鋼板固定的同時, 對于其相鄰的已經發生退變但還不足以引起神經癥狀的節段加用鄰椎固定板,這樣通過鄰椎
固定板和融合椎固定板之間的半剛性連接,將己發生退變的相鄰節段的椎間盤"保護"起來, 如果此椎間盤的退變進程停止甚至逆轉,則避免了過度融合,如果其退變進一步發展,仍然 可以通過二次手術將其融合。在腰椎上,有較多的半堅強內固定裝置應用于臨床,但頸椎無 有效的棘突和椎弓根結構可供利用,前方有食道、神經等重要組織結構,因此難于設計復雜 的、高切跡的半堅強內固定裝置。本發明巧妙利用聚酯限位韌帶將融合椎固定板和鄰椎固定 板連接起來,在頸椎實現了半剛性的內固定或彈性內固定,融合椎固定板提供減壓節段植骨 融合所需要的強力支撐,鄰椎固定板則有效的限制了減壓相鄰節段的代償性運動,并將融合 節段引起的應力集中進一步向遠方轉移,解決了ACDF對相鄰節段的應力干擾,因此將有效控 制和預防ACDF術后ASD。
權利要求
1. 一種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其特征在于構成中包括用于固定兩個或多個椎體的融合椎固定板(1)、用于固定相鄰椎體的鄰椎固定板(2),以及在融合椎固定板和鄰椎固定板之間進行連接以限定兩者隔距的限位韌帶(3)。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 融合椎固定板兩端設置卡環(4),卡環上固連限位韌帶(3);所述鄰椎固定板上設置鎖止機 構,鎖止機構將限位韌帶調節后固定。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機構為卡槽(5)和鎖止片(7),所述卡槽設置在鄰椎固定板一側,鎖止片卡裝在卡槽內。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機構為固定螺釘。
5. 根據權利要求1、 2、 3或4所述的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韌帶采用聚酯帶。
全文摘要
一種可防止過度代償運動的頸椎前路固定系統,屬外科器械技術領域。其技術方案是,構成中包括用于固定兩個或多個椎體的融合椎固定板、用于固定相鄰椎體的鄰椎固定板,以及在融合椎固定板和鄰椎固定板之間進行連接以限定其隔距的限位韌帶。本發明既能對手術節段椎體起到支撐作用,能夠在實現減壓節段融合的同時,改變其相鄰節段的應力集中現象,防止或減緩相鄰節段椎間盤退變的發生。本發明結構簡單、用于手術時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A61B17/70GK101411642SQ200810079820
公開日2009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4日
發明者為 張, 張英澤, 勇 申 申請人:為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