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次性胸腔閉式引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一次性胸腔閉式引流裝置。
技術背景胸腔閉式引流裝置是引流胸膜腔內滲液、血液及氣體,重建胸膜腔內負 壓,維持縱膈的正常位置,促進肺膨脹的重要裝置。目前臨床已應用各種一 次性使用的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各具優缺點。單瓶水封式系統,結構簡單、制作方便,但無法滿足負壓抽吸要求且單瓶水封系統受到引流液量的影響; 雙瓶水封式系統,設置集液瓶收集引流液,避免了引流液對水封系統的影響, 但仍然無法滿足負壓抽吸要求;三瓶水封式系統,設置集液瓶和控制瓶,可 調控負壓,但結構復雜、體積較大,臨床使用中,由于引流瓶體積大,運輸 存放及使用中都不太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進三瓶式水封胸腔閉式引流裝置結構復雜體積 較大的不足,提供一種既滿足集液要求,又可提供負壓抽吸功能,同時具備 體積小、運輸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一次性胸腔閉式引流裝置。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的目的在于改進引流裝置中的負壓調節部件,從而 進一步簡化引流瓶的結構,縮小引流裝置的體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瓶、引流 液連通管、負壓調節部件和吸引器接頭,引流液連通管上端連接病人胸腔引 流管,下端插入引流瓶內液面以下;吸引器接頭設置在引流瓶上部,連通引 流瓶和外部負壓吸引裝置;采用透明彈性材料制成的儲液袋包裹于引流瓶外, 弓I流瓶瓶側上部設有開口與儲液袋連通。在現有技術中,通常將引流瓶分為控制腔和水封腔的雙腔結構,控制腔 上設置負壓調節管作為負壓調節部件,負壓調節管下端插入引流瓶的液面以 下,上端通大氣,通過其下端在液面內的不同高度來調節引流瓶內負壓的大 小。本發明還改進了負壓調節部件,將負壓調節管改為一個控壓閥,控壓閥 的具體結構為由一套筒設置于引流瓶內口上,套筒中空部分為一上小下大 的錐形,錐形中空空間內設置一個大小形狀與之相配合的活塞,活塞由彈簧支持,套筒外部下緣套有與之相配合的螺母。當引流瓶內為常壓時,彈簧支持活塞關閉閥口,控壓閥處于密閉狀態; 當連接負壓吸引時,活塞下降,闊口開放,相液壓瓶內外連通,瓶內負壓變 小,直到負壓達到低于大氣壓5 10cm水柱之間的一個預設值。負壓預設值的 大小可調節,通過旋入或旋出套筒,即可調整彈簧的壓縮程度,從而增加或 減小負壓預設值大小。采用這樣一種頂壓式彈簧結構的控壓閥時,則引流瓶 不再需要負壓調節管和與負壓調節管下端的液面,這樣,引流瓶也就無須再 分為兩個不同液面高度的兩個腔,而只需要單腔結構,這就大大簡化了引流 瓶的結構,也減少了加工成本。本實用新型對胸腔閉式引流裝置進行創新改進,提供一種既滿足集液要 求,又可提供負壓抽吸功能,同時具備體積小、運輸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 胸腔閉式引流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適應臨床需求,適合工業化生產。
圖1是本實用新型引流裝置的第一種實施方式; 圖2是本實用新型引流裝置的第二種實施方式; 圖3是圖2中閥門12的放大的剖視圖。l引流瓶2控制腔3水封腔4儲液袋5負壓調節管6吸引器接頭7引流液連通管8開口 9導流突起IO瓶蓋ll拉手12控壓閥13套筒14活塞15彈簧16螺母17內口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瓶1和儲液袋4。 引流瓶1為相互連通的雙腔結構,分為控制腔2和水封腔3兩個腔。控制腔2 提供負壓抽吸功能,瓶身標有刻度;瓶內設兩根管,分別為吸引器接頭6和5, 吸引器接頭6連通負壓吸引裝置,提供負壓;負壓調節管5 —端插入液面以 下, 一端通大氣,通過調節負壓調節管5插入控制瓶內液面的高度來調節負 壓大小。水封腔3內有引流液連通管7,連通管7上端接病人胸腔引流管,下 端插入水封腔3瓶內液面以下。水封腔3瓶壁上部有開口 8與儲液袋4相通。 開口 8的口沿下設置用于導流的導流突起9。引流瓶1上設置瓶蓋10,吸引 器接頭6、負壓調節管5和引流液連通管7從瓶蓋10穿出。儲液袋4采用透明且具有一定強度的塑料制成,儲液袋4包裹連接于引 流瓶1外,儲液袋4袋身標有刻度。儲液袋4使用前處于收縮狀態> 使用時擴張儲液。
實施例2
設計人還進一步對本實用新型的控制瓶部分進行改進,用一個簡單的控 壓閥代替復雜的控制瓶,進一步簡化引流瓶的結構。如圖2所示,引流瓶1 為單腔結構,引流瓶1設置引流液連通管7和吸引器接頭6,連通管7上端接 病人胸腔引流管,下端插入引流瓶1瓶內液面以下。吸引器接頭6連通負壓 吸引裝置,提供負壓。
在引流瓶上設置一個控壓閥12,控壓閥12的具體結構見圖3。引流瓶內 的負壓由該控壓閥12控制和調節, 一般控制在5 10cm水柱。該控壓閥12由 一個套筒13設置于引流瓶1的內口 17上,套筒14中空部分為一上小下大的 錐形,通過內口 17與引流瓶1瓶內相通,錐形中空空間內設置一個大小形狀 與之相配合活塞14,活塞14由彈簧15支持,活塞14的上下移動可以導致閥 口的開啟或關閉。套筒14外部下緣套有與之相配合的螺母16。當引流瓶內為 常壓時,彈簧支持活塞關閉閥口,控壓閥12處于密閉狀態;當連接負壓吸引 時,活塞下降,閥口開放,相液壓瓶內外連通,瓶內負壓變小,直到負壓達 到低于大氣壓5 10cm水柱之間的一個預設值。負壓預設值的大小可調節,通 過旋入或旋出套筒13,即可調整彈簧的壓縮程度,從而增加或減小負壓預設 值大小。本發明中,負壓都是相對大氣壓而言的,即設一個標準大氣壓為O。
引流瓶1上設置瓶蓋10,引流液連通管7和吸引器接頭6從瓶蓋上穿過。 吸引器接頭6連通負壓吸引裝置,提供負壓。從瓶蓋上穿過。
引流瓶1側壁設有開口 8與儲液袋4連通。其它儲液袋的結構可以與實 施例1相同。
由于儲液部分為袋式,所以本裝置最適宜于懸掛起來使用。為便于懸掛, 可以在瓶蓋10或儲液袋4上設置便于懸掛的拉環或拉手11。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前,用于儲存引流液的儲液袋4處于收縮狀態,不占 用空間,而在使用時,即在收集儲存引流液時,則可迅速擴張,因此,本實 用新型的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可以比目前臨床所用的三瓶式的閉式引流瓶體積 縮小很多,滿足整套裝置體積小、容量大的要求,在制造運輸、存放和使用 時更加方便。儲液袋4袋身標有刻度,可隨時讀取引流液體積多少。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在引流瓶1內按瓶身標記灌注無菌生理鹽水,如 果是實施例1的引流瓶,則通常在控制腔2灌注約80mm高度的水,在水封 腔3灌注約1200mm的水,將引流液連通管7下端插入水封腔液面下,上端連接病人胸腔引流管,將負壓調節管5下端插入控制腔2液面下,吸引器接 頭6連接外部負壓吸引裝置。如果是實施例2的引流瓶,則直接在引流瓶1 內灌注灌注約80mm高度的無菌生理鹽水,將引流液連通管7下端插入水封 腔液面下,上端連接病人胸腔引流管,將控壓閥按預設負壓大小調節好。用 掛鉤將引流裝置置于病人床側,吸引器接頭6連接吸引負壓裝置,打開負壓 吸引裝置即可使用。
也可不連負壓吸引裝置,直接打開吸引器接頭6與大氣相通,負壓調節 管或控壓閥則不需特殊處理,引流液連通管7接病人胸腔引流管,即可作為 普通水封引流系統使用。
權利要求1.一次性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瓶、引流液連通管、負壓調節部件和吸引器接頭,引流液連通管上端連接病人胸腔引流管,下端插入引流瓶內液面以下,吸引器接頭設置在引流瓶上部,連通引流瓶和外部負壓吸引裝置,其特征在于采用透明彈性材料制成的儲液袋包裹連接于引流瓶外,引流瓶瓶側上部設有開口與儲液袋連通。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引流瓶分為控制腔和水封 腔,所述負壓調節部件為一根負壓調節管,負壓調節管下端插入控制腔 的液面以下,上端通大氣。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引流瓶為單腔結構,所述 負壓調節部件為一個控壓閥。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壓閥結構為由一套 筒設置于引流瓶上,套筒中空部分為一上小下大的錐形,通過內口與引 流瓶內相通,錐形中空空間內設置一個大小形狀與之相配合的活塞,活 塞由彈簧支持,套筒外部下緣套有與之相配合的螺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胸腔閉式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瓶、引流液連通管、負壓調節部件和吸引器接頭,引流液連通管上端連接病人胸腔引流管,下端插入引流瓶內液面以下,吸引器接頭設置在引流瓶上部,連通引流瓶和外部負壓吸引裝置,采用透明彈性材料制成的儲液袋包裹連接于引流瓶外,引流瓶瓶側上部設有開口與儲液袋連通。相對于現有閉式引流裝置,本實用新型的體積大大縮小,便于運輸使用,成本低廉,適應臨床需求,適合工業化生產。
文檔編號A61M27/00GK201220005SQ20082005372
公開日2009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14日
發明者何國平, 劉翔宇, 周雯娟, 崔宇龍, 趙競飛 申請人: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