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體保健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人體足部保健裝置。
背景技術:
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人的衰老始于足部,原因是足底是人體第二心臟,在其上聚集了人體 各器官反射區(qū)域,即足底是人體各器官的收斂點,通過對特定的反射區(qū)肌脈的按摩和刺激, 可以恢復反射區(qū)肌脈的功能。中醫(yī)經(jīng)絡學說認為足部是三陽經(jīng)和足三陰經(jīng)通過的部位,而 且足底和足趾是它們的末端,且在匯聚與銜接處構成表里,貫通整個人體各部,互相交融。 又,西醫(yī)解剖學認為足部血管非常豐富。我們一般都有這樣的體會,即通過溫水洗腳,加 上恰到好處的按摩,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達到祛病、強身、健體的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對足部的保健也越來越重視,足 部按摩已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由此,當今社會流行一種沐足服務行業(yè),主要是通過 人為的按摩,雖然能起到解除一身疲勞、強身健體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環(huán)境是公共場所, 衛(wèi)生條件不易控制,很容易引起各類皮膚病。為了既能按摩足部,又能避免感染各種皮膚 病,各種適應人們在家中使用的足部按摩器具紛紛出現(xiàn)。目前,涉及到對人體足面,例如 足部上面、足趾及趾縫部位進行按摩只能依靠人工進行,但從保健的角度講,對人體足部 末端的按摩又是十分重要的,它對防病祛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足療保健領域中 開發(fā)一種對人體足面、乃至足部趾端或趾縫處的保健裝置是非常重要的。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對人體足面、趾端或趾縫處進行 按摩的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本實用新型在按摩過程中,按摩頭先向足面施加一個向下的 力點壓接觸足面、而后按摩頭向足面施加一個傾斜向下的推移力,從而自動完成對足面的 推拿式按摩動作,其按摩力度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調節(jié),從而有效地刺激足面上的穴位,促 進足面部位、乃至腳趾末端、經(jīng)絡末梢的血液循環(huán),起到足部保健作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予以實現(xiàn)的第一技術方案是包括運動組件和按 摩輪,所述運動組件包括與電機輸出軸連接的曲柄,所述曲柄上偏心地設置一圓柱銷,與 所述圓柱銷依次的連接有下擺桿、中擺桿和上擺桿;所述下擺桿上設置有滑槽,所述圓柱 銷與所述滑槽滑動配合,所述下擺桿的另一端與中擺桿的一端固定連接,該連接處設置有 固定鉸鏈,所述中擺桿的另一端與上擺桿連接,所述中擺桿與上擺桿之間設置有聯(lián)接軸, 所述聯(lián)接軸上設置有扭力彈簧,所述扭力彈簧的兩端分別設置在中擺桿和上擺桿的擺臂上,所述上擺桿的另一端與按摩輪連接。
本實用新型予以實現(xiàn)的第二技術方案是在上述第一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在位于上擺 桿上設置有扭力彈簧壓力調節(jié)機構,所述扭力彈簧壓力調節(jié)機構包括設置在上擺桿上并與 扭力彈簧接觸的支點軸和用來調節(jié)支點軸位置的調節(jié)鈕。
本實用新型予以實現(xiàn)的第三技術方案是在上述第一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在位于中擺 桿上端設置有扭力彈簧壓力調節(jié)機構,所述扭力彈簧壓力調節(jié)機構包括設置在中擺桿上端 的螺孔、所述螺孔中設置有螺桿,所述螺桿的頂端通過螺紋連接有調節(jié)旋鈕,調節(jié)旋鈕中 設置有通過螺釘連接的端蓋,所述螺桿的下端設置有徑向孔,所述扭力彈簧的一力臂設置 在所述徑向孔中。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由于本實用新型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的結構設計合理,它主要是利用曲柄——滑 塊——三擺桿機構帶動按摩輪動作,按摩輪接觸足面是先對足面施加一個按壓的力,由于 在與按摩輪依次連接的兩個擺桿(上擺桿和中擺桿)之間設置有扭力彈簧,因此,當上擺 桿推移時,按摩輪會產(chǎn)生一個向下的小傾斜角度的對足面的推拿動作。按摩輪對足面的接 觸壓迫由點壓過渡到推壓,從而能逼真地模仿手工推拿動作,使按摩過程更加舒適和人性 化。
(2) 本實用新型按摩裝置中設置有扭力彈簧的壓力調節(jié)機構,因此,根據(jù)不同使用者 的需求可以通過壓力調節(jié)機構確定扭力彈簧力臂的力度,以調整按摩輪對足面施加的力度。
G)按摩輪縱剖面的形狀可以設計為與人體足面曲線、或足趾部位曲線相吻合的曲面。 也可以將按摩輪的周向形狀設計為花瓣形,這樣對足面的按摩力度是周期性變化的。按摩 輪的表面可選擇設置乳突結構、加熱保溫裝置、覆蓋藥墊層、或設置磁性點,這樣在按摩 的同時可起到熱、力、磁或藥幾重理療功能,促使足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氣流暢,刺激足 部反射區(qū)穴位,收到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
圖1-1是本實用新型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第一技術方案的主視圖; 圖1-2是圖1-1所示按摩裝置的俯視圖2-1是本實用新型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第二技術方案的主視圖2-2是圖2-1所示按摩裝置的俯視圖2-3是圖2-1所示扭力彈簧調節(jié)機構部位的俯視圖3-1是本實用新型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結構的主視圖3-2是圖3-1所示按摩裝置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
本實用新型中主要零部件和細節(jié)的說明1曲柄,2,圓柱銷,3下擺桿,4滑槽,5支 撐軸,6中擺桿,7上擺桿,8聯(lián)接軸,9扭力彈簧,IO按摩輪,ll足部支撐板,12短軸, 13固定銷,21調節(jié)推鈕,22支點軸,23上蓋,24彈簧槽,25彈簧定位孔,31螺桿,32 調節(jié)旋鈕,33螺釘,34端蓋,35力臂。
參閱圖l-l,本實用新型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的第一技術方案是,包括運動組件和按摩 輪IO,所述運動組件包括與電機輸出軸聯(lián)接的曲柄l,所述曲柄1上偏心地設置一圓柱銷2, 與所述圓柱銷2依次的聯(lián)接有下擺桿3、中擺桿6和上擺桿7;所述下擺桿3的一端設置滑 槽4,所述滑槽4的長度方向與下擺桿3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圓柱銷2與所述滑槽4為滑 動配合,所述下擺桿3的另一端與中擺桿6的一端固定聯(lián)接,該聯(lián)接可以通過軸孔之間的 鍵聯(lián)接,或銷定位等結構來實現(xiàn),在該聯(lián)接處設置一固定鉸鏈,即該固定鉸鏈處于下擺桿3 和中擺桿6的匯交點,如圖l-l所示,在下擺桿3和中擺桿4的聯(lián)接處設置一支撐軸5,以 此形成了下擺桿3和中擺桿6的支撐點,所述中擺桿6的另一端與上擺桿7聯(lián)接,所述中 擺桿6與上擺桿7的聯(lián)接處設置有聯(lián)接軸8,所述聯(lián)接軸8上設置有扭力彈簧9,所述扭力 彈簧9的兩端分別設置在中擺桿6和上擺桿7的擺臂上,并通過各擺臂上的固定銷13與中 擺桿6和上擺桿7聯(lián)接。所述上擺桿7的另一端通過短軸12與按摩輪10聯(lián)接,按摩輪IO 可以滑快的在短軸12上轉動。
參閱圖2-1和圖2-2,本實用新型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的第二種技術方案是在第一種技 術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扭力彈簧的壓力調節(jié)機構。如圖2-l所示,所述扭力彈簧9兩端的 力臂分別通過彈簧槽24或彈簧定位孔25與中擺桿6和上擺桿7固定。BP:上擺桿7的上 部設置有彈簧槽24,所述扭力彈簧9的一力臂嵌在該彈簧槽24中;中擺桿6上部設置有彈 簧定位孔25,所述扭力彈簧9的一力臂設置在該彈簧定位孔25中—,如圖2-l所示。所述按 摩輪10通過短軸12設置在上擺桿7的另一開放的端部;所述壓力調節(jié)機構包括設置在上 擺桿7上并與扭力彈簧9接觸的支點軸22,和用來調節(jié)支點軸22位置的調節(jié)推鈕21。參 閱圖2-3,更進一步說明壓力調節(jié)機構與上擺桿7之間的結構是,所述上擺桿7的上部設置 有彈簧槽24,所述扭力彈簧9的力臂嵌在該彈簧槽24中;所述上擺桿7的兩側設置有滑道, 所述調節(jié)推鈕21與所述滑道配合,所述支點軸22嵌在彈簧槽24中,支點軸22的兩端面 與彈簧槽24過渡配合,所述調節(jié)推鈕21與支點軸22固定連接。為了更有效的調整扭力彈 簧9對上擺桿7產(chǎn)生的作用壓力,所述扭力彈簧9位于上擺桿7擺臂一端的力臂的橫截面 面積是自根部向末端逐漸變小, 一旦通過推動滑槽上調節(jié)推鈕21來調整支點軸22的位置, 其上擺桿7開放端的壓力會隨之產(chǎn)生變化。即若通過調節(jié)推鈕21向扭力彈簧9的根部推 動支點軸22,則作用在上擺桿7開放端的壓力增大,從而使按摩輪10對足面的按壓力加大; 若通過調節(jié)推鈕21向扭力彈簧力臂的末端方向推動支點軸22,則作用在上擺桿7開放端的 壓力減小,從而緩解了按摩輪10對足面的按壓力。
6參閱圖3-1和圖3-2,本實用新型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第三中技術方案也是在第一種技 術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扭力彈簧的壓力調整機構,該技術方案中所述扭力彈簧的兩個力臂 分別固定于中擺桿6和上擺桿7的擺臂上,所述上擺桿7的上部設置有彈簧槽24,所述扭 力彈簧9的力臂嵌在該彈簧槽24中,位于中擺桿6上端設置有扭力彈簧壓力調節(jié)機構,所 述壓力調節(jié)機構包括設置在中擺桿6上端的螺孔、所述螺孔中設置有螺桿31,所述螺桿31 的頂端通過螺紋連接有調節(jié)旋鈕32,調節(jié)旋鈕32中設置有通過螺釘33連接的端蓋34,所 述螺桿31的下端設置有徑向孔,所述扭力彈簧9的一力臂35設置在所述徑向孔中。艮卩 扭力彈簧9的一力臂通過上擺桿7上彈簧槽24來進行限位,另一力臂35通過插在螺桿31 的徑向孔中進行限位作用。
如圖2-l和圖3-l所示,為了保持壓力調節(jié)機構的清潔,在所述上擺桿7上位于彈簧槽 24的上面最好設置有上蓋23。
為了使用時便于踩踏以支撐人體足部,在與所述中擺桿6呈相交位置地設置有足部支 撐板ll,通常情況下,所述足部支撐板ll的位置應該基本是水平的,也可以有小傾斜的角 度。所述按摩輪10采用柔性材料,而且按摩輪10縱剖面的形狀最好是與人體足面曲線或 足趾部位曲線相吻合的曲面,使其與人體接觸時更為舒適,避免不良刺激。另外,在所述 按摩輪10的表面上最好設置有乳突、加熱裝置、藥墊層、或磁性材料。
本實用新型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的工作過程是首先,人體足部踏在足部支撐板11上, 然后啟動電機,通過與電機輸出軸聯(lián)接的曲柄l帶動其上偏心設置的圓柱銷2,該圓柱銷2 通過與滑槽4的滑動配合帶動下擺桿3,下擺桿3通過與中擺桿6的固定聯(lián)接,從而中擺桿 6和下擺桿3 —同繞支撐軸5擺動,進而通過上擺桿7帶動按摩輪10形成兩個極限運動位 置,如圖1-1中的實線輪廓和雙點劃線輪廓所示;由于在中擺桿6和上擺桿7之間的聯(lián)接軸 8上套有扭力彈簧9,該扭力彈簧9通過中擺桿6及上擺桿7上固定銷13的限位作用,如 圖2-l所示扭力彈簧9通過中擺桿17及上擺桿5上溝槽的限位作用,如圖3-l所示,扭力 彈簧9通過上擺桿7上彈簧槽24和中擺桿6上螺桿31的徑向孔進行限位。當按摩輪10點 壓接觸足面后繼續(xù)向前推移時,按摩輪IO在向前移動的同時還會對足面產(chǎn)生一個向下的、 小角度的傾斜力,由此使按摩輪IO從接觸足面至運動到最前端的極限位置的整個運動過程, 可以逼真地模仿手工推拿按摩的全過程;按摩輪10由最前端的極限位置向回運動時,由于 扭力彈簧9抗變形的恢復力,使得上擺桿7帶動按摩輪10向回移動到最后端極限位置的同 時還稍微高抬一點離開足面;至此,完成一次循環(huán)。以此類推,往復循環(huán),按照定時完成 對足面的推拿按摩的全過程。在上述推拿按摩過程中,按摩輪10對足面的接觸推拿具有一 定的彈性,按摩過程非常舒適和人性化,通過按摩可以有效地刺激足面或腳趾部位的穴位 和促進足端部位、經(jīng)絡末梢的血液循環(huán),達到足部保健作用。
在上述推拿按摩過程中,為了適應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體狀況的人群對足面 推拿按摩力度耐受度及感知的舒適度有所區(qū)別,可以通過壓力調節(jié)機構來方便地調整按摩的壓力。如圖2-l所示的一種實施調節(jié)按摩輪壓力的技術方案,根據(jù)需要通過推動調節(jié)推鈕 21調整支點軸22的具體位置,從而可隨意地控制按摩輪10以適當?shù)膲毫ν颇米忝妗H鐖D 3-1所示,另一種實施調節(jié)按摩輪壓力的技術方案,根據(jù)需要通過旋轉調節(jié)旋鈕32來調整 螺桿31的軸向移動,從而帶動固定在螺桿31上的扭力彈簧力臂35的角度,按照不同方向 旋轉調節(jié)旋鈕32可隨意地控制按摩輪10以適當?shù)膲毫ν颇米忝妗?br>
盡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 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 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包括運動組件和按摩輪,所述運動組件包括與電機輸出軸連接的曲柄,所述曲柄上偏心地設置一圓柱銷,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圓柱銷依次的連接有下擺桿、中擺桿和上擺桿;所述下擺桿上設置有滑槽,所述圓柱銷與所述滑槽滑動配合,所述下擺桿的另一端與中擺桿的一端固定連接,該連接處設置有固定鉸鏈,所述中擺桿的另一端與上擺桿連接,所述中擺桿與上擺桿之間設置有聯(lián)接軸,所述聯(lián)接軸上設置有扭力彈簧,所述扭力彈簧的兩端分別設置在中擺桿和上擺桿的擺臂上,所述上擺桿的另一端與按摩輪連接。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彈簧的兩端通過 固定銷與擺桿和上擺桿聯(lián)接。
3. —種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包括運動組件和按摩輪,所述運動組件包括與電機輸出 軸連接的曲柄,所述曲柄上偏心地設置一圓柱銷,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圓柱銷依次的連接 有下擺桿、中擺桿和上擺桿;所述下擺桿上設置有滑槽,所述圓柱銷與所述滑槽滑動配合, 所述下擺桿的另一端與中擺桿的一端固定連接,該連接處設置有固定鉸鏈,所述中擺桿的 另一端與上擺桿連接,所述中擺桿與上擺桿之間設置有聯(lián)接軸,所述聯(lián)接軸上設置有扭力 彈簧,所述扭力彈簧的兩端分別設置在中擺桿和上擺桿的擺臂上,所述上擺桿的另一端與 按摩輪連接;位于上擺桿上設置有扭力彈簧壓力調節(jié)機構,所述扭力彈簧壓力調節(jié)機構包 括設置在上擺桿上并與扭力彈簧接觸的支點軸和用來調節(jié)支點軸位置的調節(jié)鈕。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擺桿上部設置有彈 簧定位孔,所述扭力彈簧的一力臂設置在該彈簧孔中;所述上擺桿的上部設置有彈簧槽, 所述扭力彈簧的另一力臂嵌在該彈簧槽中;所述上擺桿的兩側設置有滑道,所述調節(jié)推鈕 與所述滑道配合,所述支點軸嵌在彈簧槽中,支點軸的兩端面與彈簧槽過渡配合,所述調 節(jié)推鈕與支點軸固定連接。
5.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彈簧上位于上 擺桿固定的力臂的橫截面面積自根部向末端逐漸變小。
6. —種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包括運動組件和按摩輪,所述運動組件包括與電機輸出 軸連接的曲柄,所述曲柄上偏心地設置一圓柱銷,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圓柱銷依次的連接 有下擺桿、中擺桿和上擺桿;所述下擺桿上設置有滑槽,所述圓柱銷與所述滑槽滑動配合, 所述下擺桿的另一端與中擺桿的一端固定連接,該連接處設置有固定鉸鏈,所述中擺桿的 另一端與上擺桿連接,所述中擺桿與上擺桿之間設置有聯(lián)接軸,所述聯(lián)接軸上設置有扭力 彈簧,所述扭力彈簧的兩端分別設置在中擺桿和上擺桿的擺臂上,所述上擺桿的另一端與 按摩輪連接;位于中擺桿上端設置有扭力彈簧壓力調節(jié)機構,所述扭力彈簧壓力調節(jié)機構 包括設置在中擺桿上端的螺孔、所述螺孔中設置有螺桿,所述螺桿的頂端通過螺紋連接有 調節(jié)旋鈕,調節(jié)旋鈕中設置有通過螺釘連接的端蓋,所述螺桿的下端設置有徑向孔,所述 扭力彈簧的一力臂設置在所述徑向孔中。
7.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所述上擺桿的上部設置有彈簧槽,所述扭力彈簧的一力臂嵌在該彈簧槽中。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 長度方向與下擺桿的長度方向一致。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與所述中擺 桿呈相交位置的設置有足部支撐板。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輪 縱剖面的形狀為與人體足面、或足趾部位曲線相吻合的曲面;所述按摩輪采用柔性材料; 所述按摩輪的表面上設置有乳突、加熱裝置、藥墊層、或磁性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包括運動組件和按摩輪,所述運動組件包括與電機輸出軸連接的曲柄,所述曲柄上偏心地設置一圓柱銷,與所述圓柱銷依次的連接有下擺桿、中擺桿和上擺桿;所述下擺桿上設置有滑槽,所述圓柱銷與所述滑槽滑動配合,所述下擺桿的另一端與中擺桿的一端固定連接,該連接處設置有固定鉸鏈,所述中擺桿的另一端與上擺桿連接,所述中擺桿與上擺桿之間設置有聯(lián)接軸,所述聯(lián)接軸上設置有扭力彈簧,所述扭力彈簧的兩端分別設置在中擺桿和上擺桿的擺臂上,所述上擺桿的另一端與按摩輪連接。本實用新型中還公開了二種帶有不同結構的壓力調節(jié)機構的推拿式足面按摩裝置,從而可隨意地控制按摩輪以適當?shù)膲毫ν颇米忝妗?br>
文檔編號A61H15/00GK201346288SQ200820210348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月28日
發(fā)明者徐克林 申請人:徐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