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輔助打結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術中使用的手術輔助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種臨床腹腔鏡手術中用 于打結的輔助打結桿。
技術背景目前,隨著腔鏡外科的發展,腔鏡手術的打結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腔鏡外科的打結技 術與開放外科手術中的打結技術的操作原則是基本一致的,但因腔鏡手術空間的限制造成鏡 下打結較為困難,目前存在的主要方法概括如下1腔內打結法(1) Ferzli(福斯李)器械法在開放外科中,器械打結法需用兩把器械,這也同樣適 于體內部較深位的操作,可將這兩把器械變為一雙左右器械手柄。如果在此基礎上使用線 結推進器,就能將體外器械打結法運用于體內相應的組織部位;還可利用預先打好了活結和 滑結/鎖結的縫線,配合或不配合組合式無創針來施行縫合;而這些結則通過輔助器械被移 到相應的組織部位并被系緊。但該器械打結法并不適用于結構復雜的組織,且打結速度較慢(2) 新型器械打結法使用新型器械由把手、旋轉軸和互補的左右手柄構成,每只手 柄相當于一個夾嘴裝置。在手和夾嘴的設計上都體現了明顯的人體工程學特征。新型器械的 把手設計,允許器械能在不同方向作自由的軸向轉動,并組合成一個夾嘴(鎖樣的機械裝置 )。夾嘴裝置的設計還包括一個螺旋形鉤刺狀的附屬金屬片,用以形成線圈。 一只手柄上的 螺旋形鉤刺以順時針方式安置,另一只手柄上的螺旋形鉤刺則相應的以反時針方式安置。這 個鉤刺狀金屬片起著單手打結中外科醫師食指的作用,可以幫助外科醫師在組織的相應位置 打結。有了這種特殊設計的新型器械,上述開放外科中的單手打結技巧就能較容易的在相應 的組織部位進行操作。新型器械能在下次使用前被完全拆卸清洗、檢査和高溫高壓消毒。而 在手術中,通過二維監視系統進行觀察時,新型器械的軸向轉動很容易被察覺到,從而增加 了對手術操作深度情況的掌握,并且可以對器械的動作進行評價。新型器械及打結方法的運 用如同給外科醫師提供了一只機械手臂,提高了操作的可控制性。這一項新技術給范周更廣 的其他體內相應部位打結提供了便利。(3) 綜合打結法首先應用器械打結技巧形成單結或外科單結,繼而通過運用器械的手法打結完成第2個單結。這兩個單結都可以通過運用配有一雙左右手柄的新型器械完成, 其間只需交換一次器械的咬線就能打成。2、腔外打結手法打結法包括標準的、眾所周知的開放外科手術中的手/指式結,它在體外形成,然后隨著器械的滑行將每個單結移到相應的組織部位,這些結可用雙手法或單 手法完成。此外,手法打結法也能被用來先在體外打成滑結或鎖結,然后運用輔助器械將結移至體內相應的組織處,例如Roeder結。但在使用上述方法存在以下不足(l)腔內打結時,因立體的三維圖像轉換成了電視的 二維影像,會造成視覺深度丟失,導致對器械動作的評價失誤;(2)術者將8 10cm縫線兩 端均引入腹腔內,腹腔內空間狹小,縫線易粘附于組織,加之手眼的不協調,初學者兩持鉗 在狹小空間內操作常感困難。同時器械操作的動作受到限制,減小可操作范圍,以及操作出 現肓區;(3)腔外打結時將縫線在腹腔外打滑結后用推結桿將結推入腹腔至結扎處,需反復 多次將縫線帶出腹腔打滑結,操作繁瑣,且為滑結,欠可靠;(4)所用器械可能并未按照 人體工程學原理進行設計,如果進行腔內打結,將限制有軸器械旋轉的方向和自由度,降低 了操作的可控性;(5)新型打結器械多為進口產品,價格昂貴,不利于普及推廣應用。正 是對以上問題的認識和對外科打結技術的改進,導致了新一代器械打結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手術時便于打結的輔助打結桿。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輔助打結桿,包括桿體以及設置在桿 體前端的穿線定位結構。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穿線定位結構為設置在桿體上的通孔。 進一步的是,所述通孔貫穿于桿體的軸線方向。 進一步的是,桿體包括可拆卸連接的桿頭與桿主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可拆卸連接采用螺紋連接。進一步的是,通孔包括設置在桿頭內的小徑穿線孔以及設置在桿主體內的大徑穿線孔, 大徑穿線孔的直徑大于小徑穿線孔的直徑。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的桿體以及設置在桿體前端的穿線定位結構,在手 術時,先將手術縫線纏繞在穿線定位結構上或穿過穿線定位結構,則在手術中,桿體可便于 將手術縫線送入需結扎部位,同時在手術中起到將縫線拉直,有效控制縫線的張力,利于縫 線在腹腔內完成打結,可大大提高打結的操作效率,操作簡單、方便,成本低廉,尤其適合 在結扎手術中推廣使用。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桿頭l、小徑穿線孔2、桿主體3、大徑穿線孔4、縫線5。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輔助打結桿,包括桿體以及設置在桿體前端的穿線定位結構 。該穿線定位結構可以是設置在桿體端頭的卡槽,手術時,將縫線5纏繞在卡槽內,或是在 桿體端頭設置鉤套等結構實現;作為優選方式,所述穿線定位結構為設置在桿體上的通孔。 該通孔可以是設置在桿體端頭并沿桿體徑向方向設置的通孔,手術時,將縫線3穿過該通孔 即可。作為優選方式,所述通孔貫穿于桿體的軸線方向。在手術時,可先將手術縫線5從該 通孔中穿過,縫線5的兩個端頭伸出桿體的兩端,將桿體前端送入到腹腔內需要結扎的組織 處,桿體的另一端位于腹腔外部, 一只手按住腹腔外部的桿端,并使外部的縫線5壓死在該 外部的桿端上,然后用另一只手采用其它的手術器械(如打結鉗)夾住腹腔內的縫線頭繞需 結扎組織進行捆扎打結,完成一次結扎手術;若需在腹腔內的組織中多處結扎,則可將桿體 往需要結扎的地方移動,完成多次結扎手術;將通孔設置為貫穿軸線方向的方式,該通孔位 于桿端頭部分用于定位打結,而后端部分還可以起到護線的作用,防止縫線5與手術處軟組 織結合,造成軟組織的損傷。在上面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桿體可呈一體結構,作為優選方式,桿體包括可拆卸連接的 桿頭1與桿主體3。將桿體分為桿頭1與桿主體3兩部分并可拆卸連接后,可便于在手術完成后 ,將桿頭1與桿主體3拆開進行術后消毒處理。其中,可拆卸連接可采用插接,卡接等結構形 式實現,作為優選方式,所述可拆卸連接采用螺紋連接。螺紋連接其結構可靠,拆卸方便。為了便于穿線,通孔包括設置在桿頭1內的小徑穿線孔2以及設置在桿主體3內的大徑穿 線孔4,大徑穿線孔4的直徑大于小徑穿線孔2的直徑。這樣,在術前,可將縫線5從桿頭1端 的小徑穿線孔2穿入,經大徑穿線孔4后穿出。小徑穿線孔2應設置為與縫線5的直徑相適配, 這樣可使得在手術時避免縫線5在小徑穿線孔2內的擺動幅度過大,對腹腔內的線頭進行準確 定位,利于手術中的打結操作;而大徑穿線孔4可便于縫線從小徑穿線孔2穿入后,可以很方 便地從大徑穿線孔4穿出,減少對縫線5的穿線阻力,同時,在術后消毒處理時,大徑穿線孔 4的大孔徑也利于消毒、清洗。
權利要求1.輔助打結桿,其特征是包括桿體以及設置在桿體前端的穿線定位結構。
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輔助打結桿,其特征是所述穿線定位結構為 設置在桿體上的通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輔助打結桿,其特征是所述通孔貫穿于桿體 的軸線方向。
4.如權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輔助打結桿,其特征是桿體包括可拆 卸連接的桿頭(1)與桿主體(3)。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輔助打結桿,其特征是所述可拆卸連接采用螺紋連接。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輔助打結桿,其特征是通孔包括設置在桿頭 (1)內的小徑穿線孔(2)以及設置在桿主體(3)內的大徑穿線孔(4),大徑穿線孔(4 )的直徑大于小徑穿線孔(2)的直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臨床腹腔鏡手術中用于打結的輔助打結桿,具有在手術時便于打結的特點。該輔助打結桿,包括桿體以及設置在桿體前端的穿線定位結構。通過設置的桿體以及設置在桿體上的穿線定位結構,在手術時,先將手術縫線纏繞在穿線定位結構上或穿過穿線定位結構,則在手術中,桿體可便于將手術縫線送入需結扎部位,同時在手術中起到將縫線拉直,有效控制縫線的張力,利于縫線在腹腔內完成打結,可大大提高打結的操作效率,操作簡單、方便,成本低廉,尤其適合在結扎手術中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61B17/04GK201324255SQ20082030274
公開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2日
發明者莉 劉, 吳繼蓉, 強 李, 林永紅, 溫賢敏 申請人: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