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灌腸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特別是一種新型灌腸器。
二背景技術:
灌腸器是醫療上常用的設備,灌腸根據目的不同可分為清潔灌湯和保留灌腸清 潔灌腸即通過灌腸導瀉,以清除腸道內食物殘渣,或有毒物質;保留灌腸多用于治療各種疾 病,使灌入的液體在體內留存一定的時間,以使藥物在腸內得以充分吸收而發揮作用。灌腸 法能刺激腸蠕動,軟化、清除糞便,并有降溫、催產、稀釋腸內毒物、減少吸收的作用。此外, 亦可達到供給藥物、營養、水分等治療目的。以往的灌腸裝置由于結構上的原因,使用時,需要醫生或護士的幫助,費時費力, 不利于回家調養的病人自行操作,而且由于灌腸過程中,病人不能根據自身耐受程度自主 調節灌腸液的流速,肛內高壓容易使灌腸管從肛門滑脫造成藥液外漏,污染被褥,造成藥液 浪費,市面上的各種不銹鋼灌腸器造價昂貴,攜帶不方便,而且為了防止交叉感染往往需要 反復消毒,非常麻煩,因此,灌腸器的改進和創新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新型灌 腸器,可有效解決現有灌腸器使用麻煩、效果不好和成本高的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 包括充氣氣囊、輸氣管和灌腸管,充氣氣囊上端經輸氣管與儲藥裝置相連,儲藥裝置經輸液 管與灌腸管相連,灌腸管外下部裝有灌腸管氣囊,灌腸管氣囊下部有連通的充氣管,灌腸管 上部有多個藥液出口,本實用新型結構獨特,使用方便,是灌腸器上的創新。
四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主視剖面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說明。由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包括充氣氣囊、輸氣管和灌腸管,充氣氣囊1上端經輸氣 管2與儲藥裝置相連,儲藥裝置經輸液管3與灌腸管4相連,灌腸管4外下部裝有灌腸管氣 囊5,灌腸管氣囊5下部有連通的充氣管6,灌腸管4上部有多個藥液出口 7。為了保證使用效果,所說的儲藥裝置為方形或圓形的雙層體,內層有藥囊8,藥囊 8與輸液管3相連通,藥囊8與殼體9之間有與輸氣管2連通的氣囊10,殼體9上部有與藥 囊8連通的灌裝口 11,灌裝口 11的上口部塞子12。所說的輸氣管2的出氣端裝有充氣夾16,儲藥裝置的進氣端和充氣管6上分別有 與充氣夾16配合的第一氣門嘴17和第二氣門嘴18。所說的灌腸管氣囊5為啞鈴狀。[0011 ] 所說的充氣氣囊上下端部分別裝有第一單向閥13和第二單向閥14,充氣氣囊1經 第一單向閥13與輸氣管2相連,第一單向閥13上裝有放氣螺母15。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情況是,首先將灌腸管4置于人體內,充氣氣囊1經充氣管6向 灌腸管氣囊5內充氣,灌腸管氣囊5被充成 鈴狀,分別卡在直腸壺腹部及肛門外,起到固 定的作用,可以防止藥液外溢和肛管滑脫,固定后,取下充氣氣囊1,使充氣氣囊1接在儲液 裝置上,擠壓充氣氣囊1,通過氣囊10給藥囊8加壓,迫使藥液經灌腸管4經多個藥液出口 7緩慢流入病人肛內,使藥液均勻附著于腸壁內,有利于藥液的充分吸收,達到灌腸目的,由 于病人自己可以捏壓充氣氣球給藥囊加壓充氣,故可以根據自身耐受程度控制藥液流速, 防止藥液流速太快而溢出肛外,通過旋緊或放松放氣螺母15來控制氣囊10內氣體的氣壓, 使充氣放氣方便自如。本實用新型結構獨特、操作簡單方便,可自主控制灌腸液流速,灌腸管不易滑脫, 藥液不外漏,從根本上解決了灌腸器使用麻煩和使用效果不好的問題,尤其適用于老年人 肛門收縮功能不佳又需要藥物保留灌腸或鋇灌腸檢查者,是灌腸器上的創新。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灌腸器,包括充氣氣囊、輸氣管和灌腸管,其特征在于,充氣氣囊(1)上端經輸氣管(2)與儲藥裝置相連,儲藥裝置經輸液管(3)與灌腸管(4)相連,灌腸管(4)外下部裝有灌腸管氣囊(5),灌腸管氣囊(5)下部有連通的充氣管(6),灌腸管(4)上部有多個藥液出口(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灌腸器,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儲藥裝置為方形或圓形的 雙層體,內層有藥囊(8),藥囊(8)與輸液管(3)相連通,藥囊(8)與殼體(9)之間有與輸氣 管⑵連通的氣囊(10),殼體(9)上部有與藥囊⑶連通的灌裝口(11),灌裝口(11)的上 口部塞子(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灌腸器,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輸氣管(2)的出氣端裝有 充氣夾(16),儲藥裝置的進氣端和充氣管(6)上分別有與充氣夾(16)配合的第一氣門嘴 (17)和第二氣門嘴(1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灌腸器,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灌腸管氣囊(5)為 鈴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灌腸器,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充氣氣囊(1)上下端部分別 裝有第一單向閥(I3)和第二單向閥(14),充氣氣囊(1)經第一單向閥(13)與輸氣管(2) 相連,第一單向閥(13)上裝有放氣螺母(15)。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灌腸器,可有效解決現有灌腸器使用麻煩、效果不好和成本高的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充氣氣囊、輸氣管和灌腸管,充氣氣囊上端經輸氣管與儲藥裝置相連,儲藥裝置經輸液管與灌腸管相連,灌腸管外下部裝有灌腸管氣囊,灌腸管氣囊下部有連通的充氣管,灌腸管上部有多個藥液出口,本實用新型結構獨特,使用方便,是灌腸器上的創新。
文檔編號A61M3/02GK201684231SQ20102021107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日
發明者劉世舉, 劉佃溫, 劉磊, 周艷陽, 姜楠, 張宇翔, 趙西帥, 陳立平 申請人:河南中醫學院